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Aesthetics"
Now showing 1 - 20 of 2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Adorno, Foucault, and Said(英語學系, 2007-03-??) 黃福順Item Reconciling Bloomsbury's Aesthetics of Formalism with the Politics of Anti-Imperialism(英語學系, 2001-01-??) Hsiu-ling LinItem 享媛藝術珠寶的市場拓展-從盛清的美學談起(2020) 李媛; LI, Yuan本研究報告的主旨是探討以盛清時代珠寶美學的精髓為享媛藝術珠寶的設計核心,如何把傳統的珠寶材質加以時尚設計,符合現代人的品味要求,以及如何從傳統的營銷模式升級為新零售模式的品牌經歷。對於清盛世皇室珠寶禮制、典型性款式、材質及寓意的研究,筆者以清盛世皇室珠寶為創作發想,發展為客戶打造具有家族傳承的珠寶系列,以及將之品牌化走向國際市場的經驗整理。 研究步驟採取文獻探討、個案訪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式。研究報告由緒論、文獻探討進行品牌產品設計風格的梳理,品牌行銷的分析以享媛藝術珠寶品牌市場拓展的個案分析,研究結論和建議等五個章節組成如下: 首章緒論簡述筆者本項報告的研究動機、研究背景ヽ研究目的,研究動機為筆者經營的珠寶事業希望品牌化,以走向國際化市場的競爭;研究背景為筆者對於珠寶行業的觀察,消費者的珠寶購買行為的調查,解析筆者為何選用華人關注度最高的珠寶材質翡翠和點翠,將清盛世皇室的藝術品味與工藝透過設計融入其珠寶設計中。研究目的為通過對清盛世美學的研究及投入的藝術珠寶品牌,是否符合現代人傳遞生活品味的特徵,是否符合家族傳承的意義,如何做市場區隔,如何因應新零售時代,藝術珠寶品牌的持續性。 本研究報告文獻探討以清盛世的形成後的宮廷禮制,梳理了盛清珠寶最具代表性朝珠、簪子、鈿子的特色,工藝中玉石、金銀器、點翠的特色,以及古代珠寶設計中所賦予的寓意,給予享媛藝術珠寶設計帶來的審美觀念與設計思想。 第三章解析了用文獻探討、個案訪談、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進行本研究報告。第四章享媛藝術珠寶品牌市場拓展的個案分析,應用享媛藝術珠寶創立品牌歷程、拓展市場的實際個案,並結合相關國際品牌行銷理論,探討享媛藝術珠寶如何應用以傳統文化轉化時尚的藝術珠寶為重點分析為主,進行消費者偏好、形態分析,最後訂定藝術珠寶造型風格。以及面對極為挑戰的經營課題,因應市場的差異性的品牌定位、產品創意、行銷模式創新的市場模式與新零售的規劃。本研究報告也透過不同年齡族群的問卷調查及研究資料蒐集歸納分析,進一步探討珠寶消費者的購買習性和喜好,以應因激烈的市場競爭。為品牌如何創新,從紅海中走出藍海,找到品牌持續經營的致勝方針。期望這些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台灣珠寶行業品牌優化的參考。 最後研究結論,對於未來,珠寶與文化產業鏈的整合將加快,筆者以將具有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珠寶時尚化,並走向國際舞台為使命,期待推廣給更多的人,得到更多人的關注。Item 以石川欽一郎、木下靜謹、陳澄遠、陳慧坤、李永沱筆下之淡水作品詮釋地方及其精神之意象(地理學系, 2011-05-??) 蔡怡玟; Vi-Wen Tsai自17 世紀以降,不少詩人﹒畫家、文學家皆以淡水為題材來進行創作,而根據肅瓊瑞(2004 ) 掏出臺灣沒有一個地方能像淡水這樣,曾被這樣多的畫家,以如此豐美而多量的畫作存在著。而至目前為止,據初步估計這些畫作應不下五百多件。所以,以人文主義地理學、美學和審美經驗來談淡水空間意象和其背後所隱含的精神意象應有其值得深究及探掘之處。然,因以淡水為題/為名者畫作甚多,本文配合自日治時期以降,美術在畫發展的歷程和其流派的演變,按照時間順序先後選出石川欽郎、木下靜涯、陳澄波、陳慧坤及李永沱五位畫家的淡水系列,來試著以美學上的精神為基礎,然後究其人文主義地理學和審美經驗來形構也個淡水的空間及精神意象,以補足或開拓以美術作品來詮釋空間意象的可能,並希冀藉由這樣的嘗試可為地方研究帶來新的可能性。Item 以石川欽一郎、木下靜謹、陳澄遠、陳慧坤、李永沱筆下之淡水作品詮釋地方及其精神之意象(地理學系, 40483) 蔡怡玟; Vi-Wen Tsai自17 世紀以降,不少詩人﹒畫家、文學家皆以淡水為題材來進行創作,而根據肅瓊瑞(2004 ) 掏出臺灣沒有一個地方能像淡水這樣,曾被這樣多的畫家,以如此豐美而多量的畫作存在著。