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中文補語標記及言談標記詞「說」的言談功能
    (2007) 陳信華; Hsin-Hua Aaron Chen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文補語標記詞及言談標記詞「說」的言談功能。過去的文獻已證實在很多語言中,當使用不同的補語標記詞時,補語子句的解釋也會因而不同。以同樣的角度來說,本研究將藉由討論中文補語標記詞「說」的言談功能,我們試著指出,在面對面的口語談話中,中文補語標記詞「說」的出現與不出現的確會在言談的解讀上產生差異。本研究指出:當說話者使用補語標記詞「說」時,說話者的主要目的是想要營造「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藉由心理距離的產生,說話者可達到預期的言談功能:標示說話者對於訊息來源的不確定性、降低說話者評價的主觀性以及維持對話間的禮貌原則。這些言談功能皆與面對面的對話情境有很大的相關性。 本研究發現中文補語標記詞「說」會與三大類的主要動詞共現:話語動詞(utterance verb)、認知動詞(cognition verb)以及其他一般動詞。當「說」與不同類動詞共現的時候,所表現的言談功能也略有不同。由於補語標記詞「說」衍生於話語動詞,因此它最常與話語動詞共同出現,而形成一個報導話語框架(reported speech frame)。語料指出「說」常出現在報導話語框架中來表示說話者對於訊息價值的不確定性,其不確定性來自於第三人稱的主要主詞,當消息來源為第三人稱,而非說話者本身時,說話者對於訊息價值便會產生不確定性,這樣的不確定性同時也表現在言談中其他一起共現的不確定話語。此外,「說」也常與認知動詞共現,組成報導思維框架(reported thought frame),在這樣的框架中,「說」的出現常為了表現出說話者想要降低自己評價主觀程度的意圖,或者是說話者想在解讀對話者意志時,維持對話間的禮貌。「說」的言談功能同樣也出現在一般的動詞框架中,雖然程度上不如前兩類動詞明顯,本研究發現,補語標記詞「說」的言談功能也開始在一般的動詞框架中出現。 本研究也指出,由於語用功能的相似,「說」不僅可以當作補語標記詞,同樣也可以當作言談標記詞與其他連接詞共現,而且也標記了言談功能。資料顯示,言談標記詞「說」最常與假設連接詞(conditional connective)共現,由於話語動詞「說」可能代表著訊息價值的不確定性,它最可能與假設連接詞共現來表達說話者的不確定性。此外,「說」也常與闡述連接詞(clarification connective)「就是」一起出現,同樣也是表達說話者對於自己的說明內容的不確定感。當「說」與結果連接詞(resultative connective)「所以」或者否定連接詞(negation connective)共現時,它的功能常是用來降低說話者在處理言談中產生衝突的可能性,因此,「說」的出現代表著說話者對於對話間禮貌原則的考量。 本研究試圖指出中文補語標記詞「說」的使用與不使用並非真如傳統文法家所認定的,毫無任何解讀上的差異。語言的功能時常是在口語對話互動中逐漸顯現出來的,中文補語標記詞及言談標記詞「說」在口語言談中所表現的言談功能便是其中一項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