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n, Ching-Yao"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一國兩制」下的社會運動與黨國回應:以香港行政長官普選爭議為例(2016) 林敬堯; Lin, Ching-Yao在香港回歸前的過渡時期,由於英國確知即將退出香港,因此開始在香港主導一系列民主化與代議政治改革。北京在香港建立以行政長官為首的政府,直接聽命中央,由行政長官總攬大權,是為行政主導的政體。如此制度設計就是為了要一方面讓香港維持原有制度與生活,同時中央又得以完整的領導與監督。 總的來說,回歸以後香港的政治體制,特別是民主的發展,可說處處受制於北京。在這種新舊矛盾的引爆點,是擁有公權力的政治社群和公民對於美好社會的理解衝突,也是雙方對於社群--公民關係,即公民身份觀的理解衝突:前者通過自上而下的界定向社會推行自由主義的公民身份傳統;而後者則通過自下而上的公民實踐,以一種反對傳統自由主義教義的方式,尋找和重新界定政治社群和公民的概念及其關係,並逐漸發展出一種社團主義的公民身份概念。 香港衝突不斷,何去何從?本文認為「撕裂」其實是「溝通」的開始,名義上北京沒有取消一國兩制,雨傘運動從量變到質變,本質上北京中央直接對香港行使管治,其實一國兩制就不復存在了。民間若沒有展現政治力,不論是通過選票或是其他手段,獨裁政治不會主動改革 本文從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入手,學界關於社會運動產生和發展機制的研究有變遷、結構與話語三大視角。 針對香港規模性社會運動再現的事實,通過具體事件分析,將之置於社會變遷背景之下,對香港經濟、社會與政治轉型等結構性因素進行考察,並嘗試構建結構分析之下話語(社會規範及其不同形態,如認同感、合法性等)分析路徑,也即嘗試構建一個融合變遷、結構與話語三大視角的綜合性解釋模型。研究表明,問題解決因應的思路在於理順國家和社會關係,以使得中央和香港共持身份認同話語權與詮釋權、共同提升政府政策合法性,以期借此推動社會運動社會制度化建設在香港更好地運轉。 底層不斷發酵的社會情緒,反映香港這個社會不願在中國負面影響下討生活,這種感受已經擴散到一部分中產階級。這本質上是政治問題。政治問題不解決,直接而自發的公民行動,只會不斷湧現。反對者思考面對中共的強權政治,沒有抗爭就會有真普選嗎?沒有真普選、沒有民主,就可扭轉這種局勢嗎?香港民主運動面對的困局主要有三方面:一、中央擊碎民主夢,全面打壓將至;二、民主改革失敗,管治困局無從解決;三、雨傘運動過後,社會全面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