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Browsing 學位論文 by Title
Now showing 1 - 20 of 549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2008年北京奧運宣傳短片及電視廣告的符號學分析(2008) 許惠婷2008年北京奧運對於中國而言,不僅是主辦一次全球性的運動賽事,它是一個重要商機,也刺激社會加速變革,同樣也是一個提升國民素質的全民運動,對於在經濟、政治國力影響力與日俱增的中國,贏得奧林匹克競賽主辦權,具有時代及背景的特殊意義。中國對2008年北京奧運的重視,亦呈現在傳播訊息的廣告及宣傳短片之中。本研究探討北京奧運的宣傳短片及廣告如何呈現「人文奧運」,其符號建構的背後,又隱藏什麼樣的內涵意義及神話。以廣為傳播的電視廣告及象徵物宣傳短片作為分析文本,透過次級資料的蒐集作為人文奧運在內涵及策略上的依據,文本分析上則採用Saussure的符號學理念,及Barthes的符號意義層次系統進行分析。 北京奧運的宣傳短片及廣告文本中,中國國家形象的呈現包括:融合現代與傳統、融合國家主義、淵源歷史與民族成就、跨越時間與空間、神秘化與去神秘化,以及開放且高一致性。而文本中反映的神話為:中國透過北京奧運,即將改頭換面、平反汙名、和平崛起並重寫歷史。Item 2014台北雙年展關係美學藝術呈現之研究(2015) 李佳穎; Li, Chia-Ying「2014台北雙年展」邀請法籍策展人Nicolas Bourriaud以關係美學的理念擔綱展覽總策劃。《關係美學》為1990年代的當代藝術劃出一道分水嶺,使得藝術的呈現與展示方式,出現微妙的變化。《關係美學》認為,藝術家透過各種媒材的運用,使作品具有「聯繫與會面」、「共活與面對」以及「合作與約定」三項關係特質,「觀眾參與」成為當今藝術呈現的新導向。觀眾依據藝術家所提供或再現的場域,進入作品並且從中體驗作品與自身的關係。「2014台北雙年展」在「關係美學」主導下推出,其藝術呈現是否正如該理論所揭櫫的特色,值得關注。 本研究透過文獻的整理與分析,針對「2014台北雙年展─劇烈加速度」參展藝術家、觀眾以及國內藝術學者的深度訪談進行分析與檢視,論述該展覽關係美學理念之藝術呈現。首先,探討這個展覽呈現關係美學理念的特色;再檢視參展藝術家呈現關係美學理念的概況;最後觀察觀眾參與展場中關係藝術的狀況。結果發現,「2014台北雙年展」被打造成為關係美學的特殊場域,展覽中的關係藝術著重「人類世」的詮釋。參展的藝術家,具體呈現關係美學理念,他們利用「現成物」作為與觀眾聯繫、會面的媒介,為觀眾鋪陳共活與面對的情境,甚至藉由「合作與約定」,邀請觀眾進入作品締結新的關係。觀眾在展覽中也樂於參與藝術家的創作,他們與「現成物」聯繫、會面,從中體會藝術家所鋪陳的情境;進而與藝術家合作完成作品,從中獲得新的啟示。整體而言,觀眾已普遍接受關係藝術的表現形式,也認同2014台北雙年展的策展理念,惟觀念性創作以及文化差異可能影響觀眾參與的品質。 期望研究結果可作為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研究及相關工作者的參考;同時提醒觀眾,他們可以和當今藝術家共同完成作品,並獲致新視野。Item 2015至2017年台灣驚悚類型電影之敘事結構分析(2019) 謝瑋庭; Hsieh, Wei-Ting台灣電影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其中又以驚悚類型電影的成長幅度為最高。除產量增加外,此類型的電影在過去幾年均有不俗的票房表現,為台灣的電影開鑿出另一種類型發展的可能。因此,本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並以好萊塢編劇家Blake Snyder所提出的敘事結構理論作為研究工具,對2015至2017年的台灣驚悚類型電影進行類型與敘事結構的分析。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台灣驚悚類型電影之敘事結構的特性,此類型電影與好萊塢的敘事結構之關聯性為何,以及是否具備好萊塢驚悚類型電影應有的元素,是本研究欲釐清的問題。