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09
  • Item
    白藜蘆醇補充對人體運動後骨骼肌肉能量代謝的影響
    (2019) 曹榮鑣; Tsao, Jung-Piao
    本研究探討補充白藜蘆醇 (resveratrol, RES) 對運動後肌肉肝醣及粒線體生合成效率的影響。這次研究招募 9 名規律運動健康男性受試者執行單盲交叉試驗,受試者隨機分配接受白藜蘆醇試驗 (RES) 與安慰組試驗 (placebo),兩次試驗至少間隔 14 天以上。受試者試驗前 3 天口服 480 mg RES 或安慰劑膠囊,實驗當天早上給予 1 份 300 大卡的輕食飲食並搭配 480 mg RES 或安慰劑膠囊,安靜休息 1 小時後,立即進行 60 分鐘 70 % VO2max 強度單次腳踏車運動挑戰。運動後隨即給予增補劑 (480 mg RES 或 placebo) 並進食每公斤體重 2 克碳水化合物餐點。運動後立即進行第 1 次肌肉穿刺,第 3 小時進行第 2 次肌肉穿刺。同時,每間隔 60 分鐘收集氣體樣本;每間隔 30 分鐘進行血液採樣。研究結果顯示: 一、運動恢復期血糖、胰島素、非酯化脂肪酸、甘油、三酸甘油酯;抗氧化指標 TAC、GSH/GSSH 及發炎反應 TNF-α、IL-6 濃度;呼吸交換率未達顯著差異;二、恢復期肌肉肝醣再合成量未達顯著差異;三、骨骼肌對葡萄糖吸收相關基因 TBC1D1、TBC1D4、HK-II、GLUT4;脂肪氧化 CPT-1、UCP-3 基因表現量未達顯著差異;四、粒線體電子傳遞鏈目標基因 cytochrome b 及 cytochrome c;粒線體融合及分裂相關基因 BECLIN-1、DRP-1、FIS1、MFN1、MFN2 及 OPA1;粒腺體生合成訊息傳遞路徑 SIRT1、PGC1-α、ERR-α、NRF1、NRF2 及 TFAM 基因表現量皆未達顯著差異。因此,這次研究結果無法支持白藜蘆醇補充增強運動恢復期抗氧化和清除發炎能力,同時無法支持白藜蘆醇補充能夠提升肌肉肝醣再合成、粒線體質量及粒線體生合成的效率的研究假設。
  • Item
    PETTLEP意象結合行動觀察對提升國中射箭運動員意象能力與運動表現之效果
    (2019) 陳若芸; Chen, Jo-Yun
    動作意象與行動觀察兩者皆能有效提升動作技能表現與學習,但在過去研究中,兩者是被分開單獨使用的,近年來有研究指出,兩者結合將會比單獨使用在動作技能表現與學習上更具效果,而意象能力的優劣,影響意象使用的效果。本研究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動作意象量表-3中文版翻譯修訂,提供一份具有信、效度測量意象能力的工具。接著以此量表為研究工具,近一步檢驗PETTLEP意象、行動觀察及兩者結合對意象能力提升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則以Holmes與Collins (2001) 所提出的PETTLEP意象模式及行動觀察的鏡像神經元為理論架構,檢驗PETTLEP意象、行動觀察以及結合PETTLEP意象與行動觀察,三種不同介入方式對國中射箭運動員射箭技能表現、學習及動作意象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第一階段以臺灣中學與大專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共招募14種運動項目,519名運動員。研究二則以六所國中射箭運動員為研究對象,並以立意取樣方式將參與者分為PETTLEP意象組 9 人、行動觀察組 11 人、結合PETTLEP意象與行動觀察組 9 人以及控制組 9 人,共38人,進行每週三次持續6週共18次介入課程,以瞭解在進行介入後對運動員運動表現、學習及動作意象能力的效果提升。本研究第一階段採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量表信、效度,結果顯示中文版動作意象量表包含三個潛在變項,分別為動覺意象、內在觀點以及外在觀點,其理論模式具有可接受的整體適配度、幅合效度、區別效度以及建構信度,並且通過測量恆等性檢定。研究二經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後發現,四個不同組別在意象能力與射箭表現上並未達到顯著效果,但在不同測驗別上整體意象能力與射箭表現皆達顯著差異。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進一步提出未來研究建議。
