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1989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流行音樂大型演唱會音樂製作探究——以蔡琴「好新琴」巡迴演唱會為例(2024) 詹凌駕; Jang, Lin-Jai本篇詮釋報告旨在探討「好新琴」世界巡迴演唱會的策劃與執行過程,以及音樂總監職責和聲音系統設定工程,並以研究者親身參與蔡琴的「好新琴」巡迴演唱會的工作內容為範例,淺析流行音樂大型演唱會音樂製作。第一章簡介了研究的背景和動機,以及研究的範圍和方法。第二章介紹了「好新琴」世界演唱會的起源和前置流程,包括發想、編曲和製作等,詳細介紹演唱會執行工作裝置與整合。第三章闡述音樂總監的職責,包括音樂選曲、編曲和曲目設定等。第四章討論聲音系統設定工程,包括舞臺音控架設、外場音響工程和樂手器材設定等。第五章介紹「好新琴」世界巡迴演唱會,強調演唱會對於傳遞希望和重現音樂實踐的重要性。第六章總結論文的主要內容,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議,包含從另個角度以理解臺灣演唱會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本論文對於研究音樂演唱會策劃和執行過程以及相關職責和技術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希冀能為流行音樂界留下紀錄。Item 調式互換創作方法輔以AI人聲及繪圖影像工具在流行音樂製作之應用:以《微光之際》專輯為例(2024) 謝偉薇; Hsieh, Wei-Wei本研究旨在探討調式互換和聲借用的創作方法,結合AI人聲及繪圖影像工具,創作流行音樂專輯《微光之際》,表現夢境與現實、夢想追求與人格自我恢復過程。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案例分析及實作,涵蓋專輯製作、歌曲創作及編曲。首先,透過文獻回顧了解調式互換理論,並分析其在流行音樂中的應用;研究概念隱喻手法、榮格的夢境理論及童話心理分析,以及聖經中異夢、解夢、預言等內容在歌詞上的運用,豐富創作核心;探討AI人聲及繪圖工具在專輯製作中的應用。其次,詳細說明專輯製作方法及流程,包括專輯製作、AI人聲參數設定及AI繪圖影像生成流程,並闡述各曲目的創作背景、和聲及編曲。最後,應用Midjourney、Kaiber等AI繪圖工具製作敘事型、抽象式及循環式三類影像MV,為專輯提供視覺呈現。研究結果展示了調式互換的創作方法及AI技術在音樂和影像創作中的結合,成功完成《微光之際》專輯,並提供研究結論及具體建議,供後續研究者參考。Item 以《泰戈爾的翅膀》專輯為例探究流行音樂製作(2022) 林亭妤; Lin, Ting-Yu在現今科技的輔助與社會文化的影響下,音樂製作跟過往已經有許多不同之處。受益於科技進步,音樂製作的門檻大幅降低,網路速度快、軟體資源容易取得,不僅促使近年的製作模式改變,也有許多個人工作室成立,並提高宅錄的品質。在科技之外,是文化多元性的影響,從創作者的想法到聆聽者的需求,都影響著製作的模式與方法。現今開放的社會下,音樂是由多種風格、文化、或者主題融合所形成的,多樣且流通速度快,使得製作端的模式有所不同。且聆聽者的選擇增加,過往做音樂的方式不一定能滿足現在的環境所需,也影響著製作方法。本文透過資料蒐集、訪談與筆者實際參與的經驗進行歸納,比較近15年的音樂製作模式,從傳統一條龍的製作到現今共同創作,都有著各自適合的風格與優劣。此外,本文也藉由《泰戈爾的翅膀》專輯做討論製作上的細節,紀錄製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