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Career development"
Now showing 1 - 20 of 2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活動服務員服務經驗對其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2008) 夏偉清; Hsia, Wei-Chin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活動服務員參與服務的動機、了解服務經驗過程以及個人對服務經驗的省思,並探討服務經驗與其生涯發展之關聯。本研究採取現象學取向之質性研究,以滾雪球式取樣方式邀請六位研究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以蒐集資料。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研究參與者最初參與動機為「參與救國團活動的感動」、「感受不同生活方式」、「追求個人成就感」、「與學校課程接軌」、「對訓練活動感興趣」。參與訓練及服務活動後,持續參與動機則轉變為「對組織的回饋」、「對組織的認同」、「基於傳承的責任」、「服務伙伴的影響」、「服務活動產生正面感受」、「對活動的熟悉感」、「增加個人經驗」。 研究參與者對服務經驗的省思可分為「個人內在改變」、「人際相處」、「協助個人社會化」三部分。個人內在改變如涵養人格態度、奠定基本能力、培養挫折容忍力、勇於面對挑戰、感受正向經驗;人際相處部分包含取得他人認同、結交知心好友、奉獻自身專長;協助個人社會化則如提供職業試探、獲得歷練機會、體驗不同生活。 服務經驗對個人生涯發展之影響包含職業尋求、待人處事、生活調劑三方面:職業尋求方面影響尋職意願、促成職業轉換以及增加轉業決心;待人處事部分如培養人格態度、善於協調工作、勇於面對挑戰;生活調劑部分為提供生活調平衡、獲得休閒管道、體會歸屬感受、結識知心好友、提供嚕友聯繫。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供相關機構組織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活動服務員、服務經驗、生涯發展Item 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歷程與就業影響因素-伴隨著「障礙」的就業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 2010-11-01) 邱滿艷; 張千惠; 韓福榮; 許芳瑜; 鍾聖音; 貝仁貴; 簡宏生; 陳月霞; 徐文豪; 林婉媛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歷程,探討其就業影響因素。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訪談10位身心功能障礙之金鷹獎得獎者或其「重要他人」。蒐集的資料包括:得獎者就業歷程的訪談逐字稿、相關出版品或影片、研究者訪視和觀察所作的備忘錄、討論會紀錄。研究從詮釋學觀點,運用NVivo8質性分析軟體分析資料。研究發現,受訪者就業歷程的三大主要影響因素為:(一)個人因素,如個人特質、個人背景,以及個人信念等;(二)環境因素,如職場文化、工作內容、工作條件等;(三)與個人有關的歷程因素,如發展、社會化、自我抉擇,及個人欲達到與環境一致的作為等;以及與環境有關的歷程因素,如就業機會、勞動市場及政策等的變化。Item 全球職涯發展趨勢(國家文官培訓所, 2012-09-01) 于俊傑; 嚴萬軒Item 凝聽生命的高歌與低吟:音樂資優生生涯之敘說研究(2024) 陳淑婷; Chen, Shu-Ting本研究旨在透過敘說分析,探究音樂資優生的生涯發展、生涯阻隔與因應,及其在敘說中對自身生涯的相關反思。本研究參與者為兩位具有音樂資優教育學習背景,且現職為音樂相關工作者。研究者透過敘說訪談,對兩位音樂資優生進行相關的資料蒐集,並依據Lieblich等人(1998/2008)所提出的「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敘說分析模式,重述兩位音樂資優生的生命故事,並進行文本分析,撰寫研究結果。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如下:一、兩位音樂資優生的生命故事主題脈絡,呈現出他們個別獨特的生涯發展過程,然經歸納與分析可得到相似的生涯發展歷程,依序為「學音樂之前的早期記憶呈現個人生涯發展的關鍵」、「學習音樂才藝是童年的必經過程」、「由父母主導報考音樂班」、「跌跌撞撞的音樂班學習之路」、「大學是決定生涯道路的開始」、「畢業後進入研究所或步入職場的生涯選擇」、「開展以音樂為主的職業生涯」與「以音樂成就自己、或成就婚姻家庭與下一代」。