  • Item
    羽球教練湯仙虎運動知識螺旋之個案研究
    (2019) 姜凱心; Chiang, Kai-Hsin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個案湯仙虎與傅海峰征戰世界的過程,及最終傅海峰成為兩屆奧運金牌所產生與湯仙虎相關的知識螺旋內容。資料蒐集方法則透過訪談、參與觀察、文件蒐集進行質性資料分析,並使用知識螺旋理論觀點端看互動過程。研究發現:一、共同化階段,個案訓練傅海峰透過觀察、模仿,學習強化基本能力。二、外化階段,個案利用引導方式,增加傅海峰及搭檔蔡贇三人的思維共識,將能力進行組合,找出優勢打法。三、結合階段,執行個案系統性的競賽模式,解決在比賽過程所遇難題。四、個案轉為顧問,傅海峰與搭檔從做中學,延續並衍生更多成功的模式與方法。個案與傅海峰持續秉持對羽球的熱愛,長時間保持高度的自我要求、扎實的執行訓練,系統性的比賽模式,長時間不斷循環,讓能力提升,產生更完整的自己,創造金牌人生。透過不同人事時地的互動、結合,產生新知識,創造知識,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 Item
    下坡跑誘發肌肉損傷對隔天高脂肪餐後血脂濃度之影響
    (2019) 楊璁人; Yang, Tsung-Jen
    研究背景:先前研究認為持續性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可以藉由運動中的能量消耗,降低隔天高脂肪餐後的血脂濃度,而阻力訓練所造成的全身性肌肉損傷可能會抵消運動降低餐後血脂濃度的效果,但目前仍不瞭解有氧運動導致的肌肉損傷對餐後血脂濃度的影響。目的:本研究目的為利用下坡跑形式探討有氧運動介入誘發肌肉損傷,探討有氧運動後的肌肉損傷對隔天餐後血脂濃度的影響。研究方法:招募9位健康成年男性採用隨機分配實驗設計,以60% VO2max強度進行30 min下坡跑 (downhill running, DR)、30 min平坡跑 (level running, LR) 及30 min休息 (control, CON) 共三次測試,於運動後攝取一標準晚餐後,禁食12 hr後進行高脂肪餐測試 (fat, 1.2g/kg; CHO, 1.1 g/kg; protein, 0.33 g/kg; kcal, 16.5 kcal/kg),探討餐後後0.5, 1, 2, 3, 4, 5, 6 hr血脂濃度及呼吸交換率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 RER) 的變化。結果:三次測試的高脂肪餐後各時間點血清三酸甘油酯濃度及濃度與時間曲線下面積無顯著差異,DR測試餐後血清游離脂肪酸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顯著高於CON測試 (p = 0.03) ,但甘油濃度在三個測試間無顯著差異;DR測試餐後HDL-C濃度於0, 0.5, 1 hr顯著高於CON測試 (p<.05) ;DR測試餐後6 hr血清肌酸激酶濃度顯著高於LR及CON測試 (p<.05)。結論:本研究發現下坡跑有氧運動產生的肌肉損傷誘發隔天肌肉損傷指標物質肌酸激酶濃度上升,此肌肉損傷對餐後血液三酸甘油酯代謝無顯著影響,但可能降低肌肉對餐後血液游離脂肪酸的代謝。
  • Item
    高中生在主題化理解式教學之學習成效探討
    (2019) 柯筌耀; Ko, Chuan-Yao
    目的:探討高中生在主題化理解式教學設計之學習成效(認知:概念構 圖、情意:學習動機、技能:比賽表現)之情形。方法:以新北市某高中一年 級一個班級 (男:20 人、女:18 人) 體育課之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為期六週、 每週兩節各 50 分鐘的體育課教學中,透過主題化理解式教學設計,以競爭類型 中的陣地攻守性球類運動之快攻為概念主題,教材內容項目為籃球、足球,資 料蒐集部分,量化資料以 ARCS 學習動機量表、GPAI 比賽表現之評量工具進行 獨立樣本 t 檢定,在質性資料方面以概念構圖進行資料分析。結果:一、學生 的學習動機在主題化理解式教學前、後有顯著差異。二、學生在主題化理解式 教學中 GPAI 比賽表現有顯著差異。三、學生在主題化理解式教學中,概念構 圖的認知概念具遷移性和延伸性。結論:高中生在本研究中,對體育課的學習 動機、比賽表現、快攻概念皆呈現正向的效果,顯示即使在現行多元活動課程 架構下,在主題化的安排下實施理解式教學具有可行性。
