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單側輸尿管阻塞誘發氧化壓力對大鼠腎小管細胞之凋亡與自噬表現之影響(2008) 賴亭諭; Lai Ting-Yu單側阻塞性尿路疾病是指尿液無法經由腎臟或輸尿管流入膀胱,尿液迴流造成腎水腫。其發生原因如單側輸尿管結石、狹窄、腫瘤、受傷等,但仍以腎結石最常見,而單側輸尿管阻塞則是一種適合模擬阻塞性尿路腎臟漸進式纖維化發展過程的病理模型。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單側輸尿管阻塞造成腎臟損傷過中,活性氧、細胞凋亡與細胞自噬的角色以及細胞凋亡與細胞自噬的關係。本實驗利用大白屬於其右側輸尿管靠近腎臟三分之ㄧ處用兩條繩子分別打結,接著縫合腹腔。之後將老鼠隨機分成八組,第一組無進行結紮手術,其餘分別於術後4hr、8hr、12hr、1天、3天、5天、7天進行生理實驗並抽取500μl腎靜脈血進行自由基測定,另外動物犧牲後取阻塞腎臟,利用西方墨點法測定蛋白表現量;使用免疫組織染色觀察腎臟組織型態。結果發現腎靜脈血液H2O2/OH.-類的自由基於阻塞後四至十二小時期間有上升趨勢,而Catalase和MnSOD的蛋白表現從阻塞四小時開始就隨時間下降;腎臟組織Bax/Bcl-2比值及Caspase 3蛋白表現表現則增加;自噬作用的起始蛋白Beclin1及中期蛋白Atg5-Atg12和後期蛋白LC3表現則在阻塞3天後開始逐漸增加,從切片染色結果也發現自噬作用發生在腎臟近端與遠端腎小管處。我們的結果發現自噬作用蛋白和凋亡作用蛋白表現時間一致,表示自噬作用在單側輸尿管阻塞動物模式中有協同細胞死亡的功能。Item 肺癌新穎抗癌藥物OSU03013之蛋白質體學研究及生長抑制之分子機制探討(2007) 李昆學; Kung-Hsueh Lee肺癌是國人最重要的癌症致死原因。肺癌病人通常在腫瘤切除後五年內死於癌症復發或腫瘤轉移,大部分接受化學治療的肺癌患者,常常因為對傳統化療藥物產生抗性而治療失敗,這些傳統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也對病人造成極大的痛苦,因此需要新藥的發展以提升肺癌患者的治癒率。近年來COX-2的抑制劑,celecoxib,它的結構修飾物OSU03013,在攝護腺、卵巢癌、乳癌等,已經被研究有抗癌的效果,並且是以AKT的訊息傳遞路徑來達到抑制攝護腺癌之生長。因此,本研究目標即是探討OSU03013在肺癌細胞之毒殺作用及其細胞學鑑定,之後利用二維電泳、質譜分析等蛋白質體學的方法找尋藥物的目標及影響蛋白,並分析這些蛋白/訊息傳遞路徑與細胞生長調控的關係。 在肺癌細胞株A549、CL1-1、H1435的IC50測試實驗中,本研究發現OSU03013具有高度細胞毒殺作用,而此藥物對於肺正常細胞並沒有此現象,所以我們認為它是一個治療肺癌很有潛力的藥物。在細胞學鑑定實驗中,我們發現OSU03013會造成細胞週期停滯在間期一 (Gap 1, G1 arrest) 的現象;OSU03013在肺癌細胞同時也藉由內質網壓力效應去引發細胞凋亡 (apoptosis)。在蛋白質體學的實驗中,我們發現此藥物在肺癌細胞之目標蛋白包含了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 β form (PKIB, 激酶抑制蛋白)、數種G proteins (G蛋白)、數種Heat-shock proteins (熱休克蛋白)、Antioxidant enzymes (去氧化蛋白)、及其他調控細胞生長、代謝的蛋白;這些蛋白有許多皆以Western blot (西方點墨法) 確認。由於OSU03013在肺癌細胞中因為PKIB的過度活化,我們預測其下游蛋白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KA) 的蛋白表現量在處理藥物後會下降,以抑制PKA的訊息傳導路徑,其中一條路徑抑制了Wnt/-catenin活性,所以抑制了肺癌細胞生長;而並非如同在攝護腺癌中,是透過AKT傳導路徑來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本研究為首篇在肺癌細胞中偵測OSU03013藥物之抑制癌細胞潛力,及其抑癌分子機轉之研究。Item 轉殖p53突變基因對化學抗藥性的變異(2007) 林佳薇; Chai-Wei Lin癌細胞Topoisomerase II活性一般皆高於正常細胞,利用抑制細胞DNA topoisomerase II也是抗癌藥物治療的一個方向,而兩種抗癌藥物Etoposide(VP-16)及Ellipticine都是topoisomerase II的抑制劑,他們都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此外,p53也扮演調控癌細胞的生長週期的重要角色,已知50%以上的肺癌細胞內都有突變的p53。有鑑於此,實驗主要目的就是評估VP-16及Ellipticine對轉殖不同形式p53突變基因細胞株及母細胞株H1299的生長抑制效應與相關機制。另外實驗也嘗試暸解Ellipticine處理含外源性p21Cip1/WAF1的H1437(p53突變)細胞株的生長調控機制。本論文共分為為四部份:第一部份實驗內容為建立穩定p53基因型肺癌細胞株,結果顯示這些轉殖的肺癌細胞株都能持續表現突變形式的p53,只是蛋白質的代謝速率並不一樣。第二部份則是以VP-16處理不同這些轉殖p53基因型肺癌細胞株,結果顯示VP-16處理p53缺失的H1299細胞株,有明顯抑制細胞生長的效果,主要原因是由於降解磷酸化pAkt-Ser473。第三部份的實驗內容是以ellipticine處理不同p53基因型肺癌細胞株。發現ellipticine影響細胞表型變化,與轉殖之p53基因型無關,反而是藉著調控磷酸化pAkt-Ser473,影響細胞存活率及誘導細胞凋亡。第四部份實驗則是轉殖p53所調控的下游基因p21Cip1/WAF1至突變p53肺癌細胞株H1437,再以Ellipticine處理之,結果顯示對p53突變細胞的敏感率,可以藉外源性p21Cip1/WAF1基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