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理學院
  3. 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營養科學學(碩)士學位學程
  4. 學位論文
  5. Browse by Subject

Browsing by Subject "apoptosis"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4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引發臺灣葉鼻蝠腦組織的神經損傷
    (2019) 吳婉溱; Wu, Wan-Jhen
    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影響運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包括顫抖、肌肉僵直以及步態遲緩,病理特徵是中腦黑質組織內多巴胺神經細胞的退化及死亡。過去帕金森氏症動物模式常採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 (MPTP),導致帕金森氏症疾病模式。MPTP是一種親脂性的原毒素,以腹腔注射後即迅速穿過血腦屏障。一旦進入大腦,MPTP被星形膠質細胞攝取並通過單胺氧化酶-B (MAO-B)轉化為中間體1-甲基-4-苯基-2,3-二氫吡啶鎓 (MPDP)。然後再通過紋狀體神經元多巴胺D1接受器的蛋白將MPDP傳入紋狀體神經元。多巴胺神經元中的細胞質MPP抑制線粒體電子傳遞鏈的複合物I +然後將+快速且自發地氧化成毒性部分1-甲基-4-苯基吡啶鎓 (MPP + ; Chiba,Trevor,&Castagnoli,1984)。之後,MPP + +並導致ATP耗盡和氧化應激增加。出於這個原因,MPP +還選擇性地殺死多巴胺神經元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2007)。本論文選擇臺灣葉鼻蝠作為動物模式,腹腔連續注射MPTP一週後,利用免疫組織化學與西方墨點法分析蝙蝠中腦黑質與大腦基底核周邊的神經組織,檢視是否有類似帕金森氏症的表現。實驗結果顯示,中腦黑質神經細胞內合成多巴胺的相關酵素-芳香族L-胺基酸脫羧酶(AADC)表達減少;而且黑質神經細胞內發炎作用相關蛋白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氧化壓力相關蛋白-3-硝基酪氨酸 (3-NT)及細胞凋亡相關蛋白-細胞淋巴瘤聯結X蛋白(BAX)、半胱天冬酶原3 (Caspase 3)表達增強;而黑質神經細胞內抗氧化壓力相關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 2 (SOD 2)與抗細胞凋亡相關蛋白-細胞淋巴瘤蛋白-2 (Bcl-2)表達降低;此外,基底核內紋狀體神經細胞多巴胺D1接受器蛋白表達減少。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論文實驗初步證實MPTP處理的回聲定位,蝙蝠確實會因為MPTP誘發黑質神經細胞產生發炎反應、氧化壓力、以及細胞凋亡,進而導致腦內黑質神經細胞損傷。由於MPTP實驗處理會使得回聲定位蝙蝠產生運動失調,此現象類似帕金森氏症病徵,這結果說明利用MPTP處理回聲定位蝙蝠的動物模式,未來應該可以作為探討帕金森氏症相關研究的新穎實驗動物平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1. 抑制肺癌腫瘤細胞增生的新穎小分子藥物篩選及其反應機制2. 玫瑰樹鹼對肺癌細胞誘導Akt及p53核移動及生長抑制
    (2012) 游雅竹; Ya Chu Yu
    1.本論文使用肺癌細胞株為模式,自42個化學合成有機小分子,利用細胞生長速率測試 (MTT assay),篩選出在低濃度下可以降低細胞生長速率之藥物。其中oxazoline衍生物MZ-01-059能夠有效在5 μM下降低A549細胞的生長速率。次由細胞群落分析證實MZ-01-059可以抑制癌細胞的增生。為了確認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率下降是否與細胞凋亡相關,實驗再利用propidium iodide染色後DNA,進行後流式細胞分析,觀察細胞週期變化。實驗結果顯示MZ-01-059會讓具有野生型p53之細胞株A549及H460產生細胞凋亡。其中以H460細胞株較為顯著;但對不具有p53之H1299細胞,則會停滯在S及G2/M週期。另由二維流式細胞儀分析結果,確立H460肺癌細胞主要是以晚期細胞凋亡 (late apoptosis) 方式降低細胞存活率。由西方轉漬法鑑定與細胞凋亡相關的蛋白,發現MZ-01-059處理後細胞,會活化腫瘤抑制基因p53,此外也會使pro-caspase-3以及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切割;而LC3-II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在A549及H1299細胞株會增加,因此推斷這兩種細胞是先以細胞自噬保護細胞,再產生細胞凋亡,證實這個藥物所引發細胞凋亡與細胞自噬相關。本論文結果也顯示MZ-01-059能夠在低濃度下誘導活化在非小細胞肺癌引發不同程度的細胞凋亡,且與p53活化有關。 2.拓樸異構酶II抑制劑玫瑰樹鹼 (ellipticine) 為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抗癌藥物,本實驗室過去研究指出藥物可經由活化p53,使人類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株凋亡。本論文持續探討細胞生長因子Akt對於p53進入細胞核的影響,研究使用轉殖p53質體至H1299的穩定細胞株 (HW16)。但當加入外源Akt會增加ellipticine對細胞生長的抑制效應,並讓sub G1週期細胞數目上升,而Akt及p53會被共同誘導移入細胞核內,DNA修補酶PARP也受到剪切。但將AktS473位點突變後,誘導產生的細胞凋亡會被抑制;而AktT308位點突變後抑制能力則較不明顯。Ellipticine所引發的細胞凋亡也與細胞自噬的形成有關,加入Akt後細胞內LC3-I轉換成LC3-II的比例增加,但當AktS473位點突變後,所誘導的細胞自噬也會降低。因此本研究顯示ellipticine所誘導產生的細胞凋亡是與Akt及p53移動至細胞核及細胞自噬形成有關,且AktS473位點的磷酸化對於藥物引發的細胞凋亡具有重要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1. 探討TRIP6與IFIT5在神經膠質母細胞瘤中的交互作用 / 2. 海檬果萃取物對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及其癌幹細胞的影響
