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95課綱"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傳統、能力與方法:大學入學考試中的歷史科解釋性試題分析(1990 年-2011 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2-12-??) 莊德仁大學入學考試試題不僅是評鑑學生入學資格,因為其具有指標的意義,也是影響教學的關鍵因素。但以往分析歷史科大考試題,多著重在試題類型與內容和時事或政治意識型態的關聯性,較少討論試題與核心能力的關係。筆者遂以歷史核心能力中的歷史解釋概念,來分析歷年來大考中歷史解釋性試題的分布與內涵。發現此類試題早在95 課綱頒布核心能力前,已受到重視,且測驗概念逐年改進,可見測驗學生歷史解釋能力早已是種傳統。但仍可發現有若干試題,超出學生學習能力,且重複測驗環保相關概念,此容易讓學生養成用刪去法解題的習慣。筆者也發現歷年的歷史解釋性試題,在時間上有明顯分布不均,與集中在中國史範疇的現象,而世界史範疇的偏少,尤其值得注意。且歷史解釋試題多集中測驗學生的因果關係概念,忽略類似歷史事件在不同時空的比較。而在對同一事件提出不同歷史評價上,大考試題常出現批判歷史解釋立場的現象,筆者發現命題者容易忽略批判者自身立場的問題;大考試題也喜歡測驗歷史解釋的多元性,希望學生能接受歷史解釋的多樣性概念,但卻忽略支持多元歷史解釋背後的證據性,此也是此類試題急需改進之處。Item 傳統、能力與方法:大學入學考試中的歷史科解釋性試題分析(1990 年-2011 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2-12-??) 莊德仁大學入學考試試題不僅是評鑑學生入學資格,因為其具有指標的意義,也是影響教學的關鍵因素。但以往分析歷史科大考試題,多著重在試題類型與內容和時事或政治意識型態的關聯性,較少討論試題與核心能力的關係。筆者遂以歷史核心能力中的歷史解釋概念,來分析歷年來大考中歷史解釋性試題的分布與內涵。發現此類試題早在95 課綱頒布核心能力前,已受到重視,且測驗概念逐年改進,可見測驗學生歷史解釋能力早已是種傳統。但仍可發現有若干試題,超出學生學習能力,且重複測驗環保相關概念,此容易讓學生養成用刪去法解題的習慣。筆者也發現歷年的歷史解釋性試題,在時間上有明顯分布不均,與集中在中國史範疇的現象,而世界史範疇的偏少,尤其值得注意。且歷史解釋試題多集中測驗學生的因果關係概念,忽略類似歷史事件在不同時空的比較。而在對同一事件提出不同歷史評價上,大考試題常出現批判歷史解釋立場的現象,筆者發現命題者容易忽略批判者自身立場的問題;大考試題也喜歡測驗歷史解釋的多元性,希望學生能接受歷史解釋的多樣性概念,但卻忽略支持多元歷史解釋背後的證據性,此也是此類試題急需改進之處。Item 高中師生對公民與社會科經濟課程觀點之研究--以單元四「經濟與永續發展」為例(2012) 劉怡婷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師生對公民與社會科經濟課程之觀點,探討教學時數、教學方法、教學評量是否為影響師生經濟課程觀點的相關因素,在經濟課程觀點上,是否分別具有顯著差異;並分析教師的背景變項(教學年資、95課綱經濟課程教授次數、學歷背景、在職進修)以及學生的背景變項(性別、組別、家庭)是否影響其對於經濟課程之觀點。為達研究之目的,本研究主要以自編之「高中教師公民與社會科經濟課程觀點問卷」、「高中學生公民與社會科經濟課程觀點問卷」進行問卷調查,輔以訪談法以臻研究設計之完備。本研究之結果發現如下: 一、不同教學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元性之教師,在經濟課程各向度觀點皆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上課時數、教學方法多元性、教學評量多元性之學生,在經濟課程部分向度觀點具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教師,在經濟課程部分向度觀點具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學生,在經濟課程部分向度觀點具有顯著差異。 五、各變項對於教師的經濟課程觀點僅在部分向度觀點具有解釋力,且具有統計上之顯著性。 六、各變項對於學生的經濟課程觀點具有解釋力,且具有統計上之顯著性。 據本研究之結果,歸納研究發現作為結論,亦提出對教育相關單位、公民與社會科教師以及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以作為經濟課程修正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