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108課綱"
Now showing 1 - 20 of 2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108課綱下國小校長公開授課之研究(2021) 劉玳君; Liu, Tai-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在108課綱下,對公開授課之看法、踐行、影響因素、挑戰與因應,以及成效。透過質性的研究設計,本研究以訪談法、文件分析法與觀察法為方法,主要透過立意取樣,選取八位對於校長公開授課較多思考與經驗的國小校長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分析與統整,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以供未來實務與研究的參考。 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一、國小校長對校長公開授課的認知,包括:引導與示範的宣示、實踐教學、落實專業領導,校長並對政策多採支持態度。 二、國小校長依多方考量,實踐在地化的公開授課方式。 三、校長認知與態度、學校規模、學習氛圍及政策支持皆為影響國小校長公開授課之因素。 四、國小校長面臨公開授課的挑戰,包括:政策共識與配套、無課務編排、教學複雜性與非專長授課、學校業務繁雜等,有待因應。 五、國小校長公開授課對校長課程與教學領導、教師專業發展、建立共學之學校文化產生成效。Item 108課綱國中彈性學習課程的研究──以「探索東亞」的課程發展為例(2023) 方玗; Fang, Yu自108學年度起,《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正式於全國高級中等與國民中、小學教育機構實施,學校教師的課程及教學應如何規劃、設計與實踐,對於學生的學習表現與成效又有何影響,成為了學校教育現場的重大課題。為能因應課綱之規劃、融入各項跨領域相關議題探討,並符合校訂課程指標精神的規劃與實施,筆者所任職學校的歷史科教師群合作設計「彈性學習課程」──「探索東亞」,以「東亞重要歷史古蹟」為素材的主題式課程,結合「閱讀力」、「創造力」與「移動力」的校訂課程指標,不僅延伸八年級原有的東亞歷史課程內容以加深加廣,更融入108課綱的「閱讀素養教育」議題之學習目標,並結合地理學科、橫跨藝術與人文等學習領域,以強化學生知能的整合與生活運用的能力。本次研究期望在108課綱架構下提供歷史教育工作者更寬廣的課程教學模式,輔助歷史學科與跨領域教學,並透過彈性學習時數的運用以及多元課程的研究發展,落實學校本位及特色課程。Item 108課綱高一數學素養試題開發(2022) 陳宗聖; Chen, Tsung-Sheng針對新實行的「108課綱」所做的改變,素養導向的評量試題也隨之興起。本研究旨在開發以素養為導向的評量試題,並作為發展教師在素養試題之命題上的參考範例。為了達到研究目的,研究者以「大學入學考試素養導向命題簡介」為依據,並從生活情境及科普書籍取材,以高中數學第一二冊內容為範圍,同時考量試題需符合高中生的數學能力,進而產出以素養為導向的評量試題。研究方法採用半結構式訪談與量表問卷,以研究者任職學校的教師及學生為施測及訪談對象,以期達到良好的信效度,以作為未來高中數學教師在素養導向的命題上的參考及依據。Item 108課綱高中歷史加深加廣選修「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教案設計—— 以戰後臺灣為例(2022) 陳怡璇; Chen, Yi-Hsuan隨著2019年(民國108年)正式推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泛稱108課綱),其中課綱目標明確揭示「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份的敏察覺知,並涵育具有肯認多元、重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這部分的內容在108課綱的編排中,特別令人關注的是加深加廣選修第一冊第六章的「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這個議題在臺灣往往被視為「撕裂族群」的「政治鬥爭手段」,然而在呼籲人權的同時,若不能正視過去真實存在的國家暴力,不能帶給受迫害者應有的真相、公道與正義,我們真的能明白何謂人權的真諦以及人權的可貴嗎?因此,這篇論文想要以「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這一章為題,設計教案,希望在課程鬆綁的新課綱下,有更多施展人權教育的機會。本論文將先在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回顧、研究方法、論文架構以及預期成果;接著在第二章將分析各版本的部定必修第一冊,側重於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臺灣威權政治歷史,同時也將分析各版本的加深加廣選修第一冊第六章,如何撰寫「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第三章則為「戰後臺灣的國家暴力與轉型正義」教案,該主題將安排8堂課,本章將說明每一節課安排的目的以及教學資源、內容,以桃園在地的案例為基礎,搭配閱讀資料、檔案,認識國家暴力的面貌,以及思考轉型正義的發展面向;第四章為分析學生的問卷調查,作為本次教學反思與修正的依歸;第五章為結論,並提供有關本章教學的未來展望。