而至目前為止,據初步估計這些畫作應不下五百多件。所以,以人文主義地理學、美學和審美經驗來談淡水空間意象和其背後所隱含的精神意象應有其值得深究及探掘之處。然,因以淡水為題/為名者畫作甚多,本文配合自日治時期以降,美術在畫發展的歷程和其流派的演變,按照時間順序先後選出石川欽郎、木下靜涯、陳澄波、陳慧坤及李永沱五位畫家的淡水系列,來試著以美學上的精神為基礎,然後究其人文主義地理學和審美經驗來形構也個淡水的空間及精神意象,以補足或開拓以美術作品來詮釋空間意象的可能,並希冀藉由這樣的嘗試可為地方研究帶來新的可能性。Item 以石川欽一郎、木下靜謹、陳澄遠、陳慧坤、李永沱筆下之淡水作品詮釋地方及其精神之意象(地理學系, 2011-05-??) 蔡怡玟; Vi-Wen Tsai自17 世紀以降,不少詩人﹒畫家、文學家皆以淡水為題材來進行創作,而根據肅瓊瑞(2004 ) 掏出臺灣沒有一個地方能像淡水這樣,曾被這樣多的畫家,以如此豐美而多量的畫作存在著。而至目前為止,據初步估計這些畫作應不下五百多件。所以,以人文主義地理學、美學和審美經驗來談淡水空間意象和其背後所隱含的精神意象應有其值得深究及探掘之處。然,因以淡水為題/為名者畫作甚多,本文配合自日治時期以降,美術在畫發展的歷程和其流派的演變,按照時間順序先後選出石川欽郎、木下靜涯、陳澄波、陳慧坤及李永沱五位畫家的淡水系列,來試著以美學上的精神為基礎,然後究其人文主義地理學和審美經驗來形構也個淡水的空間及精神意象,以補足或開拓以美術作品來詮釋空間意象的可能,並希冀藉由這樣的嘗試可為地方研究帶來新的可能性。Item 創新餐廳空間設計指標評估模式之研究(2013) 周勝方; Sheng-Fang Chou受到全球化、客製化與環保趨勢影響,趨使餐廳經營者不斷尋求創新表現,其中創新用餐環境與氣氛營造被認為是影響顧客滿意度關鍵,面對未來發展,創意、空間美學與環境友善將是創新餐廳空間設計需要考量重要因素。基此,本研究具體目的為(一)探究餐廳創新空間設計指標在創意、空間美學、環境友善與營運績效等構面相關要素指標意涵。(二)比較創意、空間美學、環境友善與營運績效之創新餐廳空間設計指標模式,並說明指標間影響關係。(三)分析創意、空間美學、環境友善及營運績效指標影響權重。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量化研究法,共30位專家參與問卷調查,經由模糊得爾菲法(FDM)、決策實驗室法(DEMATEL)和網路分析程序法(ANP)分析專家意見建構創意、空間美學、生態友善與營運績效等餐廳創新空間設計指標評估模式。 本研究重要發現包含(一)經由FDM確認創新餐廳空間設計指標包括創意、美學、環境友善與營運績效項下共15項次構面與75項準則。(二)經由DEMATEL分析發現營運績效項下「整體印象」、空間美學項下「精緻與綜合」與環境友善項下「綠色體驗」為各模式中關聯程度較高指標。(三)最後透過ANP分析創新餐廳設計指標項下「特別的」、「顧客贊同」、「掌握訴求重點」、「令人喜歡的用餐環境」、「具互動體驗性」、「考量餐廳運作效率」、「能整體考量」、「具整體感」、「具當地文化特質」、「符合節能」、「考量顧客健康」、「避免空氣污染」、「整體滿意」、「吸引顧客」、「提高營運收入」等準則為各次構面項下權重最高指標應優先處理,本研究結果為實務導向,可作為未來餐廳空間設計及研究發展應用。Item 壯美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之實施(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6-08-??) 崔光宙; Tsui, Kuang-chouItem 宗萱茶道學苑商業計劃書(2022) 鄭姵萱; Cheng, Pei-Hsuan以「滄海遺珠」來比喻這散落在日本的唐宋風雅之事,茶道是被華人遺漏在大海的珍珠,卻在日本成為國寶級的文化遺產,是許多日本人所追求很重要的解脫或解決方案,在台灣並沒有很好的發展,但華人社會也有廣大身心寧靜的心理需求存在。將其正本清源在大中華商圈再度發揚光大為使命,在宗萱茶道學苑做出一片藍海市場策略之後的志業。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宗萱茶道學苑聚焦在「天地人」三足鼎立,以此三者點線面向外擴展,為目標客戶解決「痛」及追求「美」,對有痛點的剛性需求與未滿足需求兩大頗具市場規模的消費客群而言,可以同時滿足。提供對內心尋得「美靜清」的圓滿,幫助淺移默化而求得「敬境淨」的純粹自然,為宗萱茶道學苑欲傳遞給客戶可以感知的獨特價值。