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Ya-hui Yang"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朝向表演自我意識:山姆˙薛帕劇中之自我意識(2003) 楊雅惠; Ya-hui Yang本論文試圖探究山姆˙薛帕早期獨幕劇作中自我意識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哲學、心理學、劇場以及文學上的意義。如許多批評家所指出,山姆˙薛帕的早期作品以強烈的自我意識為特色,然而,此種自我意識似乎與作者本身的個人歷史以及藝術創作有著切的關係,亦即,其身分的危機與重建。 第一章追溯山姆˙薛帕孩童時期的漂泊生涯,討論其一直存有的錯置與無歸屬感,進而由此作為其身份再造之動機。從哲學角度而言,自我意識的作用在於使得身分建構的重要元素,即「自我定位」以及「再定位」發生,從而重塑個體身分。此外,藉著與布雷希特的劇場作比較,本章亦嘗試為薛帕的劇場屬性作定位。作為一個後現代劇作家,薛帕的劇場與布雷希特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自我意識在山姆˙薛帕的劇場中灌注一種即刻的當下經驗,使得他的劇場獨樹一格。 第二章嘗試從私密的自我意識的角度界定感知自我的領域。從「雙重刺激」、「身體界線」以及「鏡像認知」三個角度討論私密我的範圍。文中引用《芝加哥》及《紅色十字》二劇為例,並討論劇場意像的實體性。 第三章以公開的自我意識為主軸,勾勒出認知自我的版圖,從「自我評價」、「隱匿」以及「相異觀點」三種基礎說明公眾我的範疇。由於自我與他人的身分在相互建構中生成,因此個我的意義須在社群以及文化對話的文本之中完成。文中援引《伊克魯思之母》說明人際互動之微妙。 第四章論及「焦慮」以及「慾望」二個主題,因為自我意識會導致情感宣洩的極化反應,「焦慮」成為為自我意識運作之下的自然現象。藉由《石頭花園》以及《可怕的鬼魂》二劇探討父子間的對抗與鬥爭。此外也應用佛洛伊德的心理運作機制,探索薛帕早期劇作中的伊底帕斯情結以及僭越慾望。 結論部份從後現代表演理論與實驗的觀點討論自我意識,視其從表演與文本二者相互激盪與辯證之中所生成。我嘗試將美國後現代前衛劇場分為二個時期,將薛柏對於感知我的探索歸類於前一時期的影響,而對於認知我的探討歸於後一時期的影響。最後,結論以「表演自我意識」作為薛帕的劇場之依歸,因為其「缺空性」與「流動性」在在使得個我成為經驗感知的立即接受者,使情感姿勢得以產生,也使得表演自我不斷地創造與戲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