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Browsing 學位論文 by Title
Now showing 1 - 20 of 730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Aspirin抑制肥胖相關發炎因子促進乳癌細胞生長之探討(2017) 王之璇; Wang, Chih-Husan肥胖為一全球性的健康議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女性乳癌的發生率且具有較差的預後。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有多種免疫細胞浸潤,其中以巨噬細胞數量較多,形成低度慢性發炎反應,增加發炎性細胞激素的分泌,並伴隨血管新生因子的增加及脂肪激素的失調,皆有利於腫瘤的生長。而在腫瘤的微環境中,乳癌細胞透過誘導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來達到促進腫瘤生長及轉移的效果。Aspirin為目前廣泛使用的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也被證實具有癌症預防的作用,然而aspirin對脂肪、乳癌及免疫細胞間之交互作用的影響仍不明確。本研究目的為探討aspirin是否能抑制脂肪細胞的發炎現象,並調節巨噬細胞的免疫反應,進而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 第一部份,建立以TNF-α、LPS或RAW264.7巨噬細胞條件培養液 (RAW 264.7 conditioned meium, RAW-CM)誘發3T3-L1脂肪細胞發炎的實驗模式,結果顯示aspirin能顯著降低MCP-1、IL-6、IL-1β及PAI-1的分泌。第二部分建立肥胖模式下4T1細胞生長與移行能力的實驗,結果顯示3T3-L1脂肪細胞條件培養液 (Adipocyte conditioned medium, Ad-CM)會促進乳癌細胞的生長和移行,而aspirin能發揮抑制的功效。另外在Ad-CM的代謝體分析中發現3T3-L1分化為脂肪細胞後對胺基酸的利用及蛋白質合成的需求增加,脂質代謝及氧化壓力隨之上升,而在分化過程給予aspirin的處理可顯著降低Ad-CM中脂質代謝相關的2-Hydroxycaproic acid與增加氧化壓力的hydroxyphenyllactic acid含量,表示aspirin能阻斷3T3-L1脂肪細胞分化的代謝變化。在Ad-CM脂肪酸相對定量分析中3T3-L1在分化過程中給予aspirin的處理,可顯著降低C16:1、C18:1、C18:2、C20:4和C24:1,顯示aspirin減少CM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第三部分,探討巨噬細胞與乳癌細胞間的關係,在LPS刺激RAW264.7所收集的CM培養4T1細胞可抑制細胞生長,反之沒有刺激下所收集的CM則會促進4T1細胞的生長與移行、VEGF、PAI-1、TNF-α和IL-6的分泌,且aspirin處理下具有抑制的作用。接著在RAW-CM的代謝體分析,發現無LPS刺激的CM中2-ketohexanoic acid/ketoleucine、lactate和arginine等可能和肥胖相關發炎及促進癌症生長的物質顯著上升,而LPS刺激後整體的能量代謝增加,而aspirin的處理對LPS刺激之RAW-CM影響仍不明確。第四部分,在4T1細胞與RAW264.7細胞共培養模式中,與4T1細胞共培養後的RAW264.7細胞傾向免疫抑制的M2型,且aspirin處理能增加CD11c (M1型)並降低CD206 (M2型)的表現。 綜合而論,aspirin能降低脂肪細胞的發炎反應,及抑制脂肪細胞和巨噬細胞促進乳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尤其在腫瘤微環境下,aspirin可降低有利於癌細胞生長的細胞激素並調節RAW264.7巨噬細胞之表型趨向,aspirin由影響數種細胞來調節肥胖相關的炎症反應以達到抗腫瘤的功效。Item Exploring Young Children'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Science Using the Draw-and-tell Technique(2013) 林宜慧; Yi-Hui Lin越來越多的研究在探究台灣不同階段、不同學科領域學習者的學習概念。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以畫畫與敘說的方法探究399位北台灣(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與苗栗縣)大班幼兒的幼兒科學學習概念。 