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Wu, Pei-Ying"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探討臺灣、亞洲季風區及北半球日至月尺度降水與地面溫度之關係(2023) 吳珮縈; Wu, Pei-Ying本研究利用臺灣測站資料及全球網格再分析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臺灣在夏季降水量與溫度之關係有顯著負相關,春季有較弱負相關,而秋冬多為不顯著的相關性,而在亞洲季風區內也有類似現象,另外在整個北半球區域,越往低(高)緯度地區降水量與溫度之關係全年幾乎呈現負(正)相關。再加入風場資料分析降水量與溫度之關係在季節上的變化,發現在亞洲季風區內,日本、臺灣及臺灣附近之海域在有北風分量時,降水量與溫度之關係為正相關,也就是秋季及冬季的時候;在有南風分量時,降水量與溫度之關係為負相關,也就是春季及夏季時,隱含著這樣的變動關係和季風與季節轉變有關。本研究另外加入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與海平面氣壓資料來分析造成降水量與溫度這兩者關係之機制,推測低緯度地區呈現負相關原因主要由降水型態所影響,在夏季若有對流發生產生降水時,雲層將阻擋日照使溫度下降,因此為降水量越多溫度越低的負相關;高緯度地區呈現正相關原因可能為該地區溫度低,無法有足夠水氣與龐大蒸發量引發對流產生降水,必須先讓溫度升高後增加蒸發量才有機會產生降水,因此在高緯度地區若有降水發生時為溫度越高降水量越多的正相關。除了計算相關係數,本研究計算Precipitation-temperature relationships(PTRs)值,發現在臺灣春季及夏季有明顯負值,表示有降水發生時溫度會明顯下降;而在亞洲季風區內,負值範圍也會隨季節變化,在夏季時會向北擴張。最後使用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precipitation(FOP)及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index(TPI)分析方法,由FOP分析可知在臺灣冬季,許多溫度區間下有一半的機率會發生降水,一半不會發生降水,使臺灣冬季降水量與溫度關係不明確;而在夏季則有在相對低(高)溫區間經常發生(不發生)降水的現象。此外,由TPI方法可知臺灣降水大多發生在低於溫度中位數時,僅10~1月期間在部分測站有降水發生在高於溫度中位數時;而在亞洲季風區,降水偏好發生在低(高)於溫度中位數之區域和降水量與溫度之負(正)相關區域相符合。若以天氣系統角度解釋造成不同關係的機制,在夏季影響臺灣及亞洲季風區低緯度地區天氣系統主要為:熱帶低壓、季風低壓、副熱帶高壓等,這些系統帶來(無)降水時,常伴隨氣壓降低(升高)溫度下降(上升)的特性,造成降水量與溫度為明顯負相關;而影響高緯度地區的天氣系統主要為:溫帶氣旋、暖鋒、西伯利亞高壓等,這些系統帶來(無)降水時,常伴隨氣壓降低(升高)溫度上升(下降)的特性,造成降水量與溫度為正相關;而影響臺灣冬季天氣系統較複雜,有濕冷、乾冷、暖乾等不同現象,導致降水量與溫度之關係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