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Browsing 教育學院 by Title
Now showing 1 - 20 of 22530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計畫B類-人權探索與公民行動計畫(2011-01-31) 林安邦Item 100年教育部辦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教師手冊研發、種子教師培訓與深耕教學計畫(2011-08-01) 周麗端Item 105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試題分析- 以新北市立某國民中學為例(2017) 鄭康祥; Jheng, Kang-Siang本研究旨在以新北市立某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參加105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作答反應資料情形,作為研究者關注學生學習表現與分類的依據,以獲得教學改進資訊。本研究方法依據古典測驗理論、試題反應理論與學生問題表進行試題分析,對於九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科成果的了解是有正面的幫助。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試題檢核上,「問題解決」的試題命題佔大多數;在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上,所有試題都在能力範圍內;「幾何(S)」的命題數最多。 二、整份測驗的信度值良好,其Cronbach-α係數值約為0.83,表示測驗具有可靠性,試題有良好的測驗品質。 三、在CTT試題分析上,試題平均難易度指數約為0.44,屬於中間偏難;試題平均鑑別度指數約為0.52,具有良好鑑別度;本試題有87%的誘答選項符合誘答辯識原則。 四、在IRT試題分析上,試題Rasch平均難易度指數約為-0.32,屬於中間難度;學生能力平均值約為-0.55;最大訊息量約為12.48出現在能力值為0.00處,顯示本份試題對於中等能力的學生,能提供較多有用的訊息。 五、在學生問題表分析上,差異係數平均值為0.52;試題係數在試題B型& B'型區佔總體的60%以上,本份試題是困難的;學生注意係數在C& C'型區約佔總體的69%,學生學習能力以「中後程度者」佔多數。 六、新北市立某國中試題平均通過率最低的數學內容主題是「幾何(S)」,試題通過率與全國、新北市全體比較差異最大的是「代數(A)」。 依據試題分析的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測驗命題者及未來後續的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108課綱下國小校長公開授課之研究(2021) 劉玳君; Liu, Tai-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在108課綱下,對公開授課之看法、踐行、影響因素、挑戰與因應,以及成效。透過質性的研究設計,本研究以訪談法、文件分析法與觀察法為方法,主要透過立意取樣,選取八位對於校長公開授課較多思考與經驗的國小校長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分析與統整,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以供未來實務與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國小校長對校長公開授課的認知,包括:引導與示範的宣示、實踐教學、落實專業領導,校長並對政策多採支持態度。 二、國小校長依多方考量,實踐在地化的公開授課方式。 三、校長認知與態度、學校規模、學習氛圍及政策支持皆為影響國小校長公開授課之因素。 四、國小校長面臨公開授課的挑戰,包括:政策共識與配套、無課務編排、教學複雜性與非專長授課、學校業務繁雜等,有待因應。 五、國小校長公開授課對校長課程與教學領導、教師專業發展、建立共學之學校文化產生成效。Item 108課綱下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公開授課之個案研究(2022) 洪詩喬; Hung, Shih-Chiao本研究旨於探究108課綱實施後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公開授課的政策詮釋、實施歷程、影響因素以及實施成效之經驗。本研究採用質性取徑的多重個案研究設計,依照學校規模、不同地區等條件選取三所國民小學,包含行政端與教師端等共十六位教師。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與文件分析進行資料蒐集、彙整與分析,提出學校實施教師公開授課之結論與建議,以供後續推動或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綜合本研究之發現,獲得以下之結論:一、教師對於公開授課政策詮釋不盡相同,主要關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二、教育政策引領學校推動,以彈性、多元方式辦理,教師多能完成備課、觀課與議課等歷程。三、影響教師實施公開授課因素眾多,涵蓋政策、學校、教師與學生等層面。四、實施教師公開授課能增進學校正向氛圍以及教師省思,至於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尚待持續推動才得以檢證。Item 108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與教科書之人權教育內涵分析(2020) 游閏皓; Yu, Jun-Hao本研究旨在檢視人權教育相關概念與內容於現行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配置及被呈現的方式,並進一步探討其呈現方式,是否且如何呼應108〈公民與社會課綱〉揭示之「探究學習」目標。為達研究目的及因應108課綱之教科書審查情形,本研究選取公民與社會第一、二冊教科書進行量化內容分析與質性文本分析。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以三代人權之分類,檢視人權概念內容於108〈公民與社會課綱〉中的配置,其比例與99〈公民與社會課綱〉相近,以第一代人權概念分配最多。 