二、兩位音樂資優生的生涯阻隔經驗可歸類出與「個人特質、能力與興趣」、「家庭經濟與教養」、「重要他人期望」、「教育制度與學習環境」、「就業環境與資源」以及「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相關之六個類別。在生涯阻隔因素中,「個人心理/態度因素」反映出音樂資優生的個人特質與內在的狀態,對學習、人際與工作的影響;「個人背景/環境因素」主要反映在音樂資優教育制度與學習環境,對音樂資優生的影響;「外在社會/人際因素」,反映出重要他人與性別刻板印象,對音樂資優生具決定性與長遠影響。三、兩位音樂資優生面對不同的生涯阻隔情境下,會使用不同的因應策略。在運用因應策略的取向中,「以問題為中心」的因應策略使用最多涵蓋了大部分的生涯阻隔類別,顯示音樂資優生面對阻隔狀況時,仍能以比較理性的方式來思考問題,與擬定解決方式;「以情緒為中心」的策略運用,較多以正向的自我控制與情感調節為主,較少有情緒發洩;「以避免/迴避為中心」的策略運用最少,這部分也可能反映出音樂資優生無法獨力解決學習與霸凌的問題,因此選擇迴避策略。四、兩位音樂資優生在敘說中的生涯反思,包括自己的成長背景、求學歷程、專業音樂學習過程、現階段的職業與生活狀態、對未來自己的期望,以及與音樂資優教育相關的反思及抒發。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之結果與結論,提出向音樂資優生、家庭、學校與教師,以及未來的研究者相關之建議。Item 國中學生生涯建構與生涯發展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0-02-??) 金樹人; 許宏彬; Shuh-RenJin and Hung-Bin Sheu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績優生 生涯發展之個案研究(2013) 林雅馨; Ya-Hsin,Lin運動績優選手,常面臨到學科與術科兼具之困難,身為體育選手的他們總是將精神與專注力投入在運動成績表現上,因而除了自己運動專長項目之外,其它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相對較少接觸,而這樣的問題將成為他們在生涯發展過程中的一道難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運動績優生之生涯發展與現況問題,以師資培育學校臺師大為例,經半結構式訪談得知,運動績優其生涯發展歷程與現況情形,以及他們在就學期間與選手生涯過程中為未來做生涯發展規劃之情況,就學期間那些素影響其生涯發展歷程,並提供未來運動績優甄審生良好建議,讓運動績優生有個參考依據,使他們能為未來生涯發展有更多元的選擇與方向。Item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經驗及生涯發展之研究(2012) 張閔涵; Min-Han Chang近年來國內運動產業發展更加迅速,促成運動與休閒產業人才需求量增加,運動休閒管理人才的培育顯得格外重要。有鑑於管理策略的成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8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臺師大運休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經驗及其生涯發展,並且瞭解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對於學生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調查時間為2011年3-5月,研究方法透過質性研究法,以開放式問卷調查99學年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一般生所有在學生,並以內容分析法分析結果。共回收43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在學生之就讀動機係以懷抱著對運動與休閒領域十足的熱忱與濃厚興趣及增進個人專業知能為主,會因為校名特色、為滿足他人期待與建議為重要影響因素;在學生之學習經驗則是對於課程規劃以及研究生的生活型態有所差異,在人際關係與待人處事的態度有所收穫,包括專業知識與活動經驗的累積;生涯發展部分則多是以相關運休產業為就業計畫,以及繼續進修等;而就讀臺師大運休所對於其生涯發展的影響是增加求職優勢及職業的選擇,並能拓展人脈,使自己能夠從中自我成長。研究建議研究所可以了解學生需求後,結合實務經驗並與業界共同發展,以作為課程設計的內容;研究生則需要培養自我的專業能力,並要妥善運用研究所的資源,包含人力資源等,並多累積相關領域的活動經驗。