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SU, HAO-WEI"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三所公私立大學大一新生之「入學方式」與「物理迷思概念」 關聯性研究:以浮力概念為例(2016) 蘇浩瑋; SU, HAO-WEI本研究是以甲、乙與丙三所公私立大學,104 學年度入學的理工學院大一新生為研 究對象,探討各校在多元入學各管道中的人數招收比例,並同時根據這項分類結果,探討 學生在浮力調查問卷上的答題表現與答案類型;此外,也將根據大一新生的調查結果,同 時與八、九年級生的答題表現與答案類型做表較,並探討「學生在概念學習前、後上的差 異」及「學生的概念是否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增長」,其研究調查結果如下: 一、 針對教育課綱部分: (1) 學生在概念學習前、後的差異,主要是能夠正確的運用「浮力公式B=V(pg)」 來解決問題,以及知道「沉、浮體所受的浮力大小不同」。 (2)整體的答對率由高至低排序為:「學校甲」、「學校乙」、「學校丙與九年級 生相當」、「八年級」。以概念的成長幅度來說,學校甲的成長幅度最多;其 次為學校乙;而學校丙在概念與九年級生相當,即沒有太顯著的成長,故學生 的概念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3)學生常以「沒入的體積來判斷浮力大小」而間接地忽略掉系統仍有「外力」需 考慮,這也暗示了學生對於浮力公式B=V(pg)是「根深蒂固」的。 二、 各校在多元入學各管道中的人數比例與答題表現調查: (1)學校甲在「個人申請」部分的人數百分比最高 ,約佔54.5%;學校乙在「個人 申請」與「考試入學」部分的人數百分比相當,各約佔34.5%,且較甲、丙兩 校更視「繁星推薦」;學校丙在「考試入學」部分的人數百分比最高,約佔 50.1%。 (2)在浮力概念層次題型上:學校甲、乙、丙三校,在「個人申請」及「考試入學」 對於 B=V(pg) 這項單一浮力概念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是相當的。 (3)在浮力綜合應用層次題型上:學校甲在「個人申請」及「考試入學」的答對率 約55%,故答題表現沒有顯著的差異;學校乙在「個人申請」的答對率較「考 試入學」高出13.6%的人數百分比;而學校丙則是在「考試入學」的答對率略 較「個人申請」高出約5.6%的答對人數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