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訓育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Browsing 公民訓育學報 by Title
Now showing 1 - 20 of 408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mong Studtents at Normal University/Teachers Colleges in Taiwa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 顏妙桂Item Human Rights, Democracy, and National Identity(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 沈六Item Promoting Student's Academic Learning in Residence Life(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黃玉近年來,美國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重視如何結合大學生課內與課外經驗,以提昇學生學習及高等教育效果,宿舍是學生在課餘花費大部分時間的場所,應該被有計劃的規劃以發揮整合學生學業學習與課外經驗的功能,依據文獻宿舍生活對台灣大學生也很重要,但它並沒有發揮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本文主要目的,在介紹美國大學如何以宿舍生活來促進學生學業學習的經驗,以作為台灣大學生事務之借鏡。 本文首先依據相關文獻,探討大學生學業學習經驗與宿舍生活之關係,並提出結論與建議,其次,以美國大學為例,介紹學校如何透過宿舍環境安排及活動設計,來促進學生學業學習。Item Skydiving and Peak Experience(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蔡居澤本研究採用質的研究法來評估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是否為人們持續參與高空跳傘的影響因素。研究的資料經由訪談取得之後,加以編碼、分析與詮釋,主要的目的在探討與了解高峰經驗與持續參與動機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嘗試指出高峰經驗對戶外冒險活動的重要性,以及影響持續參與動機的相關經驗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 1.所有本研究受訪者皆表示高空跳傘經驗囊括許多高峰經驗的特質。而且高峰經驗的強度會成為進一步或持續參加高空跳傘的內在動機。2.本研究發四項不同於高峰經 驗文獻,可能專屬於高空跳傘的高峰經驗特質如下:(1)有持續性的感覺。(2)期盼重覆的經驗。(3)高峰經驗是最重要的參與因素。(4)社會機動的影響次於高峰經驗。Item Student Involvement and Involving College(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9-06-??) 黃玉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高等教育開始重視學生參與,學生事務學者呼籲大學應透過課外經驗來促進學生參與,台灣最新的研究亦指出學生參與是預測學生學習成果及自我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本文之目的,即在介紹美國學生參與及參與大學的理論,並探討如何應用這些理論於台灣大學中。 本文首先介紹學生參與的意義與重要性,其次,探討美國參與大學的特質與實例,最後依據美國理論,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為例,建議如何從學校目標、校園環境及學校政策中來促進學生參與以成為參與大學。Item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 呂建政Item We the People...Project Citize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2-02-??) 劉秀嫚「我們全體人民…公民養成方案(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是美國公民教育中心所發展之中學生公民教育課程;其目的在提昇學生有效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實證研究發現該課程對學生之公民知識、態度與技能皆有正面影響(Soule, 2000; Tolo, 1998; Vontz, Metcalf, & Patrick, 2000)。然而,這些研究或因研究設計不當或研究工具的信度過低,致使其研究發現的可信度值得商榷。 本研究採質的個案研究,以研究者本身作為資料蒐集之工具;其目的在探討「我國全體人民…公民養成方案」的實施成效以及參與該課程的學生與教師對該課程的觀感。此外,該課程的優、缺點以及實施該課程所需之準備亦是本研究的重點。Item 一個實現公共性的社會機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5-09-??) 陳素秋在公民社會議題的相關討論上,哈伯馬斯對於公民社會的討論為常被引用的重要論述資源。本文指出,哈伯馬斯對於公民社會之討論的論述架構乃出自於對於社會生活中實現公共性的關注。哈伯馬斯提出了一系統與生活世界的二元分析架構來分析當代社會生活,並指出現代社會的趨勢為系統的力量侵入了生活世界而造成意義的流失與社會連帶的式微。因此,面對此一系統殖民的世界,公共性的實現將有賴於透過溝通行動而實現,而公民社會便是當代民主政治中,展現溝通行動並實現公共性的重要基礎。Item 三民主義教師專業態度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83-06-??) 張秀雄Item 三民主義永不過時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86-06-??) 孫常煒Item 不同世代國小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與性別意識內涵狀態之質性研究-以四位國小女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4-09-??) 林曉玲; Hsiao-Ling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世代國小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與性別意識內涵狀態。教師世代劃分引用歷史世代理論概念,以普為臺灣社會帶來巨幅轉變的歷史事件-民國76年的「解嚴」-作為分隔點,將教師分為在解嚴前與後度過成長期的兩個不同世代,並配合教師年資做一年長與年輕世代的區分。本研究採質性深入訪談方式,訪問分屬年長與年輕世代的四位國小女教師。研究結論為臺灣性別氛圍歷經婦女運動的衝撞,確有改變,不同世代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中的傳統性別角色內化程度出現差異,年長世代女教師對於傳統女性角色扮演接受程度較高。但因父權體制持續透過家庭、學校、傳媒等社會機制運作,不同世代女教師持續於生活各場域感知重男輕女及打壓女性的事實,且因個人的反思特質,其皆出現肯認性別平等的政治化傾向,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轉化這父權體制社會。