    (2018) 劉文善; Liu, Wen-Shan
    I. 甲狀腺素受體作用蛋白質(tyroid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6, TRIP6)作為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受體下游的影響目標,會調節細胞肌動蛋白質(actin),進一步影響細胞移動及細胞內部多重訊號傳遞。TRIP6目前已知在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 (glioblastoma, GBM)有過度表現的現象,可能與GBM高度侵襲性有關。干擾素誘導四肽重複蛋白質5(interferon 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5, IFIT5)為干擾誘導蛋白質家族的一員,參與人體先天性免疫反應。但有學者發現有部份獨立的IFIT5會與肌動蛋白質連結並表現在細胞膜上,可能與調控細胞移動有關。我們檢測IFIT5在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GBM)細胞中是否參與TRIP6調控的細胞遷移與腫瘤形成。本研究透過免疫共沉澱證實TIPR6與IFIT5在細胞中的確存在交互作用,並利用活細胞顯微影像追蹤兩者對細胞遷移的影響。我們發現IFIT5本身並不會增加細胞泡足的產生,但會增進TRIP6造成的細胞動態變化。 II. 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成人原發性腦癌中最常見的惡性腦瘤,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歸列為第四級神經膠質瘤。其具有高度侵潤性與異質性,對傳統化療及放射療法皆有抗性,因此許多病患在術後仍有很高的機率再復發,其存活率不超過14個月。部分學者認為,癌症復發與抗藥性可能與癌細胞中少部分的癌幹細胞有關,因此針對癌幹細胞作為治療策略亦是一重要方法。現今有諸多研究嘗試從植物中萃取成分,這些成分具有抗發炎、抗病蟲害或抗癌症之功能,進而研發出更多相似結構分子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物。本文研究發現海檬果萃取物及neriifolin會抑制細胞生長及細胞遷移,並造成細胞週期停滯與細胞凋亡的發生。我們進一步探討neriifolin對神經膠質母細胞瘤類癌幹細胞的訊息路徑,發現neriifolin主要透過抑制Akt路徑活化而使細胞生長能力降低並抑制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癌幹細胞的維持。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Involvement of caspases and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in bufotalin induced apoptosis of Hep 3B cell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2009-01-14) Su, C.-L., Lin, T.-Y., Lin, C.-N., and Won, S.-J.,
    Bufotalin is one of the bufadienolides isolated from Formosan Ch’an Su, which is made of the skin and parotid glands of toads. Ingestion of toad venom results in severe morbidity and high mortality. Although Ch’an Su is clinically toxic, it has been used a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heart failure and pains. In this study, bufotalin-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 3B cell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ternalization of phosphatidylserine, accumulation of sub-G1 cells, fragmentation of DNA, and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were observed in bufotalin-treated Hep 3B cells. The signaling pathway might be via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8, increase in mitochondrial tBid, disruption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ranslocation of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 Active caspase-8 might activate caspase-9 and caspase-3 leading to the cleavage of nuclear PARP. Presence of AIF and cleaved PARP in the nuclei might lead to DNA fragmentation. Caspase-8 inhibitor (Z-IETD) or wide-ranging caspase inhibitor (Z-VAD)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bufotalin-induced apoptosis, while the anti-Fas neutralization antibody had no effect.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bufotalin-induced apoptosis in Hep 3B cells might involve caspases and AIF.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PPP2R2B基因:啟動子記述及Bβ1/Bβ2 isoform在神經退化的角色
    (2010) 林志信; Chih-Hsin Lin
