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具氧化鋅奈米柱之發光二極體製作
    (2010) 童建凱; Chien-Kai Tung
    發光二極體被視為未來主要的照明光源,高功率發光二極體於技術上屢有突破,但現階段發光效率的不足,使發光二極體無法取代傳統光源作為照明燈源的主流,故發光二極體發光效率的提升,是目前技術發展的重點之一。過去的研究指出,將奈米線應用於發光二極體的結構製作,能有效提升其發光強度;而在各式成長奈米線的方法中,水熱法製備之奈米線具有高品質順向成長與製程簡易的優點,故本論文將採用此法成長氧化鋅奈米線,並以射頻濺鍍法沉積N型氧化鋅鋁薄膜,P型材料則選用氧化鋅與氮化鎵薄膜結構,藉以製備其氧化鋅奈米線之發光二極體,並進行其發光特性之研究。 在奈米線的部份,藉由水熱法成功製備氧化鋅奈米線,氧化鋅奈米線摻雜鋁部分,鑑於製程步驟與參數和文獻有所不同,故摻雜效果不彰,需以更多的參數進行測試。熱處理氧化鋅奈米線方面,可發現因缺陷產生的綠光波段強度明顯降低,並且對於降低阻值與能障有很大幫助。 P型氧化鋅部份,使用摻雜P2O5氧化鋅靶材,在具有氧化鋅緩衝層之藍寶石基板上,加熱至700 C,藉由氬/氧流量比例為1:3,沉積氧化鋅磷薄膜,並在氧氣的氣氛下冷卻。隨後氧化鋅磷薄膜經由RTA處理,有可能製備出P型氧化鋅薄膜。目前在RTA持溫溫度900 C,持溫5分鐘之處理下,已製備出局部P型氧化鋅薄膜,其載子濃度為8.7921018 cm-3,移動率為0.793 cm2 / V-s,電阻率為0.8953 -cm。實驗的結果推測可能是試片電性轉換不完全所致。未來將考慮以共濺鍍或熱擴散的方式,繼續P型氧化鋅薄膜之試驗。 發光二極體部份,目前已於P型氮化鎵(鎂摻雜,載子濃度約為1017 cm-3)薄膜上,成功製備氧化鋅奈米線/N型氧化鋅鋁薄膜結構,並完成發光二極體之晶粒製作,其尺寸為300 m 300 m。在約大於15 V的操作電壓下,以長工作距離顯微鏡可觀察到,發光二極體晶粒的部份區域放射出藍光,且發光強度隨著電壓增加而變大。但初期製作之串聯電阻極高,且電流分布不均,在改善電極形狀後,可以有效增加電流分布的範圍,並且經過製程順序的調整,能有效改善因快速熱退火處理對鋁電極產生的不良影響,讓發光區域增加。未來將以快速熱退火進行後處理,並檢測其電極是否形成歐姆接觸,以期提升性能,進而檢測其發光頻譜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