  • Item
    消費者歧視之研究-以日本職業棒球聯盟為例
    (2019) 胡吟姍; Hu, Yin-Shan
    本研究以歧視經濟學為基礎,探討影響日本職棒觀眾進場之因素。首先藉由文獻分析找出可能影響之因素,進而分析各變項、對觀眾進場觀賽之關係。本文使用入場觀眾人數分析日本職棒聯盟 (Nippon Professional Baseball, NPB) 是否存在消費者歧視。以日本職棒聯盟十二支球隊,2013到2018年的4,440例行賽作為樣本,結果發現:外籍球員上場人數對觀眾人數呈負向顯著: 每場比賽每增加一位外籍球員,觀眾人數減少 170 - 494 位。明星球員上場人數對觀眾人數呈正向顯著: 每場比賽每增加一位明星球員,觀眾人數增加 249 - 423 位。另外,我們也發現主場城市人口數、平均票價、假日、主場勝率及個人平均年收入,對觀眾人數具有正向影響。以勝率標準差 (standard deviations of winning percentage, SDWP) 作為衡量聯盟競爭程度,發現當SDWP越高觀眾人數會隨之減少。結論:在日本職棒聯盟中消費者對外籍球員存在著歧視的現象。未來可以增加樣本期間,或是增加其他變數,如球隊行銷策略、場館的舒適度等變數,以更準確分析影響消費者之因素。
  • Item
    中學體育教師在UbD專業學習社群中關於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之探究
    (2019) 秦聖翔; Chin, Sheng-Shiang
    本研究探究中學體育教師參與 UbD 專業學習社群前後,對於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概念的轉變與規劃學習評量時所遭遇的困難,供未來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工具發展之參酌。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採立意取樣 5 位在職中學體育教師,組成UbD專業學習社群,由 1 位運動教育學專家主持。分別在社群參與前與參與後進行個別的半結構式訪談,並根據社群的UbD大單元概念架構圖以及教案等相關資料,以歸納的方式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教師一般對學習評量所持概念:(一) 傳統體育學習評量的面向:1.學校共同制定評量方式。2.重視技能取向的評量。3.教師評量具有彈性。(二) 參與社群前對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的概念:1.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方式的態度。2.學習評量的公平性。3.教師抗拒評量改變。(三) 參與社群後對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的概念:1.評量應具備連貫性與整體性。2.課程、教學與評量之間應相互校準。3.重視學生學習歷程。二、評量所遇之困難:(一) 如何評量概念。(二) 社群支持的持續性。(三) 教師教學經驗影響評量。(五)評量的公正性。(六) 評量信效度不佳。建議培育種子教師以拓展素養導向的概念,建置有系統性的整體性評量,藉由教師自主專業學習社群,提升素養導向體育學習評量之建立。
  • Item
    Under Armour 購買者對品牌形象、知覺價值及購買意願之相關研究
    (2019) 劉宛蓁; Liu, Wan-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地區Under Armour購買者的品牌形象、知覺價值、購買意願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臺北地區Under Armour購買者為主要對象,採便利抽樣調查方式,於2018年4月初至5月,於臺北地區9間專賣店進行發放問卷,總計獲得411份問卷,有效問卷為405份進行分析。並採取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論如下:臺北地區Under Armour購買者以男性、21~30歲之青壯年、大專以上學歷、未婚者居多;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對品牌形象、知覺價值、購買意願皆有顯著影響;品牌形象、知覺價值、購買意願之間為影響關係;品牌形象及知覺價值對於購買意願具顯著的預測能力。