      PPP2R2B (亦稱為Bβ)廣泛表現在神經元,可調節去磷酸酶PP2A對tau及其他受質的去磷酸化作用。PPP2R2B基因5'端CAG重複擴增,導致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第十二型小腦萎縮症。相反地,低轉錄活性且稀有短的等位基因,與台灣阿茲海默氏病和原發性顫抖症相關。本論文的第一部分在探討PPP2R2B基因CAG重複序列的角色,和鄰近cis要素及相關蛋白質調控PPP2R2B表現的情形。缺失/特定點突變、電腦模擬、cDNA 過度表現等實驗顯示,CREB1和SP1結合在CAG 重複的上游保守序列,來增加PPP2R2B的表現;然而TFAP4結合在CAG 重複的下游保守序列,來降低PPP2R2B的表現。DNA pull-down和染色質免疫沉澱-聚合酶連鎖反應等實驗進一步證實,CREB1、SP1和TFAP4結合在PPP2R2B起動子上。AT重複置換CAG重複的實驗顯示,CAG重複本身亦為一正調控PPP2R2B表現的cis要素。這些結果顯示CREB1、SP1和TFAP4在調節PPP2R2B表現中扮演角色,因此提供了一個調節PP2A活性的機制。論文的第二部分著重在建立穩定誘導表現Myc標籤的Bβ1/Bβ2細胞株,來探討Bβ調節的PP2A在神經退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被誘導的Bβ1和Bβ2蛋白分別座落在細胞質和粒線體。Bβ細胞株的細胞週期分析顯示Bβ2表現的細胞,subG1和G2/M顯著增加,並伴隨著細胞存活率的顯著降低及cell division cycle (Cdc2)磷酸化的增加。表現Bβ2的細胞其特徵包括:活性氧自由基(ROS)和caspase 3活性增加、粒線體膜電位降低、Bax增加和cytochrome c由粒線體釋出至細胞質等,暗示Bβ2會誘導細胞自戕。抗氧化劑-tocopherol的添加可減弱ROS產生及cytochrome c釋放。總言之,這些結果顯示Bβ2能透過提升粒線體ROS的產生而誘導細胞凋亡。因此抑制Bβ2表現可能被發展為有潛能的治療策略,來治療與PP2A/Bβ2活性增加相關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raw透過限制Dpp的表現抑制果蠅心臟細胞的死亡
    (2009) 楊勝安; Sheng-An Yang
    Raw是djnk作用途徑的組成分子之一,且在背部癒合時能夠調控dpp在leading edge的表現。raw突變的果蠅胚胎中,Dpp的表現範圍於胚胎發育中期(第12-14時期)時將會顯著擴張。以往的研究證實在中胚層表現過多的dpp會造成心臟先驅細胞的增生,而raw突變的果蠅在第13-14時期時,心臟先驅細胞也會過度表現,且心臟細胞的增生與過度表現的dpp於時空上是一致的。然而到了胚胎發育的晚期,多種類型的心臟細胞表現卻都消失。因為在raw突變的果蠅胚胎中,在背部的外胚層和中胚層都有大量的細胞死亡,因此我們假設心臟細胞的缺失是由細胞凋亡所引起。另一方面,因為死亡的細胞和過度表現的dpp於時空上也有高度的一致性,表示過量的dpp可能是造成果蠅細胞凋亡的原因。在本研究中,我們也證實單獨表現dpp即可造成細胞凋亡,且細胞死亡的程度與dpp的活性成正比。此外我們也在中胚層表現顯性抑制的dTAK1而減少了raw突變中的心臟細胞凋亡,證實dpp是透過dTAK1而造成細胞的死亡。另一方面dTAK1也被證實能夠活化dpp及djnk的表現,這代表中胚層的djnk訊號將會持續的被來自背部外胚層大量表現的dpp所活化。再者,我們也證實表現顯性抑制的p53可以減少因為在中胚層大量表現dTAK1所造成的細胞凋亡。因為在哺乳動物中,BMP訊息路徑所造成的細胞凋亡也由dTAK1所中介,因此由BMP所造成的細胞凋亡於演化上應該是非常保守的。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探討新穎Indolylquinoline衍生物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凋亡機制 二、鑑定具有清除肺癌幹細胞的藥物
    (2014) 巫佩岑; Pei-Tsen Wu
    一.過去研究利用MTT assay以非小細胞肺癌細胞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為平台篩選了逾五百種小分子化合物,發現含有indole 及quinoline這兩種官能基的小分子化合物compound A,於低劑量下,會抑制A549及H460這兩株NSCLC細胞生長速率及抑制A549腫瘤生長,但對抑癌基因p53缺失的H1299細胞株則無影響,接著使用western blot, MTT及flow cytometry,證實此藥物會誘導表現野生型p53的細胞產生凋亡,但是p53缺失的H1299細胞對此藥物的敏感度較低,而且不會出現凋亡。本論文內容是繼續探討此藥物對NSCLC細胞的調控生長機制與p53基因型的相關性。實驗主要是將p53缺失的H1299,分別轉殖入p53 DNA-binding domain 位點突變的p53R267P以及野生型p53的細胞株,其次再使用MTT 實驗,發現以此藥物10 µM處理H1299轉殖野生型p53細胞48小時後的生長速率較轉殖p53R267P敏感度高35%,繼續使用propidium iodide及Annexin V進行實驗,證實轉殖野生型p53細胞生長率的降低,是細胞凋亡造成,但以此藥物10 µM處理H1299/p53R267P細胞48小時後,細胞凋亡數目比例較H1299/p53細胞降低39.2%,最後由western blot確認細胞凋亡與p53及其下游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裂解及caspase-3活化的蛋白質相關。這些實驗結果證明此藥物對表現野生型p53的H1299/p53細胞有最佳的治療效果,且野生型p53功能在此藥物誘導的凋亡機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未來實驗中將持續探討compound A如何降低腫瘤細胞生長,實驗會以癌症類幹細胞為模式,持續研究抑制腫瘤生長及轉移的機制。 二.中草藥療法在近幾年被重視,因為以中草藥搭配放射療法能減低癌症病患副作用,提升體質。本實驗以可能具有較高轉移能力及抗藥性的肺癌類幹細胞為模式,研究中藥苦參 (Sophora flavescens) 、鴨膽子 (Brucea javanica)、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及西藥teroxirone 如何抑制肺癌類幹細胞生長。本實驗觀察幹細胞表面標誌Nanog,確認肺癌類幹細胞平臺的建立,接續使用螢光顯微鏡觀察幹細胞在這些藥物處理下,H460, H1299/p53及A549肺癌類幹細胞會隨藥物濃度及時間增加,其數目及形狀明顯的變少及變小,表示具有抑制肺癌類幹細胞生長的潛力,最後再以western blot實驗確認teroxirone會誘導H460肺癌類幹細胞走向p53依賴的細胞凋亡路徑。於先前研究中已知夏枯草可降低肝癌細胞的轉移力,苦參及鴨膽子可抑制A549腫瘤生長,此外,低劑量的teroxirone可抑制肺癌細胞生長及誘導細胞凋亡,所以日後將持續以此類模式探討這些藥物是否能抑制肺癌類幹細胞生長以及降低轉移能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三唑化合物作為自噬促進劑用於疾病治療
