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Mi-Hsiu Wei"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1-12-??) 李貞儀; 魏米秀; 呂昌明; Jan-Yi Lee; Mi-Hsiu Wei; Chang-Ming Lu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中、職學生個人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環境因素與蔬果攝取行為的關係。以台南縣新營地區高、中職學生為母群體,採比率隨機集束抽樣,以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共得有效問卷542份。研究結果僅不到五成/三成的研究對象能總是或常常每天攝取三份蔬菜/二份水果。女性、自覺健康狀況好者,蔬果攝取行為較佳。社會心理因素的重要變項有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及蔬果喜好,環境因素的重要變項有蔬果攝取角色楷模及家庭蔬果可獲性,皆與蔬果攝取行為有正向關連。本研究架構中的背景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三類變項共可解釋蔬果攝取行為總變異量的51%。本研究建議要促進高中、職學生的蔬果攝取行為,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應發展多面向的介入策略。Item 台灣大學生蔬果攝取改變階段與蔬果飲食頻率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 魏米秀; 呂昌明; Mi-Hsiu Wei; Chang-Ming LuItem 大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影響因素模式發展之研究(2006) 魏米秀; Mi-Hsiu Wei本研究旨在發展切合本土大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的影響因素模式。採質量結合方式,第一階段為焦點團體訪談,以質性研究結果發展假設模式及量化測量工具;第二階段為量性問卷調查,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假設模式的適配性。 焦點團體訪談共進行六場,質性資料分析結果,影響大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的因素分為個人因素影響力、人際社會影響力及物質環境影響力。量性問卷調查共回收1071份有效問卷,重要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蔬菜攝取頻率為平均2.17次/日,水果為0.94次/日。處於較高行為改變階段者,蔬果攝取頻率有較高的趨勢。 二、研究假設模式在經過修正後,整體模式與資料的適配度達可接受水準,且套用至效度樣本的嚴謹複核效度可成立。模式自變項對蔬果攝取行為的解釋力達75%,影響力最大的為蔬果可獲性,其次為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三、「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在「蔬果攝取社會支持」影響「蔬果攝取行為」的關係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蔬果可獲性」在「蔬果口味喜好」、「蔬果攝取自我效能」影響「蔬果攝取行為」的關係中,具有調節作用。 研究發現影響大學生蔬果攝取行為的因素為多層面影響力。本研究也針對蔬果攝取議題的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敘事與數據訊息介入對女大學生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行為意圖的效果:以北部地區某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5-12-??) 魏米秀; 羅梓育; Mi-Hsiu Wei; Yzu-Yu Lo本研究目的在比較敘事與數據訊息介入對接種HPV疫苗行為意圖的效果,並檢驗感染HPV刻板印象、感染HPV知覺罹患性在訊息介入對行為意圖影響間的中介作用。採隨機分派的等組後測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271位女大學生,隨機分派至敘事訊息、數據訊息及無訊息介入組。統計方法包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類別自變項中介作用分析。結果發現接受敘事訊息比數據訊息及無訊息介入的受試者有較低的刻板印象,數據訊息比無訊息介入組有較高的知覺罹患性。敘事訊息介入可透過刻板印象的中介作用影響行為意圖;數據訊息則透過知覺罹患性的中介作用影響行為意圖。刻板印象愈低、知覺罹患性愈高,則接種HPV疫苗行為意圖愈高。本研究結果支持敘事與數據訊息經由不同的認知心理變項影響行為意圖。建議在衛生教育實務上,應先確認影響健康行為的重要認知心理變項,再視變項特性選擇合適的訊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