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u, Wei-Ling"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斷裂與延續-鄭瓊娟繪畫歷程的發現與詮釋(2017) 劉威伶; Liu, Wei-Ling1945年,臺灣結束長達50年的日治時期。戰後不確定的政治社會氛圍,反而撞擊出青年們藝術創新的空間。從1950到60年代,以「五月畫會」及「東方畫會」為代表的畫會團體形成臺灣美術史上的「現代繪畫運動」,帶動當時的年輕藝術家求新求變的熱情,讓臺灣美術從寫實的風格轉變為抽象的風格。 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可以說是戰後臺灣的學院藝術教育的代表,延續了日治時期紮實的學院傳統,從題材、觀念與技法等不同的層次,引領著年輕藝術家建立紮實地創作能力。1957年,廖繼春帶領臺灣師院學生組成了「五月畫會」,投入當時世界藝壇已經興起的「抽象」風潮,以純粹的形色表達藝術家的內在思想與情感。鄭瓊娟(1931- )便是五月畫會第一代的成員,曾經參與了臺灣50年代現代繪畫思潮的啟蒙時期,卻在1957年之後便消失在臺灣美術的舞台上,直至1990年代才又出現在臺灣畫壇。本文分成五個重點:首先,追溯鄭瓊娟的家世背景與求學過程;其次,回顧她的藝術啟程與藝術才華的嶄露;第三,釐清她告別創作舞台的艱難歷程;第四,發現她的藝術生命的再出發。最後,本文將針對鄭瓊娟各個年代的繪畫作品進行分類分析。 50年代的臺灣,女性藝術家並不多。鄭瓊娟的繪畫生涯開始於50年代,卻也暫時結束於50年代,直到90年代才再重新出發。她迂迴的歷程,既是一個臺灣女性藝術家個人藝術生涯的滄桑,也正是臺灣現代美術史等代填補的斷裂。只有填補斷裂,歷史才能延續。本文的目的便是在於尋訪臺灣美術史被遺忘的角落,以建立臺灣美術更完整的歷史圖像。Item 溶劑脫附誘導鋁金屬有機骨架之快速結晶合成研究(2021) 劉湋鈴; Liu, Wei-Ling在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 材料的結構前瞻晶體工程研究開發中,第四代MOF的非序化以及缺陷結構特徵,大幅提升MOF建構骨架的自由度。本研究以加熱抽真空的溶劑脫附方式,快速驅動MOF從無序化結晶成有序孔洞結構,並且聚焦於鋁MOF孔洞材料在溶劑脫附誘導快速結晶化的優化反應參數研究。 研究分成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探討三種不同有機配位基,在加熱反應後經由雙溶劑置換下,透過加熱抽真空的溶劑快速脫附方法,可誘導鋁MOF之快速結晶化,同時大幅縮短反應時間至三十分鐘來合成MIL-68等結構MOF,並且觀察到晶格非序化(Amorphous)結構因溶劑脫附誘發快速結晶(Crystalline)的過程。 第二及第三部分中,研究反應參數優化得到Al-SDC-68及Al-DMDA-68兩個MOF的最佳條件,在Al-SDC-68系統中之MOF B10具有最高BET比表面積2585 m2/g,孔徑分布為15.2及27.2 Å;在Al-DMDA-68系統中之MOF C12具最高BET比表面積2505 m2/g,孔徑分布18.6及31.7Å。 本論文精細研究,釐清了過去不曾討論過的反應細節,確認結合「溶劑置換」和「加熱抽真空」的關鍵方法,才能夠實現奈米晶種快速聚集且結晶化。未來研究展望,將可開發應用在MOF工業化製備、奈米複合材料與製備MOF薄膜等不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