    (2017) 謝長亨; Hsieh, Chang-Heng
    本論文目的是鑑定三唑衍生物潛在用於治療神經退化疾病及非小細肺癌細胞的藥物。多麩醯胺酸造成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因為神經細胞中基因座上出現過度CAG三核甘酸的重複序列所導致的疾病。利用增加細胞自噬清除多麩醯胺酸堆積,是一種可能的方式用來治療多麩醯胺酸相關神經疾病。在第一部分的論文中,利用表現多麩醯胺酸的細胞模式篩選一系列的候選藥物。從一系列三唑衍生物中篩選出化合物的藥物OC-13,它可以透過增強自噬特性,清除外來質體衍生的蛋白質ΔC-TBP-Q79-EGFP或Httex1-Q97-GFP造成多麩醯胺酸堆積,卻不會影響細胞活性。由螢光顯微鏡下觀察,表現擴增多麩醯胺酸的細胞經OC-13處理增加自噬小體,會清除超過50%的蛋白質堆積。由西方墨點法分析顯示,OC-13促進LC3-I轉換為LC3-II以增進自噬體形成,而自噬抑制劑能阻斷OC-13清除多麩醯胺酸的功能。 論文第二部分利用增強細胞自噬主導的第二型計畫性細胞死亡可以用作於癌症的治療。透過細胞活性分析, colony forming assay, Annexin V染色及西方墨點法分析,可以確認另一個三唑衍生物BTO會抑制人類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增生,並能隨著時間及濃度誘導自噬相關蛋白,並且促進凋亡,這都是透過自噬小體增加與溶酶體的形成。利用Annexin V染色及西方墨點法分析可以顯示促進自噬的BTO造成肺癌細胞的凋亡。此外由腫瘤組織的西方墨點分析和螢光顯微鏡中顯示,BTO可以抑制在小鼠模型中異種移植的A549腫瘤生長,並且誘導凋亡和自噬標記物的增生。 這兩種三唑衍生物化合物可以是抑制人類疾病的一種潛在治療藥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三環藥物Teroxirone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增生機制的探討
    (2012) 林楷涵; Kai-Han Lin
    肺癌細胞依其組織型態可分為兩類:小細胞肺癌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以及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而其中大多數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目前在臨床治療上經常使用的抗癌藥物 (例如: camptothecin, doxorubicin, etoposide, cisplatin) 容易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的困難,因此本文開發目前臨床上還未徹底了解,但具有抗癌效果的化合物。 研究目標是發展小分子且低劑量的三環氧化物teroxirone,了解teroxirone如何引發細胞凋亡。實驗以MTT及細胞群落分析 (colony formation assay) 確認teroxirone確實能降低非小細胞肺癌的存活率。接著要確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存活率下降的確是由於細胞凋亡所造成。再利用單細胞凝膠電泳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 comet assay),偵測teroxirone是否造成DNA 損傷。再利用propidium iodide (PI) 染色觀察teroxirone對細胞週期的影響,再利用二維流式細胞儀及DNA片段化實驗觀察teroxirone所誘導的細胞凋亡。 實驗結果顯示,teroxirone都會對NSCLC細胞造成不同程度DNA損傷,且細胞凋亡與p53的基因型有關。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草藥 TRM01 之抗非小細胞肺癌研究
    (2017) 施喬偉; Shih, Jaio-Wei
    癌症一直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而肺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論是在 世界上或是台灣,肺癌都是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的榜首。根據病理學的型態分類大 致上可以將肺癌分成兩種:非小細胞肺癌(85 %)以及小細胞肺癌(15 %)。在 約 80 %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身上可以發現表皮細胞生長受體(EGFR)有過度活化 的現象,而導致此現象大多是由於 Exon 19 上的缺失或是 Exon 21 上的 L858R 點突變造成,這些突變會導致細胞癌化並且導致腫瘤的產生以及轉移。在現今的 治療中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治療輔以標靶治療,隨著越來越多的小 分子藥物的開發,現在已有開發出表皮細胞生長受體的激酶抑制劑(kinase inhibitor)如 geftinib 以及 erlotinib。但是藥物的使用治療,在臨床上也發現病人 在使用抑制劑之後會在 Exon 20 產生另一個點突變 T790M,而此一突變會導致病 人產生抗藥性以及癌症復發。 科學界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將中草藥開發應用於治療癌症上,因此本研究希望 可以找到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中草藥。本研究從七種中草藥中找到 TRM01 具有 抑制帶有 T790M/L858R 兩種點突變的非小細胞癌細胞株 H1975 生長的中草藥, 也發現 TRM01 可以抑制 EGFR 的表現並能透過 Bcl-2/Caspase-9 訊息傳遞路徑引 起細胞的凋亡(Apoptosis)。另一方面本研究也發現 TRM01 可以透過調控 FAK 的活性來抑制 Rho-family 蛋白的活性以及抑制 EMT 蛋白(N-cadherin、 Fibronectin)的表現來降低 H1975 細胞的遷移(Migration)能力,同時也有發 現 TRM01 具有可以透過調控 AKT/mTOR 訊息傳遞(p-4EBP1、HIF1a)的表現 來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的能力。此外本研究藉由動物異種移植(Xenograft)模式,將 H1975 細胞注入小鼠皮下來探討 TRM01 是否可以在活體(In vivo)內抑制腫 瘤生長,結果顯示 TRM01 可以在活體內抑制腫瘤生長。 根據以上的實驗結果,此研究證實 TRM01 具有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的血管新 生以及轉移的能力及動物實驗也有抑制腫瘤生長效果,因此在往後的藥物開發以 及腫瘤治療上是具有高度潛力的中草藥物。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草藥對於亨丁頓舞蹈症R6/2小鼠的心臟保護機制
