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1
Browse
18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衛教宣導媒體-教師資源手冊(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3-01-01) 劉潔心; 劉貴雲; 郭鐘隆Item 整合性學校藥物濫用防制介入計畫─同儕教育、網路社群及社區家長成長團體策略之運用(第二年)(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2005-12-15) 劉潔心; 林怡君; 陳嘉玲; 林姿伶台灣地區青少年藥物濫用問題日益嚴重,隨著社會潮流的不斷改變,青少年藥物濫用的防治策略也應符合時代趨勢,方能有效引起青少年注意,以達到防制的效果。因此本計畫的研究主旨,為從學校、社區家長兩方面,建立一個整合型的藥物教育模式,主要在從第一年研究調查中所發現的「國中學生藥物濫用危險因子及教育需求」資料庫中,研擬不同於傳統課室內教學策略,而改採以戲劇表演及網路為主的「國中生藥物濫用防制之同儕教育」。經由第一年研究證實(詳見管制藥品管理局第一年成果報告),目前影響台灣國中生藥物濫用危險因子為個人的知識、態度及脫序行為;同儕裡的同儕壓力、同儕規範及同儕影響;家庭因素中的家庭連結、親子衝突、家庭溝通、子女知覺父母支持行為、父母督導等。因此在第二年國中生藥物濫用防制策略方面,則包括學校介入及社區介入兩部分,學校方面主要透過學校同儕教育配合網路社群的介入,社區方面則進行家長成長團體策略,透過社區家長教育介入並發展家長藥物濫用防制手冊,進行親子教育工作坊,最後評價其介入效果,除可降低青少年危險因子的危害,同時亦可積極提升青少年之保護因子,以達到預防青少年藥物濫用的目標。本研究共兩年,分為三階段進行。第一年分為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工作為國中學生藥物濫用生態學危險因子之調查,除瞭解目前台灣地區國中生藥物濫用的現況外,亦可瞭解影響國中生藥物濫用的重要影響因素,作為本研究介入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第二階段,主要工作為國中生藥物濫用防制教材設計及發展,可分為學校及社區部分的教材設計,學校部分為發展一套藥物濫用防制同儕教育的同儕訓練課程,以作為第二年訓練同儕領導者之教材;社區部分為進行社區家長教育需求評估調查,利用焦點團體訪談、教育需求評估問卷等方式完成,以提供後續發展家長成長團體策略所需之「家長藥物濫用防制手冊」,並進行「親子教育工作坊」。第二年為本研究的第三階段(本年度之計畫),主要工作為執行介入及成效評價計畫,在學校部分,透過第二階段設計之同儕教育課程,訓練學校同儕領導者,與其共同發展戲劇教育之「校園遠離藥物行動劇團」於校內演出,同時以建立「網路社群」,吸引國中生於網路社群的討論,擴大同儕教育的效果,以建立國中生藥物濫用預防之社會規範,進一步影響國中生藥物濫用防制相關行為;社區方面,則藉由召募學校社區家長及社區中意見領袖、資源人物等,一起發展家長藥物濫用防制手冊,透過此手冊為教材,利用親子教育工作坊的方式,增加社區家長預防青少年藥物濫用行為,並於第二年下半年介入計畫實施前後,針對學校及社區進行相關之成效評價工作。本研究期待能將此研究經驗,提供其他衛生政策、教育單位及社政單位於推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上之參考,另亦希望將本研究之具體成果,直接提供給有需要之社區組織或學校單位,作為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推廣教育之用。其中學校方面的同儕教育策略所發展之「校園遠離藥物行動劇團」發展模組,可提供給一般國民中學未來在推廣藥物濫用防制策略之參考模組,「校園遠離藥物行動劇團」演出之光碟,亦可請相關單位發放至全國國民中學,作為預防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教育之教材;社區方面所發展之「家長藥物濫用防制手冊」及「親子教育工作坊」的家長成長團體策略,可提供其他社區組織作為家長教育之參考,亦可提供給相關政府機關、社政單位、社區組織於推廣社區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之用。最後,更希望藉此研究整合學校與社區資源之作法,能為台灣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工作開啟一個新的里程碑。Item 「青春不搖頭」藥物濫用預防手冊之成效評價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 2005-12-01) 劉潔心; 陳嘉玲; 林姿伶; 洪惠靖Item 環境教育指標評量策略整合研究---環境教學指標內含與評鑑(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5-07-31) 劉潔心; 晏涵文; 邱詩揚; 廖靜宜; 林欣怡由於本評鑑工具係以大學校院環境教育之教學評鑑為主要發展方向,因此可適用於大學校院開設環境教育相關課程,如:「環境資源」、「環境變遷」、「環境管理」、「公害污染」以及「生態平衡」之教師教學評鑑之用。然而除教學外仍有多項指標之評鑑工具尚待發展;因此本評鑑工具發展之過程,可提供環境教育學者、研究者及相關決策者做為日後建構其它環境教育實施評鑑工具之參考,以期能落實追蹤大學環境教育之實施成效,並提昇我國大學環境教育的水準。