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1
Browse
1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雲林縣輕度中風患者對中風復發知識、支持性環境、資訊充足度、中風復發態度及健康行爲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12-01) 胡益進; 戴友榆; 林柏煌; 劉珮吟Item 九年一貫健康教育課程口腔衛生電腦輔助教材發展與成效評估(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09-06-01) 劉婉柔; 胡益進; 林瑞誼本研究旨在發展九年一貫健康教育課程口腔衛生電腦輔助教材,以供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之教師與校護於口腔衛生教育教學時使用。因此以國中小學童為研究對象設計教育介入策略,並以準實驗設計之『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設計』,以立意選取的學校作為實驗分組的依據,共有313人參與本研究,前測在介入前一週施測,介入時間為二週,後測於介入後隨即進行,後後測於介入後二個月進行,以了解教育介入成效。重要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口腔衛生電腦輔助教材介入方式對於五年級學童而言,在「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與「口腔衛生習慣」等方面的立即成效上有顯著進步;對於七年級學童而言,只有在「口腔衛生知識」方面的立即成效上有顯著進步。二、口腔衛生電腦輔助教材介入方式對於五、七年級學童而言,在「口腔衛生知識」、「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與「口腔衛生習慣」等方面的延宕成效上無顯著差異產生,也就是本研究介入法無法使五、七年級學童產生上述變項的延宕成效。三、進一步比較五與七年級學童之介入立即成效影響,發現五與七年級學童在「口腔衛生知識」方面是無顯著差異的,也就是此教育介入可使五年級與七年級學童口腔衛生知識皆產生立即提升效果。然而,在「口腔衛生態度」、「口腔衛生自我效能」與「口腔衛生習慣」方面的立即成效則有顯著差異,也就是五年級學童的教育介入成效會比七年級學生好。綜上所述,本研究研發的口腔衛生電腦輔助介入教材,對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的教學影響成效較好,若要讓國中生也達相同成效,或許教學內容還需改進。Item 台灣地區近二十年來衛生教育與行為科學介入研究效果之統合分析(2001/8-2002/7) 郭鐘隆; 劉貴雲; 劉潔心Item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發展孕產婦之戒菸衛教媒體(臺灣護理學會, 2009-12-01) 黃久美; 郭鐘隆; 郭樺蓁; 李美鶯; 沈婉平Item 衛生教育與行為科學介入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12-01) 郭鐘隆; 黃久美; 蘇鳳足; 邱靜如; 劉貴雲; 劉潔心; 張婷婷本研究蒐集臺灣地區1971年至2001年間,衛生教育首行為科學的介入研究之中文文獻,運用統合分析的方法來評定其在健康相關行為上的介入成效。本研究所選取的介入研究應符合下列原則: 1.測量健康相關行為 2.研究中運用至少一種衛生教育或行為科學的介入方法,3.研究中提供控制組與對照組或前後測結果以供比較,4.研究中提供相關統計數字得以計算成效值,如頻率、百分比、圖表、t-test、F-test, Chi-Square、皮爾森積差相關、P值或平均值與標準差等。相同主題之介入文獻達三篇以上才納入本研究進行分析,研究樣本共計70萬論文。 本研究由二名研究人員及主持人進行文獻閱讀和譯碼工作,一致性高達0.83。衛生教育和行為科學介入對知識的改變成效最大(d=0.51),為中等的正向效果,此成效於後後測時仍存在。對目標行為、自我效能和態度有介於弱和中等的正向效果,對於行為意向則只有弱效果,測量行為意向的研究則大多未測量目標行為,後後測也大致符合此一趨勢。 研究結果發現對知識的介入成效最要佳,行為次之,介入地點為學校或工作場所對知識有較高的成效值,多年期介入、與多元介入策略對目標行為有較高的成效值,建議以後的研究可以延長介入期程、於有組織的場所如學校、職場進行、使用多種介入策略與教學方法,介入效果會較佳。Item 臨床護理人員接受預防下背痛衛生教育之效果評價(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2005-06-01) 董貞吟; 黃乾全; 張家儒; 劉珮吟; 戴若蕾; 王珊文Item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健康環境)(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2-07-31) 葉國樑; 楊冠政Item 國民中學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研究---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999-07-31) 葉國樑Item 國民中學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研究---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0-07-31) 葉國樑長期追求經濟發展,而造成台灣地區的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為使教學實踐有實際成效,本教學研究針對其中較適合國中學生能配合與改善之環保問題,以環境價值為主要內容,進行環境價值教學,期能提升其環保認知、態度,進而有正向的環保行為,期使社區環境得以改善。本教學擬配合國民中學健康教育課本下冊第四篇第一章「我們的生活環境」、第二章「維護環境衛生(一)」、第三章「維護環境衛生(二)」及第五章「公害防治(二)」等章節的內容,進行環境教學價值教學。分成四個單元進行:第一單元---我們的環境;第二單元---水資源;第三單元---減少家庭汙水;第四單元---資源回收。Item 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領域之資源回收價值澄清教學效果探討(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2006-06-01) 葉國樑; 唐孝蘭本研究旨在運用價值澄清教學法,探討學生在資源回收「結果評價」、「態度」、「自我效能」、「行為意圖」、「資源回收認知」及「環境敏感度」上的教學成效。研究者以價值澄清法設計一套關於資源回收的自編教材,比較分析價值澄清法與傳統教學法之教學效果。研究對象共分為三組分別進行實驗教學:實驗組、校內對照組、校外對照組。結果發現不論是實驗組或對照組,後測分數均較前測分數為高,表示此兩種教學方法都有其教學效果,而價值澄清教學法特別是在資源回收認及環境敏感度上,教學成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