    (2016) 林清隆; Lin, Ching-Lung
    亨丁頓舞蹈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退化疾病,其特徵在於認知和運動功能的障礙。亨丁頓舞蹈症被認為主要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然而,心臟衰竭也是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許多發生在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神經元當中的病症,如:粒線體功能障礙和代謝損傷,也會發生在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心肌細胞當中。然而,用於保護亨丁頓舞蹈症患者心臟功能的臨床藥物卻很少。在國內,有許多中草藥物可以透過刺激血液循環以及補充細胞能量來緩解心血管疾病;為此,這些中草藥應該可以應用於減輕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心臟衰竭。在台灣,中藥配方B307是保護心血管功能的知名保健漢方藥品。本論文探討口服中藥配方B307對於R6/2亨丁頓舞蹈症基因轉殖小鼠的心臟保護作用。R6/2小鼠每日口服中藥配方B307或媒介物,飲食治療兩週。然後,透過非侵入性的心臟超聲波影像和moor FLPI雷射都普勒成像儀器,檢視10週齡R6/2小鼠的心臟功能以及皮膚組織的微循環,接著我們利用免疫組織化學和西方轉漬分析,檢查R6/2小鼠心臟組織中特定蛋白質表現,本論文結果顯示,R6/2小鼠的心臟功能以及皮膚組織在服用中藥配方B307後均獲得顯著改善。並且,R6/2小鼠心臟組織的心肌發炎以及亨丁頓蛋白累積,在服用中藥配方B307後也獲得顯著改善。此外,R6/2小鼠服用中藥配方B307後,心臟組織的VEGF、eNOS、SOD2和Bcl-2的蛋白質表現會顯著增加,而TNF-α、3-NT、4-HNE、Bax、Calpain、Caspase 12、Caspase 9、Caspase 3的蛋白質表現則會顯著降低。由本論文研究發現口服中藥配方B307會有效減輕R6/2小鼠心臟組織的氧化壓力、發炎反應以及細胞凋亡的進程。因此,口服中藥配方B307應該可以通過這些保護機制而達到改善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心臟功能失調;因此中藥配方B307可能開發成為改善亨丁頓舞蹈症心臟衰竭的保健漢方藥品。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草藥對於亨丁頓舞蹈症模式小鼠的神經保護機制
    (2016) 王雪娥; Wang, Sheue-Er
    亨丁頓舞蹈症(HD)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儘管多年的研究,關於亨丁頓舞蹈症神經退化病變的機制仍然不清楚。中國傳統醫藥可以提供新的見解或HD的新療法。中草藥配方的B401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台美專利配方,由六種中草藥成分組成。本論文研究主要探討中草藥配方B401對於亨丁頓舞蹈症的神經保護作用。本實驗比較口服中草藥配方B401實驗組以及控制組之R6 / 2小鼠的壽命和體重;透過行為實驗比較口服中草藥配方B401對R6 / 2小鼠的改善情形;利用moorFLPI雷射都普勒成像儀測量R6 / 2小鼠的皮下微循環;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測量R6 / 2小鼠的腦部體積變化;利用化學發光方法測量R6 / 2小鼠血液中的反應性氧物質(ROS);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和西方轉漬技術分析10週齡R6 / 2小鼠腦組織中的關於神經保護、血管生成、氧化壓力,發炎反應和細胞凋亡相關的蛋白質表現,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R6 / 2小鼠口服B401後會延長生存時間、降低體重損失、並且提高運動能力。此外,B401處理也會增強R6 / 2小鼠皮下的微循環;緩解大腦、中腦和小腦的萎縮;並且降低血液中的ROS生成。從我們的研究顯示,口服B401治療顯著增加R6 / 2小鼠腦組織當中的BDNF、VEGF、以及SOD2的表現;但是降低亨丁頓蛋白聚集以及TNF-α的表現。此外,口服B401治療也顯著增加R6 / 2小鼠腦中Bcl-2的表現,但是顯著降低BAX、Calpain、以及Caspase 3的表現。我們的研究顯示口服B401治療亨丁頓舞蹈症R6 / 2小鼠的神經保護機制主要是通過增強神經與血管的新生,但是抑制興奮性毒殺,氧化壓力,發炎反應與細胞凋亡。因此我們認為中草藥配方B401應該可以開發成為改善亨丁頓舞蹈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有效保健品。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草藥抑制細胞興奮性毒殺以治療第十七型脊髓共濟失調症
    (2014) 游賀培; He-pei You
    在神經退化性疾病中過量麩胺酸誘導受器活化與神經細胞損傷具有關聯性,從過去文獻中發現在小腦脊髓萎縮症 (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 細胞模式中,當活化麩胺酸受器會使得胞外鈣離子大量流入細胞質中,影響粒線體致使其功能損傷,進而誘發細胞凋亡路徑,引發細胞死亡。其中 SCA17 其之發病機制為 TATA 結合蛋白 (TBP) 中多麩醯胺酸 (>42 glutamines) 擴增,無法有效與 DNA 結合,並與轉錄因子蛋白質結合導致轉錄活性受到抑制,細胞內蛋白質異常聚集,產生細胞壓力,最後引發細胞死亡;此外,亦發現鈣離子有大量流入細胞內的情況。本研究的目的篩選出對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具有改善作用之中草藥及其成分。實驗以 SH-SY5Y 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為細胞模式,篩選各種中草材及其成分對於麩胺酸誘導細胞產生興奮性毒殺是否具有改善作用。