Item 108課綱高中素養試題開發(2023) 張紜愷; Chang, Yun-Kai隨著新課綱的頒布,教學現場出現眾多素養試題,一道素養試題的優劣該如何判斷是一大難題。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開發符合108課綱的數學素養試題,並探討優良的素養試題需要具備的條件及元素。研究者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公告的「大考命題方向說明」及「108新課綱素養導向命題精進方向」作為優良數學素養試題的參考原則,並以龍騰版高一、二數學教科書內容作為命題依據,開發出符合優良定義的數學素養試題。本研究以現職教師作為審題及訪談對象,提高研究的信度與效度。Item 以混合研究法探討職前教師對探究與實作課程的專業需求:以臺師大理學院為例(2020) 周秉毅; Chou, Ping-Yi本研究欲探討師資生對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的詮釋與意象,進而分析其對於探究與實作之專業需求,俾使回饋於師資培育課程如何協助師資生獲得充分的專業訓練。本研究經過二個階段的實施,第一階段以問卷對47位大三以上的理學院師資生進行施測,並以無母數的統計方法考驗修習探究與實作課程與否對於其教學自評的影響,再從中尋找四位不同科系且曾經修過探究與實作的師資生進行晤談,以開放編碼的方式產出編碼表成為分析架構,並作為第二階段深度訪談的基礎。第二階段擴大尋找另外九位修過探究與實作的師資生,並綜合前述的晤談結果及分析架構進行資料分析,從詮釋與意象之中建構出師資生對於探究與實作的教學者、學習者與課程的圖像,並以此為基礎結合Klein與Goodlad (1978) 課程決策層次挖掘師資生對於探究與實作的專業需求。最後得出有趣的洞見並闡釋研究結論:(1)師資生對於探究與實作存有普遍且單一的定義,但在此定義之下的探究與實作之間卻存有不同的關係模型;(2)探究與實作表達豐富的內涵,不單只是課程及教學,甚至是一種研究能力、生活態度及感受的表現;(3)師資生的專業需求中除了跨領域外,更需要如何進行引導的教學與塑造探究的氛圍;(4)師資生的探究與實作旅程地圖的建立,能幫助師資培育者檢視師資生的進程及發覺其不足。Item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施後高中教師教學生活世界殖民化之研究——以Jürgen Habermas生活世界觀為視角(2023) 陳玲玲; Chen, Ling-L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108課綱》)實施後,高中教師教學生活世界殖民化現象所產生的變化,並從Jürgen Habermas「生活世界觀」的視角進行論述。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以10位普通高中教師為對象進行資料蒐集。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六項反思:一、發展素養課程宜回歸生活世界﹔ 二、建立專業社群宜強調溝通行動﹔ 三、審議政策須營造理想言談情境﹔ 四、解構科層體制須講求分權領導﹔ 五、發展教師專業應轉化教師思維﹔ 六、提升專業認同應樹立教師權威。 經過詮釋和討論,研究者發現《108課綱》實施後,教師教學生活世界中存在現代性和後現代性的張力,並歸納出六項研究結論: 一、Habermas生活世界觀的內涵能提供具體的參照及反思﹔ 二、現代性造成教師教學生活世界在「文化」、「社群」和「人格」三方面產生殖民化現象﹔ 三、實施《108課綱》後,在「文化」方面,教師教學已漸趨回歸生活世界,並發揮「文化再造」的功效﹔ 四、實施《108課綱》後,在「社群」方面,教師社群的權力結構和領導方式已發生改變﹔ 五、實施《108課綱》後,在「人格」方面,教師已體認到專業發展和專業認同的重要性﹔ 六、Habermas生活世界觀對教師教學生活世界合理化具有多項啟發的蘊義。Item 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原住民族議題內容之分析研究—以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版本為例(2022) 李旻哲; Lee, Min-Zhe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在原住民族及其文化內涵上的敘寫與呈現,透過文本分析法的方式,除了瞭解目前教科書三個版本—翰林、康軒與南一在原住民族議題內涵上的實質內容與呈現情形為何,並比較各版本彼此之間之異同外,也檢視三個版本是否皆有遵循著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對於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揭示,同時也試圖檢視與反思臺灣原住民族長期所遭受,且過往教科書亦不時潛藏著的扭曲、忽略、汙名化、偏見與刻板印象等現象是否在當今的教科書中已不復見。