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Tai-Hwa Lu"
Now showing 1 - 8 of 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低成就資優生學校適應問題與支持系統之建構研究(2007) 胡金枝; Chin-Chih HU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低成就資優生學校適應問題與支持系統之建構,為達到研究目的,研究者在調查研究部分,先以38位低成就資優生、34位家長、34位任課教師與36位學校行政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量化資料的統計分析;其次,在深度訪談部分,涵括9位低成就資優生、10位家長、13位任課教師與8位學校行政人員,並以其質化資料進行內容分析。最後,研究者以前項調查分析結果為依據,於喜樂高中執行初擬的低成就資優生學校支持系統,並做相關的成效評估。 本研究經整理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壹、 國中低成就資優生學校適應問題多元 一、學習適應問題如習慣死記硬背、缺乏徹底了解,考試常常臨時抱佛腳、很少提前準備,學習態度消極、經常很被動等,凸顯低成就資優生的學習癥結所在。 二、情緒適應問題如敏感易怒、專注力無法持久、容易感受到敵意、有明顯的心理困擾焦慮、緊張、沮喪、疏離等,反應低成就資優生的情緒困擾。 三、課程適應問題如著重於自己的優勢科目、覺得校內課程缺乏挑戰性、曾因遭受挫折不願意再努力以赴、遇到困難很容易放棄等,顯示低成就資優生的課業瓶頸。 四、社會行為適應問題如缺乏生涯規劃能力、主觀性強、常有叛逆行為、自我概念模糊、比較欠缺努力目標、人際關係欠佳等,說明低成就資優生的心理負擔。 貳、國中低成就資優生的學校支持系統供需情形欠佳 一、就學校行政支持系統的供需情形,低成就資優生、家長、任課教師與行政人員,在問卷調查「需求程度」、「提供情形」與「提供程度」的看法有顯著差異。在深度訪談部分,強調提升學習動機、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提供心理輔導與諮商、安排彈性課程、進行專題研究與舉辦親職教育等。 二、就教師支持系統的供需情形,低成就資優生、家長、任課教師與行政人員,在問卷調查「需求程度」、「提供情形」與「提供程度」的看法有顯著差異。在深度訪談部分,著重提供創意教學與主動關懷、提供學生更大的接納度、更廣的學習空間與更佳的親師溝通等。 三、就家長支持系統的供需情形,低成就資優生、家長、任課教師與行政人員在問卷調查「需求程度」的看法有顯著差異。在深度訪談部分,呼籲家長給予低成就資優子女心理支持、多鼓勵少責難,提供家長相關的問題解決策略、發揮家長支持系統功能。 參、 在喜樂高中進行三個不同階段的行動研究,其結果顯示所建構的學校支持系統成效良好: 一、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安排小團體輔導活動、給予心理上與學習上的支持等,對低成就資優生有正向的影響,不僅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自信心、自我概念和人際關係,也對渠等的學習動機有所激勵。 二、提供教師心理上與學習上的支持、學生行為管理的協助、有關低成就資優的資訊與諮詢、充實教師支持系統,任課教師對支持系統的建構大多表示肯定。 三、對行政人員的思惟有所啟發,強調要主動關懷低成就資優生及其任課教師與家長,才能提供合適且有效能的學校支持系統。 四、辦理親職工作坊,提供有關低成就資優的資訊與諮詢、強化家長支持系統,參與的家長對支持系統的建構大多表示肯定。 五、建構的學校支持系統,協助研究者重新思考身為學校行政人員的角色扮演與業務承擔。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對未來資優教育的發展與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字:低成就資優生、學校適應、支持系統Item 國小資優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之分析及其介入方案成效之研究(2011) 王琡棻; Shu-Fen Wang本研究目的在建構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對資優行為之預測模式,並探究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對提升國小資優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創造性傾向與資優行為之成效。研究主要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係以709位就讀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學生為受試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第二階段則以187位國小資優生為受試對象進行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實驗研究。