以 MTT 和流式細胞儀分析方法,我們發現 NH043-1 有效降低麩胺酸誘導所造成的細胞死亡;從西方墨點法中,觀察 NH043-1 可以降低麩胺酸誘導六小時之後 Bax, Calpain-2 和 SBDPs 的表現量而 Bcl-2 的表現量有上升的趨勢;二十四小時之後cleaved-PARP, cleaved-caspase-3 與 cleaved-caspase-9 的表現量有降低的趨勢。以 CL 冷光偵測儀,觀察 NH043-1 可以有效降低細胞內的自由基含量。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粒線體膜電位,發現 NH043-1 可以提升粒線體膜電位。在誘導 nTBP/Q79-EGFP 融合蛋白表現的 SCA17細胞模式上,NH043-1 可以增加細胞的存活率以及 cleaved caspase-9, cleaved caspase-3 與cleaved PARP的表現量有降低的趨勢。在西方墨點法和 Dot-blot 方法,觀察 NH043-1 可以有效降低 TBP 蛋白質的異常聚集。在動物實驗部分使用 8 周大的 SCA17 轉殖基因老鼠從第九週開始注射 NH043-1,從 Rotarod assay 實驗發現在第 16, 18 及 20 周能夠有效延長其在 rotarod 上的時間,在 footprint assay 實驗上也改善步行缺失,並且在實驗小鼠小腦組織內有缺陷的 TBP 蛋白質的異常聚集和cleaved-caspase-3 表現量都有減緩。據以上的結果,NH043-1 可以改善麩胺酸誘導所造成的細胞死亡,具有治療 SCA17 之潛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草藥抑制細胞興奮性毒殺模式以治療第十七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
    (2013) 徐銘亨
    神經退化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on diseases) 當中存在著由麩醯胺酸活化的興奮性毒殺 (excitotoxicity) ,如多麩醯胺酸疾病 (polyglutamine diseases) 、阿茲海默氏症疾病 (Alzheimer’s diseases) 和柏金森氏症疾病 (Parkinson’s disease) ,會導致過多的鈣離子流入、粒線體內細胞色素 C 的釋放、導致神經細胞凋亡的蛋白質活化,最後使細胞存活率的下降。許多研究報導指出,中草藥的使用,可能是一個治療退化性疾病新方法。因此,我們研究在人類神經母細胞 (neuroblastoma) SH-SY5Y 細胞以麩醯胺酸 (glutamate) 誘導的興奮性毒殺以及使用多西環素 (doxycycline) 誘導出小腦脊髓萎縮症第十七型 (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17) nTBP/Q79-EGFP 細胞中 TBP/79Q-EGFP 融合蛋白的表現後,探討中草藥是否有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加入麩醯胺酸後導致神經細胞生存率下降,另一項實驗結果顯示NH018和其純化物NH018-1可能為有效的藥物可以增加神經細胞的存活率、NH018-1可以抑制神經細胞的凋亡 (apoptosis) 、降低乳酸脫氫酶 (LDH) 的釋放以及自由基的生成,並且降低鈣離子所造成的Calpain-2 及 α-spectrin breakdown products (SBDPs) 的表現,降低從粒線體釋放出的細胞色素C、增加細胞存活相關蛋白質:Bcl-2、Bax及降低凋亡相關:蛋白質 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等的表現。在誘導TBP/79Q-EGFP 融合蛋白表現的細胞上,NH018-1為有效的藥物可以增加細胞的存活率以及降低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等的表現。而施打NH018-1藥物在SCA17的基因轉殖鼠上,能夠有效地延長其在滾輪 (rotarod) 上面跑的時間、步行實驗 (footprint) 上的好轉,在其運動失調的症狀上發揮療效,以及降低 TATA box-binding protein (TBP) 、 Calpain-2 和 cleaved-caspase-3的表現。總合以上,實驗結果顯示出NH018和NH018-1藥物在加入麩氨酸以及誘導出小腦脊髓萎縮症第十七型細胞TBP/79Q-EGFP 融合蛋白的表現後,藉由抑制細胞的凋亡可以增加 SH-SY5Y 細胞以及小腦脊髓萎縮症第十七型細胞的存活率,因此NH018和NH018-1可能為有潛力治療小腦脊髓萎縮症第十七型疾病的藥物。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癌細胞株與動物模式探討吲哚結構化合物對於腫瘤細胞的生長抑制及其機轉
    (2011) 黃信銘; Sin-Ming Huang
      背景:前人研究指出,多種吲哚類化合物具有抑制細胞分裂的效果,進而導致癌細胞的細胞週期停滯和細胞凋亡。我們實驗室先前的研究證明,3-indole這個新穎的吲哚結構化合物可在30M的濃度下,藉由粒線體途徑(mitochondrial pathway)引起肺癌細胞凋亡,並在動物模式中抑制腫瘤生長。目的:本篇研究探討低濃度3-indole(10M)對癌細胞造成的生長抑制及其分子機轉。另外,我們也發展了另一個新穎的吲哚類化合物—SK228。我們利用細胞及動物模式,探討其對癌細胞生長的影響及其分子機轉。結果:在以10M 3-indole處理A549、CL1-1及H1437肺癌細胞株之後,發現癌細胞生長被抑制,並且造成細胞週期停滯於G1期。3-indole引起的DNA損傷由Comet assay所驗證,並且數種DNA損傷反應蛋白質及G1期調控蛋白質(例如RB、p53、p21和 SMAD3)在3-indole處理後表現量增加。我們進一步發現,3-indole也會引起DNA損傷反應路徑—ATM/ATR路徑的活化;另外,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抑制劑rotenone能降低3-indole引起的DNA損傷和ATM/ATR反應路徑的活化。這些結果指出,ROS在3-indole引起的癌細胞生長抑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動物異種移植(xenograft)實驗進一步證明,3-indole在細胞模式中活化的反應路徑,亦可見於動物模式中。在SK228的研究中,我們發現該化合物可有效的抑制肺癌及食道癌細胞生長,而對於正常肺纖維母細胞則無明顯影響。在以SK228處理過的細胞中,觀察到代表細胞凋亡的「細胞膜內膜外翻」的現象,指出SK228會引起細胞凋亡。我們進一步驗證了,SK228藉由與DNA的結合、鑲嵌及產生ROS而造成DNA的結構改變及損傷。SK228的處理會促進cytochrome c從粒線體釋放至細胞質中,以及caspase-3 和 caspase-9的活化,但不影響caspase-8的活性,並且這些反應可被ROS的抑制劑rotenone所抑制。