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社工的幸福劇本~初探台灣社工人員的職場幸福感
    (2014) 莊惠絜
    本研究目的在於以正向積極的觀點,藉由探討社工人員職場幸福感的發展歷程與經驗中,了解社工人員的優勢與長處如何在多元化與全球化的服務環境生態下,協助自身在付出專業知能與生命時,能兼顧服務品質、管理效率與個人身心平衡與健康;以及如何在工作付出中獲得幸福感,進而歸納出提升社工人員職場幸福感的因素並提出相關建議。基於此,本研究以質性深度訪談的方式,共邀請10位資深社工人員與主管受訪。最後,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 社工人員對職場幸福感的詮釋 社工人員在投入參與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學習與開發潛能,進而滿足到個人的需求,獲得成就感與價值感。雖然,和其他專業或機構間工作人員福利的差異而產生些微的失落感,但未對整體幸福感有多大的影響力,且在工作中與他人互動的正向外顯行為與表徵符號皆會引起他們正向的情緒感受,透過有目的性的社會互動,與他人互相了解與溝通,建立品質良好的關係,進而在工作中產生職場幸福感。 二、 社工人員職場幸福感的發展階段 社工人員在實務工作場域中,如何建構其幸福感或者讓自己過更幸福的職場生活,從研究結果發現主要分成四個階段:幸福無感期、初嚐幸福期、幸福波動期、幸福昇華期。 三、 職場幸福感對社工人員的意義 擁有職場幸福感讓社工人員覺得特別重要,而且具有正向的意義。從研究結果發現職場幸福感代表個人在工作上有隸屬的自我肯定,有品質的關係連結,有方向的潛能發展,與讓他們在工作、生活上走更長遠的路。此外,擁有職場幸福感會促進工作效能、增進專業承諾、發展幸福生涯、建立優勢資源、營造正向工作情境。 四、 提升職場幸福感的因素 社工人員在不友善的整體工作環境下仍然有幸福滋味的產生,可從個人優勢長處、完善組織制度、友善工作環境、展現專業良善四個層面了解。 五、 提升職場幸福感的建議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分別針對社工人員、機構組織、政府制度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在一起」,很簡單也很困難─ 一個漢族社工在都市原住民部落的行動探究
    (2014) 楊鳳雲; Feng-Yun, Yang
      這個行動探究的焦點, 是從我對於社會工作困惑與迷惘開始。首先這個行動探究的焦點, 是從我對於社會工作困惑與迷惘開始。首先這個行動探究的焦點, 是從我對於社會工作困惑與迷惘開始。首先這個行動探究的焦點, 是從我對於社會工作困惑與迷惘開始。首先這個行動探究的焦點, 是從我對於社會工作困惑與迷惘開始。首先是研究所課程及一暑期在都市原住民部落的 實習,開啟我對於社工角色是研究所課程及一暑期在都市原住民部落的 實習,開啟我對於社工角色是研究所課程及一暑期在都市原住民部落的 實習,開啟我對於社工角色是研究所課程及一暑期在都市原住民部落的 實習,開啟我對於社工角色反思,發現過往社工總是站在專家的位置去考服務對象需求鮮少真正 反思,發現過往社工總是站在專家的位置去考服務對象需求鮮少真正 反思,發現過往社工總是站在專家的位置去考服務對象需求鮮少真正 反思,發現過往社工總是站在專家的位置去考服務對象需求鮮少真正 反思,發現過往社工總是站在專家的位置去考服務對象需求鮮少真正 去了解其生活脈絡或傾聽他們真正的聲音。而 去了解其生活脈絡或傾聽他們真正的聲音。而 去了解其生活脈絡或傾聽他們真正的聲音。而 我也重新思考所相信的社會 工作樣態 ,逐漸釐清我喜歡單純的人情互動,也相信社會工作是「生命影響 逐漸釐清我喜歡單純的人情互動,也相信社會工作是「生命影響 逐漸釐清我喜歡單純的人情互動,也相信社會工作是「生命影響 逐漸釐清我喜歡單純的人情互動,也相信社會工作是「生命影響 逐漸釐清我喜歡單純的人情互動,也相信社會工作是「生命影響 生命」的過程,而非只是專家與個案關係。