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2
  • Item
    憲政爭議與司法判斷:布希控高爾案之研究
    (2005/8-2006/7) 陳文政
    自1803 年Marbury v. Madison 一案以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行使其司法審查權已屆 200 年,其所做出之某些重要判決對美國社會而言,往往影響深遠。誠如學者JeffreyA. Segal 與Harold J. Spaeth 所言:「我們生活在民主政治之中,但在此制度之下,我們賦予 聯邦最高法院九位非民選且任職終身的大法官廣泛的裁量權,以決定類似墮胎是否合法 化、死刑罪是否採行、以及同性戀應否接受刑事處分等權力」。 不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偶爾也會出現較具政治性爭議的判決。毫無疑問地,布希 控高爾(Bush v. Gore)案既是重要的判決,也是政治性爭議判決。說它是重要判決,乃 是因為它決定了2000 年的總統人選,且影響到日後的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說它 是政治性爭議判決,乃是因為它涉入總統選舉,具有高度政治性。所以,該案一經判決 便引起各界議論或批評。 此外,就學術觀點而言,布希案還涉及平等保護條款、總統選舉人團、憲法解釋、 聯邦最高法院正當性等爭議,值得吾人探究。本研究首先就判例本身進行探討,進而就 上述各項憲法爭議加以研究,並於最後提出若干評論。
  • Item
    美國憲法學研究脈動:以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論辯為核心之探討
    (2010/8-2012/7) 陳文政
    眾所皆知,司法違憲審查制度首創於美國,並有全球發展之趨勢。惟兩百多年來,美國 法政學術界對於該制度正當性的論辯,歷久不衰,已成為美國憲法學研究之重要課題。然而, 就經驗性資料顯示,美國多數民意長期以來肯定並支持該制度之價值。於是,司法違憲審查 制度正當性的論辯,形成了一種弔詭的現象,深值吾人進行學術探討。 國內對此議題之文獻不多,在僅有的少數文獻中,或從小議題著手,或著墨於特定理論, 較具廣度之文獻則因未納入新文獻和新論證,而仍有闕漏。本計畫申請人長期關注此一議 題,並有初步成果產出。依據初步成果之綜合觀察,美國有關司法違憲審查制度正當性的論 辯,仍有脈絡可循。吾人初步發現這些論辯大致上集中於司法違憲審查的「制度創設」、「制 度運作」與「制度功效」等焦點,從而形成三大脈絡。 本研究計畫擬就這些脈絡下之各種論證或主張進行深入研究,期能獲得「見林又見樹」 的學術觀察,一方面填補國內文獻之不足,作為國內對此議題進一步研究之基礎,一方面提 供我國司法實務與制度改革之參考。
  • Item
    世紀憲法判決:布希控高爾案之分析
    (臺北市:五南書局, 2006-11-23) 陳文政
  • Item
    全球憲政主義與典範形塑:司法審查導向的台灣人權典範及其挑戰與機遇
    (2012/8-2013/7) 陳文政
    我們生活在全球化的時代,也生活在人權的時代。隨著全球憲政主義之發展,「全球人權典範」在全球化過程中已日益成型,並對「台灣人權典範」造成一定的影響。台灣在全球化的巨流裡,無論為了保障人民生活或促進國家的整體發展,都必須認真對待人權。 本研究計畫首先借用Thomas Kuhn的典範概念,將「人權典範」定義為「某一特定時期,參與共同社會生活的某一人類社群所共同接受的人權基本觀點和保障機制。」其次,探究「全球人權典範」的哲學基礎、形塑過程、基本內涵(包括人權基本觀點與人權保障機制),作為本計畫後續研究的基礎。再者,以大法官的人權解釋為基礎,分析與歸納「台灣人權典範」之形塑與內涵。接著分析「台灣人權典範」面對「全球人權典範」時所遭遇之挑戰,並探詢其政策意涵。最後,提出具體的人權發展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