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月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6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近代測驗設計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5-02-??) 鄭春蕓; 楊文金
  • Item
    從「社會認同」探討「科學家意象」的意義(續)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8-02-??) 楊文金
  • Item
    比較、社會比較、與科學學習的動機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6-12-??) 楊文金
    「比較」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每一個人都有許多「社會比較」的經驗。但「比較」究竟有何重要性?「社會比較」是怎樣發生的?又,「社會比較」的結果對個體是否有特殊的意義呢?本文旨在探討上述幾個議題。 比較的重要性可從其於培根與穆勒的歸納法、認知基模與社會基模理論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得到確定。進者,從Festinger的社會比較理論可知,社會比較發生的基本過程,而這種過程本質上與方法論中的比較是不同的。社會比較具有雙重的功能:自我評鑑與自我促進。再者,社會比較將導致競爭的動力,這種動力的大小與方向是社會比較結果的函數。 根據所分析之社會比較及其所產生之競爭動力間的關係,本文最後對科學學習的動機等主題分別予以討論。
  • Item
    合作教育研究中的一些議題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2-12-??) 楊文金
  • Item
    中華民國科學教育發展實況與展望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89-01-??) 趙金邦; 李田英; 楊文金
  • Item
    生活世界與科學教育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4-02-??) 楊文金
  • Item
    觀點論對於科學教育的意涵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7-01-??) 黃俊儒; 楊文金
    「觀點」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時常被使用的概念,在知識社會學的領域中對於觀點的形成與獲致均有非常深刻的探討。近代哲學的思潮丕變,對於知識本質的看法各家迥異,彼此難以對話而慢慢走向後現代的脫序與紛亂。觀點論強調「知識總是來自於某一個立場」,要瞭解一個思想就不能不瞭解其據以立論的思考脈絡,如此才能使觀點在更高的層次上獲致秩序,進而化解「各說各話」的窘境,使對話成為可能。本文希望透過對於觀點論的瞭解來探討其在心理學、科學哲學及科學研究上的意涵,以另一個角度來剖析過去在這些領域上所廣為探討的問題。再者,科學教育一直致力於縮短人文與科學之間的鴻溝,在實際的推動上也不時遭遇許多亟待克服的困難,故最後本文以觀點論的角度來解析過去科學教育中學生學習常會遇到難題及單一舞臺、單一標準的不適當,並希望藉著觀點拓展概念的引進能對於科學教育有所裨益。
  • Item
    從「社會認同」探討「科學家意象」的意義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8-01-??) 楊文金
    在「科學家意像」或「傾向科學態度」(attitude toward science)的研究中有許多有趣卻嚴肅的發現,例如:(a)學生常持有正向的「非個人」科學家意像,卻有負向的「個人」科學家意像;(b)科學家與人文學者間的二元文化現象;(c)隨著年齡的成長,學生傾向科學的態度也巨幅下降。一般而言,「非個人」科學家意像可以歸因於諸如「教科書」、「媒體」、「教師」...等「情境因」,但對於「個人」科學家意像則無恰當的解釋。本文旨在從「社會認同」的觀點,探討隱於科學家意像的意義,並指出改變「個人」科學家意像的可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