Item 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2006) 王瑤芬; Wang, Yao-Fen摘要 國內對餐旅相關行業人員的整體職涯發展的研究較為缺乏,因此,本研究針對我國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現職高階主管人員進行研究,以獲得其職涯歷程、發展情形與影響因素之完整性資料,掌握職涯發展的關鍵因素,進而對餐飲人力培育及人力資源管理有所裨益。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一)探討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的意涵。(二)瞭解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的現象。(三)瞭解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的影響因素。(四)探討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各階段的職能與職涯轉換的影響因素。(五)建構及詮釋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之情境模式。 本研究採詮釋學的質性研究方法,以有效達成研究目的。以立意取樣的深度抽樣(intensity sampling)、差異抽樣(variation sampling)及滾雪球抽樣(snowball sampling)三種抽樣方法尋得符合研究目的且能充分代表研究現象、提供豐富資訊的研究樣本十四位。以深度訪談為主要的蒐集資料方法,採半結構式訪談大綱為主要研究工具,訪談時藉由研究者的理論觸覺及掌握訪談技巧,達到深入追問及發現談話內容的深層意義。每位受訪者的訪談時間為80-190分鐘,整個研究歷時三個多月完成資料的蒐集。並以下列方法進行資料的信效度檢核:資料內容一致性的確定(cross-check)、資料來源多元化、研究同儕的討論、相異個案資料的蒐集(negative case analysis)、資料的再驗證(member-check)、回饋性效度檢核。 將深度訪談所獲得的資料進行質性資料的分析(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分析時掌握紮根理論法(grounded theory)的精神,並以WinMax98pro版的質性資料分析電腦軟體協助編碼(coding)及資料的管理。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1.我國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是自我學習成長、自我認知統整與自我實踐的歷程,也是連續動態的工作轉換的歷程。 2.「從業態度」是影響職涯發展的關鍵因素,包含工作熱忱與興趣、敬業精神以及個人對工作或行業的價值信念,其中價值信念包括準備觀、適配觀、終生職涯觀,以及以準備觀為前提的轉換觀。 3.整體職涯發展呈現非傳統的職涯發展現象:多重的、自主性的、動態的職涯發展,以及存在職涯高原現象。 4.高階主管呈現性別隔離現象,結婚、生殖家庭對兩性職涯發展有不同的影響。 5.整體職涯發展是以職能成熟及職務角色的發展來劃分階段,最終達到自我實踐的職能發揮,整體歷程共分為入行前試探期、新進入期、紮根期、專業潛能開發期、自我發揮期、自我實踐期等六個職能發展階段,以及領班、廳經理、總監(協理)三個關鍵職務角色。 6.影響個人「離職/中斷工作」與「組織承諾--留職/在同一組織內轉換」的情境脈絡是不同的。 7.職涯發展影響因素是多重情境的生態系統模式,共發展出「留職」、「離職」與「職涯發展各階段工作轉換」等三個情境生態模式。 8.人群互動、工作樂趣、成就感是職涯承諾的最大支持力,而影響整體職涯發展的衍生情境因素有人群互動、組織文化、支持系統、成就感、工作樂趣、適配度、業績表現、工作士氣、自我效能、組織承諾、升遷機會、工作不滿意、工作壓力、工作挫折、工作倦怠、工作瓶頸等。 根據研究結果,對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之職涯管理、個人的職涯規劃以及餐旅教育方面提出建議,並對研究進行省思,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Item 多元表現的資優者:生涯發展與自我概念形塑之探究(2021) 林家安; Lin, Chia-An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曾有過生涯轉換的資優者們其生涯發展與自我概念形塑的經驗。透過三位有兩項以上才能的資優成人敘說重現其成長背景及歷程;著重探討其自我概念的形塑歷程、及生涯轉換因素。