二、108〈公民與社會課綱〉中,人權相關內容的條目與實質內涵,具有凸顯群體身分、重視勞動與社會安全、關注媒體與社會不平等現象等特色。 三、人權概念內容於現行教科書中的論述特徵,包含:呈現權利推演過程、標舉出不同群體身分、強調國家保障人權責任、凸顯現象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使用實例促進理解、訴諸情感而非教條式說理等有助於人權教育目標之特色,但有缺乏新住民群體身分與權益的討論、以及國家侵害人權事例陳述等不足之處。 四、在量化統計方面,各版本教科書中,平均每一課有14則與人權概念有關且具後續探究可能的提問,此數目顯示了教科書期望呼應108〈公民與社會課綱〉探究學習宗旨的企圖。 五、在質性分析方面,教科書中的提問可達致「發展問題,規劃、引導探究」、「使用學科概念與工具」、「評估資料和訊息,使用證據」等三項探究學習構面之目標,但在「與他人分享、交流結論,在知情的前提下採取行動」構面上則較為不足。Item 1200 個中文雙字詞的聯想常模與其被聯想反應參照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9-??) 胡中凡; 陳彥丞; 卓淑玲; 陳學志; 張雨霖; 宋曜廷; Jon-Fan Hu, Yen-Cheng Chen, Shu-Ling Zhuo, Hsueh-Chih Chen, Yu-Lin Chang, Yao-Ting Sung字詞聯想是探索人類知識結構重要的工具之一,已被應用在教育、臨床、消費等研究領域,因此建立一個含有大量刺激辭彙的聯想常模有學術與應用面的意義。過去國內的聯想常模多針對特定類別的詞彙編製,缺乏含大量一般中文詞的聯想常模,故本研究將建立含大量一般中文詞的聯想與被聯想反應參照表。預備性研究請30 位參與者評定高/低頻各900 個雙字詞的7 點心像度。刪除心像評定結果標準差過大的詞彙後,從高/低頻詞中各挑選出200 個高/中/低心像程度共1200 個詞彙作為正式研究的刺激,另使104 位參與者評定其情緒價性以便後續研究者使用。正式研究共1200 個參與者進行實驗。每位參與者只對其中200 個刺激詞彙進行反應,因此每個刺激詞彙可得200 個聯想反應,依此建立聯想常模並分析出每個刺激詞彙的聯想反應共通性、各別性、與詞彙的被聯想反應參照表。本研究發現,低頻詞的聯想反應較高頻詞集中;心像程度愈高參與者的聯想反應愈一致。本研究產生的常模可幫助後續研究者更嚴謹地探索中文語義網路結構與操弄實驗。Item 16週跌倒預防介入對社區及安養機構老人之成效初探(臺北市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會, 2009-04-01) 郭鐘隆; 張鈞惠; 林靜兒; 蔡益堅目標:本研究旨在提昇老人對於跌倒預防的知識、信念、自我效能、身體功能及降低跌倒發生率。方法:本研究採前後測(pre-post test)設計,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台北市北區某安養機構及南區某老人服務中心之老人,於介入前後進行前後測問卷,並進行16週防跌衛教與運動課程、居家環境安全訪視及課程的過程性評價。結果:介入後機構組老人防跌的知識、自我效能以及下肢肌力都有顯著進步;社區組老人的防跌信念、自我效能及下肢肌力、反應能力、握力等皆有顯著進步;跌倒年發生率方面,介入後機構組之年發生率降低9.96%,社區組顯著降低28.0%。此外,兩組老人對課程均相當滿意,可見此介入課程及模式是有效且值得推廣的。結論:本研究成果可提供基層實務工作者從事健康促進計畫時作為參考,建議未來相關研究可參考本計畫推動模式,並增加控制組,進一步確認各介入要素之成效,以期造福更多的台灣老人。Item 17分上大學(2007-04-09) 林美娟Item 1945-1987年台灣國民中學(初中)公民教育課程內涵探討(2009) 朱佩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之下,台灣也結束了日本五十年的殖民,執政當局急於洗去日本在台五十年對於台灣人民皇民化的教化,故實施三民主義教育,以達成建設三民主義新台灣的任務。中華民國政府在接收台灣後的首要目標在於去日本化、行中國化,主要手段之一便是透過教育來實施。戰後台灣在黨國體制的威權統治下,教育的特色包含黨化教育、軍國民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再加上之後國共的分立與分裂,當局政府欲建立起其政權之正當性與仇視中共之意識型態,乃利用教育來推動其教化。1949年國民政府又全面退守台灣,隨者政治局面的改變,台灣成為「反共抗俄」的基地,教育便成為培養國民愛國精神與民族意識之最佳途徑。其中,公民教育為配合國家政策,成為重要課程之一。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因面臨當時政治局勢,且中共占據大陸造成國土分裂,立即面臨執政權生存的危機,為了鞏固政權,藉由實施威權體制,有效地達成社會控制與政權統治的目標。國民政府為保守台灣,並抵制共產浪潮,且希望能反攻回大陸。自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後,教育對學童的影響更為深遠。當時受黨國意識濃厚教育的人,現今已成為社會中主要的中堅公民。而此種內涵有亦可能是造成現今台灣政治對立的現況的主因。 此研究以下列方式闡述: (一)解釋時代和社會背景與教育之間的關係。 (二)瞭解1945-1987年間時代背景和政策演變。 (三)分析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課程標準內涵與演變 (四)檢視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教科書內容分析。 (五)探討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課程內涵與分析。Item 1949年後我國國小社會課程之研究--以Rugg的社會重建觀分析(2008) 王建堯; Chien-Yao Wang摘要 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與內容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旨在藉由Rugg的社會重建觀點,探究我國國小社會課程,歷經官方課程發展時期以及多元課程發展時期的課程目標、課程內涵、課程組織、編製程序、課程材料等變項的發展。 