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Yu-Shan Chang"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STEAM Maker創客/自造教育的課程思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7-06-??) 張玉山; Yu-Shan ChangItem 不同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國立臺灣師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9-12-??) 張玉山; 李大偉; 游光昭; 林雅玲; Yu-Shan Chang; Ta-Wei Lee; Kuang-Chao Yu; Ya-Ling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創意層級的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對國中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研究方法採用二因子實驗設計之準實驗研究,研究對象為231 位臺北縣國中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生。主要研究工具為產品創意量表,內容包括整體評分、主題設定、色彩變化、造型變化、材料種類、外加機能、組合方法共七項。研究結果顯示,實作經驗對學生作品的造型設計與外加機能設計,有顯著的創意效果;高級與中級創意成品範例對學生作品的整體評分、主題設定、色彩變化、造型變化及外加機能,都有正面的創意效果;但是在材料種類與組合方法方面,不同創意層級的範例展示及實作經驗會有交互影響。Item 團體輔導對關係受害八年級女生心理適應之輔導成效(2013) 張玉姍; Yu-Shan Chang本研究目的在於,藉由可能會影響關係受害者心理調適的因子,如因應策略及人際信念,設計小團體方案內容,並探討進行團體輔導對於改善關係受害者之心理適應的效果,做為日後輔導工作者之參考。本研究採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12名關係受害女生為研究對象,將受試者依據其參與團體意願,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成員接受為期八周,共十三小時的團體輔導,控制組則不做任何實驗處理。本研究工具以「人際衝突因應策略量表」、「人際信念量表」、「孤寂感量表」、「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對受試者進行前後測,並對實驗組進行追蹤測,以得知各依變項的變化情形,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與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考驗,並依據實驗組成員回饋資料、訪談資料、團體觀察紀錄作為研究結果的佐證及輔助。本研究的結果發現:(1)在立即輔導部分:實驗組成員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人際信念、孤寂感以及情緒及行為反應上無立即輔導效果(2)在追蹤輔導部分:實驗組成員在人際信念的消極信念具有追蹤輔導效果,而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人際信念之積極信念、孤寂感及以及情緒及行為反應上,無追蹤輔導效果。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分析討論,並對輔導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小團體輔導對遭遇關係攻擊之國中女生的輔導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4-06-??) 張玉姍; 程景琳; Yu-Shan Chang; Ching-Ling Cheng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進行小團體輔導方案對於改善關條受害者之心理適應的效果。使用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12名關餘受害之八年級女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成員接受為期8 週,共13 小時的團體輔導;控制組則不做任何實驗處理。研究工其有「人際衝突因應策略量表」、「人際信念量表」、「孤寂感量表」、「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與相依樣本t檢定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發現: (l)實驗組成員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人際信念、孤寂感與情緒及行為反應上,並沒有顯著的立即輔導效果; (2) 實驗組成員在人際信念的消極信念其有追蹤輔導效果,而在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人際信念之積極信念、孤寂感與情緒及行為反應上,則無顯著的追蹤輔導效果。Item 擴增實境對國中生產品知覺與產品意象影響之研究(2012) 吳信毅; Sin-Yi Wu本研究旨在探討擴增實境教學應用對國中生產品知覺與產品意象的影響,研究者以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為實驗設計,以臺北市某國中七年級之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216位學生,接受為期三週的實驗課程。實驗組以擴增實境教學授課,控制組以傳統講述教學授課。 研究工具包含「手錶鑑賞教學單元」、「產品知覺量表」及「產品意象感受度量表」。所得到的資料分別採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成對樣本t檢定及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資料分析,經由資料結果統計分析後,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國中生對產品知覺與各構面持肯定態度。 2. 國中生對產品意象與各構面持肯定態度。 3. 不同性別對於產品知覺與產品意象的現況,無顯著差異。 4. 擴增實境對國中生產品知覺與其各構面的影響,具有顯著差異。 5. 擴增實境對國中生產品意象與其各構面的影響,具有顯著差異。Item 網路化TRIZ教學對國中學生問題解決表現影響之研究(2012) 施乃瑜; Nai-Yu Shih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化教學對國中學生問題解決表現之影響。利用探討網路化TRIZ教學之相關理論,依此設計教學活動並實施教學實驗,以準實驗研究法探討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國中學生問題解決表現的效果,作為日後生活科技教學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80 位一年級學生,透過教學活動,以學習單的方式紀錄學生之問題解決歷程,並分析學生在問題解決各歷程及結果之表現。回收後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及共變數分析探討其間的顯著性。主要研究結果包括: 1.網路化TRIZ 設計教學對問題解決各歷程皆有正面之顯著影響,其中又以「構思擬定解決方案及策略」的正面效果最為明顯。 2.網路化TRIZ 設計教學對問題解決各結果皆有正面之顯著影響。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事項,供相關單位人員在教 學應用及學術研究之參考。Item 網路同步學習中智能與環境對大學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2010) 蕭佩如; Pei-Ju Hsiao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同步學習」對大學生科技創造力的影響,以及在網路同步學習環境中,多元智能及環境對學生科技創造力的相關性及預測力。研究者以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台灣師範大學修習運輸科技課程之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ㄧ百五十三位學生,接受為期四週十二堂課的實驗課程,實驗組以網路同步學習的方式授課,控制組以傳統教學方式授課。 研究工具包含「多元智能量表」、「創新環境量表」,以及「構想創意量表」。所得到的資料分別採單因子多變量共變數分析、積差相關以及逐步多元回歸加以分析。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網路同步學習會影響學生科技創造力的奇特性、可行性及價值性,但對科技創造力的新穎性沒有顯著的影響。 2.在網路同步學習環境中,多元智能中音樂智能與科技創造力的奇特性達顯著水準的負相關,其他智能項目與科技創造力的總分及各構面皆無顯著相關。 3.在網路同步學習環境中,挑戰性的工作與科技創造力的新穎性、可行性及總分達顯著水準的相關,組織的障礙與科技創造力的奇特性達顯著水準的相關,其他構面與科技創造力各構面及總分則沒有顯著相關。 4.多元智能及創新環境各構面,只有挑戰性的工作對科技創造力的新穎性及總分有顯著的預測力。多元智能及創新環境的其他構面對科技創造力沒有顯著的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事項,供相關單位人員在教學應用及學術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