研究結果發現,台灣驚悚類型電影僅缺乏「天人交戰」與「副線」兩項結構,雖敘事結構的順序沒有完全依照Blake Snyder的理論進行,但並不影響電影文本的敘事能力與情節發展,與電影的票房表現也沒有直接的關係。台灣驚悚類型電影可再細分為「屋裡有怪物」與「犯罪動機」,且大多都具備以上兩種類型電影中的類型元素。「屋裡有怪物」類型的電影,取材均來自台灣鄉野怪談,呈現國人對於民間傳說的恐懼,且電影內容具有警世意味,要觀眾避免破壞承諾與社會規範。而在「犯罪動機」類型電影中,台灣驚悚片裡的主角常同時扮演執法者與犯罪者兩種身份,由主角親自追查自己的犯罪行為背後的秘密,且這些秘密大多與主角周遭親近的人有關。研究者也發現,此類型的台灣電影都選用較為負面的題材來當敘事主軸,結局多以悲傷或邪惡方的勝利作為收場。台灣電影環境在好萊塢長期的影響之下,在結構和類型的層面上,與好萊塢電影有著緊密的關聯性。待未來出現更多此類型之作品時,研究者期許文本間的互文性能有進一步的探討,電影敘事結構與產製方、商業表現兩端的關係,都是未來研究能延伸的範圍。Item 3D點矩陣全像片加值應用之研究─以「福爾摩莎的奇幻旅程」穿山甲動畫角色為例(2011) 盧靜璇; Jing-Syuan Lu長久以來學術界對於全像技術的論述,多半著重於立體顯示及防偽特性,相關創意整合之研究較少,但全像片的特殊光影效果不僅僅可應用在防偽功能,其炫麗的光彩特質更具藝術創作價值。本研究目的之一,以2009年經濟部4C數位內容競賽動畫組優選作品─師大校友鍾語桐「福爾摩莎的奇幻旅程」為設計素材,藉由程式運算,將其動畫主角之一穿山甲3D模型,設計出全像動態的光影變化與3D點矩陣全像圖;研究目的之二,製作3D點矩陣全像片之加值產品,並以台灣原住民鄒族神話「穿山甲救人」傳說為加值產品作故事行銷包裝。本研究將科技技術、藝術設計與故事行銷三者進行結合,運用全像科技高防偽門檻以保護藝術設計內容,讓藝術設計為全像科技添上一層加值的外衣,透過故事行銷使加值產品走入人們生活,展現其發展潛力與應用可能性。Item 3D點矩陣全像片呈現經典動態影像之研究 – 以盧彥勳晉級溫布登八強親吻手指及指向天際動作為例(2012) 林子淵; Lin Tzu Yuan由於非法盜版之猖獗,使用光學變化裝置OVD(optical variable device),可有效防止掃描、影印,藉以保護其版權。全像片亦為OVD的一種,不僅可用於防偽用途上,亦可用於藝術創作。而數位典藏的蓬勃發展,讓許多懷舊商品,帶來了典藏加值之可能性。而全像科技的研究,過去多著重於全像片防偽功能上的探討,較少關於數位典藏動態影像之整合應用。因此本研究試圖將點矩陣全像片與典藏動作加以結合,除了可呈現特殊的光影變化效果,亦可應用於防偽及品牌保護,將提高其附加價值。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參考我國網球好手盧彥勳晉級溫布頓八強賽影片中,擷取其親吻手指伸向天際之經典動作,繪製成連續動作之3D圖像,再運用數位點矩陣全像片(Dot matrix hologram)來設計成具有連續動畫效果的全像影像,並實際輸出作為參考。亦即將藉由點矩陣全像的合成技術方法,應用於盧彥勳3D圖像,且製作出3D點矩陣全像片,來顯示其特殊的動態效果與光影變化。最後將此全像片設計為加值產品,及賦予一段故事作行銷推廣。本研究結果顯示,所設計之點矩陣全像片,不需電源與螢幕,可直接顯示其動畫效果,此種兼具科技及典藏內容的整合設計,將有許多加值應用的可能性。Item AI導入履歷照背景色推薦方法之研究(2022) 駱榮發; Lo, Lawrence在台灣職場文化中,履歷表是求職者與企業主之間的第一個溝通橋樑,履歷的好壞決定了面試的機會。履歷照更是決定了人資主管對求職者的第一印象,本研究調查自身任職企業;每年收到眾多履歷表函附照片的形象與工作經驗相比差異頗大,造成難以連結求職者專業形象,許多不適宜的照片讓求職者未能入選造成遺珠之憾。根據本研究訪談任職企業之人資部門與高階主管、熟識之上市櫃公司事業群經理人,綜合建議求職者在履歷照提供上須注意要點前三項分別為 : 1.第一印象表現專業個性及親切感(52%)、2.整體照片呈現方式,辨別身分、整齊乾淨(21%)、3.照片品質、顏色及時效性(14%)。 有鑑於此,本研究的目的利用色彩調和理論(color harmony)及AI深度學習方法(artificial intelligent deep learning),產生推薦個人化的履歷照背景色,以提升觀看者對其之第一印象滿意度與提升專業形象的探討。