茲將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一、國小資優學生的認知–情意交織特質與資優行為的分布情形 (一)國小資優學生在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全量表及6個分量表之表現均為正向,且以對主題或學科的熱情之特質表現最佳,以人道關懷與身心活力較弱。 (二)教師認為國小資優學生在資優行為具有正向之表現,其中以快速學習表現較佳,風趣幽默表現較弱。 (三)國小資優學生認為其在資優行為具有正向之表現,其中以快速學習的表現較佳,語文表達之表現較弱。 二、國小資優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對資優行為之預測模式 認知–情意交織特質能有效預測教師評定之資優行為,預測力為.05;亦可有效預測學生自評之資優行為,預測力為.60。 三、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提升國小資優學生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創造性傾向與資優行為之成效 (一)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國小資優學生整體認知–情意交織特質與創造性傾向,且對兩者之效果相當。 (二)教師與學生均認為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國小資優學生之整體資優行為表現。 (三)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之成效為先藉由提升學生之認知–情意交織特質,再進而提升其資優行為。 四、國小資優學生在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各單元的進步情形與滿意度 (一)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各單元能有效提升國小資優學生的樂觀、勇氣、對主題或學科的熱情、人道關懷、魅力與遠景等各項認知–情意交織特質。 (二)多數學生表示喜歡認知–情意交織特質介入方案之內容,亦表示認同各單元議題與保護地球之重要性。Item 新移民子女資優生學校適應問題之研究(2009) 黃彥融; Yan-Rong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移民子女資優生的學校適應問題。首先,以普查方式調查臺北縣、臺北市及桃園縣內67所設有資優班國民小學之新移民子女就讀資優班情況。其次,針對54名新移民子女資優生及透過配對選取54名同性別、同年齡之一般家庭資優生為研究對象,以研究者自編之「我的學校適應」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最後,以立意取樣選出新移民子女資優生個案及其資優班教師各4名進行深度訪談。量表及問卷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式進行統計考驗,訪談結果則進行內容分析處理。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臺北縣、臺北市及桃園縣內新移民子女資優生,以就讀一般智能資優班人數最多,且女性多於男性;家庭背景多為母親外國籍、父親本國籍的組合;家庭社經地位平均分配在三個不同階層的社經地位。 二、新移民子女資優生於問卷中的學習方面、同儕互動、師生關係、行為規範、自我概念的五個分量表及整體總分得分皆顯著低於一般家庭資優生。 三、新移民子女資優生不因其性別、就讀資優班類型、家庭文化背景及社經地位不同而有學校適應上的差異;且於訪談中發現新移民子女資優生在學校適應方面最需要被關懷的問題為同儕互動不佳與負向價值觀。 根據研究結果與限制,就教育行政機關、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直接教學模式對不同認知問題識字困難學童學習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08) 宣崇慧; Chung-Hui Hsuan本研究主要探究直接教學模式對不同認知問題識字困難學童識字與字-詞應用學習成效與相關影響因素。共包括兩個系列性的研究,研究一先以20名識字困難學童為對象,以聽覺處理、視覺處理、中文字形知識與唸名速度四個識字相關認知成份為變項,比較識字困難組學童(RD)識字相關認知成份表現分別與非識字困難之同年齡對照組(CA)以及識字量相當但年齡較小對照組(RL)學童之差異;再將每位RD學童之各項認知成份表現與CA及RL組進行比較,統計不同認知成份缺陷與落後的出現比例與識字困難學童認知問題的人數分佈情形。進而從不同認知問題形態中選出6名學童參與研究二之教學活動。研究二分別以直接教學模式與形聲相似字配合學習監控與精熟練習,以識字困難之不同認知問題學童(各3名)為受試進行教學介入實驗。