本研究已將提出的指標系統概念落實至可操作性的評鑑層面,將指標發展的抽象概念轉化具體可量測的指標,為使其成為一項標準化的評鑑工具,後續將再經由統計或測驗專家學者的協助,並透過環境專家座談會與德懷術的方式,在評鑑工具的等距區分、權重值的制定或是教師評鑑標準等級上做進一步的討論、商榷及修正,以達成最大共識。本研究已完成之「全國大學校院環境教學評鑑工具」,可作為各大學校院校內自行評鑑或校際評比,及政府相關機關定期追蹤我國大學環境教育實施成效之工具,並可逐年建立全國之環境教育教學評鑑資料庫以分析其趨勢,指引環境教育的未來走向。Item 社區健康營造之成效評價研究:「以建構社區組織結盟」成效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4-07-31) 劉潔心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內社區健康 營造中心營造狀況之相關影響因素及 成效評價。 本研究計畫為期一年,分為兩階 段進行。研究對象的選取以北部地區 41 家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的成員為母群 體,在第一階段,運用深度訪談、再 以系統分層隨機抽樣法,最後取 20 家 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成員為樣本,進行 結構式問卷調查,共發出 565 份問卷, 回收 358 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 率為 63.4%;第二階段,則從第一階 段的樣本社區中,篩選出一個社區組 織結盟有效的社區及另一個社區組織 結盟效果不彰的社區作為對照,運用 個 別 訪 談 、 焦 點 團 體 訪 談 等 研 究 方 法,比較兩社區在社區健康營造策略 上的差異,並對其中重要因素作深入 分析,以建構有效社區健康營造運作 模式,供未來各社區在進行健康營造 工作上,得以繼續發展之重要參考依 據。 本研究有幾點重要發現:(1)目前台 灣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成員背景以女性 為主,年齡分佈以 41-50 歲年齡層居 多 ; 成 員 參 與 數 目 有 持 續 增 加 的 趨 勢。另外,年齡愈大、教育程度越低、沒有正式工作及有在營造中心擔任職 務(如:志工隊隊長)的成員,具有 較佳的成員態度與能力;(2)「運作過程」 與「計畫執行有效性」之相關探討發 現:領導型態、溝通型態、社區參與 助 力 與 計 畫 執 行 有 效 性 達 顯 著 正 相 關;(3)「組織結構」與「計畫執行有效 性」之相關探討發現:組織行政運作、 組織氣氛與計畫執行有效性達顯著正 相關;(4)「成員態度與能力」與「計畫 執行有效性」之相關探討發現:成員 滿意度、成員知識與技能與計畫執行 有效性達顯著正相關;(5)「組織連結 與組織結盟」與「計畫有效性」並無 達到顯著相關;(6)以「運作過程」 、 「組 織結構」、「成員態度與能力」、「組織 連結與組織結盟」預測「計畫有效性」 的逐步迴歸發現,成員滿意度、溝通 型態、社區參與阻力能有效預測計畫 有效性,三者共同解釋力為 28.7%, 以成員滿意度解釋力最高,佔 18.3%。 因此未來社區健康營造中心內部 經 營 時 , 提 升 成 員 滿 意 度 及 溝 通 型 態、並降低社區成員參與阻力應是首 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另外在「組織連 結與結盟」此項因素上,值得未來國 內相關研究持續投入關注,以深入瞭 解 此 變 項 在 台 灣 社 區 健 康 營 造 過 程 中,與國外相關研究成果所扮演之重 要角色是否真正有所不同,亦或只是 現階段台灣社區營造時的短暫現象。 本研究提供以下幾項建議:(1)營造良好 組織氣氛、增加成員與自身相關的健 康知能成長機會,以提升社區營造中 心成員滿意度;(2)改善社區營造中心的 領 導 型 態 , 為 成 員 建 立 有 效 溝 通 管 道; (3)增加助力促使成員更願意參與社 區健康營造事務;(4)強化社區組織行政 運作功能,使其組織間功能更趨正式 化,以便有效促進社區資源整合。Item 「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的發展、實施與檢討,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2003-01-01) 劉潔心; 晏涵文; 馮嘉玉Item 我國環境教育指標建構整合型研究-大學校院部分(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3-07-31) 劉潔心; 邱詩揚; 黃齡儀; 潘瓊如; 李恆華; 馮嘉玉; 王曉薇Item 高中職學生互動式科技媒體發展及介入效果研究-性教育網頁遊戲「愛情相對論」之設計(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02-01-01) 劉潔心; 晏涵文; 廖梨伶Item 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發展的檢討與省思(2003-01-01) 晏涵文; 劉潔心; 馮嘉玉Item 「真愛要等待」教案教學研究-針對國二學生兩性交往為基礎的性教育課程計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0-07-31) 晏涵文; 劉潔心; 劉貴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