然反思自己社工實 務生命」的過程,而非只是專家與個案關係。然反思自己社工實 務生命」的過程,而非只是專家與個案關係。然反思自己社工實 務生命」的過程,而非只是專家與個案關係。然反思自己社工實 務生命」的過程,而非只是專家與個案關係。然反思自己社工實 務生命」的過程,而非只是專家與個案關係。然反思自己社工實 務生命」的過程,而非只是專家與個案關係。然反思自己社工實 務生命」的過程,而非只是專家與個案關係。然反思自己社工實 務踐,總還是看見自己站在身的位置去評斷欲陪伴對象而成為我不希望 踐,總還是看見自己站在身的位置去評斷欲陪伴對象而成為我不希望 踐,總還是看見自己站在身的位置去評斷欲陪伴對象而成為我不希望 踐,總還是看見自己站在身的位置去評斷欲陪伴對象而成為我不希望 踐,總還是看見自己站在身的位置去評斷欲陪伴對象而成為我不希望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成為的社工樣子,挫折之餘我才發現真正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聽他們 說話其實很不容易。在尋找如何記錄和搜集行動過程的方法時,我透民族 說話其實很不容易。在尋找如何記錄和搜集行動過程的方法時,我透民族 說話其實很不容易。在尋找如何記錄和搜集行動過程的方法時,我透民族 說話其實很不容易。在尋找如何記錄和搜集行動過程的方法時,我透民族 說話其實很不容易。在尋找如何記錄和搜集行動過程的方法時,我透民族 誌與實務踐的相關文獻,讀到國外研究者使用 誌與實務踐的相關文獻,讀到國外研究者使用 誌與實務踐的相關文獻,讀到國外研究者使用 誌與實務踐的相關文獻,讀到國外研究者使用 photovoice photovoicephotovoice的方法,讓沒有 的方法,讓沒有 的方法,讓沒有 機會發聲的群體得以 透過拍攝影像訴說自己故事,我彷彿看見一種可機會發聲的群體得以 透過拍攝影像訴說自己故事,我彷彿看見一種可機會發聲的群體得以 透過拍攝影像訴說自己故事,我彷彿看見一種可機會發聲的群體得以 透過拍攝影像訴說自己故事,我彷彿看見一種可讓我真的 去傾聽陪伴對象方法。於是重新回到實習讓我真的 去傾聽陪伴對象方法。於是重新回到實習讓我真的 去傾聽陪伴對象方法。於是重新回到實習讓我真的 去傾聽陪伴對象方法。於是重新回到實習都市原住民部落, 嘗試以 photovoice photovoicephotovoice的方式去實踐我所相信社會工作。 這個探究的行動可分成兩層次,第一是仿照 這個探究的行動可分成兩層次,第一是仿照 這個探究的行動可分成兩層次,第一是仿照 這個探究的行動可分成兩層次,第一是仿照 photovoice photovoicephotovoice的方法 實際執行一個青少年攝影動方案,第二層次則是透過反身書寫以思在 實際執行一個青少年攝影動方案,第二層次則是透過反身書寫以思在 實際執行一個青少年攝影動方案,第二層次則是透過反身書寫以思在 實際執行一個青少年攝影動方案,第二層次則是透過反身書寫以思在 行動中暨作為一個社工也是研究者的我。在執青少年攝影方案,邀請 行動中暨作為一個社工也是研究者的我。在執青少年攝影方案,邀請 行動中暨作為一個社工也是研究者的我。在執青少年攝影方案,邀請 行動中暨作為一個社工也是研究者的我。在執青少年攝影方案,邀請 行動中暨作為一個社工也是研究者的我。在執青少年攝影方案,邀請 部落青少年一起參與,給予每個的台相機去拍攝自己日常生 部落青少年一起參與,給予每個的台相機去拍攝自己日常生 部落青少年一起參與,給予每個的台相機去拍攝自己日常生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活,之後再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所拍攝的影像與故事。