以心傳心將「和敬清寂」茶道的四項中心思想傳遞,經過時間沈澱「由形入心」提升到意識層級,進而變成生活必備的精神糧食。獨樹一格的內外兼修課程,在可預見的未來,市場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整體解決方案。 本營運計劃書主要以自媒體行銷為媒介與工具,傳播的內容對應到宗萱茶道學苑的市場定位,身心靈療癒及身形優美,以凸顯核心價值,將大幅度地提升宗萱茶道學苑的市場能見度,增加學員人數以及獲利營收。建置O2O線上線下整合的雲端授課與電子商務模式,開發網路行銷通路,透過整合行銷計畫瞄準專業目標族群,在紅海市場的削價競爭之中,透過差異化行銷及創新能力,發現並朝向嶄新的藍海市場,發心立願踏著穩健的步伐,朝向茶道界清流的目標努力邁進。 藉由對茶道商業模式的完整整理,使得有志在茶道文化深耕的企業主或者投資人,看到茶道的豐富感、縱深度與未來性。宗萱茶道學苑課程產品以感知價值定價,在堅持核心價值與真誠服務下,財務預估毛利率三年平均數為97.79%,本期損益三年平均數為1,531,019元。由於目前宗萱茶道學苑是採獨資方式經營,資本主投資600萬元及銀行企業貸款500萬元。倘若日後為了擴大經營規模而招募股東,其股東盈餘分配則依據股東出資額比率所佔資本額比率進行分配。將臺師大所學重新賦予茶道新生命,可以嬴利及永續,成為「國際時尚」的新焦點。"茶"字為草木之中有一人,可知茶是人與大自然的天人合一及和諧統一,要打出一服抹茶,釜、水、火這三件寶缺一不可。"釜是茶之父,水是茶之母,火是茶之命"。品茶和兵法的感悟透視洞察相通,兵法注重天時、地利和人和,而品茶同樣講究此點。有了適當的天氣、相宜的環境以及志趣相投的客人,才能夠真正地品茗出茶中蘊含「茶逢知己喫」的境界。同一種抹茶,每次打出的味道也都不盡相同,茶有富於變化的特性,這正與「孫子兵法」之中所講求的"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取勝者,謂之神"相似。茶道精神四諦:和敬清寂,正與兵法的最高境界:靜幽正治、全勝雙贏有異曲同工之妙。Item 從美學觀點探討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理念與實施(2005) 葉自強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已然全面實施,其中負責藝術教育工作的「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最備受矚目但也爭議最多的兩項特點,一是其將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學習歸併至一處的統整課程架構,二是其特重人文素養的教學目標。但以研究者所見,不論支持或反對者,鮮有就藝術活動之本質、運作狀態、與特殊性而對此爭議點展開討論者。本研究之目的便在於剖析美感經驗的狀態及特殊性、探討藝術活動在自律與他律價值上的意義、從藝術創作、傳達、欣賞與品鑑的心物關聯析論各類型藝術在本質與運作上的異同,同時分析探討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實施要點,以及全領域課程綱要與之相關的部分命題與概念。最後再以業已確立的美學觀點檢驗「藝術與人文」的理念與實施是否符合或者背離了藝術的原理原則與特殊性問題,以作為藝術與人文領域實際實施、施行與否、或實施方法修訂的參考。 經研究發現,基於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在創作、欣賞、評鑑上各自需要專門的媒材符號與形式語法理解認知訓練,而此項訓練與學習既不可代換又不可移轉,同時不同類別藝術也由於使用媒材符號語法的不同,各自有其適於與不適於表現的主題和內容,因此各類別藝術在創作欣賞評鑑以及相關媒材知能訓練的學習活動上難以統整進行。而以藝術陶冶涵育人文素養、十大基本能力、融入六大議題方面,研究結果認為後三者可區分為「直接關乎藝術」與「非直接關乎藝術」兩種。在直接關乎藝術的部分,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責無旁貸,而且也沒有其它領域可以為之代勞;但對於非直接關乎藝術的概念、命題、態度、與知能,藝術教育則只適合提供它們入情入理出現與陳述的境況。此外對於人文素養的培養,經研究發現藝術與人文領域無法直接從事進行、功能與效果無法預測與界定的,遠比它所能直接進行的要多。 根據本研究最後歸納導出的的主要研究結果,以及研究歷程中發現的次要與附屬結果,研究者並提出若干建議,作為教育主管機關、課程設計者、第一線藝術教育工作者、以及後續相關或深入研究之參考。