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人際關係導向之冒險教育活動方案發展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2024) 謝岱玲; Hsieh, Tai-Ling
    本研究根植於研究者所處之專業場域現況,聚焦於實務工作中難以解決的人際互動困境。文獻回顧揭示目前對於透過冒險教育活動方案對人際依附關係產生的效益仍不甚明確。因此,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進行理論整合的初步嘗試,同時為實務工作者、班級管理者或處理異質人際依附風格團體的引導者提供新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模式。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人際關係領域中冒險教育方案的開發與實施。通過結合冒險諮商理論與冒險教育實踐,關注於參與者在這些活動中經歷的修正性情緒體驗,以及這些體驗如何促進個體在建立安全依附的人際關係方面的積極進展。本研究針對國中七升八年級暑假期間的班級學生團體,總計17名研究參與者(其中女生9人、男生8人),進行為期3天的方案實施,課程包含8個單元,共23節,每節50分鐘。為確保資料的廣度與深度,本研究運用多元蒐集資料方法,包括人際依附風格量表前後測、觀察紀錄表、訪談、物件、回饋單、教師反思紀錄以及文件分析。透過上述方法,本研究獲得下列結論 :一、 在人際依附關係風格量表前後測的結果中,安全依附平均分數提升達顯著水準,而不安全依附的人際關係平均分數呈下降趨勢(焦慮依附與迴避依附平均分數下降達顯著水準,排除依附平均分數亦下降)。二、 在方案實施歷程中,應用人際歷程、隱喻治療等心理治療理論、採用核心衝突關係主題法協助學生辨認與覺察過去不安全依附的核心衝突之再次重演,同時結合冒險式諮商理論模式之隱喻、引導、反思、分享與冒險教育活動實施效益,所產生之具修正性的情緒經驗綜效。這使學生能夠專注於人際互動場景,提升自我覺察,改善一再重演的僵化人際防衛模式,同時體驗信任、支持,產生未來實踐的動力。最終,學生在人際關係中能達到自我賦能,朝向安全依附之健康的人際關係發展。整體而言,本研究致力於填補現行文獻的知識空缺,同時為實務工作者提供新觀點和解決方案,推動冒險教育活動在人際關係發展上的應用範疇,期望為學生建立更為健康、穩固的人際連結提供具體而有力的支持。
  • Item
    在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
    (2020) 林峮含; Lin, Chun-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在服務學習發展歷程:「準備」、「服務」、「反思」、「慶賀」四階段中考量團體動力發展歷程「形成期」、「激盪期」、「規範期」、「運作期」、「終止期」,並於團體之「形成期」、「激盪期」中加入不同的團體動力教學單元活動,藉以增能學生的團體動力知覺,促進團隊建立,建構團體規範,凝聚團隊向心力,最終以完成服務學習活動為任務目標,所有成員能將心思擺在共同的目標之上。並於此中,探討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之實施歷程與修正、觀察學生學習經驗與改變以及研究者的成長與省思。   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國中七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以觀察記錄、文件資料、訪談資料與問卷等為研究工具,蒐集研究資料並進行分析。   學生在參與國中服務學習實施歷程中融入團體動力教學單元的過程中,經驗團體凝聚力的提升、團隊溝通與合作的歷程及服務學習理念的認知與實踐,於課程結束後在服務學習相關知能、自我效能及未來服務承諾上皆有所提升與改變。   研究者在課程中歷經行動研究的動態循環歷程,從中獲得課程發展、教學技巧等經驗與成長,並於課程結束後進行總反思與總檢討,成為未來繼續推動服務學習活動的動力與養分。
  • Item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廣告刻板印象、再現、反思與近用
    (2020) 卓旻寧; Cho, Min-N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融入國中公民課程之學習成果,以瞭解學生於教學方案實施後,在認知、情意、行動三方面的改變情形;而研究者本身則藉由教學方案實施過程的記錄、修正與反思,精進教學設計與教學品質,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期望對日後實施媒體素養課程之教學者有所助益。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取向,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學生,課程內容重點有四:解讀廣告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察覺廣告中的年齡刻板印象、覺知廣告中的種族刻板印象及解析廣告刻板印象之探究實作活動,總計四節課的教學活動。冀望透過學習活動的進行,引導學生察覺廣告中的媒體再現、身體形象、性別、年齡與種族刻板印象等問題,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促使學生意識到廣告設計的意涵,反思廣告所傳達的意象,進而破除刻板印象,以達具備媒體素養能力的最終目標。 研究者為確保研究的嚴謹性,利用教學札記、錄影觀察記錄、課程回饋單等方式,配合課室觀察紀錄表、學生學習單及實作單與非正式訪談紀錄等多元管道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藉此檢視教學設計實施成效與修正歷程,以期課程能達成研究者預期之目標。 教學方案實施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資料進行分析,歸結出以下之研究結果: 一、媒體素養教學方案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辨媒體再現的能力,並能解讀媒體再現潛藏的刻板印象。 二、媒體素養教學方案能促使學生反思閱聽人的意義,並察覺媒體再現的影響。 三、透過教學反思及與協同研究者的共備討論之循環歷程,增進研究者的專業知能。   最後,研究者針對行動研究所遭遇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提出以下之建議,以供日後研究之參考: 壹、媒體素養課程發展之建議 一、教學方案可發展為公民學科與其他學科或領域之跨域統整的彈性學習課程。 二、參與同儕共備使教學方案設計更臻完善。 三、課程設計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貳、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發媒體素養探究實作之活動課程。 二、選定焦點學生探究媒體素養學習成果。 三、研究新媒體潛藏的意識型態。 關鍵字:廣告刻板印象、媒體素養、行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