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Tsai, Meng-Chen"
Now showing 1 - 4 of 4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戲曲評點之時代風尚研究──以《牡丹亭》為例(2022) 林聰宏; Lin, Tsung-Hung湯顯祖《牡丹亭》劇作甫出,其「心花筆蕊」,「婉麗妖冶」,震懾心神,迄今不衰,而明、清兩代《牡丹亭》評點本多達十逾種。其「意趣神色」藉由諸評點者的殊異評騭視角,了解湯作時代背景與理想價值,反映晚明時代風氣。本論文各章要旨如下:第一章「緒論」──戲曲評點乃明、清兩代文學批評發展特色,《牡丹亭》為當時戲曲評點熱門之作。本章針對《牡丹亭》評點本及晚明社會風氣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概覽諸評點本因襲關係與特色,以期對臺灣「湯學」研究略盡棉力。 第二章「明代的文學風尚」──溯源「情」如何遭到抑制到發揚,晚明自由思想影響湯顯祖「至情」觀;「率真」的態度,體現在公安派的主張及李贄〈童心說〉;藉「務奇」手法,運用瑰偉靈奇的文字,煥發夐渺的駘蕩之思。 第三章「戲曲評點與《牡丹亭》諸評本概述」──探討明、清兩代戲曲評點發展與分期,針對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商業風氣與刻書業發展、閨閣賞音的觀照以及清代文網的箝制等因素進行分析。由明清兩代戲曲評點之發展,進而推闡《牡丹亭》評點趨勢,並概述諸評點本成書年代與特色。 第四章「明清《牡丹亭》評點本比較」──比較明、清《牡丹亭》評點之因革,並探討《牡丹亭》評點本中的至情思想、人物形象、科舉制度、音律校勘等特色。 第五章「由《牡丹亭》評點看明清時代風氣」──首先探討「對程朱理學的反抗」,由明中葉以降,政治、科舉之弊,促成陽明心學發揚,影響湯作以情抗理的精神,並藉評點分析禮教名教之弊與本色情真之風。接著解析「女性觀照的萌發」,探討《牡丹亭》對婦女的影響,從評點興發對「至情」的感悟。最後「男風情慾的書寫」,則探究倡慾風潮的背景,從評點本對情慾、男風等倡慾書寫進行討論。「結論」──綰合明、清《牡丹亭》評點本,就其戲曲評點成因與評騭形式、批語內容、批評風格、傳播手法、批語特色等作出結論,並對《牡丹亭》評點本之至情思想、人物形象、批評特色,輝映對科舉政治的嘲諷、女性觀照的覺醒、情慾男風的倡放,予以統整論述,從評點本洞見晚明時代風氣。Item 明清杭州戲曲的美學品格──以高濂、李漁為例(2023) 詹馥嫚; Chan, Fu-Man自南曲戲文萌發,歷宋元兩代醞釀,至明清兩代傳奇體製成熟,杭州居戲曲發展史上重要地位,而高濂、李漁正是晚明清初杭州戲曲之代表性人物。本論文探討高濂、李漁的名劇與其美學理論,研究「戲曲美學」與「時代風尚」之間的交映意趣,彰顯晚明清初杭州戲曲所展現的特殊美學品格。高濂《玉簪記》至今常見於崑曲舞臺搬演,該劇留下諸多文人式的生活品賞,這些「物」與「藝」包含了諸多明末文人的審美意識,茶、香、琴、棋、書等文人雅道與生活雅藝被豐厚描寫,加上月、花木、居室院落等「空間」與「景」的搭配,既是晚明追慕宋代的文化符碼,也是明末文人生活藝術上的登峰造極。而《遵生八牋》亦顯示高濂本人正是此文人文化的實踐者,琴、茶、香、書、居室、器物、植栽、旅遊等事皆有涵攝與考證。李漁的劇作置入更多通俗化的文學表現,日常品茶、古玩買賣、品賞女子、清明風俗皆入劇作,更用調笑趣寫的方式記錄科場百態,展現出明清之際更多「生活日常與世情風俗」影響文學的寫作元素。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對「物質」、「空間」與「戲曲理論」的論點也與劇作連結、呼應,影響劇作與舞臺設計。