Item 文化創意產業國家投資策略之研究—以主權財富基金為例(2021) 王定亞; Wang, Ting-Ya本文從臺灣政府擁有豐富金融資源,但比起外國較不重視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談起,透過國家基金與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有關理論和實證研究的一系列探討,同時經由國家競爭力與美學經濟的介紹,歸納出政府在投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上的重要議題,試圖從政府、企業界、學術界的角度研析相關應對策略。希望藉由爬梳文獻、個案研究與深入訪談,以及實務統計資料分析的結果,找出現象問題的根源,從中尋求適當的對策與因應之道;研究過程採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深度訪談法與比較研究法等,從理論文獻及國內外國家主權基金運作,檢視我國政府投資文化創意產業現狀;最後,歸納出國家資本在投資文化創意產業決策上的策略思維,並依循觀念架構進行命題探討,作為對政府、文創業者與學術界重要的參考資訊。透過文獻與實證,經過命題分析過程,本論文發現重要之研究結果:一、國家領導階層欠缺上位思考的能力,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目標應在於提升國家競爭力,並強化國民幸福感;二、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歷經20年發展,仍存在產業間觀念隔閡的衝突,影響文化產業發展至鉅;三、我國文創產業面臨的挑戰,在於產業生態鏈的不足,其關鍵主因在於「跨文化與經濟之人才與人力」不足、「資本」不願投入、消費「市場規模」無法擴展、「創新研究」機能疲弱;四、政府運用投資作為國家發展的工具,透過資金運用與配置,經由乘數效應,擴大政策效果;五、政府在推動特定產業發展的初期,應透過成功的投資行為,吸引民間資金跟隨投資;六、國家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的優點,在於集中管理國家剩餘資本,或利用金融市場過多游資,將國家資本發揮最大的運用效益。論文最後,提出對政府施政、對文化創意企業經營、對學術界後續研究之重要建議。Item 新藝術元素融入行動銀行App對於使用態度之影響(2022) 詹嘉怡; Chan, Chia-Yi科技金融時代來臨,數位轉型翻轉傳統銀行資訊生態,從AI、生物辨識、大數據直到元宇宙,各家銀行除了大舉擴編資訊人才,更換核心系統外,並積極打造數位環境,不斷提升自家行動App之功能與效能,這屬完全競爭的金融市場裡,因牽涉至金錢交易,故在App功能及資安考量首重於美觀之前,然而金融業務具高度同質性之下,顧客之使用感受近年漸漸受重視,這無形服務層面可能轉變成競爭優勢。所以在數位戰場上,若將非金融之元素融入行動銀行App,將之與藝術文創結合,打造新的生態圈,期能創建彼此供需,讓銀行即是生活,銀行即是服務的概念能被實現,進而塑造品牌形象並為生活注入藝術氛圍,打造金融美學。依據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以模擬App介面搭配問卷方式加以研究分析後,依研究結果顯示,對於將藝術畫作融入行動App的介面設計元素對顧客體驗及使用App之態度皆有著正向影響,反觀顧客美感中心度(CVPA)並不會對使用行動銀行App態度有顯著之調節,也就是顧客美感中心度是屬於自我感受,不論個人對自我美感的評估如何,對於在藝術提倡及生活美學上仍是正面支持的,這也就是為何不論從介面藝術、圖案風格、色彩彩度運用對於App的使用態度都有正面且顯著之效果。十八世紀文藝復興後之新藝術風格與金融的一場邂逅,與銀行、金融相關的名詞總有著利害關係或是金錢氣息的刻板印象,本研究探討透過新藝術美學、表現美學,問卷回饋,從使用者觀點檢定受測者在數位轉型之下,因為不同世代影響,開始懂得享受生活,懂得要求感受及體驗,願意主動接觸不同領域的面相,透過讓使用者直覺式且藝術化介面,並以多色彩的方式呈現,比起早期普遍採用制式介面設計模式已能接受,對目前處於系統開發規劃人員的來說,如何讓顧客聚焦在介面設計的亮點上,有時會比強調酷炫功能來得更具有意義。Item 《易傳》與先秦諸子「神」思較論(2002-11-01) 賴貴三《易傳》與先秦諸子中「神」字屢見,內涵甚為豐富,雖多專指祭祀、意識、思想、藝術等活動中,須要溝通調和的具體形態意志的幽靈,即所謂「鬼神」。