  • Item
    學生在實施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的體育課中多元智能表現之探究
    (2019) 林育圻; Lin, Yu-Chi
    本研究旨在透過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於國小五年級學生之體育課進行教學,了解學生在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的學習過程中,其多元智能的表現情形,以及影響其多元智能之因素。本研究參與對象為臺北市某國民小學五年級15位學生,進行十週共20節課之個人與社會責任模式課程,透過觀察、半結構式訪談、學生學習單等蒐集資料,將所獲得之相關質性資料,根據紮根理論之開放性編碼加以分解、檢視、比較、概念化 及歸類,接著進行文件分析,根據內容相互比對,尋找出相關性內容。依據研究結果所得之結論如下: 一、學生不僅能發展人際、內省和身體動覺三種智能,在經過體育教師課程設計、教學策略應用及器材的使用,其語文、邏輯數學、空間、音樂和自然觀察者智能也都擁有表現的機會。 二、課程設計、師生互動、小組學習及學生的特質是影響學生人際及內省智能的因素,而身體動覺智能,則是課程設計、小組學習和學生的特質對學生來說影響最大。其中,人際、內省及身體動覺智三者皆容易受到學生本身的心情,而產生行為或自我看法的變化。
  • Item
    穿戴式裝置評估登七星山之能量消耗的準確性研究
    (2019) 蘇有鵬; Su, Yu-Peng
    目的:建立小油坑、冷水坑及苗圃步道登七星山主峰的能量消耗資訊並探討穿戴式裝置應用在登山健行能量消耗評估的準確性。方法:10名成年男性 (27.2 ± 4.7歲、175.6 ± 5.3公分、73.3 ± 8.1公斤),自三條步道登山口健行至七星山主峰後原路折返,所有受試者全程配戴CORTEX METAMAX 3B能量代謝分析儀 (CM3B) 測量能量消耗,同時配戴Garmin Forerunner 235 (小油坑路線) 或Garmin vivoactive 3 (冷水坑和苗圃路線) 光學心率錶記錄光學心率 (OHR) 及搭配胸式心率帶收集胸帶式心率 (HRM),並估算消耗卡路里。結果:一、小油坑路線:CM3B測得總能量消耗為502.8 ± 76.8大卡,上山時CM3B (333.1 ± 40.5大卡) 與HRM (361.8 ± 45.0大卡) 無顯著差異,但皆顯著低於OHR (391.1 ± 37.1大卡;p< .05),下山時HRM (223.1 ± 66.3大卡) 與OHR (253.7± 58.5大卡) 皆顯著高於CM3B (169.7 ± 44.2大卡);二、冷水坑路線:CM3B測得總能量消耗為708.0 ± 104.5大卡,且CM3B無論在上山/下山 (464.3 ± 63.8 / 243.7 ± 45.3大卡),皆顯著低於HRM (553.4 ± 109.8 / 316.3 ± 81.5大卡) 及OHR (592.8 ± 127.3 / 357.7 ± 101.5大卡);三、苗圃路線:CM3B測得總能量消耗為834.0 ± 134.7大卡,上山時CM3B (583.9 ± 99.2大卡) 與HRM (641.7 ± 122.2大卡) 無顯著差異,兩者皆顯著低於OHR (710.9 ± 117.6大卡),下山時HRM (377.3 ± 91.6大卡) 與OHR (432.5 ± 87.6大卡) 皆顯著高於CM3B (250.1 ± 41.1大卡)。在心率部分,三條路線在上山時OHR與HRM測得之平均心率皆無顯著差異;下山時僅小油坑OHR測得之平均心率顯著高於HRM。結論:完成三條登七星山主峰步道全程可消耗卡路里503大卡 (小油坑)、708大卡 (冷水坑) 及834大卡 (苗圃),而使用穿戴式光學心率錶進行能量消耗估計時,無論上、下山皆會顯著高估能量消耗,又以下山時估計的誤差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