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Shiang-Tung Liu"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五年級資優生在非例行性數線問題解題表現的個案研究(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20-04-??) 劉祥通; 洪筱柟; Ya-Hui Cheng; Shiang-Tung Liu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一位五年級資優生在數線問題的解題表現。為了深入了解 個案的解題表現,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研究者根據學生的課程進度自行編製 「非例行性數線問題任務單」給個案進行解題,藉由個案學生在任務單上的解題 表現作為訪談的基礎,又依據 Schoenfeld 所提出的資源、捷思、控制與信念四個 項目分析個案的解題表現。本研究有下列發現:1. 能利用「等值分數」的概念以 及「利用兩點之間距離當作基準量」為個案學生解題的重要資源、2. 能展現 多 元的策略,以解不同的數線題型、3. 個案學生以「高、低階兩單位並用」方式 找尋目標點與「數間隔數」等方法來控制答案的合理性、4. 個案學生在解題之 初,持有「數線上越左邊的坐標越小、越右邊的坐標越大」以及解題之後,發展 出「距離參考點一定長度時,會有左右兩個目標點」的信念。Item 診斷教學對一位小六生擬題表現之影響-以時間計算問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6-08-??) 邱微惠; 劉祥通; Wei-Hui Chiu; Shiang-Tung Liu數學擬題乃是以數學計算式子,給學生編製數學應用問題的活動,此活動著眼於建立數學概念與生活情境相結合。學生的擬題表現是一種診斷工具,用以了解數學概念與數學句子的關係是否合理。再者,根據研究者教學經驗,時間計算問題對於高年級學生有很大的困擾,於是先做擬題活動的預試,再挑選出一位對時間計算問題有困擾的國小六年級女學童進行擬題活動及診斷教學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個案關於時間計算問題的擬題表現,探討診斷教學的策略,以及診斷教學對個案擬題表現的轉變。本研究發現:在診斷教學前,個案對擬題的表現不夠理想,「時刻」與「時距」發生混淆;在診斷教學時,研究者利用提問以製造認知衝突,利用數線圖表徵等策略,幫助個案建立了時刻與時距的關係;診斷教學後,個案的擬題表現有顯著的進步。本文又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五點診斷教學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