本研究採用融入或結晶化的分析法,以整體-內容的敘事形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分為兩部分撰寫,第一部分針對研究參與者個別進行其成長經驗的分析與探討,照見三位研究參與者相異的成長脈絡、與歷程中交織而成的自我概念形塑狀態、以及生涯轉換因素;第二部分進入生涯發展、自我概念兩向度的跨個案分析與討論。研究參與者的成長經歷會因個體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整體而言,可以下列幾點進行歸納: 一、在社會我層面,資優者因為不同的職業、志趣而有很大的差異,他們亦可能在各個時期展現對社會價值觀不同程度的在意。 二、在精神我層面,資優者的個人偏好常是穩定不變的,他們多能在早年與他人的互動中建立他們獨特的性格與價值觀。 三、在面對自我概念的擴充時,他們多能預先做好相關準備,不至於面臨衝擊、對立或衝突;生涯轉換對自我概念的影響會是在個人狀態穩定表現的歷程中;若能肯認其表現,新的角色會順利相容,擴充原先的自我概念。 四、資優者在其早年階段的生涯經驗,多能清楚感知到自己的多元興趣、並展現一至數種才能。在早年的生涯經驗裡,家庭、社會價值觀常是影響他們生涯決定最重要的因素,當這些決定與興趣、信念有所違背時,往往會造成強烈的內在衝突、引發負面情緒。 五、資優者在其青年階段的生涯經驗,能因早期經驗而生的動機,尤其是個體的興趣、信念會是引領他們前進的重要方向;面對社會角色的改變時,也能運用其前瞻因應的能力做好準備,並對自己的才能表現狀態持續進行評估,悅納或再反覆探索。 六、多元表現的資優者能在其早年、甚至學齡前發覺自己的不同領域的多元興趣;各才能在發展歷程中因不同的驅力向前邁進,但大抵都有以下四個階段的發展,包含探索階段、準備階段、發展階段、穩定階段。 針對本研究發現,研究者提供以下建議:一、對資優者的建議包含擁抱迷惘的前進、維持自我的清奇、探索興趣的多元;二、對社會的建議:避免標籤他人、更避免標籤自己。Item 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自我認定狀態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8-12-??) 楊智馨; 林世華; Chih-Shin Yang and Sieh-Hwa LinItem 從傑出身心障礙者就業歷程,探討就業影響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0-11-??) 邱滿艷; 張千惠; 韓福榮; 許芳瑜; 鍾聖音; 貝仁貴; 簡宏生; 陳月霞; 徐文豪; 林婉媛; Man-Yen Chiu; Sophie C. H. Chang; Han Fu-Jong Tsao; Fang-Yu Hsu, Sheng-Yin Chung; Jin-Kui Pui; Hong-Sheng Jian; Yueh-Hsia Chen; Wen-Hao Hsu; Wan-Yuan Lin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歷程,探討其就業影響因素。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訪談10位身心功能障礙之金鷹獎得獎者或其「重要他人」。蒐集的資料包括:得獎者就業歷程的訪談逐字稿、相關出版品或影片、研究者訪視和觀察所做的備忘錄、討論會紀錄。研究從詮釋學觀點,運用NVivo8質性分析軟體分析資料。研究發現,受訪者就業歷程的三大主要影響因素為:(一)個人因素,如個人特質、個人背景,以及個人信念等;(二)環境因素,如職場文化、工作內容、工作條件等;(三)與個人有關的歷程因素,如發展、社會化、自我抉擇,以及個人欲達到與環境一致的作為等;以及與環境有關的歷程因素,如就業機會、勞動市場及政策等的變化。Item 從傑出身心障礙者就業歷程,探討就業影響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0-11-??) 邱滿艷; 張千惠; 韓福榮; 許芳瑜; 鐘聖音; 貝仁貴; 簡宏生; 陳月霞; 徐文豪; 林婉媛; Man-Yen Chiu; Sophie C. H. Chang; Han Fu-Jong Tsao; Fang-Yu Hsu, Sheng-Yin Chung; Jin-Kui Pu; Hong-Sheng Jian; Yueh-Hsia Chen; Wen-Hao Hsu; Wan-Yuan Lin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傑出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歷程,探討其就業影響因素。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訪談10位身心功能障礙之金鷹獎得獎者或其「重要他人」。蒐集的資料包括:得獎者就業歷程的訪談逐字稿、相關出版品或影片、研究者訪視和觀察所做的備忘錄、討論會紀錄。