經此AI推薦系統所產生之背景色照片與傳統履歷照中常見的白色與藍色進行三個指標評價- Competence (聰明,有能力的) 、Attractiveness (親切、吸引力)、Trustworthiness (正直,可信賴),透過李克特五點量表(Likert Scale)給予分數並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雙尾)進行統計分析檢定。 研究結果顯示,AI推薦背景色的方式確能輔助人資與高階主管對履歷照的第一印象中產生較佳的感受,透過AI推薦背景色的建議,相較於傳統履歷照選用的白色與藍色,更能凸顯親切和具吸引力的特質,也讓人資或高階主管對應徵者在第一印象方面被認為較顯聰慧與能力較強。Item AI機器人之情感與行為分析-以Westworld反映的情感與自主學習為例(2023) 郭佳瑀; Kuo, Chia-YuAI 機器人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並且在當代已經有了實質性的 突破與進展。本研究旨在探討 AI 機器人情感、自主學習及與人類的互動關係, 並籍由 HBO 影集《Westworld》來反映了當代科技及未來可能發展的趨勢。本研究對象為《Westworld》影集前三季的劇情內容與 AI 機器人故事線, 透過系統性的文獻回顧和文本分析法的運用,從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心理學 和哲學等不同角度分析了 AI 機器人感情、自主學習和人類互動的發展過程,從 而得出了以下研究結果:首先,AI 機器人的情感反應包括情感的產生、表達和 AI 機器人的自主學 習發展都需要在感知、技術和道德三個層次上進行,並且需要相對應的認知架 構和演算法的支持,而 AI 機器人與人類的互動可協作、競爭、娛樂、教育、照 顧和治療等多種形式和應用關係,但仍需注意機器人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的風 險和挑戰,需加強教育和監管確保其合理應用。同時,AI 機器人的情感和自主 學習方面,需強化管理和監督確保安全和合法性,在機器人智能和人機互動帶 來新契機的同時,也能確保人類的安全與福址,以實現更好的社會效益。最後,透過《Westworld》影集的分析與機器人故事線反映了在心理及哲學 上的概念,並提醒觀眾警覺科技發展的同時仍需珍惜人類本有的獨特性。本研 究也指出了 AI 機器人發展的趨勢和相關的道德倫理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希望這項研究能對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Item Cosplay線上學習研究與開發(2021) 王佩諭; Wang, Pei-YuCosplay是一種表演藝術,也可視為是一種行銷手法,許多遊戲、動漫廠商會特別邀請Showgirl或知名Cosplayer來扮演該部作品的角色,而這類商業型的Cosplay非常講究還原,甚至連角色神韻、動作都要到位。在扮演他人的同時,扮演者(Cosplayer)在活動中也可獲得人氣與熱度。還原角色是需要經由一連串學習與揣摩、經驗累積而成,有許多Cosplayer都只能以自學或親友分享教學得知技法。因此本研究探討Cosplay相關的知識與技巧蒐集並且彙整,將其整理成一個具有系統性的學習網站,讓大眾都能一步一步體驗角色扮演的趣味。本研究先以問卷調查取得受眾對於Cosplay化妝、造型、神韻、動作、取景拍攝、分鏡建構作為項目,取得由簡至難的層級,再進行教學網站的設計與建置,在開放受眾體驗後,再以問卷方式探討該教學網站是否具有成效,以做為進一步線上教學內容的參考。Item e-Learning2.0環境中大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與網路學習動機之探討(2008) 劉杰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資訊科技的進步,大學生在吸收新知識的方式不再只是透過學校的課程或是書籍教材,透過網路來蒐集資料或進行學習似乎已成為一項必備的技能,而在Web2.0網路世代的浪潮之下,集合使用者的共同智慧所建構之知識分享架構逐漸崛起,因此以使用者為主導之e-Learning2.0的學習環境逐漸成形,也成為了數位學習發展的新契機。