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accuracy"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文文本可讀性分析:指標選取、模型建立與效度驗證(臺灣心理學會, 2013-03-01) 宋曜廷; 陳茹玲; 李宜憲; 查日龢; 曾厚強; 林維駿; 張道行; 張國恩本研究根據中文特性發展可讀性指標,接著建立中文文本可讀性數學模型,並進行模型效度驗證。本研究以所發展24個可讀性指標為預測變項,386篇教科書文章之年級值為效標變項,建立逐步迴歸(stepwise regression)與SVM可讀性數學模型,再以96篇新文章為測試資料進行模型驗證。研究結果顯示:在逐步迴歸模型中,難詞數、單句數比率、實詞頻對數平均與人稱代名詞數為重要的預測變項;以SVM模型F-score方法所得的重要預測變項則為難詞數、二字詞數、字數與中筆畫字元數等。逐步迴歸模型與SVM模型對新文章的預測正確性分別為55.21%及72.92%,兩種模型預測低年級文章之正確性均高於高年級文章。Item 古巴球訓練對青棒投手投球之影響(2011) 林昭宏; Chao Hon Lin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台灣青棒投手經過10週之古巴球訓練,觀察投直球速度、準確度及肌電圖表現的影響。方法:受試者為16位高中青棒投手 (年齡:17.6 ± 0.9歲、身高:175.8 ± 7.4公分、體重:72.4 ± 8.1公斤) ,分成兩組為古巴球訓練組8位與一般投球組8位,採隨機樣本做設計,以成對樣本t檢定 (t-test) 做分析,顯著水準為p<.05。結果:投直球速度表現:古巴球與一般投球訓練組 (122.48 ± 13.83與122.73 ± 8.32km)。投球準確度:古巴球與一般投球訓練組 (18.75 ± 12.46與12.50 ± 10.35%)。肌電圖之表現: 古巴球與一般投球訓練組橈側伸腕肌 (436.32 ± 45.77與439.48 ± 45.44uV),橈側屈腕肌 (413.86 ± 95.93與419.83 ± 107.64uV)。古巴球橈側屈腕肌前測與後側 (404.96 ± 93.26與413.86 ± 95.93uV),一般投球訓練組橈側屈腕肌前測與後側 (417.40 ± 106.92與419.83 ± 107.64uV)。結論:古巴球訓練對青棒投手在投直球速度、投球準確度及肌電圖組間之表現並沒有顯著影響。但古巴球訓練組與一般投球訓練組個別在組內之間橈側屈腕肌之分析有顯著影響。因此,古巴球訓練在減速期扣壓動作對橈側屈腕肌的肌力成長有幫助。Item 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在括號概念表現之研究(2014) 張鈺謙; YU-CHIEN CHANG本研究目的是為了解國中數學低成就學生在括號概念的表現,先以柯華葳(1999)基礎數學概念評量的三則運算以探討括號概念表現與正確性與流暢性的關係,再由自編括號概念評量的「數字計算題」、「代數計算題」、「數字選擇題」和「代數選擇題」四種評量方式,以蒐集學生在「括號多餘」、「去括號不變號」、「分配律去括號」及「去括號須變號」的表現,以探討數學低成就學生在不同括號概念與不同括號題型的表現。研究對象是以桃園縣某國中七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76名,並依柯華葳(1999)基礎數學概念評量三則運算的低分組分數區分為正常組、僅流暢差組和皆困難組學生。研究統計是以變異數分析數學低成就學生在括號概念表現的差異。數學低成就學生在括號概念表現分述如下: (1)在基礎數學概念評量三則運算的正確性優於流暢性,正確性平均通過率超過七成,但流暢性平均通過率未達五成,且半數以上(44名)學生在流暢性表現有困難,而僅有16名學生在正確性表現有困難。 (2)括號概念的表現以去括號不變號最好,其次依序是括號多餘、分配律去括號及去括號須變號。不同類型學生在不同括號概念表現之穩定性有差異,正常組的括號概念答對率顯著較僅流暢差組與皆困難組高,且僅流暢差組的概念穩定性較皆困難組好。以分配律去括號和去括號須變號較能區分不同低成就學生在括號概念之表現。 (3)括號概念的表現在數字題與代數題的表現沒有顯著差異,但在選擇題的表現顯著較計算題好。正常組在不同括號題型表現未達顯著,而在僅流暢差組與皆困難組在計算題表現顯著較選擇題差,顯示括號概念發展較差的兩組在括號概念之表現受題型影響,但正常組卻不。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及限制,對數學低成就學生在括號概念的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翻譯的信與達: 尋找平衡的過程(2005) 范大龍; Christopher J. Findler本論文著重討論筆譯活動(translation)中的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與意譯(free translation),作者首先提出各學者對直/意譯之看法,並討論此二概念於中國地區之發展、分析直/意譯策略之學習對作者的翻譯有何影響。此外作者也分析影響中翻英之種種因素,及譯者如何於筆譯之信(accuracy)與達(readability)間取得平衡。作者最後討論自己的筆譯方法及策略,並提出作者取捨這些翻譯方式的原因,翻譯原稿為蘇起之著作。Item 語速對英中逐步口譯筆記及準確度的影響(2020) 戴佑安; Tai, You-An本研究旨在探討語速對於學生口譯員進行逐步口譯時的筆記策略與準確度 的影響。研究對象為二十名於翻譯研究所口譯組修習的學生口譯員(中文A、英文B),實驗內容為每位學生口譯員針對一篇中等語速與一篇快速語速的講者發言進行英進中逐步口譯,在實驗之後進行回溯訪談。綜合質性與量性分析,發現:(1) 學生口譯員在快速語速之下對比符號而言增加了語言的使用;減少了每命題 的分隔線數;減少了每命題的總筆記數量 (2) 學生口譯員在快速語速之下準確度分數較低 (3) 快速語速之下表現較好的十位學生口譯員所使用的分隔線數較多 (4) 學生口譯員應對快速語速而主動採取的策略主要為:專注在邏輯理解,以及減少筆記數量及筆畫。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口譯員在面對快速語速時,著重在聽懂原文邏輯關聯、篩選重要訊息,並將訊息之邏輯關聯反應於筆記上,將有助於口譯表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