研究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與幼兒進行團體討論、分享他們的幼兒園科學學習經驗;第二階段邀請幼兒畫下他們認為的科學學習;第三階段針對其畫作進行幼兒敘述訪談。此外,研究也輔以科學教學觀察與幼兒教師科學的訪談以利資料討論。資料分析的方法為量化內容分析以及質性資料描述。 研究結果如下: 一、 透過畫畫與敘說的技巧,66.8%的幼兒可以清楚地在畫作與敘說表達其科學學習的概念。因此,畫畫與敘說可以作為探究幼兒概念的研究方式。 二、 對於科學學習的概念,幼兒認為科學學習是觀察呈現55.4%於幼兒畫作中,認為科學學習是聽老師講述則佔有35.6%,認為科學學習是動手做占30.6%,認為科學學習是看占27.8%,科學學習是記憶占11.0%,此外,幼兒認為科學學習是閱讀、討論、記錄、測量、比較、預測以及思考則都占10%以下。而科學學習象徵則有71.4%的實物、31.6%的圖片與大圖、14.5%的書本以及10%以下的科技工具(例如投影機、電視)、放大鏡、標本、觀察箱等。此結果的呈現與歷年來台灣幼兒科學教學強調之觀察、實驗與操作內容相呼應。 三、 將幼兒學習概念中的學習活動與學習象徵進行相關分析,結果發現:科學學習概念中的聽老師講述、記憶、看、閱讀、觀察及思考與幼兒的一般學習象徵(科技工具、書本、圖片與大圖)呈現正相關。而科學學習概念中的動手做及觀察與幼兒科學性學習象徵(放大鏡、實物、標本、觀察箱)呈現正相關。再依據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幼兒一般性學習象徵可以其科學學習概念為:聽老師講述、記憶、看、動手做、觀察與想。而幼兒科學性學習象徵則可預測其科學學習概念為:聽老師講述、看與觀察。但研究結果未顯示高階的學習概念所倚賴的學習象徵為何。 四、 依據群集分析發現,可將幼兒科學學習概念分成三種族群:有126名幼兒為傳統型科學學習概念者,認為的科學學習為聽老師講述、記憶、看、閱讀、與討論等一般性學習活動,且其學習象徵的表現為一般性學習象徵;有227名幼兒為操作型科學學習概念者,認為科學學習為動手做、觀察、與記錄等一般性科學學習活動,且其學習象徵的表現為科學性學習象徵;另有46名幼兒為混合型科學學習概念者,除一般性學習活動、一般性科學學習活動也展現出進階的科學學習活動。 本研究讓幼兒教育研究與實務者對於台灣幼兒的科學學習概念有更深入的瞭解。文中亦提出相關的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Item Formosanin C 誘導之肝癌細胞自噬與鐵依賴型細胞死亡的關係(2018) 林品綸; Lin, Pin-Lun鐵依賴型細胞死亡(Ferroptosis)近來被指出是一種計畫性的細胞壞死。其特徵為依賴鐵產生的脂質過氧化(Lipid peroxidation),可能因細胞內自由鐵(Labile iron pool)增加導致。鐵是多種細胞生理現象所需的無機元素,並與細胞增殖及生長密切相關。腫瘤細胞,如肝癌細胞,對鐵的需求較高,且鐵相關蛋白基因會過度表現。此外,近期研究發現,細胞自噬中透過選擇性攜帶蛋白Nuclear coactivator 4(NCOA4)將鐵蛋白(Ferritin)降解的鐵蛋白自噬(Ferritinophagy),可促進鐵依賴型細胞死亡發生。本研究於SRB assay中發現隨植化素Formosanin C(FC)濃度上升,肝癌細胞Hep3B與HepG2生長顯著被抑制,而加入鐵依賴型細胞死亡抑制劑Ferrostatin-1、Liproxstatin-1及同時加Vitamin E與Vitamin C後,細胞生長有部分回復。處理FC後脂質過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的增加,及加入抑制劑後的部分減少,皆顯示FC有引發鐵依賴型細胞死亡的效果。FC同時會增加細胞中的酸性囊泡小體比例,顯示FC在兩個細胞中皆可誘導細胞自噬。西方墨點法中觀察到LC3-II產生,並在加入細胞自噬抑制劑Bafilomycin A1後累積,也證明了FC誘導細胞自噬的效果。在細胞自噬被抑制的情況下,處理FC 24小時後,NCOA4與鐵蛋白在兩細胞中皆會堆積。免疫螢光染色法中,LC3與NCOA4或LC3與鐵蛋白的Co-localization,也顯示FC誘導鐵蛋白自噬的潛力。值得注意的是,有較高NCOA4表現量的HepG2細胞,對FC誘導的鐵依賴型細胞死亡與細胞自噬,較鐵蛋白表現量較高的Hep3B細胞敏感,表明鐵依賴型細胞死亡誘導劑在鐵蛋白自噬相關的癌症治療中的作用。 關鍵字:肝癌、皂素、鐵依賴型細胞死亡、細胞自噬、鐵蛋白自噬Item Lunasin對肥胖因子影響MCF-7與MDA-MB-231人類乳癌細胞生長之探討(2018) 彭詩涵; Peng, Shih-Han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過重或肥胖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而肥胖過程中脂肪組織會有巨噬細胞浸潤情形,伴隨著促發炎性細胞激素的分泌而營造出一個慢性發炎的環境,適合腫瘤發展。