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台北縣國中學生理財素養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2011) 呂秋萍; Lu Chiu P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之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現況。首先從文獻中討論理財素養的意義、理財素養的內涵、理財素養的重要性,接著分析各國理財素養調查與研究結果,再檢視理財素養與行為之相關實證研究,做為本研究問卷設計之參考。本研究參酌國內外有關理財素養與行為的問卷,自編「國中學生理財素養與行為」調查問卷,探究不同背景變項是否影響國中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以及學生理財素養與行為之間的相關性。調查資料以SPSS 12.0電腦軟體處理,採用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重比較、多元迴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敘述如下: 一、台北縣國中學生理財素養程度良好,在「消費與信用」向度表現最佳。 二、台北縣國中學生理財行為表現尚可,在「信用與借貸」向度表現最佳。 三、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理財素養部分向度有顯著差異,女性國中學生、所居住的房屋為自有、有打工經驗、父親最高學歷越高、閱讀財經訊息頻率越頻繁,其理財素養程度越高。 四、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理財行為部分向度有顯著差異,所居住的房屋為自有、有打工經驗、父親最高學歷越高、閱讀財經訊息頻率越頻繁,其理財行為表現越好。 五、台北縣國中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大部分向度間達到顯著正相關,理財素養之知識越豐富與態度越正向,其理財行為之決策與表現越正確、越有效。 六、台北縣國中學生理財素養對於理財行為有顯著的解釋力,本研究結果顯示當國中學生的所得與金錢管理、風險與保險、財務責任三項向度的知識越豐富、態度越正確,其理財行為表現越好。
  • Item
    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路徑關係之研究-以花東地區高中職教師為例
    (2016) 張家瑞; Chang, Chia-Jui
    本研究旨在探討花東地區高中職教師的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路徑關係。首先由文獻分析來探討人格特質、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等相關之概念、理論與實證關係,之後在理論導引的前提下,建構假設模式。本研究假設教師之「人格特質」對其「理財態度」、「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具有直接影響效果;教師之「人格特質」透過「理財素養」與「理財態度」對其「理財行為」具有間接影響效果。本研究之問卷經專家之意見回饋與修正後,採描述統計、差異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及多群組分析。根據研究結果,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師之「人格特質」對其「理財素養」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果;教師之「人格特質」對其「理財態度」的影響未能達到顯著的效果,需透過「理財素養」來影響其「理財態度」;教師之「人格特質」對其「理財行為」呈現顯著的正向效果。 二、教師之「理財素養」對其「理財態度」的影響達到顯著的效果;教師之「理財素養」對其「理財行為」的影響未能達到顯著的效果,需透過「理財態度」來影響其「理財行為」。 三、教師之「理財態度」對其「理財行為」有正向的影響效應。教師的理財態度是影響教師理財行為的關鍵因素。若要提高教師的理財參與不僅需要提高教師的理財素養更需要改變他們的態度,因為後兩者能產生中介作用。 在多群組分析中,以性別、實務投資經驗、理財知識的興趣等三個變項,對修正後的模式進行多群組分析,經驗證結果顯示,有實務投資經驗、對理財知識有興趣的教師於「理財態度」對「理財行為」之關係上,其「理財態度」對「理財行為」有更大的影響力。在性別上,則無顯著差異。
  • Item
    台中市高中生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 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路徑關係之研究
    (2015) 王芳醴; Wang, Fang-Li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家庭中父母在理財社會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對子女在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等關係之影響。先彙整與理財社會化、理財素養與行為等相關理論,再由文獻分析探討父母理財教導、理財素養、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等概念之間關係。本文以台中市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問卷經專家之意見回饋與修正後,並採描述統計、差異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及群組分析,獲得本研究之理論模式適於解釋高中生在「父母理財教導」下對其理財素養、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結果,「父母理財教導」不但對學生「理財行為」有直接效果,也透過「理財素養」與「理財態度」對其「理財行為」有間接效果;「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有直接效果,並透過「理財態度」對其「理財行為」有間接效果。 根據研究結果,獲致研究結論如下: 一、在「父母親理財教導」中,「父母理財行為」與「父母直接教導」對子女都有顯著性的影響,但是「父母直接教導」卻比「父母理財行為」有較高的解釋變異,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 二、在理財社會化中父母扮演關鍵的角色,子女在父母直接與潛化下,正向影 響子女最大是「理財素養」,其次是「理財行為」與「理財態度」。 三、「理財素養」與「理財態度」對「理財態度」的影響皆達顯著性,但是「理 財態度」對「理財行為」之影響未達顯著性。 四、在多群組分析中,以性別、父親學歷與學校城鄉位置等三個變項,對修正 後的理論模式進行群組分析,經驗證結果顯示,在性別上,「父母理財行為」 之「理財責任與決策」項目,女生高於男生;而「理財態度」之「自律性」 則是男生高於女生;「父母理財教導」與「理財素養」之關係上,是女生大 於男生。在父親學歷上,「父母理財教導」對「理財素養」之關係,學生之父親是大學學歷優於父親是國中以下學歷。在學校城鄉位置上,則無顯著差異。
  • Item
    大學生的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關係之研究
    (2015) 郭泓伶; Kuo, Hung-L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大學生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對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影響,並且探討理財素養與理財行為的關係。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曾永清對全國10所大學進行「大學生理財素養問卷」施測所蒐集之資料,透過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事後多重比較、次序羅吉特模型、主成份分析以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大學生的理財素養有待加強,多數學生得分不超過50分。 二、大學生的理財行為表現尚可,學生大多熟悉一到兩種的理財商品,也對一到兩種的理財知識有興趣,而對投資理財多具有正向態度。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理財素養大多具有顯著差異。四年級、雙親最高學歷為研究所、一個月生活費在兩萬元以上的學生,其理財素養表現最好。 四、不同背景變項部份對大學生理財行為有顯著的解釋力。男學生、年級越低、母親職業越低的學生,其理財行為表現越好。 五、理財素養對理財行為具有顯著解釋力,並有正相關。最後得出理財素養越好,越具有理財行為的結論。
  • Item
    高中教師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徑路關係之研究
    (2016) 林麗純; Lin, Li-Chun
      個人的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有無影響理財滿意度,為此推動理財教育者和理財實務工作者須有一套系統化的理論架構,以深入瞭解從事理財者的行為與態度之關係,並給予適切地理財知識與金融訊息。本研究依據Shim、Xiao、Barber與Lyons(2009)所建構的理財福祉模型,建構一套屬於高中教師的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三者關係的模型,並以問卷調查收集資料加以實徵。   經本研究驗證,高中教師的理財滿意度確實如Shim等人(2009)的主張,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對理財滿意度具有影響力,並以性別、教育程度、修習理財課程多寡與城鄉差異等背景因素分析對理財態度、理財行為與理財滿意度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理財態度四個觀察指標,以「安全性」與「自律性」二個觀察變數較佳;理財行為的觀察指標,以「財務規劃」、「儲蓄投資」、「收支平衡」與「信用借貸」較佳。相對地高中教師在「保險與風險」變數的效果量不大,可見理財態度與理財行為的表現呈現出對稱性。 於SEM路徑關係上,理財態度對理財行為具有直接正向效果,理財態度可解釋理財行為高達82%;理財行為對理財滿意度亦具有直接正向效果,其解釋力高達近60%,;而理財態度對理財滿意度的影響力是透過理財行為的實踐,其間接效果為近50%,理財行為對理財滿意度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