在此發展過程之中,研究者認為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是影響網路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因此本研究以Yahoo!奇摩知識+為例,並以台北地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分析目前大學生對於Yahoo!奇摩知識+的使用動機,另外也分析大學生之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的現況,最後並探討兩者間的相關情形,進而分析在Web2.0環境下影響網路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大學生整體呈現中度偏高自我導向學習傾向。 二、大學生對於「Yahoo!奇摩知識+」有中度偏高的使用動機。 三、不同「年級」、「領域」和「網路使用經驗」的大學生在「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年級」、「領域」、「網路使用經驗」、「網路使用時間」、「Web2.0網站使用頻率」和「相關課程選修經驗」的大學生在「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上沒有顯著差異。 五、大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呈正相關。 研究結果可以提供教學者、學習者或e-Learning2.0服務開發業者參考,以因應此學習浪潮,發展更符合此學習環境的相關策略。Item Facebook 有關covid-19防疫訊息分析-以#hashtag 為例(2023) 謝明晏; Hsieh, Ming-Yen本研究為探討Facebook上關於COVID-19防疫訊息的貼文内容及其中所含相對應的主題標籤 #Hashtag 使用情况。本研究中於特定時間內收集了57篇防疫相關的貼文,並分析了貼文的主要內容和使用的主題標籤。研究發現,防疫訊息主要涵蓋洗手、社交距離、口罩、疫苗等重要防疫方法,而這些詞彙也成為了最常見的主題標籤 #Hashtag。此外,使用者傾向於在主題標籤中將關鍵字轉化為短標語,以增強訊息的重要性和好感。然而,也發現在私人經營的專業或商業社群發表的文章中可能存在資訊誤傳的危機。因此,對於COVID-19防疫訊息的使用主題標籤 #Hashtag進行搜尋,使用者應保持警惕,並儘量從專業網站搜尋正確的資料,以避免受到不實訊息的影響。整體而言,本研究為了解Facebook上防疫訊息及其主題標籤的使用行為提供了有益的見解,並強調了主題標籤等相關工具在社群媒體傳播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Item Fenton試劑處理小型暗房之黑白軟片顯影廢液之研究(2018) 羅亦晽; Lo, Yi-Lin小型暗房產生的顯影廢液雖然量少,不及於工業處理的體積,然而任意排放,對環境勢必會產生污染。Fenton試劑於眾多處理有機廢液之研究上有突出的表現,研究發現Fenton試劑於酸性環境下,且H2O2的濃度大於Fe2+的濃度時,能有效分解有機物質,同時也能有效降低廢液中之COD。故本研究將使用Fenton氧化法處理小型暗房之顯影廢液,於pH=3,室溫下進行反應。實驗先找出亞鐵離子與過氧化氫最佳莫耳比,之後再尋找過氧化氫最佳的參數投加量。 研究使用Fe2+/H2O2莫耳濃度比為1/2處理使用1:10稀釋過之顯影廢液,H2O2添加量為15 ml,並提高反應環境溫度至60°C,一天後液體從紫棕色變成土黃色,並且鐵污泥沈澱。使用共立簡易水質離子測試包-WAK Packtest測試,對比COD標準色卡呈現出COD約在60 mg/L,使用微型光譜儀量測則表示COD的位置落於120 mg/L,而檢驗之數值則為134 mg/L。 政府規範放水流標準為COD須低於80 mg/L,本實驗結果於顯影廢液之COD降解率為97.2%,仍無法達到政府規範的放水流標準,尚有因素待後續研究探討。