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1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與都市地區國小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01) 黃淑貞; 盧俊吉; 洪文綺; 邱雅莉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環境因素和社會支持對都市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學童身體活動之相關情形。研究者在台北市五行政區各隨機抽取一所國小之五年級與六年級學校296位學童,收集學童下課、放學及假日身體活動的強度、頻率、時間和及社會支持因素,並由家長處收集住家附近的環境因素。資料分析採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和複迴歸。結果發現:女學童從事較多輕度活動,男學童從事較多重度活動,在中度活動上則沒有顯著性別差異。當住家附近之交通環境較不繁忙,街道安全度高,且犯罪情形低,又加上有家人和老師陪伴一起活動時,國小學童較會從事輕度身體活動;當活動場所容易接近時,學童較從事中度身體活動;當活動場所較容易接近,以及有老師一起活動時,國小學童從事較多重度身體活動。建議政府暗和學校在推廣身體活動的策略或規劃上,應考量環境及社會支持因素。Item 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7-06-01) 洪文綺; 黃淑貞齲齒是台灣學童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口腔衛生問題值得關切。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因素。以2002-2003年就讀於台灣各公私立國小之全體學童為母群體,依據各地區學校規模、班級數,採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出5,688名學童進行問卷調查,總計回收有效問卷4,826份,回收率為84.8%。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口腔衛生行為上表現較好的是每天起床及睡前刷牙,表現最差的是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女學童的口腔衛生表現較男學童為佳,年齡愈大的學童表現愈好。以複迴歸分析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因素,性別、年級、家長教育程度、學業成績、口腔衛生價值觀、父母口腔衛生行為,以及父母與同儕支持等變項能顯著預測學童的口腔衛生行為。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藉以改善學童口腔衛生問題,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Item 臺灣地區乳癌病友團體成員參與和滿意度研究(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3-06-01) 黃淑貞; 黃春雄; 曾德運; 黃彥芳; 王春美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臺灣地區乳癌病友參與團體及滿意度情形。研究者針對臺灣地區21個乳癌病友團體郵寄問卷調查,樣本之選取以各團體為分層,作分層系統抽樣,總計回收有效問卷793份,回收率達59.5%。資料分析包括各變項的描述性統計,並作變項間的相關,最後從事複迴歸分析探討病友對團體之滿意度及其預測變項。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的樣本均表示知道病友團體的目的並且認同此一目的;樣本對活動內容的期待以提供醫療資訊為首;團體內的溝通普通而偏正向且對成員有支持作用,樣本對團體的滿意度相當高。對團體滿意度相關的因素是知道和認同團體目的、團體內的溝通情形、以及結婚狀況。研究者並提出實務和研究上的建議。Item 高職女學生愛滋病防治教學介入效果研究(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0-05-01) 洪文綺; 黃淑貞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女學生經過愛滋病防治教學介入後,愛滋病的知 識、相關社會支持、自覺障礙性、自我效能以及行為意向的影響效果。本研究採 「不相等實驗組控制組研究設計」,立意取樣基隆市某高職(A校)一年級十個班 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四個班並隨機分派兩班為實驗組(101人)、兩班為對照組 (50人)。為瞭解校內對照組實驗污染情形,自鄰近學區的B校一年級女生班中隨 機選取兩個班(89人)做為校外對照組。在教學介入前,三組學生均接受前測問卷 作為評量實驗效果的基準。實驗組接受為期三週三小時的愛滋病防治教學,兩對 照組則未有任何教學介入,在教學結束一週及四週後,分別實施後測及後後測以 評價教學的立即及延宕效果。所得資料以二因子混合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愛滋病防治教學確實能有效增加學生對愛滋病的認知及相關的社會支 持,並降低自覺障礙性,對學生採取預防行為的意向影響顯著。在預防愛滋病自 我效能方面,不論教學活動結束一週及四週後,實驗組學生的自我效能並未顯著 高於兩對照組,顯示愛滋病防治教學的效果不顯著。根據本研究結果,可做為高 職女學生愛滋病防治教學的參考,建議針對自我效能設計一套適合國內學生的愛 滋病防治教育計畫;並對於社會支持做更深入的探討,以增進學生自我保護能 力,減少愛滋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