研究從詮釋學觀點,運用NVivo8質性分析軟體分析資料。研究發現,受訪者就業歷程的三大主要影響因素為:(一)個人因素,如個人特質、個人背景,以及個人信念等;(二)環境因素,如職場文化、工作內容、工作條件等;(三)與個人有關的歷程因素,如發展、社會化、自我抉擇,以及個人欲達到與環境一致的作為等;以及與環境有關的歷程因素,如就業機會、勞動市場及政策等的變化。Item 從存在主義觀點看一位高中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敘說(臺灣運動教育學會, 2012-11-01) 林義淳; 程瑞福Item 成人美語補習班英語教師生涯發展現況之研究(2005) 蔡建民; Tsai, Jien Ming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英語教師進入成人美語補習班的因素、工作情形以及其對自身未來的生涯規劃情況。本研究採質化研究中的多重個案研究法,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大綱以蒐集資料。受訪對象為台中市某知名補習班的四位教師,研究者先寄發訪談邀請函及訪談大綱于受訪者,徵求其同意後進行訪問。經過錄音轉錄為文字搞,及編碼整理分析後,所得的研究結果為: 1.由於對英語有興趣、對教學有興趣、父母支持以及成人美語補習班的推行造成英語教師選擇成人美語補習班為其工作;2.成人美語補習班教師在補習班內所從事的工作不僅只有在補習班內教學,有時候還被派到企業或學校作教學;3.在考慮個人以及環境因素之後,除了繼續擔任英語教學的老師外,成人美語補習班教師在未來還想從事之工作有專業編輯、當英文翻譯、從事公關以及教外國人中文等。Item 照顧服務員生涯發展歷程敘說研究-以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為例(2020) 林冠瑋; LIN, KUAN-WEI本研究旨在瞭解照顧服務員的生涯發展歷程、影響其職涯發展歷程的因素及照顧工作中所形塑的生命意義。本研究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三位照顧服務員工作資歷達十年以上的照顧服務員進行二至三次的深度訪談,以敘說方法作為研究取向,並採取「整體-內容」及「類別-內容」作為敘說分析方式。 研究發現照顧服務員的生涯發展歷程可分六個階段及其重要特色為:(1)童年時期:手足排行型塑不同的成長印記;(2)求學時期:家庭經濟條件影響升學歷程 (3) 婚姻、家庭時期:以操持家務、照顧孩子為重而離開職場;育兒責任減輕後再次就業;(4)失能照護時期:偶然下得知照服員職業因而進入;(5)失智照護時期:享受失智照護的多變與挑戰 (6)退休時期:結合專業,投身社區關懷長者。 影響照顧服務員的職涯發展因素有個人因素:(1)經濟因素;(2)人格特質與工作內容的適配;(3)正向心理資源;(4)身體健康狀況;(5)照顧工作價值。環境因素:(1)失能照護機構關閉;(2)家人對從事照顧工作的支持;(3)機緣。照顧工作形塑的生命意義為:(1) 生涯目標的重新定向;(2) 疾病與死亡重塑生命價值觀與積極行動;(3)看見個人價值與自我實現。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對未來研究方向、政府與長期照顧機構、有志成為照顧服務員者及諮商實務工作者的建議。Item 矯正機關基層戒護人員生涯發展歷程之敘事研究(2019) 楊宛馨; Yang, Wan-Sin本研究旨在探討矯正機關基層戒護人員的生涯發展歷程,進一步探討其抉擇因素、身心壓力適應經驗及工作的意義。 研究對象為三位從事十年以上之矯正工作基層戒護管理人員。研究者擬訂訪談大綱,並進行半結構式質性訪談,由研究參與者敘說個人生命故事,並以質性研究中的敘事研究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1.影響研究參與者從事生涯選擇的因素,包括有家庭與婚姻支持、追求生活穩定的性格、宗教信仰等因素,其中又以經濟因素為主要考量。2.矯正工作困境與壓力,主要有與收容人互動相處、做出決策並承擔責任、熬夜輪班等,在適應上,研究參與者透過釐清責任執掌、重視個人下班休閒、保持正向樂觀與工作意義價值幫助自己適應。3.三位研究參與者歷經矯正工作各自有不同領悟與心路歷程,在真真的生命故事中看見她對矯正工作的熱忱與此份工作所賦予她的意義與目的感。小柔在矯正機關工作約15年後,越發體認到身體健康與心情快樂對她而言是最重要的生涯價值。而信仰基督教的強哥則相信從事矯正工作必定是上天安排的旨意,只是現階段強哥仍不甚確定從事此份工作的意義與使命。Item 終身教育理念下的技職教育角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9-07-??) 湯堯技職教育在終身學習社會時代的來臨時,就更顯示出它的重要性了。然而技職教育應該在培養個人特殊技能上做教育準備呢?還是應該在範圍廣一點的生涯發展上呢?