本研究發現與獲致結論如下:壹、各版本教科書在原住民族議題內容敘寫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能提供學生思考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之基礎知能(一)能認識當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內涵(二)能了解原住民族受外部社會衝擊的過程二、能提升學生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並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貳、各版本教科書在原住民族議題內容呈現上大致相同、小有所異參、各版本教科書幾乎皆符合108課綱在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上的揭示一、能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並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二、能厚植部落意識與理解原住民族社會中部落的意義與重要性三、能追求社會正義與體察原住民族群體面臨的不公平處境四、能納入各族群歷史文化與價值觀並了解其互動關係五、能避免僅此於表淺、零碎或教條化的學習素材六、能提供學生引導提問以促進高層次思考與探究實作能力肆、各版本教科書或多或少仍存在著不平衡與不完整的原住民族再現現象本研究的建議如下:壹、對教科書編輯與作者之建議 一、應多強調原住民族與其他族群在歷史與當今時代的互動關係 二、應多加著重當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的內涵及其發展脈絡 三、應多提供能夠接近與深度認識原住民族及其文化的機會 四、期待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從過去的附加取向邁向轉化取向 貳、對教師教學與備課之建議 一、應增進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能、素養與態度 二、應時時反思自己是否潛藏著刻板印象、偏見或微歧視的意識形態 三、應多加關注學生對於少數族群的態度價值與行為舉止 四、應讓學生能同理原住民族所面臨的不利處境 五、應多提供高層次批判思考與探究行動的機會 參、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上:可以橫跨不同學習階段、領域或科目 二、在研究主題上:可以檢視教科書以外的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 三、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搭配其他如訪談法以增加研究詮釋的觀點Item 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課程調整需求及滿意度之研究(2021) 巫苑榕; Wu, Yuan-Jung本研究為探究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在課程調整中需求及滿意度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在需求及滿意度之差異。採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資料,並以自編「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課程調整需求及滿意度現況調查」為研究工具。研究者進行立意取樣,選取六都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有效問卷共755份。研究結果以SPSS統計軟體23版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獲得以下結論:一、 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對於資優課程調整的現況表現出高需求及高滿意度。二、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對課程調整的需求與滿意度,在「性別」上,其需求和滿意度無顯著差異。但在「類別」及「年級」上,其需求和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其他類(數理與語文)資優生在評量調整需求最高;數理類資優學生在課程調整四個面向,滿意度最低。九年級資優學生在內容、歷程及環境調整的需求程度最高;其滿意度在歷程調整最為滿意。 三、 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在課程調整的需求和滿意度顯示正相關。 