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Wu, Cheng-wei"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寓思明於志怪:董含《三岡識略》的歷史書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5-06-??) Wu, Cheng-wei清初董含( 1625-? ) 的筆記《三岡識略》, 成書以來曾被清人戴璐(1739-1806)譽為「國初野乘之最」,及至二十世紀,蕭一山、謝國楨、吳等前輩學者亦曾對此書投以不同程度的關注,顯示明清史家對《三岡識略》並不陌生。但是晚近的研究大多因其充斥種種荒誕不經的記述,而視為「志怪筆記」。本文以臺北的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為底本,析論何以刻本未見流傳,反以抄本通行,並討論過去學者將《三岡識略》部分內容視為充滿「思念明朝」、「明遺老氣息」、「為明朝立言」等觀點是否妥切。首先,筆者認為不應將此書歸於「志怪筆記」之流,儘管其中確有諸多神祕難解的故事, 甚或部分流於附會佛道之說, 但對於明清轉接時期研究而言,仍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其次,《三岡識略》部分的條目,運用了寓思明於志怪的書寫策略,使其從未遭到清朝官方禁制,成為少數得以流傳的思明著作。但是,清代禁書、文字獄帶來的「自我壓抑」,亦使此書必須利用各種手段「保命求活」,而這正是清代禁書研究值得探討的新面向。Item 從中朝關係史看明清史研究的新面向─以《燕行錄》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4-06-??) 吳政緯; Wu, Cheng-wei近年來隨著《燕行錄全集》等域外漢文文獻的出版,以及諸多朝鮮史料數位化工程的成熟,為中朝關係史研究注入新動力,在議題的開展與史料的採摭上均有豐碩的斬獲。本文旨在從明清史的角度審視2000 年以來中朝關係史研究的成果,省思中朝關係史的議題與發現,能夠帶給明清史研究哪些刺激與思考。因此,本文無意全面地介紹近年來中朝關係史的研究概況,僅就「文化交流」、「華夷思想」及「書籍傳播」三方面討論。筆者認為明清史與中朝關係史的研究之間尚缺乏充分的對話,期盼藉由中朝交流史中最具成績與潛力的三種議題出發,一方面檢視近十年以來中朝關係史研究的斬獲,一方面分析做為明清史研究者,如何援引相關研究成果,深入域外文獻之林。細察此三議題的發展,如文化交流從注重國交關係到微觀文人交往,華夷思想的討論經由中朝士人間的談話,尋繹出更複雜的心態,藉由檢視中朝關係史研究的趨勢,探索明清史研究新貌。Item 論朝鮮清心丸的流行與清代遼東社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9-12-??) 吳政緯; Wu, Cheng-wei本文旨在探討朝鮮藥品「清心丸」何以風行清代遼東社會。清心丸內分若干品級,「上品」係由朝鮮官方調製的臘藥,朝鮮的國王、將軍、百姓都曾服用,亦是朝鮮燕行使的隨身物品,廣受清朝官員、百姓的喜愛。本文從社會史的角度,考察清心丸在朝鮮國內的意義、朝鮮使節團的醫療編組、以及清代遼東社會的需求。透過朝鮮人的記述,本文將重建清代遼東社會的部分實況,並從在地需求的角度理解清心丸在遼東社會的流行。本文第一部分首先指出朝鮮王朝的官員、百姓將清心丸視為療效奇佳的藥品,並梳理了不同階層索求清心丸的景況。其次,分析負責製作清心丸的官方單位,以及調劑清心丸的素材來源,呈現其珍貴性。第二部分則聚焦於朝鮮燕行使的醫療資源,分析不同層級的醫療人員在使節團扮演的角色,並檢視他們在「唐藥」貿易中的角色。第三部分則從遼東地方社會的角度,討論清心丸對於貢道沿途居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