此外,過多脂肪累積會增加aromatase的表現與活性,導致雌二醇生成增加,促使乳癌惡化。Lunasin為一種子胜肽,由43個胺基酸組成,目前研究證實具有抗腫瘤、抗發炎、抗氧化…等生理功能。然而Lunasin對肥胖相關人類乳癌細胞中的發炎介質、雌激素及芳香酶表現仍然未知。本實驗目的為探討Lunasin的介入是否會抑制肥胖微環境下雌激素依賴型MCF-7細胞及非依賴型MDA-MB-231乳癌細胞的生長並抑制其發炎反應及芳香酶表現。第一部分探討肥胖微環境是否影響乳癌發展。結果顯示在肥胖微環境下,以DMBA誘發癌化之NIH/3T3其foci數量會增加。在動物實驗發現,以DMBA誘發肥胖小鼠的乳癌腫瘤中,其腫瘤中細胞增殖能力(Ki67)與巨噬細胞浸潤(F4/80)的表現增加,副睪脂肪的M1型巨噬細胞(CD11c)及F4/80的表現也會上升,高脂飲食會降低M2型巨噬細胞(CD206)的表現,而Lunasin介入可抑制高脂飲食中的F4/80及CD11c的表現。第二部分為探討Lunasin對兩株雌激素依賴型相異的人類乳癌細胞之影響。結果顯示,MCF-7細胞在48小時之IC50為92.5 μM而MDA-MB-231細胞為136.3 μM。將細胞培養在3T3脂肪細胞條件培養液(Adipocyte conditioned medium, Ad-CM)環境下,Lunasin的處理皆能顯著抑制其兩株細胞的存活率。在細胞週期的部分,肥胖微環境下,Lunasin有將MCF-7細胞停滯在G2/M期的能力。細胞活性分析中,無論在有無Ad-CM的環境下, Lunasin的介入皆會抑制MCF-7的細胞活性,而MDA-MB-231僅在新鮮培養基下降低。另外,兩株細胞在新鮮培養基下經Lunasin處理後細胞凋亡皆增加,且芳香酶活性皆下降。 綜上所述,Lunasin可降低肥胖小鼠巨噬細胞的發炎反應,抑制乳癌細胞生長,並可降低乳癌細胞活性,增加細胞凋亡,並抑制芳香酶活性。因此,推測出富含Lunasin的飲食型態可能有助於乳癌患者的輔助治療,尤其是雌激素依賴型的乳癌。Item Lunasin處理對餵食高脂飲食之C57BL/6J小鼠代謝異常之影響(2019) 林品妤; Lin, Pin-Yu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全球肥胖人口日益增多,而肥胖與許多疾病之發生相關。肥胖會影響血糖、血脂與血壓等變化,長期會造成血液生化值異常及胰島素阻抗等現象,為代謝症候群之危險因子。種子胜肽lunasin經研究證實具有抗腫瘤、抗發炎、抗氧化及降膽固醇等生理功能。本研究目的為探討lunasin處裡對飲食誘發肥胖C57BL/6J公鼠之血液生化值、血清與肝臟小分子代謝體的影響;及對C2C12小鼠骨骼肌細胞葡萄糖代謝與胰島素敏感性之影響。第一部分動物實驗共分低脂飲食組 (low fat diet, LF)、高脂飲食組 (high fat diet, HF)、高脂飲食加腹腔注射4及20 mg/kg bw/day lunasin組 (HF+low dose lunasin, HF-LL及HF+high dose lunasin, HF-HL)以及高脂飲食添加富含lunasin之大豆蛋白組 (HF+ lunasin dietary intake, HF-DL)。結果發現,HF-HL組及HF-DL組顯著減緩肥胖小鼠葡萄糖耐受性異常之情形,且HF-HL組有降低血清三酸甘油酯之趨勢。然而lunasin處理對小鼠血糖、胰島素、血脂及肝臟脂質過氧化物則無顯著影響。另外,血液與肝臟小分子代謝體分析結果,HF組相較於LF組,克式循環和糖解作用中間產物及嘌呤代謝終產物uric acid顯著增加,且膽酸合成及膽固醇代謝相關及參與胺基酸代謝等小分子顯著下降。而lunasin處理能調節肥胖小鼠肝臟TCA cycle和糖解作用之中間產物及uric acid異常增加之情形,亦可改善肥胖小鼠血清及肝臟中參與胺基酸代謝之小分子下降之現象。第二部分細胞實驗探討lunasin介入對C2C12小鼠骨骼肌細胞之葡萄糖代謝,結果發現,lunasin處理能顯著增加C2C12細胞對葡萄糖之利用,但不影響到胰島素阻抗之表現。綜合上述,動物實驗中,HF-HL及HF-DL組可減緩肥胖小鼠葡萄糖耐受性異常推測可能經由調節血清與肝臟小分子代謝進而改善肥胖小鼠部分代謝異常情形。而飲食中添加富含lunasin的大豆蛋白對肥胖小鼠之影響不如腹腔注射lunasin純品效應強烈。而lunasin如何調控肥胖小鼠生理與對骨骼肌細胞葡萄糖代謝影響之相關路徑,值得進一步探討。Item PREP婚姻教育方案成效與實施之評估(2009) 馬永年; Rudolph Yung-Nien Ma本研究旨在檢視PREP婚姻教育方案在台實施之成效,以及實施上影響成效之相關議題。研究採「單一組前測、後測」設計,以四梯次、廿九對參與夫妻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六週、共十二小時之課程,並同時蒐集質性與量化資料進行分析。此外,於課程結束半年後,再針對參與夫妻進行一次追蹤調查。 