研究結果如下: 研究一:識字困難學童識字相關認知成份困難之差異與認知成份困難的出現情形 一、 RD組學童注音唸名表現同時顯著較CA組與RL組學童差,表示識字困難學童之注音唸名速度表現處於缺陷的狀況; 二、 RD學童之聲調覺識、聲調記憶、視覺符號記憶、字形規則區辨、部首表義知識、數字唸名、顏色唸名與圖畫唸名能力與RL組無顯著差異但較CA組差,表示此等能力處於落後但非缺陷的狀況; 三、 三組學童之視覺符號配對、字形組合能力與聲旁表音知識三項能力間無顯著差異,表示此三項能力與識字困難的問題關係較小。 四、 個別分析識字困難學童的各項認知成份困難的出現比例發現,所有(20名)識字困難學童中,有30%(6名)的學童各項識字相關認知成份僅處於落後的情況;其餘14名(70%)學童有一項以上認知成份出現缺陷的情況。 五、 在認知成份缺陷的學童中,唸名缺陷的人數比例最高(65%);其次為聽覺處理缺陷(35%);同時出現唸名與聽覺處理缺陷的人數比例亦達30%(6位)之多,其中有2位學童(10%)同時亦出現視覺處理缺陷問題。 六、 研究者根據研究一個別認知成份分析的結果,挑選2名唸名缺陷、2名多重缺陷(「唸名缺陷、聽覺處理缺陷」與「唸名、聽覺處理、視覺處理缺陷」)、2名認知落後學童,做為第二階段研究對象,探究直接教學模式對不同認知問題識字困難學童的教學成效。 研究二:直接教學模式與形聲相似字配合學習監控與精熟練習流程對學童識字學習效果的影響、錯誤類型分析結果與滿意度調查 一、 直接教學模式與形聲相似字配合學習監控與精熟練習流程均使唸名缺陷、多重缺陷與認知落後三種認知問題學童在單字與字-詞造句應用的學習上,產生顯著的學習效果。 二、 直接教學模式為三組不同認知問題學童之單字與字-詞應用學習帶來更大且更穩定的學習效果。 三、 歸納學童錯誤型態,由較不成熟到較成熟的識字發展趨勢可分為無反應、視覺錯誤、字形功能運用錯誤與聲旁錯誤四種類型。 四、 錯誤類型分析結果顯示,直接教學模式與形聲相似字配合學習監控與精熟練習流程可幫助三種認知問題學童運用更為成熟的認字策略認字。 五、 不同認知問題學童接受直接教學模式後的犯錯率隨著不同處理期的減少幅度,比形聲相似字配合學習監控與精熟練習流程對照組學童明顯。 六、 不同認知問題學童均表示對直接教學模式的各項重要元素感到滿意。 七、 學童對直接教學模式之分散識字的教學設計、精熟練習與複習、聲韻練習、檢視學習曲線與增強方式等重要元素感到最滿意。 綜合本研究結果,研究者在未來研究上與教學上,針對中文識字認知成份問題、未來認知缺陷組型分析的探究與直接教學模式在中文識字教學上提出建議。Item 直接教學法對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與應用詞彙造句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0-11-??) 宣崇慧; 盧台華; Chung-Hui Hsuan; Tai-Hwa LuItem 直接教學法對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與應用詞彙造句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0-11-??) 宣崇慧; 盧台華; Chung-Hui Hsuan; Tai-Hwa LuItem 直接教學法對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與應用詞彙造句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0-11-??) 宣崇惠; 盧台華; Chung-Hui Hsuan; Tai-Hwa LuItem 身心障礙資優學生支援服務系統建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5-07-??) 鄒小蘭; 盧台華; Hsiao-Lan Chau; Tai-Hwa Lu本研究對象為六所小學之九名身心障礙資優學生,從其支援服務之重要性、迫切性與可行性,分別探討個案本身、家庭和學校等三個子系統的支援服務現況與需求,並透過行動研究提供直接與間接介入服務,以建構身心障礙資優學生支援服務系統之架構與運作歷程。本研究發現:1.在整個行動介入歷程中,所提供之家庭系統策略包括家長讀書會、過來人分享與互助家長團體;個案系統含假日充實課程、小老師安排、遠距輔導與資源轉介;學校系統則係採間接服務方式提供知能宣導、課程與教學實務分享及電話諮詢。2.行動後修正之身心障礙資優學生支援服務系統的架構與內涵分別為:(1)個案系統為評估優弱勢、提供優勢發展課程、以優勢帶動弱勢補償、培養正向自我概念與提供發表舞台;(2)家庭系統為提升家長教養知能、參與人力支持團體、調整生活經濟、建立信念與持續取得個案優弱勢資源;(3)學校系統有行政與政策支持、跨領域師資之團隊合作、彈性調整課程、教師主動進行研究與專家及社區提供支援。3. 本研究對象與支援服務系統間交互作用的結果可概分為完美結合、尋求突破、淹沒忽略及上緊發條等四種類型。而支援服務系統運作可先從三個子系統需求評估,並視學校與家庭資源獲取程度,優先規劃以優勢帶動弱勢的個案支援服務系統。本研究最後提出身心障礙資優學生支援服務系統架構圖,並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家長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與省思。研究者對於雙重殊異教育的探究,並非意圖為學生冠上資優標記,而是希望每位身障資優生都能開啟自己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