Item 不同世代國小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與性別意識內涵狀態之質性研究-以四位國小女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4-09-??) 林曉玲; Hsiao-Ling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世代國小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與性別意識內涵狀態。教師世代劃分引用歷史世代理論概念,以普為臺灣社會帶來巨幅轉變的歷史事件-民國76年的「解嚴」-作為分隔點,將教師分為在解嚴前與後度過成長期的兩個不同世代,並配合教師年資做一年長與年輕世代的區分。本研究採質性深入訪談方式,訪問分屬年長與年輕世代的四位國小女教師。研究結論為臺灣性別氛圍歷經婦女運動的衝撞,確有改變,不同世代女教師性別養成經驗中的傳統性別角色內化程度出現差異,年長世代女教師對於傳統女性角色扮演接受程度較高。但因父權體制持續透過家庭、學校、傳媒等社會機制運作,不同世代女教師持續於生活各場域感知重男輕女及打壓女性的事實,且因個人的反思特質,其皆出現肯認性別平等的政治化傾向,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轉化這父權體制社會。Item 中共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83-06-??) 廖添富Item 中共經改所面臨的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溫明忠Item 中國「市民社會」的歷史及其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陳子浩本文試圖以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一個概念或思考模式,來分析中國歷史及社會。在利用「市民社會」─一個源於近代西方的概念 - 來剖析中國社會與歷史時,首先會碰到一知識論的問題;即西方社會理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作者既不採納「全盤西化」的樂觀知識論的普遍主義的立場,也放棄沿用「例外論」(exceptionality)的觀點,即所有的西方理論都不適用於中國社會。前者的立場會使研究方向墮入「削足就履」的繆誤裡去。後者則會使跨文化的比較與溝通無法繼續下去。作者所採用的中間之道,乃是修正理論來迎合現實,即「市民社會」如何發揮對中國歷史與社會的解釋力而使之取得當代的意義。其次,由於 “civil society”內涵豐富,在選擇其中文翻譯的時候,不同的譯法則代表了對「市民社會」的不同理解與著重點。本文作者對“civil society”所介紹的三個譯法與詮釋:文明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則是對“civil society”一詞的意義作最大程度的囊括。最後,作者強調,每個社會都有它強調的文化價值與理念,當西方概念進入中文的語言論述中,它起的作用是激發中國文化內部固有的價值,來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Item 中國「市民社會」的歷史及其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陳子浩本文試圖以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一個概念或思考模式,來分析中國歷史及社會。在利用「市民社會」─一個源於近代西方的概念 - 來剖析中國社會與歷史時,首先會碰到一知識論的問題;即西方社會理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作者既不採納「全盤西化」的樂觀知識論的普遍主義的立場,也放棄沿用「例外論」(exceptionality)的觀點,即所有的西方理論都不適用於中國社會。前者的立場會使研究方向墮入「削足就履」的繆誤裡去。後者則會使跨文化的比較與溝通無法繼續下去。作者所採用的中間之道,乃是修正理論來迎合現實,即「市民社會」如何發揮對中國歷史與社會的解釋力而使之取得當代的意義。其次,由於 “civil society”內涵豐富,在選擇其中文翻譯的時候,不同的譯法則代表了對「市民社會」的不同理解與著重點。本文作者對“civil society”所介紹的三個譯法與詮釋:文明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則是對“civil society”一詞的意義作最大程度的囊括。最後,作者強調,每個社會都有它強調的文化價值與理念,當西方概念進入中文的語言論述中,它起的作用是激發中國文化內部固有的價值,來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Item 中國「市民社會」的歷史及其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陳子浩本文試圖以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一個概念或思考模式,來分析中國歷史及社會。在利用「市民社會」─一個源於近代西方的概念 - 來剖析中國社會與歷史時,首先會碰到一知識論的問題;即西方社會理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作者既不採納「全盤西化」的樂觀知識論的普遍主義的立場,也放棄沿用「例外論」(exceptionality)的觀點,即所有的西方理論都不適用於中國社會。前者的立場會使研究方向墮入「削足就履」的繆誤裡去。後者則會使跨文化的比較與溝通無法繼續下去。作者所採用的中間之道,乃是修正理論來迎合現實,即「市民社會」如何發揮對中國歷史與社會的解釋力而使之取得當代的意義。其次,由於 “civil society”內涵豐富,在選擇其中文翻譯的時候,不同的譯法則代表了對「市民社會」的不同理解與著重點。本文作者對“civil society”所介紹的三個譯法與詮釋:文明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則是對“civil society”一詞的意義作最大程度的囊括。最後,作者強調,每個社會都有它強調的文化價值與理念,當西方概念進入中文的語言論述中,它起的作用是激發中國文化內部固有的價值,來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Item 中國先秦人文理念中的宇宙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6-06-??) 黃人傑Item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析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83-06-??) 林金朝Item 中學生道德價值面貌的測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蕭揚基; 游俊閔現代社會由於個人主義盛行的影響,現代人道德價值觀趨向以自身利益與喜好作為選擇行為的考量,而逐漸減少對傳統社會道德觀念的依賴,這現象是否意味著現代社會德價值觀念正在衰落中?基於了解中學生道德側值觀念的現狀,對構築學校道德教育框架內容具有重要性,本文討論焦點圍繞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中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念現況究竟為何?對此,學校道德教育應該如何作出適當的回應?」之主題上。首先,作者以回顧文獻為方法探討個人化與道德價值觀念、社會信賴的關聯性;緊接著,採用實證研究方法,以中學生的個人背景、社會信賴與道德價值忍受度等變項,探討中學生道德價值觀念的現況與變化;最後,根據述研究結果作為討論學校道德教育培育學生成為道德生活主體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