在課程成效方面,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 課程結束後,夫妻日常的互動品質、對關係未來的信心以及婚姻滿意度均能有所改善。 2. 整體而言,課程對妻子的影響高於丈夫。 3. 在缺乏後續支持或跟進的情況下,課程對婚姻的影響似有逐漸下降的傾向。 至於在課程實施方面,影響成效因素的主要研究發現則包括: 1. 在課程主題上,溝通技巧類的主題對夫妻最有幫助。在進行方式上,則以分組練習的幫助最大,特別是混合不同婚齡之夫妻,可額外發揮彼此激勵的效果,學習效果更好。 2. 在教會場域實施婚姻教育方案,於推動報名、鼓勵參與、後續跟進等方面,均有其優勢。 3. 對婚姻教育的誤解,以及特別男性對婚姻課程的抗拒,是推動報名上的障礙。參與者未具備改變的心態,以及婚姻關係積怨已深,則是關係無法在課程中得以突破的主要障礙。Item STEM教育融入幼兒園課程與教學之研究(2019) 林永盛; Lin, Yung-Sheng近二十年來美國持續推動STEM教育,以提高國民的理工科技素養,和國家發展與競爭力。幼兒階段的技能培養,會影響個體後續的發展,於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幼兒STEM素養成為重要議題。STEM教育的成效與教師相關。影響幼兒接觸STEM的重要因素,包括教師知識、教學效能、對科學的態度、教學信念等。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幼兒園教師以生活化、在地化的主題教學活動,在人文社會主題框架,存有的STEM教育理念及學科教學知識。資料搜集以觀察紀錄幼兒的STEM能力展現和訪談教師對於STEM課程的論述為主。以科學教育的探究及學習環理論為據,導入課程的逆向設計、知情設計模式,及問題導向課程設計原則,分析比對資料,歸納「幼兒STEM教育課程與教學整體支持架構」。研究結果提供教師於主題教學發展STEM教育參考,及幼兒園發展STEM教育支持系統的參照。Item The trajectory of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divorce and marital conflict during childhood(2012) 勞賢賢; Hsien-Hsien LauUsing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set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arental divorce and marital conflict during childhood o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including happiness and depressed mood. The final sample comprised 3,886 adolescents. Results from Hierarchical Linear Regression (HLM) demonstrated that both parental divorce and marital conflict during childhood reduced the initial level (grade 7th) of adolescent happiness, and increased the initial level (grade 7th) of adolescent depressed mood. Furthermore, adolescents from families with parental divorce (occurring when they were 0~12 years old) with pre-divorce marital conflict have the lowest happiness and highest depressed mood, even worse than adolescents from two-parent families with marital conflict.Item α-硫辛酸改善高脂飲食及STZ誘導高胰島血症大鼠肌肉萎縮之研究(2018) 林士翔; Lin, Shih-Xiang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肌少症(sarcopenia)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三倍。第2型糖尿病的蛋白質合成和降解不平衡會造成患者肌肉萎縮,而肌肉萎縮是導致肌少症的主要症狀之一。文獻指出,高脂肪飲食會誘導周邊組織,例如肌肉產生氧化壓力與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胰島素阻抗被認為是影響肌肉蛋白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推測其與肌肉萎縮之發生有關。