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2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從視訊教學觀察學生零代詞的使用形式(2011-06-19) 蕭惠貞; 王雅平本文旨在探究以英語為母語者之華語學習者於視訊教學課程中零代詞的使用情況。主要的研究對象為參與線上遠距同步視訊一對一以文化為導向的教學課程中的五對師生。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實驗組為視訊教學中長灘大學漢語課的五組師生,而對照組為傳統課室教學中早稻田大學漢語課的五組師生。透過量化分析和零代詞的頻率使用比較,本研究探討:(1) 在遠距視訊教學的師生互動中,以英語為母語的華語學習者使用零代詞的次數多寡?(2) 在遠距教學中,學生在課程開始和課程結束時的零代詞使用頻率是否產生顯著差異?(3) 在遠距教學中,學生使用的零代詞形式在「承前省」、「蒙後省」、「當前省」、「泛指省」何種類型上使用最多?陳平(1987)曾指出漢語話語結構特徵對於零形回指的使用上有重要的制約作用;所指對象在話語中具有強烈的連續性,是回指以零形式出現的必要條件;可見零代詞是具有指涉功能的代名詞。由於漢語是高度代詞脫落的語言,因此經常使用零代詞來指涉第二次提到的舊信息;相對來說,英語則是非代詞脫落的語言,必須使用一般代名詞指稱舊信息(曹逢甫 1994; 陳俊光,2007)。兩種語言的差異是造成英語母語者學習漢語時產生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cf. Xie, 1992)。 透過觀察五對師生的課堂側錄檔案及與對照組比較,本研究初步發現:雖然教師使用零代詞的比例仍是高於學生,但在遠距視訊教學以文化為導向的課堂上,教師也易傾向於使用接近日常的口語會話。因此,一旦教師使用零代詞,學生也容易由教師的自然口語中習得零代詞的使用方式。其中又因在教師與學生對話過程中,師生彼此經常省略語境中共知的人稱代詞,如:「你」、「我」等。因此前述四類零代詞中以「承前指」和「當前指」所占比例最高。Item 漢語代詞脫落與否的機制與其教學應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7-31) 陳俊光語言類型中的「代詞脫落參數」(Prop-drop Parameter)將世界語言區分為(1)「代 詞脫落語言」,如漢、日語,以及(2)「非代詞脫落語言」,如英、法語。漢、日語 同屬「代詞脫落語言」,兩者都無須藉著屈折變化來標記省略的代詞;只要有適當的語 境,都可以省略主語或賓語,或者是同時省略兩者。因為所省略的代詞,都極易從語境 中推衍而出,因此代詞脫落的漢語和日語都是屬於高度語用的語言。這有別於其他以語 法為主的非代詞脫落語言,如英語或法語。文獻常記載,英語或法語學生在學習華語與 或日語時,經常添加了原本應該省略的人稱代詞,因而產生達不通順或語義混淆的現象。 本計畫的提出,乃是有鑑於傳統研究對於語言類型中「代詞脫落參數」探討的不足 之處:先行研究對漢語和英語的探討,多在於指出兩種語言在指稱舊信息時有著截然不 同的表現法:前者以零代詞(zero pronoun)來指稱前文提過的已知信息,而後者以人 稱代詞(personal pronoun)來表達。但是,漢語固然為「代詞脫落語言」,而以零代詞 來稱前後文的名詞做為語言使用的常態。然而遇到特殊的情況,漢語也可以捨零代詞, 改以人稱代詞來進行指涉功能。但其捨零代詞而就人稱代詞的原因是基於何種理由,在 此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較少。這正是本計畫欲探究之處。本文假設漢語捨零代詞而就人稱 代詞的整體動因,乃是為遵守語言經濟原則:即人稱代詞的出現,表示所傳達的並非重 複的語言信息,而是在言談或篇章中,起帶入新信息的作用。當捨零代詞而就人稱代詞, 乃可能基於各種不同的具體理由。本計畫欲從較大的語料中,有系統地探索捨零代詞而 就人稱代詞的可能具體制約。 本計畫工作重點在理論建立與教學應用兩方面。首先,釐清代詞脫與否在口語和書 面語的各種制約因素:即在篇章言談中,何時使用零代詞,何時捨零代詞而就人稱代詞。 其次,在具體釐清代詞脫與否的機制與分析所得的重要語料,可應用在對外華教學上, 以進行教案與診斷性檢測的設計。Item 漢語第三人稱代詞的篇章功能:漢語不使用零代詞的機制(臺北市:華文世界雜誌社, 2008-12-01) 陳俊光本研究有鑑於傳統研究對於語言類型中「代詞脫落參數」探討的不足之處:先行研究對漢語和英語的探討,多在於指出兩種語言在指稱舊信息時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法:漢語多以「零代詞」來指稱前文提過的已知信息,而英語則用「代詞」來表達。然而,漢語固然爲代詞脫落語言,以零代詞來指稱前後文的名詞做爲語言使用的常態。但遇到特定的情況,漢語亦可捨零代詞,改以代詞來進行指涉功能。但其捨零代詞而就代詞乃基於何種理由,在此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較少。本文認爲漢語捨零代詞而就代詞的整體動因,除了句法和語義的要求外,其篇章功能主要與語言交際時的認知處理有關,符合了「關連理論」的最省力原則:即漢語人稱代詞「他/她/他們」的出現,乃提醒讀者或受話者在篇章中即將進入某種事件的轉變,可視爲一事件標記,有別於漢語一般透過主題鏈的零回指形式來表達同一事件的篇章銜接方式。本研究從三個漢語語料庫中,歸納出使用人稱代詞時,六種標記事件轉換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