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SIRIPHEN KAMPHANGKAEW"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泰籍學習者漢字視覺之聯想途徑(2010) 姚倩儒; SIRIPHEN KAMPHANGKAEW本文透過視覺管道的刺激探討泰籍學習者漢字之聯想途徑,並分析泰籍學習者漢字視覺的聯想順序、思維形式等反應情況。同時,從形體聯想反應進而初探學習者對字形組構單元的加工處理模式,接著從其外形考察字形和圖形的處理情況,並且針對問卷調查所得到的結果釐清學習者對漢字基本概念,聲符、意符、部首、部件及其結構的理解狀況。再者,根據Oxford(2006)所提出來的語言學習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推論學習者學習策略的使用概況。最後,試圖建立基於部件教學理念的教學對策,以便增強漢語教學與漢字學習的規律性和系統性。 本文檢視與漢字認知、視覺素養、字詞聯想、感官與記憶處理歷程、語言與思維,以及心智圖法等各方面相關理論與研究。其中,本文以成分分析法(compositional analysis)為核心,從漢字形體、音韻、語義和個別化進行研究受試者之聯想思維途徑。結果顯示:(1)初級泰籍學習者漢字視覺的第一個聯想反應為形體聯想語言思維形式。(2)他們最常使用的聯想途徑以語義聯想居多,接著是形體聯想,最少被使用的則是音韻聯想。其中,語言思維形式比例高於非語言思維形式。(3)刺激管道對學習者漢字聯想的結果影響很大,所以使研究結果中的音韻聯想幾乎起不了什麼作用。(4)整字單元是學習者最常使用的形體處理方式。(5)對於漢字聲符、意符、部首及部件的理解情況,大多數學習者不知道這些教學用語的概念。至於漢字結構部分,測試結果顯示受試者的正確比率高達百分之七十。 最後,運用心智圖法繪畫原則與新舊知識銜接相關理論輔以部件教學,作為日後漢語教學或漢字學習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