而這裏的生涯發展包括著學習者的終身學習態度、應聘實力與認知能力。本篇將就上述議題進行探索,並且討論技職教育的發展如何在現在與未來的急遽變化下,符合就業職場的需求。本文結論指出想在技職教育中有成功的生涯發展,需要有願意嘗試風險的教育者,先行放棄控制學生的需求,而且可讓學生追求他們自己的學習──問他們自己的問題,尋求自己需求的答案。教育者必須吸引學生尋求理解,辨別懷疑,以負責地進行探索。Item 終身教育理念下的技職教育角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9-07-??) 湯堯技職教育在終身學習社會時代的來臨時,就更顯示出它的重要性了。然而技職教育應該在培養個人特殊技能上做教育準備呢?還是應該在範圍廣一點的生涯發展上呢?而這裏的生涯發展包括著學習者的終身學習態度、應聘實力與認知能力。本篇將就上述議題進行探索,並且討論技職教育的發展如何在現在與未來的急遽變化下,符合就業職場的需求。本文結論指出想在技職教育中有成功的生涯發展,需要有願意嘗試風險的教育者,先行放棄控制學生的需求,而且可讓學生追求他們自己的學習──問他們自己的問題,尋求自己需求的答案。教育者必須吸引學生尋求理解,辨別懷疑,以負責地進行探索。Item 美國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之相關理論與哲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5-12-??) 林宏熾身心障礙者之「轉銜服務」相關的理念與實務,最近隨著美國於2004年重新修正通過「身心障礙個人教育促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簡稱IDEA 2004)而再次地受到青睞與囑目。近來更進一步地對於轉銜服務的相關理論與哲學基礎加以建構與探討,擬將轉銜服務的議題與研究更加地專業化、學術化、系統化與科學化,並就哲學的概念與原則提供轉銜服務實務的價值基礎。轉銜服務系統的相關理論及哲學基礎包括:(1)生涯發展理論,(2)青少年發展理論,(3)一般系統理論,(4)常態化哲學,(5)融合哲學,及(6)自我決策哲學。轉銜之理論原則協助解釋臨床實務的工作內容及效果,轉銜之哲學原則提供轉銜實務之價值基礎。雖然,近年來轉銜服務於國外特殊教育的領域中己受到相當大的關切與重視,不過我國在推動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的過程中,似乎對於身心障礙者轉銜有關生涯發展與一般系統相關理論,以及轉銜服務的哲學基礎方面,較少涉及與探討。因此,本文謹就身心障礙者轉銜服務的觀點,探討美國轉銜服務之相關理論與轉銜服務之哲學基礎,求他山之石,供我國未來發展之參考。Item 臺灣體育學系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2018) 高維廷; Kao, Wei-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體育系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程度。以臺灣15間體育系大專院校,107學年度就讀大學四年級之體育系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於2018年4月8日至4月30日發放紙本問卷,共收回526份有效問卷,以瞭解體育系大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生涯發展之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線性迴歸進行分析,研究如下: 一、臺灣體育系大學生在探索生涯相關資訊方面較為積極,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最具自信心,所知覺最多的生涯阻礙為猶豫行動。 二、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會受性別而有所不同。在年齡、就讀學校屬性、是否有修習教程、入學方式亦會影響生涯其阻礙。 三、臺灣體育系大學生生涯發展越好,則生涯自我效能之信心程度也可能會較高,具有正相關;而若生涯阻礙越高,將可能降低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彼此具負相關。 四、臺灣體育系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對生涯發展具有預測力,以自我瞭解評估、未來擬定計劃與方向選擇對生涯定向最具預測力。 基此,建議相關單位,在體育系大學生在學期間,教導學生如何擬定生涯計劃,提升其自信心面對未來生涯課題,並降低其生涯阻礙,將有助未來生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