α-硫辛酸(ALA)是一種生物抗氧化劑,研究指出其可緩解胰島素抵抗。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ALA對HFD與鏈脲佐菌素(STZ)誘導的高胰島素血症大鼠肌肉萎縮的影響及其機制。雄性Wistar大鼠餵食HFD 4週後以腹膜內注射STZ,然後連續8週給予HFD以誘導高胰島素血症,之後給予高胰島素血症大鼠ALA每日一次,連續13週。大鼠犧牲後摘取比目魚肌並稱重,另以H&E染色觀察肌纖維的形態學,並使用西方墨點法分析胰島素信號傳遞、發炎、肌肉再生與分解相關的蛋白質表現。 結果顯示,高脂飲食大鼠之比目魚肌肌肉量顯著增加,而H&E染色分析顯示,ALA處理的高胰島素血症大鼠肌肉纖維截面長度顯著增加48.6%,表示ALA處理可以維持較好的肌肉纖維。Western bolt分析顯示,ALA上調高胰島素血症大鼠比目魚肌胰島素信號傳遞相關蛋白質和肌肉再生相關蛋白質的表現,其同時也下調了發炎與肌肉分解相關蛋白質之表現。 由以上結果顯示,ALA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肌肉中胰島素阻抗和肌肉萎縮的潛力,期望未來ALA可以開發為治療糖尿病引起的肌肉萎縮的藥物或膳食補充劑。Item α-硫辛酸緩解高脂飲食及STZ誘發第二型糖尿病大鼠認知功能損傷之探討(2018) 涂榕萱; Tu, Rong-Syuan近年來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T2DM)與阿茲海默症(AD)的發展有很高的相關性,有研究指出胰島素可參與AD相關蛋白如β-澱粉樣蛋白(Aβ)之調節。α-硫辛酸(ALA)已被證實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胰島素阻抗。本研究探討ALA改善高脂飲食(HFD)及鏈脲佐菌素(STZ)誘導的糖尿病大鼠認知障礙、腦胰島素抵抗及突觸可塑性異常的效果。Wistar雄性大鼠給予HFD (60%脂肪卡路里) 4週後,以腹腔注射(ip) STZ (30mg/kg體重)誘發糖尿病。糖尿病大鼠每日管餵ALA 13週後,進行被動迴避試驗及Morris水迷宮試驗以評估大鼠認知功能。大鼠犧牲後採集血液及腦組織分析,並以Western blotting檢測海馬迴和皮質的胰島素訊息路徑、長期增益效應(LTP)及突觸可塑性相關蛋白的表現。被動迴避試驗與Morris水迷宮試驗結果顯示,給予ALA處理能顯著改善HFD/STZ誘導的糖尿病大鼠的認知功能障礙(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結果顯示,給予ALA處理能顯著改善糖尿病大鼠海馬迴與皮質的突觸可塑性相關蛋白以及胰島素訊號傳導相關蛋白之表現(p<0.05)。在本研究結果發現,ALA可經由緩解糖尿病大鼠腦部胰島素阻抗來改善大腦神經突觸的可塑性及認知功能。目前ALA已是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希望可透過此研究讓ALA在未來也能作為阿茲海默症疾病的輔助用藥。Item ㄧ位嬰兒玩躲貓貓遊戲之研究(2010) 張瑜軒; chang, yu-hsuan本研究探討一位二至十二個月大嬰兒(穠穠)玩躲貓貓遊戲的行為特徵並分析這位嬰兒在躲貓貓遊戲中的心智表現。本研究採參與觀察法,並輔以訪談家長,歷經十一個月,每週兩次,每次兩小時至研究對象家中觀察。 研究結果發現,穠穠玩躲貓貓遊戲的行為發展及心智表現可分為「隱而未現‧若有似無」、「微笑‧注視」、「期待(躲藏者的出現)」、「移動身體尋找躲藏者」及「主動玩躲貓貓遊戲」五個階段。 在「隱而未現‧若有似無」階段(二至三個月大),穠穠會發出「ㄣ」的聲音、嘴巴會張開一下或是眼睛張大直視前方的遊戲對象。在「微笑‧注視」階段(四個月大),主要的遊戲行為是微笑、撥開我的手並注視我的臉,心智表現方面顯示身體機制理論的運作。 在「期待(躲藏者的出現)」階段(五至八個月大),穠穠會以自己的身體動作叫躲藏者現身、注視我的背影並期待我的再現身,且在不同的躲貓貓遊戲情境中選擇性地發出笑容。在「移動身體尋找躲藏者」階段(九至十個月大),她會揣測我的臉現身的位置,並移動身體尋找我。 在「主動玩躲貓貓遊戲」階段(十一至十二個月大),穠穠會操弄遮蔽物遮臉、聽到「一ㄠㄣ」聲,會雙手用力把遮蔽物往下拉,也會躲到傢俱後方,由模擬過程中逐步了解我的想法。 歷經十一個月玩躲貓貓遊戲的過程中,穠穠表現出自己特有的躲貓貓遊戲玩法,似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躲貓貓遊戲理論。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父母、照顧者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躲貓貓遊戲、心智表現Item 一位園長形塑雁行文化之領導的歷程研究(2014) 柯亭安本研究根據Schein(2010)的組織文化觀點探討一所私立幼兒園(甲園)的組織文化內涵。