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Yi-chen Chiang"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利用分類與迴歸樹探討中學生學習成就的相關因素(2009) 江羿臻; Yi-chen Chiang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透過分類與迴歸樹(CART)分析方法,探討中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成就情形及其相關因素,比較不同學習階段中學生之學習成就相關因素的差異,並進一步建立不同學習階段學習成就高低的分類預測模型。本研究是以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為資料來源,採用第一波國中樣本和第三波高中/高職/五專追蹤樣本的學生和家長問卷,樣本數為3022人。經過CART分析之後,本研究有以下三點發現: 1. 中學生於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高中/高職/五專學習階段的學習成就表現高於國中學習階段。 2. 中學生於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成就相關因素是有差異的。 (1)國中階段的CART分類模型包括11個變項,涵括了個人、家庭和社會網絡三個因素。其整體分類正確率達68.9%,經交互驗證法評估後略降為64.7%,對於高學習成就的分類正確率達79.6%,高於低學習成就的56.1%。 (2)高中/高職/五專階段的CART分類模型,包括課程類別和學校公私立別兩個變項,涵括了個人和學校兩個因素。其整體分類正確率達77.2%,經交互驗證法評估後仍達77.2%,對於高學習成就的分類正確率達80.1%,高於低學習成就的73.4%。 3. 中學生於不同學習階段,用來區分學習成就高低的因素有差異。 (1)就國中階段而言,如要對高學習成就進行預測,其主要解釋路徑經過「能力期望」、「父親教育程度」和「電腦使用時間」三個變項;次要解釋路徑經過「能力期望」、「父親教育程度」、「電腦使用時間」和「學校主動與父母聯繫程度」四個變項。另一方面,如要對低學習成就進行預測,其主要解釋路徑經過「能力期望」和「自我期望」兩個變項;次要解釋路徑經過「能力期望」、「自我期望」、「父母教育期望」和「父親職業」等四個變項。 (2)就高中/高職/五專階段而言,高低兩個不同程度的學習成就,其主要解釋路徑和次要解釋路徑所經過的變項是一樣的,但分類條件不同。如要對高學習成就進行預測,其主要解釋路徑經過「課程類別」(分類條件為普通學程自然組)一個變項;次要解釋路 徑經過「課程類別」(分類條件為普通學程非自然組、普通學程自然組、綜合學程:學術導向)和「學校公私立別」(分類條件為公立)兩個變項。另一方面,如要對低學習成就進行預測,其主要解釋路徑經過「課程類別」(分類條件為商業、綜合學程非學術導向、工業類、理工、文商、醫、藝術類、農業類、家事類、普通科、海事水產類)一個變項;次要解釋路徑經過「課程類別」(分類條件為普通學程非自然組、綜合學程學術導向)和「學校公私立別」(分類條件為私立)兩個變項。 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發現提出相關討論及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繪寫康熙――Emperor of China及譯本《康熙》文體評析(2007) 蔣宜臻; Yi-chen Chiang本文研究史景遷著作Emperor of China: Self-Portrait of K’ang-hsi的三度翻譯過程。在一九七四年出版的Emperor of China,採用第一人稱自述,寫作清朝皇帝康熙的偽自傳。他恪遵原典史料記載,擷取、拼貼與翻譯史料,以現代英文描繪康熙自畫像。史景遷使用的清初史料,有相當比例是由滿漢轉譯而來,這是Emperor of China的第一度翻譯。史景遷將史料重新組織,翻譯為英文,為第二度翻譯。在二○○五年,Emperor of China的譯本《康熙》在台灣出版,經歷第三度翻譯的過程。本文採用文體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Emperor of China的三度翻譯過程,因筆者能力所限,本文對第一度翻譯僅做簡短介紹,將重點放在第二度與第三度翻譯,瞭解現代英文繪寫康熙的史景遷,以及以文言文體還原翻譯Emperor of China的譯者溫恰溢,各描繪出何種康熙形象,兩者有何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