綜合所有效益與經濟成本,Fenton試劑於小型暗房處理廢棄顯影液可行性高,且可以使用顯影液完後立即處理,對小型暗房與環境為一件降低負擔的方法。Item Instagram中貼文設計對行銷成效之影響-以運動品牌帳號與影響者為例(2023) 萬修妤; Wan, Shiou-Yu由於疫情的爆發,大家對於健康的意識逐漸提升,進而帶動了運動品牌的商機,而當今各大運動服飾品牌也將官方Instagram帳號視為重要的行銷渠道。然而在這樣網路發達、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如何在眾多資訊中抓住消費者的目光是當今相當重要的課題。為了吸引消費者,各品牌開始運用各種創意,例如著重在版面以及貼文設計來吸引消費者目光,又或是邀請相關領域影響者來提升品牌的曝光度。為了釐清上述要素,本研究以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分別探討運動服飾品牌貼文設計以及運動領域影響者所發佈之貼文。第一部分量化研究採用實驗法,在眾多視覺元素中挑選顏色作為切入點,設計出四組以顏色一致性為主的情境,分別為顏色(一致vs不一致) x (貼文單篇照片vs帳號整體版面),進而釐清這些情境對情緒反應(愉悅、喚起)與行銷傳播成效(品牌態度、頁面造訪意願、網路口碑分享)的影響。募集300位受試者進行實驗,結果為無論在版面或單篇照片中,顏色一致時都會顯著刺激情感反應,並產生愉悅以及喚起的感受。此外,愉悅和喚起的情緒反應皆會影響品牌態度、網路口碑意願和網頁造訪意願。第二部分則是質化研究,採內容分析法進行實驗,蒐集四種不同運動品牌的影響者貼文,共613筆,分別分析影響者發佈之貼文,並由文字、圖像兩大面向去分析,欲釐清何種形式能有較好的成效。而本研究發現圖片中,對時尚類運動服飾品牌影響者來說服裝穿搭顏色一致會有較好的成效表現。而實用類則是在能彰顯產品應用的場景與情境下拍攝會有較高的成效。文字的部分則是兩類運動品牌影響者以客觀的角度敘述產品、並適時使用Emoji可以促進貼文成效。本研究結果有利於運動品牌方,與運動品牌影響者經營Instagram帳號的行銷傳播策略作為參考依據。Item IPTV隨選視訊節目類型偏好之研究(2014) 李佳郡隨著台灣寬頻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數位技術進步所趨,逐漸促成了IPTV的發展,傳統的電視收看方式已由使用者被動接收內容,轉變為使用者自主選擇內容的網路電視服務模式。而在媒體產業數位化的趨勢下,頻道的節目內容需求量更多,閱聽人收看時間越趨分解,媒體市場更為競爭,因此,必須對於使用者的收視需求及收視偏好有更精準的了解,才能真正滿足其收視所需。 目前媒體市場上的收視調查主要皆針對直播內容提供收視服務,缺乏IPTV隨選視訊市場之收視數據參考,且根據調查資料顯示,隨選視訊收視選擇行為與直播收視行為有所差異,因此實有針對IPTV使用者進行隨選視訊收視節目類型偏好研究之需求。 因此,本研究針對台灣目前最具代表性之中華電信MOD使用者進行研究,試圖從使用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收視動機,來探討這些因素對於使用者在IPTV隨選視訊節目類型偏好程度上的差異,並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探究收視動機、節目類型偏好程度與收視滿意度之間的關聯性。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及年齡之使用者對於IPTV隨選視訊節目類型偏好程度有顯著差異,且IPTV隨選視訊的收視動機,與不同節目類型的偏好程度亦有相關性,收視動機間接影響使用者對於IPTV隨選視訊的收視滿意度,符合使用與滿足之理論架構。Item ISO 12647-2標準印刷品上光後色彩差異 之研究-貼亮面聚丙烯膜為例(2013) 林盟杰在印後加工製程中,上光對於顏色會產生變化,本研究探討符合標準印刷品經過貼亮面聚丙烯膜後,以統計迴歸方式分析色彩差異情形。