然由此申發出具有「出神入化」的哲學與美學新義,對兩漢以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追溯《易傳》與先秦諸子中,有關「神」字的命義,以哲學思想淵源作為切入點展開探討,運用「辨章考鏡」、「原始要終」的方法,揭曉二者如何巧妙運用「神」的概念、命題,對於心靈意識與精神思想活動進行描述,從而賦予「神」字以多維向度的新義。通過考察、比較、歸納、分析「神」字的多元義涵,進行此一命題的整體研究,將有助於加深、強化構成中國文化核心之一:「神」思的微觀體會與宏觀認識。Item 杜甫以「白帝」為名系列詩作之旅遊審美意識析論(國文學系, 2000-03-??) 吳明德Item 洪堡德所奠立之地理學的一種美學傳統(地理學系, 2005-11-??) 池永歆地理學界對亞歷山大.馮.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思想學說的關注,常以作為地理學思想史上的洪堡德而認識他。在論及洪堡德的地理學思想史的專著中,例如哈特向 (Hartshorne)的《地理學的性質》(The Nature of Geography)、狄克生(Dickinson)所撰之《現代地理學的創建者》(The Makers of Modern Geography)或者是詹姆士(James)與馬丁(Martin)所撰寫的《大千世界:地理學理念史》(All Possible World: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咸認洪堡德是一位具備博學知識的博物學家以及現代地理學的奠基者、創建人,對許多領域均有豐碩的貢獻。論及洪堡德對地理學的看法,通常包 括:他對系統地理學(systematic geography)發展的貢獻、根據區域現象之相互關聯的整體研究而對個別區域做解釋性描述,以及他強調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與自然具有合諧與統一性的觀點 (Hartshorne,1939: 78-79、Dickinson、1969、James與Martin,1993: 112-126)等等。 洪堡德的著作對19世紀的影響,擴及許多科學研究的領域,包括: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理學與生物學等;例如,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在1881年一封給虎克(Hooker)的信中,就形容洪堡德為「曾經存在之最偉大的科學旅行者」(the greatest scientific traveler who ever lived)。當達爾文乘坐獵犬號從事科學探險時,隨身攜帶洪堡德的著作,後來並回憶到這些洪堡德的著作改變他一生的整個過程 (Richards,2003: 92-93)。 美國文學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在洪堡德100歲冥誕時(1869年),曾著專文將其描述為「世界的奇才之一,就像亞里斯多德、就像凱 薩......,他不時地出現,彷彿向我們展現人類理智的潛在價值----一位博學多才的人(a universal man)......。」這位「博學多才的人」的知性遺產(intellectual legacy),對當代人文主義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的研究具有啟迪作用,這些在人文主義地理學的奠立者段義孚(Yi-Fu Tuan)如下的論述中可清楚地見到(Tuan,1999: 86): 亞歷山大.馮.洪堡德對我來說是一個英雄,有著明顯的理由。他是現代自然地理學的奠基者,而我做為一名自然地理學者開始我的事業。他對於地理學的探索史做 了出眾的貢獻,並是最先運用景觀畫與詩歌以延伸地理經驗範圍的其中一位----感情、情緒與概念----這些構成人文主義地理學的領域,是我成年歲月的知 性焦點。Item 禪於數位影像設計之創作與研究(2008) 吳文祺; Wen Chi Wu禪的精神乃是東方精神,是直取事物本質,不為形式所拘,一切都體現在生活細小之處,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之中。禪直覺式觀照的特性,對東方藝術發展的影響甚遠,藝術傳達了禪宗的本質,造就了禪藝,並散發著空靈、直覺、圓成與意境等美學特質。從禪畫的構圖與表現手法中,可以看出禪畫十分重視心靈上的自由與直覺經驗的呈現,尤其是中國的水墨與書法中的自發性線條與墨色,與禪的直覺觀照、樸素、古拙的特性相符。 由於科技的進步與影像的數位化,讓創作不再侷限於傳統形式,表現手法更為多元化,也因此東方傳統文化與元素得以注入新生命,開創嶄新的面貌。