四、 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在資優課程調整中,其內容調整及評量調整之需求對滿意度預測力較高。 五、 國中學術性向資優學生在課程調整中的需求和滿意度的分布上都顯示高需求和高滿意度的情形。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學校師長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國中生物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教課綱之認知初探(2022) 葉璞之; Yeh, Pu-Chih〈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於民國103年發佈。因應此教育改革而 生的各領域課程綱要,也於民國108年正式實施。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 要——自然科學領域〉中,有許多和舊課綱不同之處。本研究探討國民中學生物 科教師對於新課綱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條目的看法,藉以瞭解新課綱實施的現況, 並探究現場生物教師是否能在此變化中落實新課綱理念。本研究邀請來自台灣各縣市65位國中生物科教師參與問卷調查,並聯繫其中 願意進行後續訪談的10位教師,進行深入討論。受測教師針對自然領域中20條學習 表現,在五點量表上,圈選其認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程度;同時,也針對與生物 科重點相關的42條學習內容條目,進行十點量表的投注心力評比。問卷後的訪談 題目,聚焦在教師問卷回覆中,認為相對不重要或不可行的學習表現以及學習內 容條目,進一步了解教師產生此想法的原因、實行上的困難處,以及他們對新課 綱的評論和建議。研究結果發現,教師普遍認同課綱中羅列之學習表現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可 行性的認同卻相對較低;同時也發現,部分教師以教科書編排角度看待課綱的學 習內容條目,而非從課綱角度出發。針對上述情形,研究者對於課綱理想的落實 層面,提出下列幾項建議:一、學習表現的落實需要更具體的作法;二、學習表 現與學習內容的連結性需要再加強;三、教科書內容不應成為箝制教師教學的枷 鎖;四、教師應從解讀課綱內容的角度判斷教科書的應用。Item 學校教師對108課綱的理解及其因應策略─以一所北部國中之教師為例(2023) 高國珮; Kao, Kuo-Pei隨著108課綱的實施,學校教師們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壓力,因應核心素養教學教師該如何調整理念與方法,作為課程實施的主體和教學的執行者,教師對108課綱的理解和因應策略對於課程的實施至關重要。本研究先梳理符號互動論中的教師因應策略理論,以一所北部國中為研究場域,以符號互動論觀點描述教師對108課綱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目的有三,一是描述該校教師對108課綱的理解,二是描述該校教師的知覺中,該校針對108課綱所提出的工作要求,三是描述該校教師在面對108課綱的工作要求時,教師所遭遇的問題以及採取的因應策略。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法,透過深度訪談與文件分析進行資料蒐集,最終透過資料分析,歸得出以下結論:(一)針對108課綱的要求,教師大致有三種類型「課程的創新者」、「順從型配合者」、「儀式型配合者」。(二)「課程的創新者」對108課綱的理解為正向的,「順從型配合者」與「儀式型配合者」則抱持負面觀點。(三)三類教師對學校實踐課綱的要求「無感」,僅需做到交差而已。(四)「課程的創新者」的主要因應策略偏向影響型策略與問題取向策略。(五)「順從型配合者」多採順從型與保護型因應策略。(六)「儀式型配合者」主要採逃避退縮因應策略。(七) 三類教師的回應策略受自我與結構力量的影響,同時也顯示主體性。Item 彷彿若有光──學校實踐108課綱與教師希望感之個案研究(2023) 劉明潔; Liu, Ming-Jie本研究旨在探討,在108課綱的政策脈絡下,個案學校實踐108課程改革的歷程,包含:教師擔任的新職務、歷程中所遇的成功經驗與困境,還有解決困境的方式等。從中再探析教師的希望感,以及影響教師希望感的因素。本研究以個案研究為架構,採質性方式,選擇某推動108課綱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型高中為例,選取9位積極參與108課綱的教師為訪談對象,輔以108課綱相關的會議文件、問卷結果,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與統整。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執行108課綱時,個人目標多元而不悖於課綱方向,投入時間長,執行課綱任務時的環境可分為大小系統。前者指的是教育時空背景,其影響範圍大也較有規範性;後者則指教師的工作環境,其與教師更緊密相關。