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n, Chih-cheng"
Now showing 1 - 14 of 1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EFL Teachers' Reflective Thinking in a Call Workshop(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2012-09-01) Tseng, Jun-jie; Cheng, Yuh-show; Lin, Chih-chengItem EFL Learners' Use of Online Reading Strategies and Comprehension of Texts(Elsevier, 2009-01-01) Huang, Hsin-Chou; Chern, Chiou-lan; Lin, Chih-chengItem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for Outdoor Ecological Learn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International Foru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0-01-01) Hsiao, Hsien-Sheng; Lin, Chih-cheng; Feng, Ruei-Ting; Li, Kun JingThis paper aimed to demonstrate how location-based services were implemented in ubiquitous outdoor ecological learning system.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orthern Taiwan, two fifth grade classes on an ecology projec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uld access the ecological learning system on hand-held device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uided by a human guide. Flow Learning was adopted as the teaching scheme for this study. We seek to arous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study first, have them focus next,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acquiring knowledge by directly observing the phenomenon to be studied, and final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shar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utperformed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ecological knowledge test. Furthermore,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elt satisfied with the ecological learning system supported by positioning systems. Th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students need direct experience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a certain topic. (Contains 4 tables and 16 figures.)Item Writing a Paragraph with Paragraph Organizer(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99-06-??) Lin, Chih-chengItem 不同類型的數位遊戲對英語字彙學習影響之研究(2022) 鄭晏昀; Cheng, Yen-Yun英語單字是語言學習重要的一環。然而,許多學生卻認為學習單字並不有趣。近年來,單字學習結合遊戲以提供學生愉快的學習環境,此外,隨著攜帶型裝置與行動網路的普及,應用程式也十分廣泛運用於單字學習。