此外,劇作中的旅遊勝地、宗教場所與園林、青樓等地,亦反映晚明清初具歷史意義的場域。高濂、李漁二人劇作之時代思想意識,如女性特寫、情理辯證等,亦為晚明清初杭州戲曲的時代特色。Item 李漁《風箏誤》研究(2022) 陳貞宇; Chen, Chen-Yu李漁《風箏誤》問世至今,約莫三百七十餘年,迄今仍在舞台上展現其特出魅力與神采。這位「中國喜劇大師」的作品自有清以來至近代,皆蒙受褒貶不一的訾議,本研究期能從劇作本身出發,佐以《閒情偶寄》之戲曲理論,予其客觀公允之歷史評價。本篇緒論旨在爬梳、搜索李漁及《風箏誤》海內外之相關研究,奠基於前人研究基礎,運用文獻、歷史及音像等研究法,為研究李漁戲曲藝術略盡棉力。本文「李漁其人及其著作」一章,藉由考察李漁生平交遊及為人處世、士商之擺盪與轉化,追溯李漁鼎革易代之心路與作品「務奇」特徵之緣由。至於《風箏誤》之劇本美學,除剖析其創作原委,巧合、錯誤之創作手法,從〈活虎行〉之獨悟興發而生的新奇關目,妥貼排場,雅俗兼備之文詞,及寄託遙深的主題思想等,更進一步探討《風箏誤》之用韻、曲牌聯套等音律內涵。李漁以賣賦為生,曾擔任戲班劇作家,後為家班主人、教習、導演時,觀摩、改編前賢劇作及自己作品實際搬演的寶貴經驗,足以完備《閒情偶寄》〈詞曲部〉及〈演習部〉創發的戲曲理論,本文試以《閒情偶寄》驗證《風箏誤》之結構、詞采、音律、賓白等在劇本中的實踐情形,兩者相互闡發,更能體察李漁曲論與劇作的精妙文心。《風箏誤》之所以舞台性極強,主要來自李漁專為登場而設的「觀眾意識學」。本文據《綴白裘》及《集成曲譜》等舞臺演出本,考辨後世改編劇本在舞台實踐方面出現與李漁原著的差距,並探究李漁《風箏誤》劇作風行之原因及其對後世花部劇種、現代小說、音樂、影視的影響力。結論則概括笠翁一生著作的紛呈面向及特色,李漁以其豐富精彩的個人生命經歷、不流於俗的出處抉擇、獨具匠心的創作風格,使得他佼佼不群、自成一家,表現在其傳奇作品中,常以圓活靈便的詞采及恠奇巧新的結構,寄託哲思妙語。本研究嘗試洞幽察微,貼近李漁創作真意,展現其不凡的思想與見解。關鍵詞:李漁、《風箏誤》、《閒情偶寄》、觀眾意識、〈活虎行〉Item 組織氣候與知識移轉對學習遷移之影響:以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學生為例(2015) 蔡孟岑; Tsai, Meng-Chen本研究之目的是要探討台灣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的組織氣候與知識移轉對學習遷移之影響,並討論組織氣候是否會對知識移轉對學習遷移的影響關係中扮演調節角色。為了完成此研究,本研究共提出11個研究假設。知識移轉以及其構念包含知識內化與知識滿足兩個;組織氣候包含整體知識氣候、變項危機組織氣候、創新組織氣候以及合作組織氣候。本研究以線性迴歸分析與階層迴歸分析作為統計方法,調查了10所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的335位學生,以探討組織氣候與知識移轉對學習遷移之影響。研究結果指出,知識移轉、知識內化與知識滿足皆對學習遷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整體、危機、創新與合作組織氣候對知識移轉與學習遷移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組織因素在個人對學習遷移之調節效果方面,知識移轉對學習遷移的影響會受到整體、危機、創新與合作組織氣候顯著的正向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