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2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對外華語之古典詩歌多媒體「情境再現」教學法(臺北市:華文世界雜誌社, 2012-03-01) 朱我芯隨著華語躍身為世界重要語言之一,中國古典詩歌亦成為全球許多大學東亞系與漢語系的必開課程。然而,以華語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生,對於華語傳統文化與文學欠缺認知的「圖式」,即使辛苦理解了字詞句意,亦未必能順利組織全詩意涵,遑論領會意境與詩人情志。現有的對外華語詩歌教材與教法,仍以傳統的字詞句意解釋與母語翻譯法為主,對於二語學生領會意境的學習難點,鮮有探討。本文從中國詩歌傳統的創作觀與鑑賞觀拈出「意在言外」與「情景交融」兩大核心概念,並以此為理論基礎,指出中國詩歌的有效閱讀,應經歷「依詩思境」與「即境悟情」兩階段的審美認知過程,才能突破「意在言外」與「寓情於景」的符碼,進而體會深層的詩歌意境與詩人情志。對於華語母語學生而言,由於長期浸潤於華語文化環境,相關的認知「圖式」建構較為完整,其古典詩歌學習僅須教師與教材之點撥解說,即容易由「依詩思境」進展至「即境悟情」;但對於二語學生而言,由於欠缺華語文化想像的「圖式」,「依詩思境」實有困難,遂難達致「即境悟情」的體悟階段。本文因而設計「情境再現」之詩歌教學法,藉由電腦多媒體的情境動畫展演,還原作品情境,使二語學生得以「直觀」具象化的情境,以便其「依詩思境」,進而跨越至「即境悟情」的認知階段。據此總結對外華語的詩歌教學策略,應簡化字詞注解而強化情境感知,協助二語學生克服思悟詩境的難點,使之盡享詩藝之美,而免艱澀困頓之苦。Item 華語情境式多媒體教學課程研究與發展〈第二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7-07-31) 張霄亭; 沈中偉; 楊美雪; 信世昌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華語成為很多外國學生熱衷學習的語言,每年來中華民國或至中國大陸學習華語的外國學生絡繹不絕。然而,我國卻缺乏優良的華語師資與教學媒體。語言學習需要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者在自然的情境中增進其應用語文的能力。然而教師要安排外語的真實情境,實在不易。負笈外國學習又所費不貲,不是每位學習者都可負擔。因此,在無法讓學習者親身經驗語言真實的情境下,經由多媒體整合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等來學習外語,是為最佳的選擇。但是多媒體教學是否有其成效,端賴其教學設計是否適切,是否有效運用學習與教學理論,是否確切發揮多媒體的功能與特性。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小組乃集合華語文教學、教學設計、教育心理學、教學媒體、與電腦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以科技整合的方式,期以最新的情境式學習理論來研發華語多媒體教學課程軟體,以適應華語教學的需求,並藉以推廣中華文化。本研究計畫之目的:第一年為1.分析海外華語教學的需求。2.探討多媒體的特質及其應用於華語教學的潛能。3.建立華語多媒體課程發展與專案管理之適當模式。第二年為4.應用教學理論來設計與發展華語多媒體光碟。5.測試與驗證情境學習理論。本研究計畫採研究發展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pproach〉,採用此方法之原因,是有鑑於過去有關教學媒體的研究多為探索理論知識基礎研究法,或以某個假設來驗證其教學效果的應用研究法,少有依據學校教學的需求,找出有效的解決途徑,並製作適合教學需求的產品。本研究計劃預計分兩年執行。八十五年度已完成:1.分析海內外華語教學的現況、問題。2.以訪談、問卷方式進行需求調查、分析與評估。3.文獻蒐集與探討多媒體在華語教學的潛能、情境學習理論、國內外華語多媒體教學軟體之研究概況。4.建立華語多媒體課程發展與專案管理之適當模式。八十六年度擬繼續執行製作與評鑑階段,預計完成:1.應用教學理論設計與發展華語多媒體光碟,包括腳本撰寫、專家評鑑、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與軟體開發等。2.製作系統文件與使用手冊。3.測試與評估華語多媒體光碟之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