本創作研究以禪的美學特質與精神本質,以數位影像設計表現創作成果。運用禪的表現形式中的自發性線條與偶然型,透過電腦數位影像特性,結合禪文化與現代科技,創造出具有現代禪意風格的數位影像作品。本研究創作經過文獻探討與實驗創作得出以下結果: 一、非對稱與不均齊的構圖方式,能讓畫面釋放出視覺張力,一角以外的地方就是無限的空間,呈現空靈之美。 二、自發性的線條與偶然型的運作過程中,藉由人與媒介物的緊密結合,體悟到禪的頓悟之美。 三、傳統元素與數位影像的結合,在視覺上產生虛與實的對比,在心靈上也呈現出一種矛盾融合,虛為實,實為虛的圓成之美。 四、創作的「視覺形象」與「禪的直覺觀照」在觀念上產生了衝突,當以理性相待時,禪越離越遠;以感性相待時,禪就在身邊,而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差別在於心靈上的自由,也就是創作上的自由。Item 繁華都城生活中的市井美學(國文學系, 1999-03-??) 朱雅琪包含了子夜歌群在內的吳歌文本,雖是民間佚名者所作,卻積澱了相當獨特的文學經驗與審美品質。而其產生之後,不僅逐漸成為六朝貴族文娛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更影響了南北朝、乃至唐代以降新體詩的流行。因此,歷代雖不乏視其為俚俗淫艷之聲的論調,卻無可否認其在文學及美學史上的關鍵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如此詩作之所以發展,與六朝建康城作為一處政經都城所積累的異質時空是脫不了關係的。質言之,長江流域下游以繁華商旅為主之情色生活及表徵建構,非僅提供了特殊的文學想像,更催發了充滿生命力的市井美學的蓬勃發艱。本文即擬從文學社會學及人文地理學的角度對此現象作一考察,除指出子夜歌群市井美學形成之時空因素外,更將闡明其所具有的細膩美學特質,以明瞭子夜歌群作為一種植基於前現代城鎮文明中的美學產物,其所特有的將詩歌創作視野拉回人間的積極意義!Item 舞蹈的後現代主義審美觀之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4-12-01) 徐翠敏; 劉一民; 許義雄Item 蘇東坡美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林鈺鈴; Chueh-Ling Lin本論文壹冊,約十萬餘言,前後分為七章,二十節。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東坡是中國藝術精神領域中的傑出代表,故 此引發筆者之研究動機,並希望透過本文之研究,掌握東坡思想,以促 進現代人生活與藝術創作,兼有質與量同時遞嬗飛躍之目的。在研究資 料上是以東坡文藝實踐,創作理論,社會文化等作為建構東坡美學思想 體系的三大範疇:實存意義層、創造意義層和實現意義層。並應用歷史 研究法、理論分析法、綜合法、直觀法、比較法與圖解法等來解剖、檢 證東坡美學思想,以張顯本文之信度與效度。 第二章「北宋社會文化環境與美學開展」,旨在全面性、概略性地考察 影響東坡美學思想形成、發展之社會景觀與文化環境等因素。 第三章「蘇東坡美學思想探源」,旨在考察東坡美學思想之整體內涵及 特殊審美性格成因,以運動內化於東坡生命主體之儒、釋、道文化意識 、理學思潮與才學敦厚之審美意識,作為尋溯根源的著力點。 第四章「蘇東坡審美主題」,旨在考察東坡美學思想體系中的理想主題 ,就自然與理趣;平淡與清新;意境與神韻等來分析研究,以闡明其所 以作為審美規準之特質。 第五章「蘇東坡藝術造詣」,旨在考察東坡詩詞、文章、書畫等具體創 作理念、特徵、審美價值觀與其美學思想體系間高相關之脈絡,並進一 步分析其影響性與前瞻性。 第六章「蘇東坡美學思想與現代意義」,旨在闡明將東坡美學思想化作 當代人生活與藝術創作實質之發酵劑,就其與美學思想落實、與美術教 育、與現代美術三個側面間之交互作用,綰結陶養成一堅韌活潑之審美 完型,歷久而彌新。 第七章「結論」,證述了東坡美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就虛實相生、相 因相恃來揭櫫本文之研究深度與具體成果,並針對現代人在面對西方文 化價值沖擊下,所產生的文化迷思,指出文化價值沈澱之向上一路,換 言之,東坡「應變」之審美張力乃是東方美學思想文化特質之輝揚,是 超越時空限制,亙古迤邐的東方藝術精神,故此,本文之研究將作為來 日博士論文「陶淵明、蘇東坡美學思想比較及其在東西方美術創作上之 因素分析」研究之起步。 