根據Schein(2010)的觀點,組織文化為組織在面臨內部整合、與外部適應問題時,成員如何解決問題的共同學習歷程;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因此為:甲園面臨的內部及外部問題為何、其調適的學習歷程為何。本研究透過觀察、訪談、文件蒐集等方式進行研究。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現任C園長甫接手甲園時用真誠的態度、主動照顧老師等之舉,建立雙方信任關係。同時她看見教師專業能力不足的問題,運用各種方式培養教師能力,包括教學能力、口語表達與臨場反應能力、以及敏感度。當教師專業能力與日俱增,園長漸進式地授權給老師,給予每位老師輪流領導的機會。 二、 甲園教師在同事的領導下亦能順利運作,形成良善的團隊合作模式,其主要原因有二:(一)透過討論建立共同目標-課程轉型;(二)傾聽彼此聲音、溝而能通。甲園的團隊凝聚力來自於:有困難時能相互扶持、彼此激勵,多鼓勵少責備。 三、 甲園的團隊精神為雁行文化,其核心價值為團隊合作、激勵同伴、互相扶持、輪流領導。而其雁行文化的基本深層假定推敲為:(一)在空間的本質上,甲園的空間安排呈現出園長與教師權力對等,呼應輪流領導的授權概念。(二)在人性的本質上,甲園強調團隊成員彼此激勵,管理者認為成員需要的是接受挑戰、不斷地學習,這樣的假設較偏向人性本善的一端,認為人性是具有潛力、與可塑性的。(三)在人類關係的本質上,甲園園長及教師認為人類是合作的本質時,在人與人的關係之假定上,強調團體如何集力完成一件事。 四、 甲園在組織文化形成的過程中,C園長扮演重要的角色,呼應Schein(2010)對於領導人之於組織的觀點,亦即當團體遇見問題時,創辦人或領導人所提供的問題解決方案,背後隱藏的即是他們的看法、價值觀與基本假定。Item 一位小幼兒玩躲貓貓遊戲之研究(2007) 吳宜真摘 要 本研究採參與觀察法探討一位小幼兒玩躲貓貓遊戲的行為,並試圖詮釋她想法中的躲貓貓遊戲及她在遊戲中理解他人心理狀態的情形。研究者從自己女兒七個月大起至她十八個月大期間和她玩躲貓貓遊戲,觀察她在躲貓貓遊戲中的反應。 結果發現,她在躲貓貓遊戲中的行為可分為三個階段,最初為「觀察」,接著是「初步參與互動」,最後是「主動玩躲貓貓遊戲」階段。 她在「觀察」階段,主要的遊戲行為為注視及觀察、微笑及笑出聲。在「初步參與互動」階段,她在不同的躲貓貓遊戲情境中選擇性地發出笑容,出現重複拿開遮蔽物、模仿拿起放下遮蔽物及能預測遊戲對象臉再度出現位置的情形。在「主動玩躲貓貓遊戲」階段,約從十二個月大起,她先「練習操弄遮蔽物」就地取材地遮住臉,並開始對遊戲啟始訊號一ㄠㄣ有所回應。在十四個月大左右她對「練習遮眼」產生興趣,她先學習為遊戲對象遮眼,再練習以手或手臂遮住自己的眼睛,並在躲藏中露出一隻眼睛觀察遊戲對象。十七個月大起,她出現躲到家具旁的躲藏遊戲,但她仍會調整位置以便觀察遊戲對象的反應。此時,她在遮眼及藏身躲貓貓遊戲中能躲藏一段時間,並出現短暫抑制露出自己的情形。 她玩遮臉躲貓貓遊戲時,會重複出現注視與觀察、發出笑容與笑聲、拿開遮蔽物、重複玩及對一ㄠㄣ有回應等特質;從她獨特的躲貓貓遊戲玩法裡,可以看出她似乎以為只要她遮住眼睛,就是在躲藏,別人就看不到她。 從她遊戲中的反應,可推敲出她在十個月大出現預測遊戲對象臉出現方位的能力;在她十二個月大時,瞭解遊戲對象有意啟始遊戲的意圖;十六個月大左右,她更能主動扮演躲藏者—抑制露出,不讓遊戲對象看到。這些現象可能隱含著她在十六個月大前,已能初步理解他人的意圖,並預測他人的行動。Item 一位幼教教師同儕互動之自我敘說(2016) 陳淑惠; CHEN, SHU-HUI本研究旨在敘說身為教師的我與同儕互動的歷程,藉此探討同儕互動的酸甜苦辣、所遭遇的挑戰,以及面對這些挑戰之因應策略。 本研究採敘說研究的取向,以在幼兒園服務二十餘年的我為研究主體,自我敘說職涯歷程中與同儕在教學上與行政上互動的經驗點滴。期待藉由自我故事的敘說,重新認識自己,以從中得到成長與省思,俾使在教育專業的建構中蓄積前進的力量。同時藉由我的敘說讓大家知道我在同儕互動歷程中面對不同的挑戰時,我是如何去調適自己,如何與同儕溝通以及採取不同的因應策略。本研究主要資料來源為自己的教學日誌、省思札記以及與他人的非正式訪談。本自我敘說研究發現如下:(一)遇到與同儕理念不合時,我會以積極傾聽、包容與同理的態度主動與對方溝通問題。(二)在我與同儕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無法達成一致共識後,我不會刻意去碰觸彼此之間的相異點。(三)因為搭班對象頻繁更換,使我經常花費許多時間與對方磨合,但我會尊重她們不同的教學理念。(四)擔任主任行政工作時,我會以同理心主動調和教師與行政人員的立場差異,並盡可能給予同儕們較多的教學自主空間。 以前的我與同儕搭班時常忽略了事前與對方的相互瞭解與溝通,就容易在事事後產生許多心理疙瘩。