本研究旨在探究Quizizz、Quizlet Live、Quizlet Match三種不同類型的數位遊戲對於單字學習的影響。研究旨在探究哪一個應用程式的遊戲對於單字學習較為有效,並比較個人學習與團體學習方式對單字學習的影響。受試者共有一百三十五位高一學生參與研究,受試者透過自己在教室玩Quizizz、和同學在教室一起玩Quizlet Live、與自己在課堂外玩Quizlet Match的方式來複習單字。受試者於學期初作答單字前測,並於學期末作答單字後測,單字前後測驗的分數用以分析並比較不同類型的數位遊戲對於單字學習的影響。此外,受試者完成問卷以及回饋的撰寫,以作為受試者對Quizizz和Quizlet遊戲學習感知看法的研究資料。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程式Quizizz和Quizlet的數位遊戲有益於單字學習,個人學習與團體學習的方式皆對受試者學習單字有所幫助,此外,受試者對於Quizizz、Quizlet Live、Quizlet Match三種遊戲皆持有正面態度與評價,並有意願在未來繼續使用遊戲進行單字學習。Item 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教學法 (CLIL) 之實施: 雙語體育課個案研究(2024) 謝富展; Hsieh, Fu-Chan雙語教育在全球教育環境中已日益受到重視,在臺灣,CLIL教學法在雙語教育計畫中也越來越受歡迎。儘管如此,CLIL在臺灣仍處於實驗性階段,且各方對於此教學法的闡釋存在分岐。另一方面,教師們在評量活動中也面臨如何平衡「學科內容」與「語言」評量之兩難問題。目前,針對CLIL評量方法的相關研究仍然有限,尤其是在體育領域。本研究調查四位體育教師執行雙語課程的情況,包含對CLIL教學法的認知、教學實踐、評量方法並探索教師們在課堂中遇到的挑戰。研究方法涵蓋了課堂觀察之內容分析、半結構式訪談之主題分析以及課程資料分析。研究發現,教師們認為CLIL教學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和改善課堂秩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多利用重複目標單字詞彙及融入課室英語來強化學生的語言學習和學科內容的呈現,使得學習內容能更易於理解。根據Sato(2023)所提出的評量方法,體育教師們主要採用分別式評量方法,同時運用同儕鷹架策略逐步將語言融入於評量活動中。評量工具方面,主要包含教師課堂提問、學生自我評量、同儕評量和競賽遊戲在內的形成性評量。體育教師們在CLIL課堂中遇到的主要挑戰包含語言障礙、課程調整及課室經營,研究結果所引申之教學意涵也於本研究中進行討論。Item 從認知負荷理論檢視文字型前導組織對聽力理解的效果(2015) 洪玉倫; Hung, Yu-Lun許多研究指出前導組織對於增進聽力理解有正面的效益。但因為每個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不同,所以無法切卻得知前導組織能夠影響聽力理解到什麼程度,以及哪一種類型的前導組織對聽力最有幫助。再者,前導組織的效益往往只取決於學習者的聽力表現,而非深入探討學習者的認知系統使否有因前導組織而改變。而檢視教學設計是否對學習者的認知系統有所效益的方法之一是測量認知負荷量。因此,本研究採用認知負荷理論來解釋三種文字型前導組織增進聽力理解的效益。 受試者為60位九年級的國中生。他們將會在閱讀三種不同的前導組織後接受聽力測驗,此三種文字型前導組織分別為單字、句子和問題。此外,他們也會在沒有前導組織的狀況下接受聽力測驗,視為對照組。閱讀完前導組織後,受試者會接受聽力測驗並完成一份認知負荷量的問卷。此外,每一次的測驗後將會訪問兩位學生對於前導組織增進聽力理解的態度與看法。 根據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結果,問題型前導組織對於增進學習者的聽力理解有顯著的影響。而單字型前導組織與對照組和句子型前導組織之間並無顯著差異。至於測得的認知負荷量,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結果顯示學習者閱讀問題型前導組織後再接受聽力測驗所測得的認知負荷量最低;相反地,沒有閱讀任何前導組織而直接接受聽力測驗的對照組所承受的認知負荷量最高。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發現,文末提供有關前導組織對於聽力理解的應用與設計之建議,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探究行動科技輔助字彙學習對高中生聽力理解之成效:結構方程模式之分析(2024) 林嘉安; Lin, Chia-An聽力對英語為外語的學習者來說是一項基本卻複雜的能力,而字彙是提升聽力的關鍵之一,但學習者常常在單字識別、詞彙應用與理解口語對話上遇到困難。為了幫助學習者習得字彙並提升聽力技巧,多媒體和行動科技輔助語言學習是常用的學習方法。