教師面臨不同事件時,兩種系統彼此互動,產生不同作用力,影響教師參與108課綱時的希望感,以及往後對於課綱的投入意願。 據上述,本研究進一步提出結論如下: 壹、推動108課綱時,分散人力資源,仰賴大量溝通,建立良好支持性氛圍,能讓教師較願意投入。 貳、教師投入108課綱的原因、目標多元,實踐歷程多有新增事件,教師須保持彈性認知與意志以資因應。 參、教師投入108課綱歷程中所獲得之意義感、支持感、效能感還有疲憊感皆會影響希望感,進而決定教師未來的參與情況。 肆、教師人力資源良好配合,得以匯聚永續力量,有利課綱深耕。Item 性別平等教育在108公民與社會課綱中定位與內涵之分析─以普通型高級中學教科書為例(2023) 江清鴻; Chiang, Qing-Hong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的論述分析方法,分析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對於性別平等教育之論述呈現情形。以108公民與社會課綱、現行公民與社會科必修與選修之教科書作為分析對象,透過課綱所附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實質內涵」指標來檢視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的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論述較著重的面向。依照本研究之主旨,得出以下幾項研究結果及發現:一、性別平等教育在課綱裡多屬於「間接融入關係」,即課綱幾乎不會明確要求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應出現於何處。如何真正推動並傳遞性別平等教育之觀念,有賴教師透過實際教學進行引導。二、課綱及教科書文本內容著重在性U10、U3等指標,顯示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對於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實質內涵的呈現側重在特定幾項指標。此亦反映高中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無法單靠公民與社會一科完成。三、教科書對性別平等教育呈現的學門安排與過去課綱規範不同:「社會」與「法律」學門的文本內容有較多現身空間;「政治」與「經濟」學門較缺乏融入接點;政治學門在選修課程教科書甚至沒有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相關內容的論述出現。此外,不同版本教科書對性別平等教育論述的比重也有差異。四、教科書的性別平等教育論述以傳統兩性框架的「女性」為主要論述對象,多數案例僅針對女性議題進行探討,未脫離男女兩性平權之論述架構。而部分針對性別少數群體的討論,則多以「同志族群」為主,使其成為「弱勢中的強勢」,反映同志以外的性別少數群體仍缺乏能見度。Item 批判思考教學法應用於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為例(2021) 陳冠劭; CHEN, KUAN-SHAO本研究主要是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發現,學生對於社會議題的關心程度日漸提高,然而遇到爭論性議題時,常常容易因為片面資訊而無法完整的觀察議題全貌。因此研究者決定以爭論性議題為主軸,進行教學單元設計。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期望學生在教學單元實施之後,能提升對於爭論性議題的思考與判斷能力。同時,研究者將進一步分析高中生在行動研究實施之後,對於爭論性議題看法的變化程度。此外,透過批判思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思考傾向與能力,讓學生未來在面臨社會中極端的意見與訴求時,能觀察、瞭解議題的各個面向,並以包容、理性的態度處理議題,以對話與溝通,代替衝突與傷害。 本研究將藉由研究者自編教材、錄影觀察紀錄、學生回饋單與學習單、觀課教師的非正式訪談紀錄、教學省思札記等質性資料,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根據資料的搜集與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 採用動態之教學設計歷程,透過反覆的修正,提升「批判思考教學法應用於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的適用性。 二、 設計教學單元時應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生活經驗進行設計,並以批判思考教學法等多元化之教學策略,發展出「批判思考教學法應用於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 三、 經由「批判思考教學法融入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的實施,可以提升學生面對爭論性議題的判斷能力,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議題。 