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探討語音激活在外語閱讀理解中的功能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2-07-31) 官英華
    本研究將探討語音激活在外語閱讀理解中的功能。由於外語學習的歷程與母語的不同,本研究將探索 不同母語背景的人是否會因為母語習慣遷移或外文程度的影響,而採取不同的外語閱讀方式呢?例如: 是否母語為拼音文字的外國學生(如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會比較依賴語音激活來理解中文文意,而母 語為非拼音文字的外國學生(如日本學生)比較不需要?是否中文為母語的學生比較不需要依賴語音 激活來瞭解英文文意呢?是否外語程度的不同也會影響閱讀理解對語音激活依賴的程度? 本研究預計將進行一系列的實驗來探討下列議題:(1)研究不同外語程度(中級、高級)的中文 母語者閱讀在五種閱讀條件下閱讀外語(英語或日語)和中文的說明文體的短文時,閱讀理解表現和 眼動行為差異為何;(2)比較不同母語背景(英/日)、不同華語程度(中級、高級)的外國學生,在 五種閱讀條件下閱讀中文和其母語的說明文體短文時,閱讀理解表現和眼動行為差異為何。
  • Item
    研究中日雙語者在閱讀時的詞彙觸接歷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3-07-31) 官英華; 簡曉花
    在雙語的語言訊息處理理論中,有關跨語言詞彙觸接的研究相當受到重視。研究對象 主要以跨語言的形同意同詞(cognate)和形同意異詞(homograph)為主。前者是指在兩 種不同語言中字形與字意皆相符的字詞,例如「HOBBY」在英語/德語/荷蘭語中皆是「嗜 好」的意思。而後者是指在兩種不同語言中字形相同但是意義不同的字詞,例如「COIN」 在英文中指的是「硬幣」,但在法文則是指「角落」。研究顯示,由於形同意同詞在兩 個語言間,有相同的詞彙表徵激發,因此會產生詞彙辨識歷程中反應時間的促進效果, 而形同意異詞,則因為語言間不同語意表徵的激發,而呈現抑制效果。 不同於先前的研究,本研究從非拼音文字(中/日文)的角度出發,同時操弄語言 內和語言間的歧意性以及句子脈絡約束力,並以字彙判斷作業和眼動實驗來檢驗先前 研究提出的形同意同字促進效果、形同意異字抑制效果以及語言內和跨語言間歧意抑 制效果的普同性。
  • Item
    華語語言學習系統技術發展計畫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08-12-31) 官英華
  • Item
    自動化華語發音與聲調評量之研究
    (工業技術研究院, 2009-12-31) 官英華
  • Item
    檢視語音激活在漢語閱讀中所扮演的角色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官英華
    在本人先前一個有關科學學習的研究中發現,學習者學習以語音配合圖像的教材時,其 學習效率遠低於以文字配合圖像的教材。而將同樣的內容同時以文字和語音方式呈現並 未觀察到一般西方文獻中所謂的重複效應。針對本人的研究結果,有一些西方學者提出 疑問,是否本人觀察的結果不同,原因是使用的語言是漢語所致。他們質疑是否漢語閱 讀和英語閱讀不同,不需經過語音中介(phonological mediation)的歷程,所以導致 台灣的受試者經由文字學習會比經由語音學習來得更有效率,而且因此將同樣的內容同 時以文字和語音方式呈現不會干擾學習。為了釐清這些疑問,本人認為必須經過有系統 的實驗,才能一探這複雜的跨感官(視/聽)語言訊息處理歷程。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語音激活在漢語閱讀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了檢視語音激活歷 程是否為閱讀理解的關鍵,本研究將進行三個實驗來測試受試者在不同的閱讀條件下 (語音抑制、聽不相干語音或聽相同語音、正常閱讀)的閱讀歷程與閱讀理解的狀況。 由於語音激活是相當快速的歷程,為了觀察實驗操弄下細微且即時性的閱讀歷程變化, 本研究將使用眼動儀來觀察受試者閱讀時的眼動行為,藉此將可探究一般使用閱讀測驗 或詞彙判斷任務無法觀察或反應出來的即時性、跨通道的語言訊息處理歷程。
  • Item
    以眼動實驗探討外國學生閱讀中文時的訊息處理歷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10-23) 官英華; 蔡介立