至若本文之創見,前人未曾論及者,厥為數端: 從東坡寖淫的中國哲學系統思維切入,並注重以東坡的作品為直接推 論的材料,再創出解讀東坡美學思想的圖構或模型,每一章之始,都以 「圖構」來展開,此「圖構」乃是理解東坡美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的基 本籌碼,是本文之研究基模。 在資料演繹歸納下,將東坡美學思想建塑出新格局:就實存意義層而 言是一砂一世界的時間觀照;就創造意義層而言是一花一天國、一掌一 無限的空間觀照;就實現意義層而言是一剎一永恒的古今時空觀照。 以東坡美學思想的超越質地嵌入現代人之生活實質,作為筆者「成一 家之言」的確義,因此是問渠(現代人) 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 東坡美學思想) 來的表現;是「拿古人思想作今人生活的真實」;是古 今照顏色。 以上幾點為本文之特殊創見,姑不論精確與否,大抵為前人所未曾 論及,詳細內容,則請閱讀本文上列之章節。 This Study consists of seven chapters in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wenty parts altogether, amount to approximately 100,000 words or so. The first chapter is a brief explanation: Su Shi, who has the greatest artistic temperament in Chinese Art history, wiht an introduction and a description of his aesthetics and metap- hysics. Chapter Two gives a general overview of culture and envir- onment during the Northern Song in which Su Shi lived. With an age for a background, Su Tungpo made himself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Chapter Three traces the philosophical evolution of Orie- ntal idea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Daoism and Neo-Confuci- anism. Su Shi, being based on th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cultivated himself as an aesthete. Chapter Four explores the style of Tung-po's art works(p- oetry, composition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in detail. From Tung Po's art works we can trace some of the aesthetic and met- aphysical links between the style, ideas and imagery. His family influences, Buddhist and Taoist friends and teachers all served as inspiration and confirmation for his creation. Chaper five presents Tung Po's Aesthetic themes (nature, soul and essential harmony "[shen]神and [yun]韻", aesthetic t- aste and image "[ching chieh]境界and [yihsiang]意象", refresh- ing style and plainess and so on), which are his aesthetic cor- es, and will be elucidated as complete as possible, and they constitue the very significance of his Aesthetics. Chapter Six i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revelation of Tung Po's