另外,BCL-2家族的蛋白質表現量及粒線體外膜的完整性,亦受到SK228的影響。我們更進一步發現,SK228藉由降低FAK/paxillin路徑及RhoA的活性而抑制癌細胞的轉移能力。另外,動物實驗也證明SK228可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並且沒有引起明顯的體重變化或血液學、生化學上的明顯傷害。而且,藉由TUNEL assay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證明,SK228可在動物模式中誘發癌細胞的細胞凋亡,進而抑制腫瘤生長。結論:本實驗證明,低濃度3-indole會藉由產生ROS而造成DNA損傷,並引起ATM/ATR路徑和TGF-β/SMAD路徑的活化,進而使細胞產生細胞週期G1期停滯現象。另外,SK228會藉由造成DNA損傷及ROS的產生而誘使癌細胞經由粒線體路徑進行細胞凋亡,並且也證明SK228可以在低濃度下有效抑制癌細胞的轉移能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第十七型脊髓小腦運動失調症小鼠模式探討ERK活化與Purkinje神經細胞退化之相關性
    (2020) 林佳薇; Lin, Chia-Wei
    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第十七型(SCA17)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小腦共濟失調的一種亞型,是由TATA結合蛋白(TBP)基因中CAG / CAA重複序列的異常擴展所引起。SCA17的臨床特徵是漸進性共濟失調、痙攣、舞蹈症、類帕金森症和認知障礙。而於神經病理上,以小腦萎縮、Purkinje細胞丟失和神經膠質增生為SCA17疾病常見之特徵,並且最終導致共濟失調和行為障礙。實驗室先前已經建立了SCA17轉基因小鼠,以研究異常的TBP聚集體如何誘導SCA17病理作用。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主要分析了4-8周大的小鼠,即疾病發作的起始年齡。 我們發現在4週齡大SCA17轉殖基因小鼠中,出現了Purkinje細胞減少,Purkinje細胞核中出現TBP蛋白的累積和小膠質細胞活化。研究尚發現自6週齡大SCA17轉殖基因小鼠,開始發生Purkinje細胞退化情況,亦同時出現星形膠質和Bergmann膠質細胞的增生,並且觀察到在增生的星形膠質細胞和Bergmann膠質細胞中, ERK有被顯著活化之現象。而6週齡大的SCA17轉基因小鼠,也表現出步態紊亂與運動不協調的情況。進一步確認Purkinje細胞死亡的分子機制,6週和8週齡大的SCA17轉基因小鼠中,Bax / Bcl2比例,活化態的caspase-3和89 kD片段的PARP都有顯著增加。綜和上述,SCA17小鼠自6週齡開始,步態異常及運動不協調的表現與神經病理發病的機制在時序上是相呼應的。我們的研究表明活化的pERK是存在星形膠質細胞和Bergmann膠質細胞中,並且可能導致SCA17小鼠小腦神經發炎現象及神經元凋亡。 此外,我們篩選出了一種GSK3β潛力抑制劑PHA-767491,也已知是一種Cdc7 / CDK抑制劑。我們發現PHA-767491透過抑制神經炎症機制對蛋白質聚集相關疾病,如AD、SCA17各種模式均產生了神經保護作用。在SCA17小腦初代細胞培養和器官切片培養中,給予PHA-767491能降低神經膠質細胞的增生。在SCA17小鼠的動物模型中,給予PHA-767491亦可改善步態異常和降低了神經炎症情況,根據以上結果,我們認為聚焦在抑制神經炎症的途徑,可能是一種治療SCA17疾病的潛在策略。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輔助療法口服多種氨基酸補充液增加小鼠肉瘤化學治療藥物效用的研究
    (2020) 姚建安; Yao, Chien-An
    本研究探討了口服大豆衍生的多種氨基酸(MAA)對低劑量cyclophosphamide(CTX)的治療反應以及腫瘤負荷,細胞凋亡和自噬的潛在機制和作用。使用嚴重的聯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並注射入肉瘤180(S-180)細胞。測量對肉瘤生長的反應,使用了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或Atg5的siRNA剔除 (siRNA knockdown)。將植入肉瘤細胞,CTX和口服鹽水的小鼠與植入肉瘤細胞,CTX和口服大豆衍生MAA補充劑的小鼠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大豆衍生的MAA補充劑可顯著降低總體肉瘤負擔,增加caspase 3表現和Bax / Bcl-2比率,以及細胞凋亡,並降低LC3 II為媒介的自噬。用3-甲基腺嘌呤或Atg5 siRNA處理在上調(upregulating)細胞凋亡和下調(downregulating)細胞自噬方面,顯示與CTX加大豆衍生的MAA補充劑有類似的反應。低劑量的CTX結合口服大豆衍生的MAA補充劑經由上調細胞凋亡和下調細胞自噬具有強烈的抗腫瘤作用。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傳統中草藥爵床純化物爵床素A對肝癌細胞產生細胞自噬的效果
    (2013) 吳幸芷; Hsing-Chih Wu
    中文摘要   行政院衛生署100年統計資料顯示,肝癌在台灣癌症死因中排名第二位,全球癌症死因當中,肝癌排名第三位。目前FDA認可的肝癌標靶藥物Sorafenib並未有效治療肝癌,對正常細胞毒性也很大,病人耐受度較差,而肝癌患者的抗藥性也造成目前的藥物無法有效治療肝癌,因此需要找尋新藥物。爵床素A是傳統中草藥爵床中萃取出來的純化物,我們研究團隊在之前研究中已發現爵床素A對人類正常周邊血細胞的毒性很低,但對於癌細胞,如:大腸癌細胞株以及肝癌細胞株會誘發細胞凋亡,在動物實驗上也發現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近期研究發現細胞自噬與細胞凋亡間有許多蛋白會相互影響,細胞自噬可能會促進或抑制細胞凋亡,而影響癌症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將探討爵床素A對於人類肝癌細胞是否能誘發細胞自噬,並了解細胞自噬與細胞凋亡之間的關係。實驗使用acridine orange染色,以流式細胞儀分析自噬溶酶體產生比例確認自噬現象,發現自噬溶酶體比例與時間及劑量呈正相關。以西方墨點法檢測自噬小體上LC3、p62及溶酶體上LAMP2a蛋白表現量,觀察自噬小體的形成與降解時間點,發現在爵床素A 1 M濃度下作用24小時,LC3-II與LAMP2a的表現量即明顯上升,到96小時p62蛋白表現量與24小時相比明顯降低。