本文提出以ISO12647-2 標準印製之ECI2002印刷測試導具樣張,製作印刷機色彩描述檔,探討與分析印刷品上光前後明度L*值區間及△E的色差大小;再透過經色彩管理校正後之噴墨列印設備,使用數位方式模擬上光之ECI2002標準測試導具樣張,再量測及建立模擬上光前後之數位樣色彩模型,分析數位樣模擬上光色彩模型L*a*b*值及△E的差異。 統計結果經迴歸分析後,顯示印刷樣上光前後色彩L*a*b*的數據,△E色差值有顯著差異;數位樣上光前後色彩L*a*b*的數據,△E色差值無顯著差異;數位樣模擬上光前後色彩L*a*b*的數據,△E色差值無顯著差異;光澤度則與數位噴墨色階呈現一個趨近常數的關係。從實驗數據可知上光結果均被油墨及噴墨影響色彩呈現,對於上光製程中,操作者要參考不同ICC色彩描述檔的色彩管理方法,方能確保印刷上光色彩後的穩定。本研究透過上光後L*a*b*數據統計分析,藉此協助印刷上光色彩管理品質,減少人為因素產生影響,降低生產過程測試耗損,透過本研究能讓上光業者能得到參考之依據。Item IT 產業採用電子化學習關鍵成功因素分析(2004) 陳良珏由於網際網路的迅速興起與普及,加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e-Learning 成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藉由科技化的知識管理技術而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 讓處於不同空間與時間的學習者,可以克服知識傳遞的障礙而達到學習的效果, 進而獲得知識的累積與創新思考的啟發。此外,「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 與「兩兆雙星」顯示出IT產業為國家的重點產業,企業若能妥善運用e-Learning 的方式達到其教育訓練,不但可以節省龐大的成本,又可以節省時間,故本研究 探討國內IT產業採用e-Learning的現況,並尋找出e-Learning關鍵成功因素,同時 針對國內五家大型IT產業進行深度訪談,並配合文獻分析之研究方式,以歸納IT 據本研究發現,目前IT產業導入仍在起步階段,其成效並不如研究者預期, 在訪談五家大型企業後,將結論歸納如下: 1.企業組織文化:老闆的支持與要求、高階主管的配合 2.成本資源:盡可能尋求外部資金協助,並且善用公司內部資源 3.策略規劃:規劃出標準化課程內容以及克服技術方面的問題 4.人員配置:注重各部門溝通協調的方法與技巧,與新進人才把關與同仁觀 5.成效評估:有效掌握員工短期學習進度,並擁有有效的賞罰方式,來督促員工 e-Learning在未來企業員工訓練上將扮演重要角色是必然趨勢,本研究結果 不但有助於未導入e-Learning之IT產業,藉由訪談五家公司在執行e-Learning所面 臨的困難作為借鏡外,同時也可採其優點作為導入e-Learning策略規劃時的參 考,並且對後續研究者對e-Learning的產業執行面上有完整的認識。Item Lady Gaga流行音樂在臺灣整合行銷傳播策略之研究—以其三張專輯為例(2014) 楊宗憲; Yang Tzung Shian流行音樂產業受到盜版音樂與網路免費分享的影響,導致產值嚴重下滑,終於在2012年見到一線曙光。主要原因是數位音樂銷售及其他收入來源的上升,彌補實體專輯銷售的損失,產業的收入來源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現象。在市場結構開始變化的時刻,流行歌手Lady Gaga掌握了機會,除了唱片專輯銷售的收益之外,她還將事業版圖擴展到藝人週邊商品、廣告代言、品牌跨業合作等,發揮綜效,開創出成功的商業模式。本研究以Lady Gaga作品在臺灣發展作為研究對象,藉由整合行銷傳播理論分析其成功之道。 研究者首先針對搜集到有關Lady Gaga、流行音樂現況、整合行銷傳播策略應用等資料進行文獻探討,以了解相關理論背景。接著針對Lady Gaga的三張唱片專輯進行文本分析,爬梳其專輯作品意涵。同時擬定半結構式訪談問題,與她所屬環球音樂集團行銷人員、媒體記者、臺灣流行音樂產業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以瞭解其相關實務觀點。最後再輔以文獻,相互印證,以深入瞭解Lady Gaga整合行銷傳播策略的操作方式與其背後的意義。 