然而,透過結合兩個行動科技輔助語言之應用程式來探索字彙在聽力當中的成效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藉由科技接受模式的理論來檢驗在兩款應用程式-Quizlet和Randall's ESL Cyber Listening Lab的輔助之下,字彙學習能如何提升聽力。 參與本研究的受試者為高中生。進行為期十二週在課堂內外使用Quizlet和Randall's ESL Cyber Listening Lab的字彙與聽力學習後,受試者須填寫問卷,而此問卷包含六個面向-應用程式特色、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行為意圖、字彙成績及聽力成績。經由偏最小平方法的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問卷數據後,本研究以測量模式和結構模式呈現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式在測量模式方面確立了各面向的信度及效度。另一方面,在結構模式中,八個假設中有六個得到了支持。在所有假設中,聽力成績受字彙成績的正向影響最顯著,說明了字彙在聽力理解中的重要性。此外,知覺有用性受應用程式特色的正向影響最顯著,解釋了兩款應用程式的結合對學生來說是有用的。最後,行為意圖沒有直接影響聽力成績;然而,透過字彙成績,它間接影響聽力成績,說明了行為意圖需透過字彙學習才能提高聽力成绩。本研究詳細說明了研究结果和討論。最後,本研究提供了使用應用程式來提升字彙及聽力的外語教學建議,以及包含本研究的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Item Item 數位遊戲運用在英語單字教學的整合分析(2024) 陳品誠; Chen, Ping-Cheng第二語言(L2)學習中,詞彙學習被視為一個關鍵但充滿挑戰的領域。本論文旨在探索數位遊戲式詞彙學習(Digital Game-Based Vocabulary Learning)在英語作為外語(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中的有效性。非數位遊戲的詞彙教學方法較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且有時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相較之下,數位遊戲(Digital Games)提供了豐富的語境和練習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對於年紀較小的學習者和較低程度學習者來說,使用數位遊戲來學習單字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練習模式。然而,這種練習方法也有其缺點。包括學生可能更專注於遊戲而非學習目標和遊戲成癮的隱憂。儘管有這些負面因素的存在,許多研究指出數位遊戲對於英語詞彙學習有更多正面的影響。這一領域的整合分析已經提供了以研究設計為調節變量的觀察結果,但數位遊戲內部機制的相關議題卻尚未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數位遊戲對於英語單字學習的整體有效性,通過篩選最新相關研究(年份至2023 年),並引入遊戲內部機制的調節變量如「練習類型」與「遊戲模式」來評估它們對詞彙學習的影響。更進一步透過統合性迴歸分析來探討變量的交互作用,以及何種交互作用將顯著地影響效應值。研究結果顯示,數位遊戲確實有益於英語詞彙學習。此外,整合分析的結果說明了「遊戲模式」是一個對單字學習有顯著影響的變量。另外,迴歸分析的結果指出「練習類型與研究設計」、「研究持續時間與研究設計」以及「設備類型與教育階段」三種交互作用對效應值有顯著的影響。最後,在變數重要性模型的結果中顯示,「設備類型」是最能解釋效應值變化的關鍵因素。Item 英語為外語學習者在平板上的閱讀策略(2023) 吳若琦; Wu, Ruo-Chi本研究旨在探討英語為外語學習者在平板上的線上閱讀策略,參與此研究的受試者為台北市某高中六名學生並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放聲思考、問卷調查以及個人訪談。所有學生每隔一週閱讀一篇英語文章,並且共閱讀四篇文章。在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實驗中,受試者獨自閱讀文本;而第二次和第四次兩人一組進行閱讀,實驗共耗時一個月。為了深究受試者使用閱讀策略,所有閱讀和訪問都以逐字稿方式加以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翻譯為頻率最高使用之閱讀策略,依序為參閱字典以及同時用英文和中文思考。影響學生閱讀策略之原因大致歸為三類。第一,受試者英語程度的高低影響了閱讀策略之使用,第二,行動裝置的讓學生更方便、容易查詢字典,第三,閱讀策略之使用會受到同儕的影響。行動裝置的方便性讓部份受試者在閱讀文本時採用更多種閱讀策略,進而增進閱讀理解;然而,部分受試者過度倚賴行動裝置的結果反而對於閱讀理解產生負面之影響。本研究將進行以上兩種結果之分析並且提供英語為外語學習者的老師相關之教學建議。