四、 藉由實施「批判思考教學法融入爭論性議題」教學單元,有助於深化學生對爭論性議題的了解,提升學生的批判思考傾向與能力。五、 透過行動研究歷程中的研究同儕對話與設計活化教學單元,有助於增強研究者發展課程時的思考邏輯與教學素材的取材能力。六、 藉由行動研究歷程中的研究同儕議課與課後自我省思,可以有效察覺研究者的教學缺失,翻轉研究者固化的講述教學模式,並精進教學品質。最後,針對行動研究歷程中遇到的瓶頸與不足之處提出建議,期望讓日後從事後續研究者作為參考。Item 明星高中生的美麗與哀愁—明星高中學生挫折與學習倦怠之敘事研究(2023) 吳淑婷; WU, Shu-Ting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明星高中學生學習情況、挫折情況、挫折後學習倦怠情況,以及挫折後的應對方式。研究方法採質性敘事研究方法,邀請了六位明星高中學生之參與者,進行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並以質性研究主題分析法對所蒐集到的文本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明星高中學生的榮耀與使命來自對學校的自豪與認同,及高自我期許的理想追求,也背負眾人的期許;明星高中學生的學習困擾,包括分數是生活的主要壓力、為入頂大補習壓力、無法不追求完美、不能輕言放棄進入明星大學的機會,以及未知的新挑戰也須克服;在光環下的挫折,包括面對同儕競爭不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成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並努力克服光環帶來的求助障礙、新課綱無窮的完美競技,並渴望不容失分的學習歷程檔案,追求頂大歷程更難熬。陷入挫折後的學習倦怠情形,包括身心健康不佳降低了學習意願和動機、將挫折外在歸因降低學習熱忱、被評價壓垮自己而選擇孤獨無援、連續性的挫折放棄努力和嘗試;挫折後的應對方式,包括內在動機是追求卓越的後盾、外在動機的調節是克服逆境的動力、挫折內在歸因追求勝任感的滿足、在失敗中尋找建設性策略、心理資本引導建設性的認知判斷、尋求社會資本支持往前邁進。本文最後針對本研究以受訪者明星高中學習歷程和挫折因應方式為基石,繪就輪廓,悉心建議家長、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政策機構更積極提供學生恰如其需的教育。Item 氣候變遷議題融入108課綱國民中學地理課程的教學實踐(2021) 高翊峰; Kao, Yi-Feng本研究旨在發展出一套以氣候變遷議題為核心概念,在國民中學教育階段可使用的氣候變遷議題融入地理教學的課程,以協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氣候變遷議題與其對自身及環境的影響。研究目的有二:第一是探討比較九年一貫課綱與108課綱間關於氣候變遷議題的敘述與呈現方式。並依照108課綱進行氣候變遷議題融入國民中學的地理教學。第二是探討進行氣候變遷議題融入國民中學地理科教學後,學生是否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透過文獻回顧、課程設計、學習單批改、課程學習調查表、態度回饋表單等方式,獲得以下結果:一、九年一貫課綱將氣候變遷議題明敘於課本的內容中,108課綱社會領綱中關於氣候變遷的學習內容較少,強調將議題融入教學內容。氣候變遷議題適合與地理學習內容中「探究活動」進行結合,但須注重欲融入議題與原先課程的連結性。二、藉由將氣候變遷議題融入原先的地理課程當中,並透過有效的教學模式,能讓參與課堂的學生,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學習動機提升,並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增加學生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意願,可有效以達到教師希望學生習得的學習表現。Item 泰坦星球實境學校營運計畫書(2020) 朱俐; Chu, Li「泰坦星球實境學校」是一種新型態的教學機構、市場上獨一無二的教學機構。因應臺灣教育部政策推動108課綱、社會少子化發展趨勢,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需求朝向精緻化且願意投入更多的資源在教育支出上,家長們期待著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能適性發展,如果有一個教育機構能讓孩子熱愛學習更是家長們夢寐以求的。「泰坦星球實境學校」就是因應家長們上述的需求而誕生,並且在初創期間就引起當地區域家長們熱烈的支持、期待經營團隊能帶動教育創新。 本計畫目標使「泰坦星球實境學校」成為「臺灣獨一無二的教育品牌,為臺灣教育帶來革命性的翻轉」。在創立的第一年起建立教學口碑、預計第三年成為該區域卓越的教育品牌,且積極擴展朝其他目標市場推廣創辦理念。 管理團隊平均每人在教育界資歷已有二十年的經驗,熟知家長們對於教育品質的需求、學生的特質以及消費型態。