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Subject "4-Way Voice"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另類媒體的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以《四方報為例》(2016) 紀婉婷; Chi, Wan-Ting大眾傳播媒體本應肩負的社會責任,卻因現今的商業利潤導向以及市場惡性競爭,造成媒體依賴廣告主以及報導內容上的惡質化,使公民退化成消費者,大眾媒體也因此失去了所應扮演的角色與功能,而另類媒體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彌補了大眾媒體所缺乏的社會功能,但往往因為採取非營利的經營方式,缺少資源挹注而面臨困境。 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企業型媒體」逐漸興起,成為一個解決另類媒體經營困境的可能之道,而《四方報》是台灣目前成立最早的社會企業,目前為華文地區最大的移民媒體。因此本研究以《四方報》作為研究對象,採取個案研究法探討《四方報》的經營模式。 研究發現,《四方報》雖然採用社會企業經營模式,但因為目前仍隸屬於世新大學底下,經濟仍非完全獨立自主,在本研究的研究期間正處於準備脫離世新大學的轉型震盪期,因此不斷尋求更多的收入管道,如承接多元合作專案或考慮發展群眾募資等方式增加收益來源,甚至考慮減少不獲利語種的報紙販售,因此造成《四方報》內部管理階層與編輯間的意見衝突,形成商業邏輯與社會目的間的拉扯。 但本研究認為若媒體將自身定位為社會企業,便應該在面對社會目的及服務對象時誠實、透明與公開,如公佈明確的合作對象與透明的資金來源、盈餘分配及社會服務成果,才能成為真正值得大眾信賴的社會企業型另類媒體。並且為了穩定發展,社會企業型另類媒體應該不段檢視社會服務對象需求,與時俱進,且除了注重企業績效的穩定外,更應該制定評量機制隨時檢驗自身的社會影響力。Item 社會企業型媒體運用社會資本之研究──以《四方報》為例(2014) 張敏和; Grace Cheng Min Ho過去,媒體經營途徑侷限在商業媒體與非營利媒體的思維。商業媒體為達成利潤極大化的目標,不斷地朝謀利方向傾斜,危害新聞專業與自主性,損害新聞公信力和品質;非營利媒體則過度仰賴外部捐款和補助,導致長期處於財源困境之中。商業媒體的弊病和非營利媒體的財源困境,激發全球媒體開創出一種有別於商業媒體和非營利媒體的「第三條路」--社會企業型媒體。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旨在探討社會企業型媒體《四方報》在受到財務與人力等資源的限制下,如何以社會資本作為引進資源的策略,進而藉由所擁有的社會資本與資源優勢,實踐「讓弱勢發聲」的社會目的,以及創造社會價值。 研究發現,《四方報》的結構、認知與關係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有利於組織社會資本的建立與積累。其中,《四方報》的結構資本特色在於網絡結構以組織為中心逐步往外拓展,內部成員的人脈移轉為對組織具有價值的資源;認知資本以「讓弱勢發聲」的社會理念為核心,網絡成員圍繞著社會理念進行交流與互動,成為達成共識的關鍵,以及關係資本的形成奠基於網絡成員相互信任以及對於組織社會理念的認同之基礎上。其次,《四方報》透過「讓弱勢發聲」此項社會理念的傳遞,形成資源提供者對於理念的認同,成為組織對外引進人力、財務與社會資源的關鍵。最後,《四方報》的社會價值創造涵蓋解決或改善社會問題、提升環境條件、觀念的深化,以及回饋機制四大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