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A-not-A question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UG and A-not-A Questions in L2 Chinese(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8-10-??) 陳純音; 洪儷真; Chun-yin Doris Chen and Li-chen Portia Hong本實驗旨在藉由研究來台學習華語之日本學生與美國學生華語正反問句(A-not-A Questions) 之習得情形,探討第二語言中普遍語法之重要性與母語之角色。實驗組是 60 位師大國語中心的美、日學生;控制組則是 20 名中國學生。本實驗共設計兩組測驗:一是偏好題 (a preference task) 、另一是重組題 (a restructuring task) 。實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美、日學生在華語習得初期即對主要成份參數 (the Head Parameter) 作出正確反應,顯示母語干擾並不顯著。由此可見,第二語言習得中普遍語法之存在。本實驗結果,除可証實普遍語法在第二語言中之重要性外,對華語正反問句語法理論之沿革,亦有參考之價值。Item 普遍語法與華語正反問句的第二語言習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98-10-01) 陳純音; 洪儷真本實驗旨在藉由研究來台學習華語之日本學生與美國學生華語正反問句(A-not-A Questions) 之習得情形,探討第二語言中普遍語法之重要性與母語之角色。實驗組是 60 位師大國語中心的美、日學生;控制組則是 20 名中國學生。本實驗共設計兩組測驗:一是偏好題 (a preference task) 、另一是重組題 (a restructuring task) 。實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美、日學生在華語習得初期即對主要成份參數 (the Head Parameter) 作出正確反應,顯示母語干擾並不顯著。由此可見,第二語言習得中普遍語法之存在。本實驗結果,除可証實普遍語法在第二語言中之重要性外,對華語正反問句語法理論之沿革,亦有參考之價值。Item 析取、並列、與疑問:一個比較性的研究(2010) 黃瑞恆; Rui-heng Ray Huang本論文探討英語和漢語的析取並列句式(disjunctive coordinate sentences),特別著重於漢語裡三種析取問句的比較,包括選擇問句(alternative questions)、正反問句(A-not-A questions)、以及鄰接謂語問句(VP-VP questions)。 本研究檢視析取並列句式的結構及語意特性,發現此句式和聯合並列句式(conjunctive coordinate sentences)皆具有雙分枝(binary branching)及補語式(complementation)的特點,並且觀察到析取並列句式之語意,和句法移位現象有密切互動。例如,當疑問或非疑問析取句式之並列項沒有時序、因果、讓步或條件之相互關係(correlation)時,此類析取句式歸屬於偶然並列結構(accidental coordination),並列項裡的內部成分不允許被釋出(extraction)。相反的,「否則」(‘otherwise’)析取句式的並列項具有條件(conditionality)之相互關係,而此類析取句式則歸屬於自然並列結構(natural coordination),並列項裡的內部成分可以被釋出。此現象意味著「並列結構限制」(Coordinate Structure Constraint,Ross 1967)並非牢不可破,當並列項的語意具有相互關係時,即為例外。此結果支持張寧(2009a)所提出的「相對性平行要求」(Relativized Parallelism Requirement),根據該要求,語意為決定並列句式合法與否的重要因素之ㄧ。 本研究同時論證,漢語裡的三種析取問句是有必要區分的。雖然選擇問句與正反問句皆為並列結構且皆能進行「並列刪除」(Conjunction Reduction),但此二種句式亦有相異處。首先,選擇問句乃藉由無擇約束(unselective binding)得到認可,而正反問句則經由邏輯形式移位(LF movement)得到認可。其次,僅有隱性並列(asyndetic)結構,像是正反問句,才能進行「音節刪除」(Syllable Reduction)。再者,正反問句的正反形式已歷經俗成化(conventionalization)而定型,而選擇問句的形式則未經俗成化。至於鄰接謂語問句,根據本研究的主張,係由兩個比鄰且獨立的是非問句融合而成,其選擇語意則導因於語用上的重新詮釋。本研究更進一步指出,鄰接結構(juxtaposition)與並列結構(coordination)不可相提並論,證據之一來自於僅有並列結構適用並列刪除,而鄰接結構則不適用。總之,本研究不僅指出三分法之必要性,更重要的是說明了如何把漢語裡的三種析取問句區分開來。Item 論客語的否定詞與疑問句(2013) 謝雁茹; Yen-ju Joy Hsieh本研究主要著重在兩種句末否定詞的問句(VP-NEG questions),分別是當句末否定詞為mo或是mang的句構,藉由呈現客語VP-mo問句和中文正反問句的相同處(短語答句、副詞、語氣詞、能產度、中性問句),我主張客語的VP-mo問句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正反問句,有鑒於這些相同處,我承接了黃(1991)在對中文正反問句的分析時所提出疑問曲折詞組(Interrogative INFL)的抽象概念,我認為VP-mo問句中的mo其實就是疑問曲折詞組的體現。在這樣的分析之下,我提出客語VP-mo問句的形成歷經了兩個階段,首先,否定詞mo歷經了NEG-I-C的位移,再者IP會整個移位到CP spcifier而得到疑問的語意。這樣的分析也適用於分析VP-mang問句的形成,雖然VP-mang不屬於正反問句,但由於mang自身就帶有時貌的語意,進而驅使了否定詞mang歷經NEG-I-C的位移。 另外,此研究也重新檢視了前人對客語疑問句的分類,我認為前人的觀察中,有三項是需要修正的,第一,客語句末的mo不應等同於中文句末的’嗎’,更進一步的說客語句末mo疑問句不應該被歸類為語助詞問句,因為真正的語助詞問句應該要可以跟否定詞一起出現;第二,我證明客語A-ya-m-A的句構不該被視為正反問句,因為A-ya-m-A不受限於孤島約束而且它的正向結構(A)和反向結構(not-A)是可以互換的;第三,我提出[you......mo]被視為正反問句的真正原因是因為mo為疑問曲折詞組的體現,並不是因為you和mo分別擔任A 和not-A的角色,證據來自於在[you......mo]這樣的問句中,省略you並不會改變疑問的語意,這點和中文的正反問句完全不同,因為省略正向結構(A)或反向結構(not-A)都會使得原來的句子喪失疑問的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