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Browsing 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 by Subject "aesthetic culture"
Now showing 1 - 1 of 1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歸化」還是「異化」?—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三部清末民初中譯本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03-??) 鄭怡庭; Yi-Ting Zheng在品目繁多的各類晚清翻譯小說中,偵探小說無疑極受讀者歡迎且值得學界關注。在偵探小說的譯介方面,又以柯南道爾塑造的福爾摩斯最具影響力。本文比較福爾摩斯長篇偵探小說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巴斯克村獵犬》)清末民初的三種譯本。分別為光緒31年2月20日(1905年3月25日)由陸康華與黃大軍編譯,中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降妖記》,另一譯本為同年8月22日(1905年9月20日)由人鏡學社編譯處編譯、發行,廣智書局印刷的《怪獒案》,另一譯本為陳霆銳翻譯,1916年中華書局出版12冊《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中的第十冊《獒祟》。本文採用翻譯研究中的「歸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及「異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理論,分析三種譯本在書名、人名與地名的翻譯特色,女主角Beryl佳人形象的塑造與「怪」、「妖」、「祟」,陰森恐怖氣氛營造的差異,並試圖解釋譯本與原著意義偏離背後的動機,以及這種偏離所具的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