在兩次聚會中我 的確從孩子們所拍影像中看見一些我不曾過生活,但這五個 的確從孩子們所拍影像中看見一些我不曾過生活,但這五個 的確從孩子們所拍影像中看見一些我不曾過生活,但這五個 的確從孩子們所拍影像中看見一些我不曾過生活,但這五個 月的田野蹲點,我意識到影像只是想 月的田野蹲點,我意識到影像只是想 月的田野蹲點,我意識到影像只是想 要傾聽孩子、與對話的一種媒介, 要傾聽孩子、與對話的一種媒介, 要傾聽孩子、與對話的一種媒介, 要傾聽孩子、與對話的一種媒介, 我真正想要探尋的其實是作為社工如何和孩子在一起,又該他們維持 我真正想要探尋的其實是作為社工如何和孩子在一起,又該他們維持 我真正想要探尋的其實是作為社工如何和孩子在一起,又該他們維持 我真正想要探尋的其實是作為社工如何和孩子在一起,又該他們維持 什麼樣的關係。於是,這一層探問衍生了第二個次反思繼而形成對 什麼樣的關係。於是,這一層探問衍生了第二個次反思繼而形成對 什麼樣的關係。於是,這一層探問衍生了第二個次反思繼而形成對 什麼樣的關係。於是,這一層探問衍生了第二個次反思繼而形成對 什麼樣的關係。於是,這一層探問衍生了第二個次反思繼而形成對 什麼樣的關係。於是,這一層探問衍生了第二個次反思繼而形成對 什麼樣的關係。於是,這一層探問衍生了第二個次反思繼而形成對 什麼樣的關係。於是,這一層探問衍生了第二個次反思繼而形成對 第一個層次的行動進二反身書寫,這想探尋是 第一個層次的行動進二反身書寫,這想探尋是 第一個層次的行動進二反身書寫,這想探尋是 第一個層次的行動進二反身書寫,這想探尋是 第一個層次的行動進二反身書寫,這想探尋是 我要怎樣才可能和這些孩子互為主體的存在。 這段行動探究的歷程,我發現原來一直在持續內外辯證中尋找自 這段行動探究的歷程,我發現原來一直在持續內外辯證中尋找自 這段行動探究的歷程,我發現原來一直在持續內外辯證中尋找自 己的主體。而我必須先是個有存在者,才可能朝向希望與陪伴 己的主體。而我必須先是個有存在者,才可能朝向希望與陪伴 己的主體。而我必須先是個有存在者,才可能朝向希望與陪伴 己的主體。而我必須先是個有存在者,才可能朝向希望與陪伴 己的主體。而我必須先是個有存在者,才可能朝向希望與陪伴 對象互為主體在一起的社工行動者。此外,會作與陪伴真誠傾 對象互為主體在一起的社工行動者。此外,會作與陪伴真誠傾 對象互為主體在一起的社工行動者。此外,會作與陪伴真誠傾 對象互為主體在一起的社工行動者。此外,會作與陪伴真誠傾 對象互為主體在一起的社工行動者。此外,會作與陪伴真誠傾 對象互為主體在一起的社工行動者。此外,會作與陪伴真誠傾 聽與對話,不僅開展彼此生命的豐富理解也讓 聽與對話,不僅開展彼此生命的豐富理解也讓 聽與對話,不僅開展彼此生命的豐富理解也讓 聽與對話,不僅開展彼此生命的豐富理解也讓 聽與對話,不僅開展彼此生命的豐富理解也讓 對話雙方朝向各自的主體, 對話雙方朝向各自的主體, 並建構互為主體的存在關係。這次行動探究也堅定了我原初對於社會工作 並建構互為主體的存在關係。這次行動探究也堅定了我原初對於社會工作 並建構互為主體的存在關係。這次行動探究也堅定了我原初對於社會工作 並建構互為主體的存在關係。這次行動探究也堅定了我原初對於社會工作 的相信,引領我看見每個人差異同時也去欣賞生命與故事價值。 的相信,引領我看見每個人差異同時也去欣賞生命與故事價值。 的相信,引領我看見每個人差異同時也去欣賞生命與故事價值。 的相信,引領我看見每個人差異同時也去欣賞生命與故事價值。 的相信,引領我看見每個人差異同時也去欣賞生命與故事價值。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只是,這樣的傾聽與對話或許在不經意之間忙碌重視績效實務 工作中已漸難以存在。 原來,要和陪伴對象在一起其實很簡單卻也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