現在的我認為,同儕的「衝突」對幼兒園教師來說是一個成長的機會,讓我重新檢視彼此的互動關係,反思自己的不足,並與對方重新取得共識與包容。藉由自我敘說,我分享我透過向對方坦露自己感受、同理對方、溝通與協調,進行同儕互動,以降低衝突之發生,共同促進教學理想的實踐。期待此研究可以提供幼教工作者的參考與啟發。Item 一位教師以圖畫書進行幼兒正向情緒教學之研究(2012) 林正苹; cheng ping Lin本研究藉櫻桃附幼櫻桃班實施正向情緒教學,分別以自信、愉悅、知足和樂觀為主題,由陳老師進行圖畫書教學為期八週。本次設計規劃以陳老師為主,研究者為輔,再由陳老師執行,研究者則在教學後訪談陳老師,以促進教學在設計、執行、檢視和改善間不停循環。研究者運用觀察、錄音、訪問的方式,蒐集現場資料,包含教室環境的規劃、師生的互動及教學活動的進行,以利瞭解實際的情況。 研究發現陳老師在設計時擬訂關鍵教學目標,並提供穩定的環境和例行的作息,促進幼兒的學習。陳老師在執行時持續改善的教學設計,並運用圖畫書情節幫助幼兒理解正向情緒,且利用提問鼓勵幼兒表達正向情緒,亦提供幼兒足夠的時間回顧生活經驗。陳老師在歷程中的轉變,從理解正向情緒教學的運作,到教學技巧愈趨成熟,亦嘗試不同方式進行教學。另外,教學人數的安排,圖書畫寓意的選擇,討論題目的篩選,課程的整合皆是陳老師所遇到的困難。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相關單位提出建議。Item 一刀未剪的童年:一位女性園長的生命故事(2007) 張惠如本研究以生命故事的方式探討女性園長的生長歷程與其領導特質之間的關係。因為諸多女性教育領導研究已顯示女性領導特質有:賦權、重視願景傳遞、兼顧效率與人性、傾聽、支持、關懷、同理他人的處境、階段性的尋求合作、經常的以物質或是精神上鼓勵他人、與他人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斷的自我反省;去除與教職員之間的階層關係、給予員工專業成長的機會等。但為何女性特質會產生這些迥異於男性的領導特質呢?似應對其生長歷程有一番了解。 因此以一位女性園長為研究對象進行四次的訪談,訪談主要由我簡單的開頭後,接下來則由園長自由敘說成長過程中的各項經歷,一次訪談的時間約為一個多小時,並輔以六次的園長工作及園務會議的觀察和相關文件資料的蒐集。本研究透過女性園長自己敘說之生命經驗,在充滿脈絡性的情境中來理解個體敘說的意義性,能突顯女性園長的思維,使當事人與研究者得以重建該生命經驗並賦予新的意涵,從中理解女性領導的意義。 本研究發現早期經驗影響園長的領導模式甚深,例如由本研究中的桑園長的生命故事裡,清楚看到父親、母親及原生家庭對她價值觀與個性的影響,如父親關懷、誠懇的特質,或是母親重視獨立自主的教養,及家庭中愛好分享、開放討論的文化及體驗式的教育方式、對於名利低調、不汲汲營營的態度等等,對於桑園長都有深刻的影響。 先了解女性園長的成長歷程後再會過頭來看待女性園長的領導,將可獲得更豐富的資訊。因此,由生命故事來探討女性領導理論,將可深化或提供多元、個殊的案例以廣博探討的面向。並且探討領導研究時,只是探討主管具備何種領導行為,領導過程中遭遇哪些困境等,將窄化領導研究的面向。因為由本研究可以得知,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人事物都可能對於領導行為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了解到早期經驗對於個人特質的影響後,師培機構在培訓園長或是園長省思自我時,更應該以自身整體的生命歷程為檢視的範圍,將更可對自己當下的領導模式或思維有進一步的覺醒。Item 一所公立幼稚園教師成長團體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2006) 劉瀚文; Liu, Han-wen本研究主要是探討一個由教師自發力量形成的幼稚園教師成長團體的運作歷程,為瞭解團體發展歷程的全貌,本研究將採質性研究的方法來蒐集資料,探討教師成長團體形成的源由與運作歷程,以及在運作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經過將近三個學期的現場參與與資料蒐集,分析、歸納相關資料後,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教師成長團體的形成源由有二:1、過去綠園在教師專業成長活動經驗的累積;2、園長為增進教師專業知能,進而促使教師成長團體的組成。 二、在成長團體運作歷程方面:1、本研究之教師成長團體所經歷之階段有:醞釀階段、嘗試階段、發展階段;2、成長團體運作的形式有:讀書會、主題中心、主題報告、問題導向;3、成長團體所討論的內容主要以課程、家長、教師、幼兒等四大議題為主。 三、教師成長團體在運作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為:行政事務的干擾、教師工作繁重、讀書會形式中閱讀不確實、團體中的討論僅止於分享層次。 