本研究結論,臚列如下: 一、課程目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以培養民族精神與愛國精神的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則欲培養解決問題與批判思考的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較符合Rugg的主張。 二、課程內涵:官方課程發展時期只包含歷史、地理與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至少包含社會科學的學科,符合Rugg整合社會科的主張,但是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領域內涵實已超越社會科學的範圍。 三、課程組織:多元課程發展時期是以社會科學性質進行統整,符合的Rugg主張。 四、編製程序:只有官方課程發展時期的板橋模式符合Rugg主張的科學程序。 五、課程材料: (一)社會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的插圖,具有犯罪或偏差行為者,以及不當使用科技者均以男性為主。另外,各版本的科技使用者插圖,不論男、女,皆不曾出現原住民。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群的論述,缺乏政治與經濟材料。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出現「行動社區」的概念,具有Rugg社會重建的觀點。犯罪問題在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已受重視,失業問題可能導致貧窮與自殺是受忽略的。 (二)政治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均缺乏政治事件與政治貪腐的課程材料,特別是缺乏政治貪腐的課程材料。在多元課程發展時期,政治事件,各版本除了提及二二八事件外,只有南一版提及美麗島事件和雷震事件。 (三)經濟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強調政府經濟建設的作為,不曾指出經濟問題。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已注意到經濟問題,逐漸符合Rugg社會重建的主張。 (四)文化材料:在宗教信仰方面,兩個時期,均強調宗教善的區塊,缺乏假借宗教名義,行騙財、騙色等犯罪事實的論述,只有南一版稍微提及。 (五)國際觀:由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著重於政治材料的國際觀,且著重於批判共產主義的政治意識型態,至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各版本均注重全球關聯性的當代社會問題,該期較符合Rugg的社會重建觀。 (六)就社會課程整體發展而言,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均未達到社會重建的標準。 以上的結論冀能做為政府有關社會課程擬定與審查,社會課程發展者的參考。Item 1951-1957我國童軍教育的課程改革(2016) 黃于玲; Huang, Yu-Ling本研究以1951-1957年間童軍教育改革之法案為主軸,分析此階段童軍教育課程改革之歷史背景。 研究者以歷史研究法為主,並運用口述史方法,先瞭解童軍教育的歷史背景、並蒐集童軍教育文獻進行分析,以瞭解童軍教育改革歷程及改革內容,亦運用口述歷史的方法,訪談教師及學生,瞭解課程改革的歷史背景、形成原因、改革具體內容及對童軍教育與童軍運動之影響,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童軍運動創始於英國,盛行於歐美,1912年我國童子軍第一團成立於武昌文華書院,為中國發展童軍運動之濫觴。1929年教育部頒行之「中學課程暫行標準」,設置「童子軍」科目,自此童軍具備學校正式課程地位;而後於1934年教育部通令全國以童子軍訓練為初中必修科目,是全國學校實施童軍教育之嚆始,1937年頒佈「初級中學童子軍管理辦法」要求所有初級中等學校學生不分年級一律實施童子軍管理,所有初級中學學生一律接受童子軍訓練,欲將學生形塑為三民主義的少年兵。 值得注意的是,1951-1957年間教育部先後頒佈「初級中學童子軍組訓改進辦法」、「中國童子軍教育改進方案」、「初級中學童子軍實施綱要」及「初級中等學校童子軍教育實施計畫」,明確劃分學校童軍教育與童軍運動,將全校學生接受童子軍訓練作為組訓學生的「普訓」方式,變更為自願參加的「選訓」方式。此一變革確立學校童軍教育課程係採用童軍運動之原理及方法,而非強迫全體學生宣誓成為童子軍;童子軍團之成員皆為自願參與,以符合童軍運動自願參與之基本原則。Item 1964年巴黎最新服裝(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63-11-??) 鄭慶寧Item 1980年以降美國高等教育的種族議題( 國立教育資料館, 2007-04-01) 葉坤靈Item 1990年代以來韓國高等教育改革之研究(2006) 李京熹; LEE KYUNG HEE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包括:(一)探討韓國高等教育發展與現況。(二)瞭解1990年末期以來韓國推動高等教育改革之脈絡背景。(三)探討韓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機構與改革內容。(四)探討韓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與並分析其特色與優缺點。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經由相關文獻與文件資料之蒐集、整理、歸納與分析,以探討韓國高等教育的現況與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並分析韓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內容與主要議題。本研究所獲結論如下: (一)從韓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來看,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包含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高等教育高度依賴私立學校,但政府補助卻著重於國立學校;大學教育發展質量失衡。 (二)韓國高等教育改革之背景因素可從國際潮流、國內情勢與第三級教育制度本身問題三方面來分析。 (三)韓國高等教育改革均著重於提升高等教育的卓越化、開放化、多樣化、國際化。 (四)韓國政府為提高高等教育的研究品質並培養高級人才,以及強化教學與研究的結合為目的而實施Brain Korea 政策。 (五)目前韓國基於不同目的與方式而大學教育協議會、教育部、其他學術協會與媒體來進行大學評鑑。 (六)政府為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與中等教育的正常化與大學發展的多樣化與自主化而進行大學入學制度的改革。 (七)政府推動國立大學改革,其目的在於國立大學能夠培養國家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學科均衡發展與擴充基礎學術領域、增加地方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升地方高等教育的品質。Item 1990年後大學學費政策之比較研究—以我國、美國及德國為例(2005) 鄭淑華; Cheng,Shu-Hua1990年後大學學費政策之比較研究-以我國、美國及德國為例 摘 要 本文研究係採取貝瑞德(G.Z.F. Bereday)比較研究法,針對1990年後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進行比較分析,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一、瞭解各國大學發展與現況;二、探討各國政府與大學之間的關係;三、瞭解各國大學經費來源與學費現況。四、比較各國大學學費政策及其影響。 本研究發現:近年來大學學費政策及負擔大學費用能力的問題,在我國、美國與德國都引起相當多的討論,惟各國的發展情況仍有異同之處。相同點:一、高等教育數量大幅擴增;二、教育經費補助逐年刪減;三、公立大學學費調漲快速;四、由受教者分擔教育成本;五、提供學生財務支援措施;六、學校經費籌措多元化。相異點:一、學費政策制定之方式不同:以國家干預或市場調節的方式來看,我國為集中型、美國為分散型、德國為混合型;二、教育成本及學費高低之不同:教育成本以美國為最高、德國次之、我國再次之;學費高低以美國為最高、我國次之、德國再次之;三、學費現況及收費制度之差異性大:我國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大,外國學生收費比照本國生標準,但多享有獎學金;美國公立大學學雜費一般比私立大學便宜很多,但學費高低依學生身分而有所不同,只有本地生才享有最優惠;德國公立大學免學費,且適用於本國生或外國生;四、學費政策之管制方式不同:我國屬於政府管制模式、美國為市場模式、德國為政府機關模式;五、學費政策之爭議不同:我國為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的問題、美國為大學費用負擔能力的問題、德國為大學即將實施收費的問題;六、學費政策之影響不同:我國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產生社會不公平現象、美國為大學費用負擔沉重造成貸款有增無減現象、德國為寬進嚴出政策致產生「萬年學生」的問題。Item 1998年造訪圖書資訊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0-04-??) 楊美華等Objective: To encourage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in Taiwan to submit structured abstracts in English that summarize their library-related research projects to the periodical Hypothesis. These abstracts are intended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relevant Taiwanese research primarily among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in the US. This awareness might result in US librarians citing Taiwanese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more frequently and lead to greater US-Taiwan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the future. Method: Narrative essay. Presents elements of a standard structured abstract and a sample structured abstract based upon one of the primary author's recent publications. Result: Pending Goal will be to increase awareness about relevant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in Taiwan among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in the US. Increased awareness of library-related research in Taiwan potentially will improve systematic reviews for all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Item 1998年造訪圖書資訊學--對學門的看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00-04-01) 楊美華; 張淳淳; 陳雪雲; 陳雪華; 蔡明月; 莊道明; 林珊如; 陳光華; 王梅玲; 高錦雪; 黃鴻珠; 陳昭珍; 劉淑德; 