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4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整合航測與行動裝置影像的三維建物模塑策略(2014-05-01) 王聖鐸繼電子化政府、政府網路服務之後,標榜能察覺城市脈動、即時做出決策反應的智慧城市(Smart City),已成為世界各主要都市努力的目標。打造智慧城市必須先建置精確完善的三維建物模型,才能將各類感測器在三度空間中精確定位,而後才能對感測器傳回的資料進行空間分析,因此三維建物模型實為智慧城市之基礎建設。三維建物模塑主要可分為兩個階段:幾何模塑及牆面紋理貼圖。過去航空攝影測量一直是最有效且精確的測繪技術,然而傳統以浮測標逐點量測的方式重建三維建物模型時,操作員需要專注於屋角點的量測及點位之連結,是建物幾何模塑的瓶頸。為了使三維建物牆面具備真實的場景,必須花費大量人力、時間至現場拍照,回到內業還必須依據建物牆面逐一比對照片,挑出最完整的照片裁切出牆面影像,再依像片角度校正變形,才能作為牆面材質影像,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及時間。本研究以浮測模型(Floating Model)為核心,將傳統的浮測標擴充為浮測模型(Floating Model),使量測的單元不再是抽象的一個點位,而是許多種可伸縮、旋轉、移動的三維模型。浮測模型除了具備一個基準點可調整其三維位置外,還依模型種類增加了各方向的伸縮尺度、空間旋轉等參數,可想像成一個漂浮在空間中,可移動、旋轉、縮放大小以量測地物的模型。將浮測模型投影至所有影像,並套合至影像上的目標地物,便有如回復攝影瞬間之幾何空間條件,此時之模型參數與影像外方位元素即為最佳解。以此概念,本研究提出一套半自動化萃取策略,操作員透過人機互動介面將模型套合至所有航測影像,交由電腦透過最小二乘模型-影像套合演算法(Least-squares Model-image Fitting, LSMIF)自動計算最佳套合,得到最佳模型參數。其後將行動裝置拍攝建物的影像輸入電腦,由電腦自動計算每一面牆投影在所有像片上,以評估擷取牆面影像範圍,進而自動製作建物材質影像,完成三維建物模塑。透過實驗案例證明,浮測模型理論確可有效地萃取建物三維空間資訊,提高三維塑模之效率,並能達到傳統攝影測量之精度要求。Item 社區依附、環境態度與居民對於保護區的看法:以關渡自然公園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5-05-01) 許嘉恩; 洪立三本研究以關渡自然公園與周遭社區為研究區域,探究人口統計特徵、社區依附與環境態度的關係,並討論社區依附、環境態度,與居民對於保護區看法的關連。結果顯示,年紀越輕、教育程度越高,環境意識也越高。在社區依附方面,居住時間越長,社會面向社區依附的程度也增加,但自然面向社區依附的程度並非如此。而環境態度越高,自然面向社區依附的程度亦增加。在社區依附、環境態度與對於保護區看法的關係上,預測居民對保護區看法的結果,不同面向社區依附分別是預測對於保護區自然與經濟議題的因子,環境態度僅在對於保護區自然議題中顯著。由於「環境遠親」現象及統計結果,包含不同面向的社區依附,會比環境態度更適合做為地方環境關懷的指標。Item 應用福衛二號影像測繪海灘潮間帶地形之嘗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4-05-01) 林宗儀海灘地形具動態、敏感之特性,容易受到波、流、潮汐和風等外營力作用的影響而產生變化。傳統上各國政府為了管理、保護海岸,都會以海灘剖面的定期測量方式來監測海灘地形,掌握其侵淤變化情形。但傳統的海灘剖面測量作業相當費時費力,尤其像是台灣全島大範圍的調查。我國擁有的福爾摩沙二號衛星,其所拍攝影像因具有高造訪率及高解析度的特色,一般認為具有大地環境監測的功能,因此我們嘗試利用其對同一地區海岸所拍攝之系列衛星影像資料,建構一套結合蒐集實測潮位資料,判識影像濱線和應用地理資訊系統等技術的調查模式,期望能夠用於大區域的海灘潮間帶地形測繪,以節省地面調查工作所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研究結果顯示,由於衛星影像產出不夠穩定,可用影像的頻率未如預期,因此原先構想的測繪技術並無法真正產出良好品質的海灘潮間帶地形圖,更無法取代傳統的地形剖面測繪。但在混合使用了不同季節的影像資料後,部分沙岸地區可以繪製出代表那段特定期間的一種海灘地形平均狀態,如能用於長時距的海灘地形變化趨勢比較,仍有其應用價值。Item 採用廣義極值分布對馬來半島極端降雨進行統計模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5-11-01) 翁叔平; 黃燕儀本研究採用時間序列為1971-2007年,馬來西亞水利灌溉局22個自動降雨測站之日降水資料,取年最大值及季最大值對馬來半島極端降雨的變化進行分析,進一步擬合廣義極值分布模式(GEV),計算出極端降雨的重現水平。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半島東部地區的年最大降雨強度最高,而半島中部地區為低強度的極端降雨,但是在近年來有上升的趨勢,表示此區在未來可能面臨過去所未曾遭遇到的極端洪災事件。