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調查研究--以桃園縣為例(2005) 徐敏誠論文摘要 本研究指在探討桃園縣國中學生權知識與人權態度之現況,以作為實施人權教育之參考,本研究問卷調查方式探討國中學生之性別、年級、族群、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等,對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的差異情形。研究者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與問卷為依據,經專家評鑑與項目分析,自編成「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與人權態度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十所國中,三十個班級,共計1088位學生為受試樣本,進行實證研究,調查所得資料分別採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桃園縣國中學生人權知識程度具中等程度 二、桃園縣國中學生具正向積極的人權態度 三、不同背景國中學生的人權知識差異情形:1.國中女生在人權知識方面表現優於男生。 2.高年級學生具有較佳的人權知識 3.不同族群之人權知識無顯著差異 4.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人權知識有較優異的表現 5.父母採民主式管教方式學生之人權知識表現較佳 四、不同背景學生的人權態度差異情形:1.不同性別國中學生在人權態度上無顯著差異 2.高年級學生的人權態度比較積極、正向 3.不同族群的國中學生人權態度無顯著差 4.高家庭社經地位學生的人權態度比較積極、正向 5.父母採民主管教方式學生的人權態度比較積極、正向 五、桃園縣國中學生人權知識越高,其人權態度越積極、正向 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建議,茲述如下: 一、強化人權知識的認知:父母應以民主管教方式增進親子關係,互相討論不同問題的看法,提供良好的家庭互動氣氛,並且對於社會侵犯人權的時事能適時的給予機會教育,提供正確的人權觀念。學校則應提升教師人權教學素養,增強學生人權概念,維護人權,並能夠和家長互相尊重與合作。 二、培養積極的人權態度:父母對於子女應運用溝通、輔導策略,體驗民主討論的精神,培養相互尊重的態度。學校教師應以民主尊重的方式進行教學與班級經營,並且將人權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之中,加強學生對於人的關心與社會的關懷,減少個人偏見與歧視,重視社會正義,強化其人權態度。Item 教師作為轉化型人權教育工作者的人種誌研究(2005) 游美惠; You Meei-huey教師作為轉化型人權教育工作者的人種誌研究 摘 要 許多的教育改革是回應社會正義教育,而人權教育提供我們於課堂中實現社會正義的一個施展的空間,批判教學論的任務便在於重新賦與師生反抗的力量,其中的關鍵在於老師必需成為「轉化型知識份子」。 本研究所採的是人種誌研究,人種誌是屬於質性研究的一種,研究者透過人權教育工作者的教師經驗,研究者為豐富的描述,並對課堂中實施人權教育過程為深度的分析。 本研究是探究台灣五位人權教育教師的教學經驗,透過訪談、教室觀察和人權教育課程內容作為資料的來源,人權教師的自我認知,從最初的教師視自我為主體改變者,到視自我為學生的忠告者,教師視自我同時為教師與學習者的角色,到最後的教師視自我為一位批判教育者。 這五位人權教育工作者允許我們檢視,從他們的角度認知人權教育工作者的動機因素,經過研究後,所得到的主要因素是政策的推動,求學進修的啟迪,性別平等,人權團體的組織,學生的弱勢。 透過訪談、教室觀察、以及教師所使用的課程分析,得到教師實施人權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有四個,包括:人權教育增加學生人權的覺醒、增進與他人社交的正面經驗、與學生經驗連結促進批判思考、於社會互動中實踐而非於課堂中。 人權教育的實施方法有:講述教學法、創造性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影片教學法。人權教師指出人權教育的挑戰是:課程的限制,學生缺乏興趣,人權教育的違反,人權教育社群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