Item 行動裝置輔助練習對於台灣青少年單字學習與聽力理解的效果(2022) 林芳伃; Lin, Fang-Yu許多研究已證實英文單字對於英文聽力的重要性,但不同類型的單字輔助對於聽力理解的效果未能有一致的結論。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使用手機對於英語學習的幫助,且外語學習者對於行動裝置輔助學習持有正面的態度。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行動裝置輔助的單字與聽力練習,是否有助於台灣青少年外語學習者的單字學習與聽力理解能力,並探討學生對於行動裝置輔助練習的感知。參與本研究的受試者為北台灣某高中的三個班級,共115 名高二學生,分為實驗組一、實驗組二與控制組。實驗組學生接受一學期的單字與聽力練習,但只有實驗組一的學 生需要在課後做額外的聽力練習,控制組學生並未接受練習。研究資料取自實驗前後的聽力與單字測驗以及實驗後的訪談內容。研究結果顯示行動裝置輔助的單字與聽力練習對於實驗組一學生的聽力理解和單字學習有顯著的效果,但是對於實驗組二的學生並無顯著影響,然 而兩組實驗組學生對於行動裝置輔助練習皆持有正向的態度。本研究再次證實 單字對於聽力的重要性,而影響單字學習的重點之一為單字的 發音,了解單字的發音不僅對單字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更可讓學生在英文聽力過程中辨認出自己學過的單字,進而增進聽力理解能力。Item 註解前後字彙推論或檢索對單字學習之影響(2012) 黃樓莉; Huang, Lo-li單字註解有助於字形與字義的正確連結,但是卻有可能讓學生打消推論或檢索字義的念頭。為了提升從文本中學習單字的效果,將註解與推論或檢索結合可能是一個好的解決之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這些結合對台灣學生單字學習之影響。 研究對象為台灣一百三十位不認識目標單字的大學生。每人皆讀了一篇有八個目標單字會出現三次的文章。在閱讀時,有一組四十四位學生在單字第一次出現時要推論字義,之後兩次出現則會有註解輔助閱讀;另外一組四十三位學生是單字第一次及最後一次出現時有註解輔助閱讀,但中間那一次要做字義檢索;還有一組四十三位學生則是單字每次出現時皆有註解輔助。每一組中有四位學生要做有聲思考,而他們的資料只限作質性分析之用。閱讀完後,學生馬上考了閱讀測驗、中翻英、英翻中及中選英等三種單字測驗以及填寫註解使用調查。兩週後,學生再次考了中翻英、英翻中及中選英等三種單字測驗以及填寫學習方式偏好及有用性的調查。 研究單字表現分析發現兩次註解輔助中加入字義檢索對學生單字學習最有助益、先推論再看到註解的方式遺忘率最高以及推論與檢索的正確性是一個顯著影響單字學習的因素。研究註解使用發現學生對於註解的依賴性隨著註解次數增加而減少。研究閱讀表現分析發現不同的學習方式並不會對閱讀造成顯著差異的影響、單字學習和閱讀理解沒有顯著相關、學生在閱讀有註解的段落比較會使用的全局式策略。研究偏好及有用性問卷的分析發現推論加上註解輔助是學生最喜歡以及認為對單字學習及閱讀理解最有用的方式。研究的結論為除了字義推論外,學生可以培養將字形字義做連結、檢索及確認字義的字彙學習模式運用在從閱讀中學習單字上。Item 闡釋多模態單字教學設計:多模態分析與滯後序列分析(2024) 許家瑄; Hsu, Chia-hsuan多模態在語言教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可協助學習者傳遞知識或獲取新訊息。研究顯示,學習者對各種不同模態的使用抱持正面評價,但也擔憂此種多模態創作無益於語言發展。根據理論(Krashen, 1982; Mayer, 2001; Paivio, 1986; Schmidt, 1990),語言和非語言模態的結合其實有助學習,特別是在字彙發展方面,英語教室內也常見多模態學習資源,但很少相關研究分析著重於英語教師的多模態課程設計。因此,本研究採用深度式的單案例研究方法來分析一位教師的多模態字彙教學。選定的研究對象在台灣北部的一所高職任教,其課堂錄影、課程包和半結構化訪談結果為此深度式研究的資料集。多模態分析的語料庫包含49個字彙的教學錄影,本研究參考七種模態(Cope& Kalantzis, 2020)、多媒體學習的常見學習資源(Mayer, 2001)和單字學習內容(Nation, 2001)進行影片編碼,辨別出教師所使用的多模態種類後,進一步利用滯後序列分析法(Bakeman & Gottman, 1997)來分析模態之間的轉換顯著性、並繪製事件轉移圖以呈現單字教學的序列。 將統計結果與教師的陳述進行了交叉分析後,本研究發現,教師傾向(1)改變文本的字體和佈局來減輕單字學習負擔,(2)使用圖形或實物例子來則增進學生對於單字意思的掌握,以及(3)提供多種聲音資源來協助學生熟悉單字發音。此外,教師教學中兩個最顯著的序列,即在展示圖片後重複定義和在播放錄音後重複發音,可以提高學習者對於多模態理解性。而兩個教師提及的序列未能顯著,原因在於教師會考量單字種類、多變課堂環境,彈性調整教學順序。總而言之,希望本研究能提供多模態設計參考方向也希望研究結果能強調一些潛在影響因素。