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Peng, Chien"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探討「龍」的多義表徵及文化意涵(2022) 彭謙; Peng, Chien動物與人在長久相處之下,自然會產生動物詞語,甚至會有動物隱喻的用法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漢字「龍」的第一印象為何?在原型理論下,「龍」的原型又是如何被看待的?本研究以「龍」為主題,進行「龍」字多元詞義的探討及其文化意涵的探究。首先,從詞法的角度分析一般「龍」字詞語的多元詞義,並以《中文詞彙網絡》、《辭源修訂本》及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作為三大語料來源,取得「龍」的14項詞義後,並據詞義繪製出一「龍」的詞義網絡圖,並透過「龍」的各種詞義義項分析詞義間產生的變化與發展。接著,以「龍」字成語作為分析重點,並據概念隱喻理論,細分「龍」字成語的來源域、目標域,觀察在不同映射範疇中,「龍」字成語內部隱喻與轉喻的機制。總的來看,在「龍」字的一般詞語與成語中,最具代表性的比喻義為「皇帝」義與「強者」義。另外,在語言相對論的理論的支持下,也可從詞義上了解人們對於事物的既定形象。因此本研究比較「龍」的外形特徵、典故習俗與多義詞的歷史來由,也對東西方「龍」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發現「東方龍」和「西方龍」雖然可在辭典中直接被翻譯,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各自所帶給人截然不同的形象與象徵意義。「東方龍」被視為吉祥神獸,反之,「西方龍」卻是邪惡妖魔。事實上,多義表徵與文化意涵的分析結果能相互呼應,例如:最經典的「皇帝」義在歷史文化中就有相關傳說能印證,像是黃帝召龍、秦始皇自稱為祖龍等。由此可知,語言因文化孕育而生,而文化也不能沒有語言的依附與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