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aboriginal teacher"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灣少數族群跨文化教師的認同發展、課程意識與文化回應教學研究(I)(2012-05-02) 黃純敏題目:台灣少數族群跨文化教師的認同發展、課程意識與文化回應教學 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多元社會脈絡裡,具多元背景的中小學少數族群原住民籍與客 家籍教師,在跨越不同文化疆界的過程中所行塑的認同發展,以及這種認同發展跟其課 程意識與教學實踐的關連性,並且進一步透過行動研究,瞭解、檢視少數族群跨文化教 師其文化回應教學方案的實施成果與挑戰。為了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分二年二階 段,透過文獻探討、個別訪談、焦點團體訪談、觀察、比較、教室對話分析、以及學生 訪談與學習成效分析等方式進行探究。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有如下四項,亦即中小學具 多元背景的少數族群跨文化教師: (一)、在台灣多元社會濡化/涵化的過程中,其所行塑的認同發展為何?有何認同上 的衝突?如何調節? (二)、其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為何?這種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跟其認同發展的關連 性又為何?有何轉化產生? (三)、他們在不同教育階段之間以及不同群體(原住民與客家)之間的認同發展、 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有何異同? (四)、如何可能透過文化回應教學的行動研究方案,改善其教學並促進專業成長?Item 在部落任教原住民籍教師的生涯故事:一個敘說研究(2006) 楊淳皓; Yang, Chun-hao本研究旨在透過分析在部落任教原住民籍教師的生涯故事,理解原住民族生涯發展的主體性。本研究提出的兩個研究問題是:(一)「在部落任教原住民籍教師在其生涯中追求的意義和認同之內涵為何?形成之過程為何?」;(二)這一群教師生涯故事反映出哪些特殊社會文化脈絡?促進或阻礙其生涯發展的社會文化脈絡有哪些?」。 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是敘說研究法,經由敘說資料的「部份」與「整體」的相互辯証,建構出資料的整體意義。本研究對在部落任教原住民籍教師生涯故事提出的主要理解如下: 1. 在前段的生涯中,三位研究參與者傾向追求「家庭層面的認同」。 2. 在後段的生涯中,三位研究參與者皆追求的是「族群文化認同」。 3. 促進三位研究參與者生涯發展的社會文化脈絡有四,即「家庭」、「部落文化」、「教會」及「工作場所」。 4. 阻礙三位研究參與者生涯發展的社會文化脈絡有二,即「教育機構」及「漢族對原住民的態度」。 此外,研究者將研究結果與既有研究文獻比較對照之後,本研究提出下列發現: 1. 三位研究參與者的族群文化認同引導其生涯選擇,族群文化認同發展的階段與其生涯表現的穩定度有著密切關係。 2. 三位研究參與者的族群文化認同是「正向認同」的歷程,非「族群污名認同」歷程。 3. 「從對抗污名到族群自信心」和「從深化認同到奉獻族群」兩個共同主題少見於其它類似研究。 4. 「部落文化」和「教會」是促進三位研究參與者生涯發展的兩個特殊社會文化脈絡。 5. 「部落內外」是促進三位研究參與者生涯發展之社會文化脈絡與阻礙其生涯發展之社會文化脈絡的「分界線」。 最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的結論提出對原住民生涯輔導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部落、原住民籍教師、生涯故事、敘說研究Item 當原住民與漢人在教室相遇:不同族群背景的教師與幼兒在教室之言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12-??) 李萍娜; 林聖曦; Pyng-Na Lee; Sheng-Hsi Lin本研究探究不同族群師生之教室言談。採質性研究法進入兩個場域觀察:漢人教師與原住民幼兒、原住民教師與漢人幼兒。研究發現,漢人教師在原住民區教導的原住民幼兒,在教室之口說回答簡短、常穿插族語且在團體中交叉共構。漢人教師在原住民區之提問以封閉性問題居多,原住民幼兒被要求來前面單獨回答時則常靜默,但如有媒介物就能敘說;原住民幼兒口說日記遊走在其實和「編說」中,與漢人教師所欲討論真實事件形成雙軌平行之對答。漢人區任教之原住民教師口語表達常重複、補充說明和插入臺語;原住民教師與漢人幼兒之對話以開放性提問居多,提問的內容若為讓幼兒探索教師意圖,則常缺乏線索而造成幼兒隨意猜測;若是提間的內容為幼兒的經驗事件,則提供幼兒社會建構、同儕鷹架之對話關係。此外,在漢人區的原住民教師之言談常過度延伸或轉換主旨,以至於延若提問結論或沒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