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情境分佈對於華語文教材編寫的重要性探討--以CEFR之B1級商用華語教材為例
    (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2011-04-01) 陳麗宇
    歐盟在2001年所公布的《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簡稱CEFR),原為歐洲各國語言學習的共同參考架構,以打破各國語言隔閡、增進語言溝通為目的。CEFR有嚴謹的三等六級區分能力指標描述,具有相當的穩定性與可靠性,有助於教材編寫者規劃和設計教材。時沿至今,CEFR已是全球廣泛被接受的語言學習標準之一,和美國於1996年由ACTFL 公布《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所提出的5C核心內容,以及加拿大的CLB(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都受到研究者使用和推崇。CEFR的內容十分龐雜,有關情境領域的分佈是其架構中相當特殊之處。CEFR中把「情境」區分為四大領域,分別為:「個人領域」、「公眾領域」、「職業領域」、「教育領域」。此四大領域已涵蓋語言使用者與學習者的生活與社交,且適合各個年齡層,而教材編撰者可根據實際的教材使用對象增刪四個領域之比例。本論文作者於2009年1至12月已完成十課的CEFR之A1、A2級線上學習教材,據研究成果顯示,A1、A2級情境領域以個人為主(39.33%),公眾(31.46%)、職業(20.22%),和教育(8.99%)次之。在此一教材編寫經驗和研究的基礎上,作者進一步分析探討CEFR之B1級商用華語教材的優先學習情境的分佈情況,作者以CEFR情境分佈的前置描述做為研究的基礎,針對目前常用的三部商用華語教材,分析其情境領域的設計與分佈狀況,以及全書內容結構的異同,而後探討CEFR在情境領域的分佈對於教材編寫所具有的指標性功能,作為教材編寫者的參考依據。
  • Item
    以CEFR為基礎之數位華語教材、評量系統建置及學習載具之研發---數位華語文題庫(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之數位學習研究徵求書之第2項重點)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林振興; 施慶麟
    在全球化時代的潮流下,多元語言能力日益重要,全球也興起一股華語文學習熱潮。近幾年隨著各國對華語文學習需求的日益升高,華語文能力測驗(CPT)也漸漸的受到更多人重視。CPT主要針對「母語非華語者」研發而成,至今應試者已達千餘人,國籍遍布世界二十多國家,確由於沒有建立一個共同分級架構,使得CPT不具流通性。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為語文教學與評量的指導方針及行動綱領,且是第一個跨語言的評量工具,提供能互相認可對方語文能力的基礎。因此,本研究計畫欲以CEFR為基礎,導入現代測驗理論之概念,透過適合之測量模式、等化設計、以及標準設定之技術,建立華語文能力分級測驗之題庫。 本計劃為三年期之計畫,第一年目的是藉由文獻探討以建立華語文測驗編製流程,並進行A1與A2級之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包含聽力、口說、閱讀、寫作四種能力評量),第二年目的是進行B1與B2級之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並藉由測驗等化之技術,建置華語文能力分級測驗題庫;第三年目的是建立專業領域(商業或旅遊)四種能力評量之測驗題庫。此外,本研究配合子計畫三之數位華語評量系統,所研發之測驗為電腦化測驗。
  • Item
    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
    (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2008-10-01) 蔡雅薰
    華語教材編寫成功與否,不僅直接影響教學品質與效能,更是海外華語教學推廣的重要關鍵。面對現今海外多種華語教材需求的時刻,具備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及趣味性的華語文教材編寫更顯重要。然而,目前學界對於華語教材編寫基礎原理缺乏全面性學術研究建構;對於如何將華語教材輸出,並與國際主流教育接軌,亦正亟思永續經營與建立通路的策略。 本研究目的主要為僑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僑委會)在2008年新編美國兒童華語教材進行海外在地華語需求基礎研究,並依據2008年2月新訂之「美國地區兒童華語課程暫行綱要」,針對華語教材研發之「課文情境參考表」作為調查基礎,由美國紐約等12個僑務駐外單位,回收任教於美國各級學校,包括中文學校及主流學校K~12的華語教師填寫的351份有效問卷,依據美國學生需要、學習興趣及華語為外語教學的「5C」思考,對於「課文情境選用」進行交叉分析。研究成果將可提供未來僑委會及產官學各單位研發美國地區華語教材各等級次課文情境重要選用及不同學齡需求先後安排的參考依據。
  • Item
    A study on CSL proficiency evaluation—Reading and Listening subject.
    (NAUN, 2011-01-01) Rih-Chang Chao; Bor-Chen Kuo; Hsuan-Po Wang; Ya-Hsun Tsai
    Presently there are many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s (CPTs) available today measuring participants’ proficiency in CSL. Most of them, the AP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amination (AP), Hanyu Shuiping Kaoshi (HSK) and Test of Proficiency-Huayu (TOP), had classified their test results in proficiency levels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levels of CEFR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However, some of Reading and Listening subjects in Top had not completely conducted their proficiency level in corresponding to CEFR. Therefore, the items implemented in this study were on the basis of CEFR for CSL CPT reading and listening subject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applied IRT 3PL model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751 reading and 762 listening subjects empirical data collected from Grace Christian Collage in Philippine on September 2009 via the computerized based test (CBT).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was not onl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SL Proficiency Test on a basis of CEFR but also in comparison with examinees’ proficiency scales in referring to their background and explored factors that might affected CSL learning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