結果發現,Lady Gaga的專輯作品大致可歸類為三種意涵,分別為「男女的情慾與權力結構」、「捍衛社會邊緣族群」、以及「對名利與媒體的反思」。其整合行銷傳播策略主要為「兼具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形象」、「直接與消費者溝通」、「善用新科技」、「鎖定目標消費群眾」等特色,其相關行銷業者藉此創造出Lady Gaga唱片專輯亮眼的銷售數據,同時享有高知名度以及方興未艾的影響力。。研究者最後提出三點建議,包括「建立消費者資料庫概念」、「以品牌方式經營藝人」、「落實綜合成效評估」等。期盼本研究能作為流行音樂產業制定策略時的參考,並對後續相關研究有所貢獻。Item LED燈光技術應用於影視製作之個案探討(2019) 林明信; Lin, Ming-Hsin燈光技術在影視製作中,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燈光能塑造整個節目的氛圍,也能影響節目畫面的品質。因此,燈光技術的呈現,成為影視製作成敗的重要因素。隨著傳播科技的進步,傳統影視製作的攝影棚燈具逐漸更換成LED燈具,本篇技術報告主要探討LED燈具應用於影視製作之實務案例來進行研究分析。 由於全世界綠能概念的提升,影視製作的燈光器材,也必需提高效能並且環保,才能迎合世界的潮流,因此LED燈具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但初期LED燈具使用於製作節目的色溫準確度及演色性不足是其最大的問題,並且也容易發生閃爍的狀況。其後,國內外廠商持續研發、改良品質更好的影視用LED燈具,目前燈具的技術已能貼近傳統鹵素燈,許多國內外電視媒體已經開始使用LED燈具來製作節目。希望藉由這篇技術報告,給予新進的燈光從業人員及開發燈具的廠商作為學習及參考。 本研究探討範圍,涵蓋燈具歷史的演進、燈光設備的介紹、燈光設計的方式,以及LED燈具的架設與測試方法,最主要以實務上創作的二個節目為個案分析,進行燈光的設計及測試,來建構出燈光技術的經驗。 最後以實務上的經驗,歸納出影視製作中LED燈光設計的差異性,以及LED顯示屏當作背景的燈光設計方式,說明如何應用LED燈具來創作出高品質的燈光,獲得更高水準的影視畫面。Item LINE的使用行為對社交互動焦慮與友誼關係之中介效果(2014) 李芸珮; Lee Yun Pei智慧型手機與行動通訊APP下載率已成為普遍的趨勢,其中在社交類的行動通訊APP中又以LINE的使用普及率位居領先,即時通訊軟體對於社交互動焦慮傾向的人能提供一個避免面對面社交互動的私密空間,免去人際交往的尷尬、不安、困擾,線上溝通互動有助於社交互動焦慮傾向的人發展與維持人際關係。本研究目的為探討新互動科技LINE的使用行為對於社交互動焦慮傾向的人,在建立與維持友誼關係上,是否具有中介效果存在,以做為日後研究之建議與參考依據。 本研究使用量化統計方法,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採取便利抽樣,以在職人士與大學生為研究樣本,實際回收617份有效問卷。研究工具分別為「LINE使用者背景變項與基本使用習慣」、「LINE使用行為量表」、「社交互動焦慮量表」、「友誼關係量表」。為驗證不同性別與年齡層的使用者在LINE使用行為與社交互動焦慮上的差異性,採取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而LINE使用行為的中介效果檢驗,則使用線性迴歸與多元迴歸的方式,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結論如下:1.性別與LINE使用行為中的「情感表達」、「即時互動」行為呈現顯著差異。2.年齡與LINE使用行為中的「即時互動」行為呈現顯著差異。3.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在社交互動焦慮上呈現顯著差異。4.社交互動焦慮正向影響LINE的「操控參與」、「情感表達」、「即時互動」使用行為,而LINE使用行為也正向影響友誼關係。5.在加入LINE使用行為做為中介變項後,證實了LINE的使用行為對於社交互動焦慮傾向與友誼關係之間具有完全中介效果存在。