Aesthetic thoughts toward modern life. That is: the embo- diment of Tung Po's Aesthetic into actions (art instruction, art criticism and art creation and so on), only this revelation is well understood and applied, could we catch the modernity of Tung Po's Aesthetics. The conclusion integrates all dimensions of the influence of Su Tung-po's Aesthetics and its modernity. This study, based on above analysis, focuses on three vi- ewpoints which vary to my predecessors and are original. These different aspects are as following: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lucidate the context with diagrams-- namely, each diagram as a scheme affords a distinct outlook on the dissertation. This study has suggestedd three levels of meaning: The ontological or existential meaning: To see " the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 The creative meaning: To see "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 and to "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 The phenomenological or consummate meaning: The " eternity in an hour ".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 the outstanding Tung Po not only sets a good example for us but also inspires us to have qualit- ative thinking, aesthetic problem solving the mode of qualitat- ive intelligence and so on. Hence, Tung Po has created a unique style that belongs not only to the ancient or modern time ,to the East or the West, but also to the whole world. Tung Po has created an instance of immanent beauty. This Study consists of seven chapters in which are dividedItem 運動的審美理由—以康德美學為徑路(2016) 蔡宗儒; Tsai, Tsung-Ju運動中的審美理由—以康德美學為徑路 摘要 本文以康德美學為徑路,探討運動中的審美理由。研究脈絡分兩個主要步驟,先探究審美理由的可能性條件,再探討審美理由對於運動的意義。本文認為,根據康德對於愉悅感的三分,理由也可分為三種,分別是慾望理由、道德理由以及審的理由。透過消解「審美」與「理由」兩個概念的矛盾,發現審美理由的可能性條件正是康德對於美感提出的四個環節—無私趣的愉悅感、主觀的普遍性、無目的的合目的性、主觀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審美理由對於運動的意義,在於審美的意義。審美的意義不同於實用意義,意義不必建立在一個目的上,不會發生目的消失意義便消失的情況,因此是價值更高的意義。審美理由標示著運動中的純粹,本文希望透過對運動中審美理由的探討,喚醒運動員對於運動的熱情,感受運動帶來的美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