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Si, Ching-Chang"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應用地震震波特徵建構台北盆地地震災害潛勢模式(2023) 思靜章; Si, Ching-Chang本研究採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單站頻譜比(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HVSR)等技術,分析了台北盆地歷年來的強震資料,並獲得頻譜比值(H/V)和主頻值(DF)等地震參數(變數)。隨後,利用社會科學統計SPSS軟體,進行多變量迴歸分析,針對代表峰值加速度(PGA)的地震動強度,建立了一個模型方程式,以瞭解各個變數對場址PGA的影響程度。根據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得知,主頻分佈主要與底下的沖積層相關,而台北盆地的場址效應與松山層密切相關。除了沖積層厚度外,沖積層的剪力波波速(Vs30),也對主頻大小產生影響。在相同沖積層厚度中,礫岩堆積相較於砂礫堆積,具有較高的主頻。故挑選主頻時Vs30必為參考值之一。 另外,土壤液化潛能敏感性,亦是地震災害潛勢因素之一。根據Nakamura(1996)的研究,土壤液化潛能評估值Kg可以通過公式Kg=Ag²/Fg計算得出。其中,Ag代表主頻放大倍率,即H/V ratio值,而Fg則表示為主頻(Dominant Frequency, DF)值。本研究利用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之資料針對Kg值進行計算,所得結果與中央地質調查所公布的結果略有差異,但大致上是相近的。 根據計算所得之主頻(DF)、放大倍率值(H/V)和土壤液化潛能評估Kg等資料,分別進行分類分級。相同極高級別區(DF=0.1~0.5Hz、H/V≧10、Kg>80),將劃分為地震極高災害潛勢級別區。同樣地,根據次等區域的條件,可以劃分為高災害潛勢級別區,接著是中災害潛勢級別區,然後是低災害潛勢級別區等。在劃分級別區的過程中,並考慮了多個參數,包括地震剪力波速(Vs30)、標準灌入試驗(SPT-N)值、灌入深度(SPT-N depth)以及地質柱狀圖中的岩層屬性(USCS 間距1.5m),以提高劃分級別區的準確性和可信度,這樣的分級結果可為都市更新優先順序和防災應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