邱炯友; 范豪英Objective: To encourage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in Taiwan to submit structured abstracts in English that summarize their library-related research projects to the periodical Hypothesis. These abstracts are intended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relevant Taiwanese research primarily among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in the US. This awareness might result in US librarians citing Taiwanese library science journals more frequently and lead to greater US-Taiwan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the future. Method: Narrative essay. Presents elements of a standard structured abstract and a sample structured abstract based upon one of the primary author's recent publications. Result: Pending Goal will be to increase awareness about relevant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in Taiwan among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in the US. Increased awareness of library-related research in Taiwan potentially will improve systematic reviews for all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Item 2000年至2009年發表於ACM SIGCSE Bulletins 之程式設計教學法相關文獻之系統性分析(2015) 許信育; Hsu, Hsin-Yu本研究旨在系統性地收集2000年至2009年間發表於ACM SIGCSE Bulletin季刊(其中包含The SIGCSE Technical Symposium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兩研討會之論文集),關於程式設計教學之論文,將論文中所報導之程式設計教學法加以彙整、分析,並將分析結果分類呈現與闡述。本研究根據八項篩選準則,以人工方式從上述文獻來源中篩選出79篇論文,並以自行設計之文獻資料萃取表,記錄各篇論文中為本研究分析所需之重要內容。研究者接著使用敘述性綜合法進行資料分析,重點在於整理各文獻所報導之教學活動及其所使用之教學工具。分析結果顯示,程式設計教學中較常使用之教學工具可大別為七類:程式開發環境(如Jython、M.U.P.P.E.T.S、CS1 Sandbox、Bricklayer、及JPie)、合作學習工具(如CoWeb、IMinds、及Praktomat)、遊戲開發工具(如GBA and NDS Development Tools和OpenGL)、視覺化工具(如EROSI Tutor、PlanAni、及Jeliot)、教學回饋工具(如Personal Response System和個別輔導教學軟體)、機器人程式開發工具(如LEGO Mindstorms、及Parallax Scribbler)、及其他工具。在教學活動方面,則可分為以下七類:(1)教學範例或作業結合特定主題之教學活動、(2)提供學生彈性選擇不同範例或作業之教學活動、(3)以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為重點之教學活動、(4)合作學習、(5)強調教學者對學生提供回饋之教學活動、(6)以視覺化工具輔助之教學活動、及(7)不屬於上述六類之其他教學活動。本研究以案例闡釋各類教學活動之特色及其所帶來之學習效益,期能提供程式設計教學者參考採用之。Item 2001至2005年臺灣偶像劇呈現菸品及吸菸行為訊息之分析(2007) 李雪芳; Hsueh-Fang, Lee臺灣青少年吸菸率於2004年及2005年的調查顯示,曾有吸菸行為之國中生為27.0%,高中職生為41.9%,顯示出青少年吸菸問題之嚴重程度;而許多研究已指出媒體中呈現之吸菸行為已成為影響青少年嘗試吸菸之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2001至2005年於臺灣地區所播放受青少年喜愛之臺灣偶像劇中,關於菸品及吸菸行為訊息呈現之表面及潛在內容暴露情況分析。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進行,選取2001至2005年間,每年收視率為前三名之臺灣偶像劇為樣本,共計十五部偶像劇中出現421個鏡頭,並設計「臺灣偶像劇菸品及吸菸行為內容分析表」做為內容分析之研究工具。所得資料採用SPSS11.5套裝軟體進行量化資料分析。 研究發現:1.菸品及相關物品的鏡頭呈現比例為24.0%,平均出現時間為2.45秒。2.吸菸行為的鏡頭呈現比例為76.0%;平均出現時間為9.74秒。3.使用菸品時有15.6%伴隨著飲酒行為;使用菸品的角色大部分為配角、男性、領導性角色,且處於焦慮煩惱或是自豪得意的情緒中,而整體呈現出的角色正面形象多於負面形象。4.吸菸的男性角色多為配角、成年者、反派;女性角色則多為主角、青少年、正派。5.整體的菸品及吸菸行為訊息暴露情況僅在2002年時有大幅度的降低,但至2004年又呈現上升趨勢。但2002年及2004年呈現之吸菸行為鏡頭減少,取而代之為菸品及相關物品鏡頭的增加。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研究可增加不同國家及年代之樣本數,並輔以文本分析進行分析;亦可提供教育者於媒體識讀教學設計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