在季節分析上,中部地區春秋二季在未來可能遭受更頻繁的水患事件,而北部地區在秋季時則可能面臨乾旱的災害。本研究以GEV分布模式推估出50年和100年極端降雨的重現水平。在參數估計上,根據最佳配適度檢定結果顯示最大似然估計法(MLE)的配適度優於線性動差估計(LM)。我們發現半島西部和東部極端降雨重現水平的推估值具有明顯的空間差異,其中東岸地區重現水平的變化明顯高於半島西部地區,表示西部地區極端降雨實際觀測值很容易就超越了百年重現水平。上述的研究結果也透露出GEV分布模式對於半島西部地區極端降雨的重現水平估計依然難以掌握,雖然在配適度上得到了不錯的配適成效,這值得讓我們做進一步地思考。在極端降雨的空間分布特徵上,這樣的結果也暗示了近年馬來半島極端降雨的趨勢在空間分布上的轉變。Item 環境災害重建的後政治民粹主義:臺東縣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5-05-01) 王文誠Item 利用自願性地理資訊培養學童的地方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3-11-01) 陳哲銘Item 高中地理科全球教育的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8-05-01) 周士堯; 陳哲銘由於全球化的衝擊,全球教育培養學生成為適應未來的世界公民,以促進公平與永續的世界。全球教育是不同科目的共同目標,但因地理學具綜合性質,並包涵世界不同區域,有利全球教育的融入。例如在98地理課程綱要中,就指出「學生應積極表達對全球議題的人文關懷」的總目標。然而高中地理教學長期偏重知能,在教學法經常以講述法為主情形下,較難深化學生全球視野的價值學習。 為強化地理教學的全球教育目標,本研究參考美國全球地理教育中心(Online Center for Global Geography Education,簡稱CGGE)經驗,研發一套適用於高中地理科的全球教育模組。為營造全球化下衝突與合作並存的學習情境,在參考網路合作學習經驗後,選擇語言文化類似、相互依賴卻又敵對競爭的兩岸經貿,作為發展全球教育的跨區合作主題。此教學模組以兩岸網路合作學習及議題中心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透過地理觀點進行探究與討論,發展合作、批判、多元尊重與面對衝突等能力,呼應了全球教育的目的。研究過程採準實驗設計,使用XOOPS架站程式作為學習平臺,包含大陸及臺灣各一所高中102位學生,進行五個月的教學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實施兩岸網路合作學習的學生在全球教育的知識、情意與技能的目標學習成效皆有明顯進步,近7成學習者同意本教學模組值得推廣到其他學校實施。但由於兩岸高中生網路學習條件有落差,建議採用「開放式」的學習課程來進行教學。Item 自導式野外實察教學模組之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5-05-01) 藍淞地; 陳哲銘地理實察向來是地理教育最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但受限於班級人數眾多、授課時數不足和安全顧慮等因素,國內近三分之二的中學地理教師未曾實施實察教學。此外,即使舉辦地理實察活動,由教師帶隊解說的傳統大班教學,也往往因集合費時或學生脫隊等問題而成效不彰,甚至淪為郊遊活動。本研究根據建構式教學理念,設計「自導式野外實察」教學模組來改善上述問題,此教學模組的特色包括:1. 以網路多媒體設計「虛擬野外實察(virtual field trip, VFT)」作為行前導覽與任務解說工具,將資訊科技融入地理實察;2. 實察活動不需教師帶隊解說,由學生以任務導向和角色扮演的分組方式,利用週末自行前往實察區進行實察;3. 舉辦模擬公聽會加強實察活動後的討論與回饋,並藉此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訓練批判思考能力。為驗證自導視野外實察的可行性,本研究根據此教學模組設計「新竹漁港開發與海岸環境保育實察活動」,透過與新竹某高中1位地理教師的合作,對87名高二學生實施此實察教學,並藉由學生的回饋、參與高中教師的觀感和研究者本身的參與觀察評估其成效。研究結果發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自導式實察,不僅減低教師自行帶隊解說的負擔,而且能讓學生在具有彈性自主的實察過程中,主動發揮觀察、探究發現、訪談和操作設備等能力,並親身感受作為一位「地理學家」的樂趣。Item 高光譜資料中都市地表物質的辨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4-05-01) 陳哲銘; Hepner,George F.Item 24°N121°E究竟在那裡?Degree Confluence Project告訴你地點的真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會, 2004-10-01) 陳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