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action"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Linguistically directed attention to the temporal aspect of action events in monolingual English speakers and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speakers with varying English proficienc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04-01) Chen, J.-Y.; Su, J.-J.; Lee, C.-Y.; O'Seaghdha, P. G.Chinese and English speakers seem to hold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time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codings of time in the two languages. Employing a sentence–picture matching task, we have investigated this linguistic relativity in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varying in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found that those with high proficiency performed differently from those with low proficiency. Additional monolingual English data, reported here, showed further that high-proficiency bilinguals performed similarly to the English monolinguals, suggesting that Chinese speakers’ sensitivity to the time of an action event might be modifiable according to the extent of their experience with a tensed language.Item 台灣成人教育政策的歷史社會學分析(2007) 黃曉瑋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行歷史社會學的研究取向,從1949年至2006年,依台灣整體社會發展的特徵分為:(1)1949年至1980年代初期;(2)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3)1990年代後期至2006年三個階段。探討並分析台灣在威權統治、威權/民主體制轉型、民主體制等三種不同統治的形式下,所呈現的社會圖像,解讀其中「國家—社會」權力關係的轉變。由於台灣的社會教育及成人教育政策,其實是鑲嵌在各個階段的歷史脈絡中而逐漸發展。因此,我們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1)是分析台灣成人教育政策變遷的結構性因素。(2)是重新脈絡化台灣的成人教育。(3)為提供成人教育政策研究相關理論基礎。 本研究發現,從1949年到2006年之間,台灣的社會教育及成人教育政策,依其發展的特徵,可以分為:(1)成人教育與社會教育政策共生依附期(1949-1990)。(2)成人教育政策具體形成期(1991-1999)。(3)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政策統整融貫期(2000~)等三個時期。 在成人教育與社會教育政策共生依附期(1949-1990),台灣正處於黨國威權統治的情況下,在政治上呈現高度中央集權化的現象,統治階層的意志是主導政策制定的關鍵因素。這個時期台灣的教育政策被框限在「反共復國」的基本國策中。整體而言,當時台灣的教育政策變遷相當靜態。這一時期的成人/社會教育政策,所對應的是「國家—社會」權力關係的形構。亦即民族國家在打造社會根基的過程,也是形構「國家—社會」權力關係的過程。 在成人教育政策具體形成期(1991-1999),台灣社會面臨各種內外部條件的改變引發各種政經效應,因而鬆動了黨國威權統治體制的統治基礎。1987年解除戒嚴,台灣的政治開始由威權統治逐漸轉型為民主體制。台灣社會結構的轉化,台灣教育史上第一個整體性的成人教育工作計畫--「發展與改進成人教育五年計畫綱要」,就在1991年脫胎而出。由是,在官方成人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成人教育開始發展自身的學科及專業屬性。在這一時期的成人教育政策,對應的是「國家—社會」權力關係的解構。 至於在成人教育與終身教育政策統整融貫期(2000~),台灣的成人/終身教育政策,所對應的是「國家—社會」權力關係的重構。由於台灣在歷經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等重要政治民主化的過程,民主體制已建立。在民主體制下,台灣社會必須面對民主如何持續深化的議題。一些草根性的學習組織,如社區大學逐漸興起。社區大學的原始構想,是希望在教育領域內推動社會改革,並使改革的影響力回來滲透教育體制。另外,在這個時期中,教育部則試圖透過終身教育的提供,以回應台灣在資本積累、民主化、以及社會發展等需求。Item 回家路上─我的慢跑環島經驗敘說(2012) 林美如; Lin, Mei-Ru本研究採用自我敘說研究取向,並以小說體裁的書寫方式,呈現研究者的慢跑環島的經驗故事,其目的是為了探究慢跑環島對於個人多層次的意義和影響。故事內容係以發想、抉擇、計畫、體驗到歸來的歷程為軸線,闡述研究者在2012年1月16日至2月3日,歷時19天,共915公里的順時針慢跑環島經驗。本研究將題目訂為「回家路上」,是因文本內容蘊含了「家」的隱喻,而這個家代表了實體的家、家人、家人之情衍生的意指和直指、回歸到心中的真我。本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經驗故事及後記,主要是描繪慢跑環島經驗的具體面貌,並不帶有理論闡釋。其中,經驗故事又分為起身、追尋及回歸共三部。每部之區隔不僅是依時序或地理位置作為斷點,也同時考量個人心境於整體歷程中的重大轉折。本文擺脫傳統的論文寫作格式,並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出發,一方面希望藉此捕捉和具體陳述事件、關係和目的之間的細節,清楚呈現經驗的脈絡性及連續性,使慢跑環島經驗的面貌更為完整。另一方面,則是考量讀者的需求,期盼能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和自由的寫作風格之下,引起讀者的興趣,邀請讀者進入故事,隨著「文本我」身體、時間及空間的移轉,不斷變換閱讀位置,從中翻找及探尋慢跑環島的意義,並進而引發一些思考、衝擊或共鳴,甚至觸動自我實踐的力量,開展屬於自己的旅程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