利用細胞自噬抑制劑Bafilomycin A1(BAF)前處理抑制細胞自噬,以西方墨點法檢測發現有細胞自噬抑制劑前處理的組別,LC3、p62、LAMP2a表現量較未加抑制劑前處理的組別多,並由共軛焦顯微鏡發現在未加入抑制劑前處理的組別有較多LC3與LAMP2a colocalization的puncta。顯示爵床素A能誘發Hep 3B細胞自噬,並完成細胞自噬流程。為探討細胞自噬與細胞凋亡之間的關聯,利用BAF及細胞凋亡的抑制劑pan-caspase inhibitor zVAD-fmk前處理Hep 3B細胞,以流式細胞儀與西方墨點法分析發現加入BAF前處理的組別,sub-G1比例及活化型caspase 3表現量增加,而有無加入zVAD-fmk前處理不影響LC3-II、p62、LAMP2a的表現量,顯示爵床素A所誘發的細胞自噬會抑制細胞凋亡但細胞凋亡不影響細胞自噬。利用西方墨點法發現爵床素A會誘發Raf/MEK/ERK路徑導致細胞自噬,與抑制class I PI3K/Akt/mTOR路徑以及誘發class III PI3K/Beclin 1路徑則無相關。為觀察爵床素A與臨床抗癌用藥Sorafenib合併效用,以細胞毒殺試驗分析發現Sorafenib在臨床使用之10 M濃度下與0.5 M或1M濃度的爵床素A合併使用皆有加成效應。整體而言,本研究顯示爵床素A在臨床應用上可與細胞自噬抑制劑合併使用來增加抗癌效果,也能增加Sorafenib的用藥敏感性,提升醫療品質。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傳統中醫藥緩解錳中毒的治療潛力
    (2016) 徐志翔; Hsu,Chih-Hsiang
    本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為探討傳統中醫藥是否具有緩解錳中毒的治療潛力。過去文獻指出錳礦工人會因為吸入大量的錳而引起神經系統中毒以及勃起障礙的症狀,人體如果攝取過量的錳也會造成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行動障礙、心智和情緒的異常,嚴重的錳中毒甚至誘發類巴金森症候群。然而,臨床上利用西方藥物治療人體錳中毒的效果卻相當有限,如果選擇傳統中醫篩選緩解錳中毒的中草藥,則為錳中毒患者帶來替代治療的希望。為此,本研究選擇具有緩解發炎與氧化壓力的中藥配方B401,利用口服餵食錳毒處理的實驗雄鼠,探討中藥配方B401是否具備緩解錳中毒的治療潛力。本實驗選用的中藥配方B401,首先利用高效液相層析儀分析中藥各個配方的有效成分,再利用MTT分析檢視中藥配方B401的半抑制濃度;確定中藥配方B401的有效成分與半抑制濃度後,本實驗選用50隻ICR雄鼠,分為正常飲食(Sham)、錳毒處理(Mn)、餵食中藥配方B401 (B401)、以及餵食中藥配方B401加錳毒處理(B401+Mn)四組。實驗處理過程中,利用滾輪運動實驗檢視四組小鼠的運動與平衡能力,最後四組小鼠分別給予麻醉藥物處理後,採集小鼠血液,利用化學發光分析法檢視並且比較血液中活性氧化物質,同時利用多功能電化學偵測儀‎檢視並且比較陰莖組織一氧化氮的含量;隨後利用心臟灌流方式犧牲,採集四組小鼠的腦部與陰莖組織,再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及西方轉漬方法檢視腦部與陰莖組織的相關蛋白質表現。實驗結果顯示ICR雄鼠給予錳毒處理後,會顯著增加血液中活性氧化物質(ROS)表現以及降低陰莖組織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從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及西方轉漬方法的結果發現,ICR雄鼠給予錳毒處理後,會顯著降低腦部組織中多巴胺、多巴胺接受器、以及大腦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表現,以及降低陰莖組織中神經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現;此外,ICR雄鼠給予錳毒處理後,對於腦部與陰莖組織均會增加氧化壓力、發炎反應以及細胞凋亡作用的標記蛋白表現。當ICR雄鼠預先餵食中藥配方B401,再給予錳毒處理,相較於單獨錳毒處理的ICR雄鼠,血液中ROS表現會顯著降低,陰莖組織中NO的含量則是改善增加;從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及西方轉漬方法的結果發現,預先餵食中藥配方B401會使錳毒處理的ICR雄鼠腦部組織中多巴胺、多巴胺接受器、以及BDNF的表現會顯著回升;陰莖組織中nNOS、eNOS的表現也會顯著回升;此外,預先餵食中藥配方B401會使錳毒處理的ICR雄鼠腦部組織與陰莖組織的氧化壓力、發炎反應以及細胞凋亡作用的標記蛋白表現顯著下降。由以上實驗結果發現,ICR雄鼠口服中草藥配方B401可以透過促進腦部組織中多巴胺以及BDNF的表現,以及緩解腦部的氧化壓力、發炎作用與細胞凋亡反應來緩解錳毒引發的神經系統毒性;此外,ICR雄鼠口服中草藥配方B401可以透過增加陰莖組織中NO、nNOS、eNOS的表現,以及緩解陰莖組織的氧化壓力、發炎作用與細胞凋亡反應來緩解錳毒引發的陰莖毒性。因此,本論文結果認為中草藥配方B401應該具有緩解錳毒引起之神經毒性或是生殖毒性的醫療潛力。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利用非小細胞肺癌細胞以及動物模式探討中草藥之治療潛力
    (2013) 韋會妤; Hui-Yu Wei
    非小細胞肺癌在肺癌中具有高發生率與致死率。文獻報導有許多中草藥含抑制腫瘤生長、血管新生和轉移的能力,同時伴隨較少的副作用。我們先前從十五種臨床上常用的中藥複方中,篩檢出三種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具有抑制能力的複方,分別為三號、五號及十四號藥方。已知此三種複方會造成A549細胞週期停滯進而抑制細胞的生長。我們更進一步使用非小細胞肺癌細胞株H460以及H520為細胞模式,評估這三種複方是否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具有一致的抑制效果,並以A549細胞株於雄性裸鼠進行腫瘤異種移植動物模式,以評估藥方的抗癌效果。在細胞模式中,我們利用細胞存活率(MTT assay)檢測十四號複方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株H460以及H520的半致死率,分別為4.5% 跟3.8%。此外,我們也發現十四號複方具有抑制細胞群落形成,以及造成細胞週期停滯在G1與G2的現象。在異種移植動物模式中,我們投予三種複方後發現三號以及十四號複方可減少腫瘤的大小,以西方墨點轉漬法進一步探討複方藥物處理的結果,我們發現這兩種複方可能藉由將腫瘤內細胞停滯在G2細胞週期以及誘導細胞凋亡的發生。本實驗的結果提供細胞以及動物實驗模式的結果顯示三號以及十四號複方可能具有抗腫瘤的潛力。
  • «
  • 1 (current)
  • 2
  • 3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