Item MOOCs於我國中小學實施與推動重點之研究(2014) 黃皓偉; Huang, Hao-Wei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下簡稱MOOCs)以免費且開放方式提供高品質、精緻化的數位教學課程,將原先封閉於校園內的課程開放給全球數百萬的學習者,MOOCs的出現實現教育的國際化。而在新媒體聯盟於2013年的報告Horizon Report高等教育版中,也預測MOOCs將為未來一年的發展趨勢。此外,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也開始嘗試將MOOCs導入K-12教育中,如可汗學院(Khan ACademy)、Coursera與Udacity等。有鑑於此,我國教育部也將於 2014 年初開始執行為期四年的「新一代數位學習計畫─磨課師分項計畫」。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MOOCs在國內中小學教育推廣的營運策略,提供未來相關機構在應用規劃上的參考。 本研究之文獻探討主要以開放內容為核心概念,探討國內外MOOCs相關案例的發展與現況,並從中分析MOOCs推動的關鍵因素,作為本研究建立研究架構的理論基礎。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法,訪談對象含括MOOCs相關的官、研、學界專家,針對MOOCs在國內中小學教育的實施與推動議題進行資料蒐集,並統整與分析研究結果,從而推導出研究結論與建議,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研究貢獻,期能作為國內相關領域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OTT TV影音串流平台衝擊下我國無線電視發展策略─以民視為例(2022) 許燁娜; Wu Hsu, Yeh-Na數位世代, OTT(over-the-top)影音串流平台興起,不僅改變閱聽大眾之收視習慣,也改變影視的產製及播送流程。這些平台業者提供閱聽人「不限單一收視平台設備,可隨時隨地,免費觀看高畫質影音、內容多元且獨家、清單隨選、甚或以月租費低於有線電視,且看到飽(Binge-Viewing)等,各種新穎的個人化服務營運策略」,快速吸引了網路使用者及閱聽大眾的喜愛,訂閱量迅速暴增,傳統電視業者剪線潮與日俱增,對業者的衝擊不僅巨大,甚或是存亡之戰。面對OTT摧毀性攻勢,世界各國大型媒體企業為了生存,紛紛轉型經營「訂閱隨選視訊SVOD (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SVOD)」,並加強投注在SVOD市場經營之財力及人力,以求生機。相較於世界各國電視業者積極的應變策略,台灣電視業者應何去何從以創造生機,贏得商機,是產官學必須嚴肅審慎面對的問題。本論文以我國OTT TV為研究主軸,以國內OTT TV之創始台「民間全民電視公司(民視)」為主要研究個案。除了蒐集並研析「外國及我國傳統電視經營者,面對OTT風暴的因應之道」,同時,亦專訪負責民視OTT TV規劃、建置及經營之王宗弘副總經理,以瞭解民視建置OTT TV影音串流平台之發想、建置歷程、OTT TV發展之規劃及策略,設置周邊設備科技公司之初衷及簡史、OTT TV傳輸及經營方式之演進、收視觀眾群之特性、節目規劃特色、業務運作模式,以及目前電視產業與OTT影音串流平台之互動及發展現況,未來發展趨勢等面向,並輔以我國產官學之深度訪談,以為我國電視業者建置及經營OTT TV之參考。廣告收入減少所導致無線電視的連鎖效應,在節目製作經費低落導致品質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在「AUDIENCE IS EVERYTHING」標的下,節目製作漸漸偏離了內容導向,轉向「有效抓住觀眾數的利益導向」。惡性循環的結果導致無線電視頻道業者面臨營運危機,相關之內容產製業亦因數位影音串流服務,已經超出傳統頻道電視疆界,遊戲規則及市場大幅變動,競爭激烈而危機四起,傳統電視台必須應戰與轉型,不只台灣這已是全球傳統電視業者熱門顯學。在國家電視台無法立即成立的情況下,強化公共電視人才培訓之功能當為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