四、教師成長團體所帶來的影響:提昇專業知能、促進專業交流、激發學習動力、增進教師對彼此與環境的瞭解以及產生團體的促動力量。 五、影響教師成長團體之因素:園長促發、行政力量的支持、行政事務的干擾、專家的協助、過去專業成長活動經驗的累積、由教師主導成長團體的發展、相同組織的團體成員。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針對研究對象、教育相關單位以及後續研究等,提出相關建議做為參考。Item 一般大學合格幼教教師生涯選擇之研究(2009) 劉凱瑋研究者對個人未來生涯選擇之遲疑,與觀察到同儕們於幼教職場中的現況後,興起探討幼教教師生涯的想法。由於近年來幼教教師面對公幼教職缺額少、私幼工作環境不佳等問題,可能影響其任教意願,但也發現不少幼教教師仍致力於幼教工作,因此哪些因素影響了合格幼教教師的生涯選擇是本研究關注的焦點。 每個人的生涯是由許多選擇所交織的結果,而每一次選擇都可能影響後續發展,因此本研究從合格幼教教師踏入幼教的原因開始探究,了解他們選擇修習教育學程、從事教職或離開教職原因,以了解合格幼教教師過去的生涯歷程如何促成了現在的發展。 目前探討幼教師資生的生涯選擇,以幼教系畢業生為對象,但缺乏一般大學合格幼教教師生涯選擇之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文件資料蒐集方式,探討一般大學修習幼教學程畢業生,取得合格教師資格後的生涯狀況及影響其生涯選擇的相關因素,研究結果如下: 1.一般大學合格幼教教師因師培階段前的背景,以及後來經歷職場之不 同,使其生涯發展呈現不同面貌,生涯選擇對個人意義也不一樣。合格幼教教師大致由探索就業方向逐步邁向特定的就業選擇。 2.一般大學合格幼教教師生涯選擇之影響因素 (1)合格幼教教師受家人、個人興趣與價值、工作經驗等因素影響而進入幼教學程。 (2)取得合格教師資格後,合格幼教教師並非因單一因素離開幼教行業或異動園所,此外先前的工作經驗也影響後續的就業選擇。合格幼教教師要能在就業環境中穩定發展,除了受個人興趣、理念、能力影響外,整體環境是否能提供適配的條件亦帶來影響,因此其就業選擇是個人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之結果。 關鍵字:生涯選擇、幼教教師Item 三、四、五歲台灣幼兒生活經驗敘事結構之分析(2007) 許明莉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以國語為母語之三、四、五歲幼兒在生活經驗敘事結構上的發展,主要的分析面向包括敘事巨結構元素、巨結構模式以及微結構元素,研究對象為48位以國語為母語的學齡前兒童,依年齡分為三組,每一個年齡層16人(男女各8人),蒐集其生活經驗之敘事語料進行編碼分析。 本研究的發現結果如下: 一、 在敘事巨結構元素的使用上,三、四、五歲幼兒生活經驗敘事結構元素的比例並沒有太大差異,複雜化行動所佔之比例最高,次為背景介紹、評價、附屬與問題解決。三歲幼兒很少有問題解決,在此一元素之上與五歲組幼兒有顯著差異。 二、 三歲幼兒的敘事最多落入兩個事件的敘說模式,而四歲組最多的是流水帳式敘事,五歲組16人中已有10人達到典型敘事的標準。 三、 幼兒最常出現的凝聚策略為指涉和連接成分以及詞彙銜接,替代和省略則很少出現。 本研究發現三、四、五歲幼兒使用巨結構元素的異同、年齡和巨結構敘事模式以及年齡層對微結構元素使用之間的關聯性,並提供給家長、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三代家庭成長經驗對成年子女孝道信念及代間支持之影響(2019) 余佳玟; Yu, Chia-Wen面對高齡社會的發展趨勢,家庭中的代間支持議題備受關注。華人家庭的傳統:三代同堂與孝道文化,對於年輕世代提供父母的代間支持影響為何?本研究運用「台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的長期追蹤資料,以「社會-認知-行為」模式(Social-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Crosbie-Burnett,& Lewis, 1993)的概念,探究:青少年期的三代家庭成長經驗,對成年後的孝道信念及提供父母代間支持的影響機制。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期與祖父母同住者,祖孫的情感關係較佳。再者,成年子女的相互性孝道信念越高,提供父母的經濟、勞務與情感支持越多,但權威性孝道信念對代間支持並無影響。整體來看,青少年期三代同住的家庭環境有助祖孫代間情感,進而促進成年後對相互性孝道信念的認同,及提供給父母代間勞務與情感支持。本研究結果證實:三代同堂的家庭環境促進了祖孫的正向互動經驗,涵泳了個人對孝道規範的認知及提供父母支持的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