    以眼動實驗探討外國學生閱讀中文時的訊息處理歷程 有關漢語閱讀的研究已有很長的歷史,但絕大多數的研究都是探討中文母語者的閱 讀行為,至今專門探討非中文母語者的閱讀行為的研究數量仍不多。從研究方法來看, 中文母語者的閱讀研究在近10 年都使用了許多精密的生理測量儀器,如眼動儀 (eye-tracker)、腦波儀(EEG)、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來探索閱讀的即時性(online) 心理歷程。可是有關非中文母語者的閱讀行為研究則沒有看到任何使用上述精密儀器 所從事的實驗。由於研究中文母語者的漢語閱讀行為已經有大量的文獻,且也已建立 了一些理論,可以想見未來的研究勢必也會隨著全球學習華語的風潮,而擴展關注到 非中文母語者的閱讀行為。 有鑑於先前的研究因為實驗方法的緣故,僅能觀察讀者閱讀完之後的反應,無法觀 察到讀者閱讀時的即時性訊息處理歷程。因此本研究希望突破以往的方法,使用眼動 科技來探索不同程度、不同母語背景(英、日)的外國學生在閱讀中文時的眼動行為 差異。從基礎研究的角度出發,本研究將進行4 個實驗來比較不同母語(英、日語) 及不同中文程度(中、高級)的外國學生在閱讀中文的眼動行為,以此來探索背景不 同的外國學生在閱讀中文時,其訊息處理歷程有何差異,並比較他們處理詞彙的形、 音歷程與中文母語者之間的異同。
  • Item
    3C課程區塊研究計畫─科學論證之數位學習課程與概念改變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官英華
    本單一整合型計畫「科學論證之數位學習課程與概念改變研究」的目標,是結合科學教 育的雙重情境學習模式、論証、科學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實務研究基礎,結合認知心理學 與多媒體學習理論、人機互動設計等理論,進而建立一個科學論證數位學習課程與環境,進 而深入研究學生的論證與概念改變情形。 為達此目的,整個研究將包含四個主軸,〈主軸一〉即為探討學生在數位學習環境的論 證與概念改變情形;〈主軸二〉為促進學生的論證與概念改變,在整個計畫中還包含研究教 師專業成長的部分,此部分除了以辦研習會方式並提供學習平台協助教師學習科學論證與概 念改變。由於科學的數位學習的課程是否可以成功,除了必須有堅固的理論基礎完成課程的 內容設計外,還有二樣非常關鍵性的因素,及分列為主軸三和四。〈主軸三〉則為人機互動 設計理論,如介面的設計是否思考使用性、有利於學習、互動性、清晰度,引發學習者有學 習動機、啟發創意,促進其科學學習效益,以人機互動的設計與使用性等因素在近二年也備 受重視。〈主軸四〉其為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與認知負荷論,即在設計上是否考量訊息呈 現方式對於學習者的認知負荷,這一點在近五年來備受重視。因此,此計畫將同時在科學論 證數位學習課程中融入以上二點的看法進行設計,期能提升學生的論證與概念改變。並且同 時,以本數位學習內容進而針對此二向度進行深入研究其對學生學習之影響。 本研究的貢獻將可突破目前數位學習系統研究的限制,將科學教育中的研究發現、科學 學科知識、與數位學習之人機互動的設計理論、多媒體認知心理學和認知負荷理論結合,進 而營造出提升學生科學論證的數位學習環境,並且促進學生的科學概念改變。經這樣跨領域 的理論與研究之結合,將會提升整個研究計畫的品質,同時促使本研究不論在數位學習內容 的設計品質與理論之結合度上均達到國際水準。更重要相信不僅能在論證與概念改變的研究 上有更新的突破,也能在教師專業發展上、科學數位學習之人機互動的設計、多媒體認知心 理學和認知負荷研究上有創新的研究發現。
  • Item
    自動化華語聲調錯誤偵測系統之初探
    (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2009-10-01) 官英華; 廖憲正
    外國人在學習華語時,一開始最感困難的往往是聲調的學習。而因學習者母語的不同,他們所面臨的聲調學習難點也不同。在課室教學時,往往因為時間有限,老師們很難針對每位學生個別的聲調錯誤進行糾正,並且都能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練習。因此,學習者課後若仍不能做正確、有效的練習,勢必無法習得聲調的正確發音。 現今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人致力於研發特殊的電腦軟體,讓學習者可以得到適性化的聲調教學與練習。至今,雖已陸續有相關產品問世,但產品的功能都尚有改善的空間,因此相關研究仍持續在進行中。本文將介紹由MIT、工業技術研究院以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所合作的一項有關「自動化華語聲調錯誤偵測系統」的研究。此研究所使用的群聚分析演算法,可針對大量學習者或個別學習者的口說語料進行聲調模式分析,讓研究者能確切掌握學習者在發各種聲調時,錯誤的型態為何。本研究除了可提供聲調研究者一種較為客觀的、量化分析語音語料的參考模式,亦可作為日後研發電腦輔助華語聲調教學系統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