因此在經營管理、行銷策略、教學創新、課程規劃、家長服務等方面能快速且高度地滿足家長們的需求。從老師們引導學習的過程,讓孩子們探索思考、主動尋找答案、自發地熱愛學習,而且針對不同孩子的特性給予適時的引導,強化他們的長才、增加自信心。本教育品牌提供的課程與教學模式讓孩子們享受學習的過程、培養他們多元整合的能力、更讓學習成為孩子們一輩子的習慣。我們管理團隊是一群具有專業領域能力又能不斷創新以及有強烈使命感的團隊,希望推動教育創新、培養出熱愛學習的孩子們、讓他們的天賦發光。Item 試行多元選修課程長期追蹤討論(2020) 吳宜祐; Wu,Yi-Yu108課綱已經開始,跟過去的課程綱要或是課程標準相比,可謂是有史以來最大變化的一次,對各校而言需要自訂校定課程,而自然科跟社會科的課程則是新增了探究與實作,最後對於選修課程的部分則是新增了多元選修課程,因此針對多元選修課程的討論是一個嶄新的議題,在這個時空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研究主要是希望對於未來進行多元選修課程的授課教師給予協助,了解學生在多元選修課程的狀況,因此本研究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結合學生科學動機量表製作問卷,每學期都以前、後測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施測,期望可以達到下列目的: 一、了解前、後測施測信度與施測之向度題數與信度 二、針對相同問題於前、後測的差異整理 三、因為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的問題 四、學生回應是不隨時間而變的問題 五、針對物理科及外聘教師開設的課程進行討論 而參與的本研究的對象每一學期最少有73位學生,最多則是330位學生,施測時間於104學年度上學期開始進行後測一直到106學年度下學期進行後測為止,各課程最短施測的時間為3個學期,最長則是5個學期。 最後施測後得的結果有下列五點 一、同一向度內的問題需同為正向或反向題,不然會無法取得較一致性的結果 二、讓學生自行選課較容易讓學生願意投入課程,但也會給予自己較大的壓力 三、因性別差異造成的性別刻板印象還是存在,不因課程種類不同而有所變化 四、學生在後測的回應較前測容易聚焦,但還是會因會課程差異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五、在教師輪流授課的情況下須要更著重在課程設計的部分 因為各校在實行多元選修課程的選課方式不盡相同,而參與課程的學生數也會因開課數而有所不同,希望未來能夠看到以不同方式開設之多元選修課程的討論,讓授課教師能夠有更豐富的資料因應108課綱所帶來的重大改變。Item 課程改革下高中教師課程意識的延續與變遷之研究(2023) 王薇喬; Wang, Wei-Chiao2019年108課綱正式上路,面對素養導向課程改革帶來的教育變革,教師如何認識改革與進行實踐,成為理解改革的重點,而教師所抱持的「課程意識」則為其中關鍵。過往理解改革下的教師樣態,或從「改變─抗拒」的二元價值論述觀之,或是單從「改變」層面探究教師經歷課程改革的認知與行動改變,卻未能從「延續與變遷」觀點細緻地理解教師教課程意識與教育實踐在時間下的發展。本研究從現象學、批判教育學與歷史思維的角度,重新梳理教師課程意識在時間下的變與不變;定義「課程意識」為教師的「課程理解、教學信念、反省與行動」三面向意識對象與行動,並將教師的課程意識置於長時段維度探究。本研究以敘事研究為方法,選擇兩位資深高中教師為對象,深度構繪其教師故事,並從中提取課程意識在時間中的變與不變。本研究發現兩位教師學科課程學習願景的課程理解,學生中心教學、教育公平與多元智能等教學信念為延續不變的課程意識對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則為教師課程意識重要的反省與行動管道;而教師外顯課程行動與教學實踐的改變,存在長期延續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師課程意識的延續與變遷,不是價值對立的兩端,而是展現教師專業發展的多元樣態,皆須學人平衡且審慎地探討。Item 證據概念-實作背後的思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20-03-??) 陳美智; 吳裕益; Mei-Chih Chen, Yuh-Yih Wu本文旨在試圖闡明證據概念的基礎,並基於證據的知識架構。當評價證據的信效度時,必須洞悉數據的蒐集、研究計畫的設計、儀器測量、數據正確度之分析手法、數據的趨勢、關聯以及預測等,並於結果中呈現。證據概念架構除了影響英國所發展的課程內容之外,也被美國k-12科學教育架構及PISA 2015科學架構所引用。證據概念是探究與實作的核心,在Gott與Roberts(2008)的架構圖中,不管是質性資料或量化數據,都能培養學生的能力,以投入在真實論據的探究中發展知識及建立主張。108課綱的概念包含實質的科學內容及科學表現,而證據概念是學生可以學習、理解並且能夠在探究與實作中建構意義及知識,教師也可在實驗課程中加強學生的過程理解及評量學生的學習表現,這就是Gott與Roberts(2008)所強調,證據概念為「實作背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